?

北方地區日本對蝦生態高效養殖技術

2018-02-10 19:27徐麗平
鄉村科技 2018年29期
關鍵詞:蝦池蛻殼清塘

徐麗平

(響水縣水產養殖技術指導站,江蘇 響水 224600)

日本對蝦俗稱車蝦、竹節蝦、基圍蝦、斑節蝦和花蝦等,隸屬于甲殼綱,體表具有鮮艷的橫斑紋,頭胸甲和腹節上有棕色和藍色相間的橫斑,尾節末端有藍色、黃色橫斑和紅色的邊緣毛。一般雌蝦體長130~160 mm,雄蝦體長110~140 mm,自然分布很廣。

1 日本對蝦生態習性

1.1 棲息與活動

日本對蝦在自然環境中棲息于水深10~40 m的海域,喜歡棲息于沙泥底,具有較強的潛沙特性,白天潛伏在深度3 cm左右的沙底,很少活動,夜間頻繁活動并進行索餌。覓食時常緩游于水的下層,有時也游向中上層。

1.2 對環境的適應性

1.2.1 對鹽度的適應。日本對蝦為廣鹽性蝦類,對鹽度的適宜范圍為15%~35%,一般不能低于7%。

1.2.2 對溫度的適應。日本對蝦最適宜溫度范圍為25~30℃,在8~10℃停止攝食,5℃以下死亡,高于32℃停止生長。

1.2.3 對水中溶解氧的要求。日本對蝦在池養中忍受溶氧的臨界點是2 mg/L(27℃時),低于這一臨界點即開始死亡,耐干能力強。

1.2.4 對海水pH值的適應。日本對蝦對海水pH值的適應范圍為7.8~9.0,養殖中后期以8.2~8.5為宜。

1.3 食性

日本對蝦以攝食底棲生物為主,尤其喜食小型低值雙殼類,如藍蛤、尋氏肌蛤等,兼食底層漂游生物和游泳動物,不能直接吃大型雙殼類,偶爾吃死尸和碎屑。對蛋白質含量要求比較高,人工養殖投放配合飼料,蛋白質含量最好能達到60%,不得低于45%。

1.4 生長與蛻殼

日本對蝦的變態與生長總是伴隨蛻殼進行的,每蛻殼一次,體長、體質量均有一次飛躍增加。從仔蝦到幼蝦需蛻殼14~22次,幼蝦到成蝦約需蛻殼18次。蛻殼多數出現在夜晚,整個蛻殼過程僅幾分鐘就可完成。

2 養殖前的準備

2.1 養殖場地的選擇和蝦池建造

養殖場地應選在交通便利、有電源供應、海水鹽度適宜、底質為沙質或沙泥質以及水質環境良好的地區。蝦池大小一般控制在每塊池塘3.33hm2左右,水深為1.2~1.6 m,蝦池兩端設有進排水閘各1座,排水口應低于進水口,并且底部呈適當傾斜狀,排水口為最低點,以利于排水,池塘內不設環溝[1]。

2.2 養殖模式的選擇

2.2.1 二季蝦養殖模式。該模式以山東省即墨區的養殖方式為參照發展而成。每年4月中旬投放第1季蝦苗,7月中旬取捕完畢;緊接著清塘、養水;8月初,投放第2季蝦苗,養殖到11月中旬取捕完畢。該模式的優點是單純養殖日本對蝦,方便喂料和施藥;缺點是第2季蝦養殖因處于高溫季節,養殖技術難度大,死亡率比較高,但如果養殖成功,其收益比較明顯。

2.2.2 蝦和蟹混養模式。該模式以江蘇省連云港市的養殖方式為參照發展而成。每年4月中旬投放第1季蝦,以后視苗情可多次補放,6月初放梭子蟹苗,6月下旬開始取蝦,直到蝦取完,到中秋節前后開始抓蟹,母蟹一般養到春節前后出售。該模式的優點是利用蟹將投喂的殘餌和病蝦吃掉,可以有效防止蝦病的傳播;缺點是在取蝦時,蝦規格不齊,也易將蟹抓上來,同時蟹會吃掉一些蝦,導致蝦的產值下降。

2.2.3 蝦和貝循環養殖模式。該模式為新的養殖方式,是目前主要的推廣模式。該模式的基本原理是將日本對蝦養殖過程中產出的尾水通過水泵或自然循環調入貝類池內,作為貝類養殖的營養水。通過貝類自然濾食后,達到水質凈化的目的,從而做到養殖用水達標排放。該模式的優點是清潔環保,同時貝類的收益比較明顯;缺點是人工成本和機械動力費用成本有所增加。

除以上3種常用的模式外,還有連續三茬養殖模式及日本對蝦和蝦虎魚混養模式等模式。但一般常用的是以上3種,往往單選二季蝦養殖模式、蝦和蟹混養模式,或者采用二季蝦養殖模式與蝦和貝循環養殖模式、蝦和蟹混養模式與蝦和貝循環養殖模式相結合的方式。

2.3 蝦塘底土處理和清塘消毒

蝦塘處理一般在前一年12月或取蟹結束后進行,具體步驟為池塘水排干→封閘曬塘→清淤→整塘(翻土或取土)→修堤→消毒→進水。底土處理時應暴曬(大凍)7 d以上,以便殺滅土中的病菌。連續養殖三四年后,用推土機推土5~8 cm厚,推至池邊,取出后放在堤壩上。未推土的年份,應加入生石灰100 kg/667 m2,暴曬(大凍)后翻耕。

清塘消毒的目的是通過施放藥物,殺滅養蝦的病原敵害和野生魚類,為日本對蝦養殖創造良好的池塘環境。每年開春后,將蝦池進水30~40 cm,用清塘藥物對蝦池徹底清塘,殺滅敵害生物,如脊尾白蝦、野生雜魚、野生蟹類等。如蝦池無敵害生物跡象,可用漂白粉進行消毒,用量為20 g/m3。

2.4 培養生物餌料

蝦池清塘15 d左右進水,進水時用178 μm篩絹網過濾,阻止野生敵害生物和魚卵進入蝦池內,水深在70 cm左右。用解毒藥品先解毒5~7 d后,按2~3 kg/667 m2的標準投放藻鉤蝦或螺贏蜚等小型甲殼類生物,再向池內移植適量青苔作為棲息場所,每隔7 d適當投喂一些豆粕或花生粕。

3 養殖過程管理

3.1 蝦苗的選擇和放養

養殖戶要選擇信譽好、實力強的育苗單位購買蝦苗,選擇的蝦苗要個體大小均勻、體色透明、活力強,一般個體為0.8~1.1 cm。如果是二季蝦養殖模式,建議春季蝦投放密度為5 000~7 000尾/667 m2,秋季蝦一般為3 000~4 000尾/667 m2;如果是蝦蟹混養模式,一般投放密度為 5 000~7 000 尾/667 m2[2]。放苗時間應在 4 月中旬,選擇晴天10:00前或傍晚后,避免中午放苗。每口蝦池應一次性放足數量,力戒多批放苗。數量要準確,以利計算投餌量。放苗時應在蝦池上風的避風面、水較深的地點放苗。蝦苗運到蝦池時,要把整袋蝦苗置池水中,浸泡10 min以上,待袋內水溫與池內水溫大致相近時才可放苗。

3.2 餌料投喂

小苗在4~5 cm前應以藻鉤蝦、螺贏蜚等生物餌料為主,如果池內沒有,則要投喂鹵蟲、麻蝦等。中后期人工投喂餌料時,以藍蛤為最好,其次為深海的一些小魚類、貝類等,投喂前用池水沖洗干凈。投餌應在日落后進行,于午夜時結束,日落后1.0 h左右為日本對蝦攝食最盛時期,此時可投喂日餌料量的50%,3.0 h后再投35%,午夜時投15%[3]。投餌必須做到全池撒投。

飼料投放后,認真觀察攝食情況。如果飼料很快被蝦吃光,說明所投飼料不足。在蝦池環境條件正常的情況下,投餌后1.0 h,如有2/3以上的蝦達到飽胃和半飽胃,說明投餌量充足;如投餌后1.5 h,沒有殘餌,說明投餌量合理。如果發現飼料不足,應適當增加,反之應減少。

3.3 水質調控

養蝦首先要懂得養水,這是養蝦成功的關鍵,日本對蝦養殖也是如此。pH值可作為衡量池水質量的指標,養殖過程中池水pH值的日變化應小于0.5。養殖前期以加水為主,池水一般控制在70 cm左右;養殖中后期,池水應處于高位,不低于1.2 m,隔天加水5~10 cm,透明度保持在30~40 cm;養殖后期,可每日適當加水,池水透明度控制在35~45 cm。養殖過程中,每隔7~10 d投放一次有益生物制劑,如EM菌、芽苞桿菌等,可以有效改良池底,降低氨氮和亞硝酸鹽的含量[4]。有條件的池塘可架設增氧設施,高溫天氣中午及02:00以后可連續開機3.0 h左右;無條件的池塘一定要注意水中的溶氧量,尤其是高溫季節夜間,如果發現缺氧,應立即投放液態、固態增氧劑,以保證溶氧充足。

3.4 疾病防治

蝦病防治的根本措施在預防。通過種苗的篩選、養殖模式的改造、利用微生物制劑調節水質以及添加增強對蝦抗病力和免疫力的營養物質等方法,培育良好的池內生態環境系統,增強蝦的抗病能力,從而達到蝦少生病、不生病的目的。在日常養殖過程中,應加強觀測,做到早發現、早治療。養殖期間可每15 d使用氯類或碘類藥物對水體進行消毒,每10 d左右使用底質改良劑,改善池塘底部環境。同時需要定期殺滅纖毛蟲,應注意不要長期使用同一產品,以免產生耐藥性。

4 取捕與運輸

日本對蝦一般以活蝦出售為主。在蝦達到出售規格時,即可下網捕撈,一般選用地籠網取捕。初次取捕時應每隔15 min觀察一次,注意網中所獲蝦的數量,以防缺氧死亡。取捕后,要立即將其擺洗干凈,裝入專用蝦夾,每夾裝5.0~7.5 kg。裝夾后應立即放入10~12℃的海水中(可用冰塊直接降溫),打開增氧設備進行增氧,然后通過活蝦冷藏運輸車運往市場。在運輸過程中要時刻關注鹽度和溫度,可用海水精調節鹽度,增氧設施應保持全程開啟。

猜你喜歡
蝦池蛻殼清塘
王玉林作品
2畝蝦池,一年賺80萬!造造成功,這個養蝦人震驚了業界
蛻殼的歌唱家
蛻殼的歌唱家
油茶粕制備復合茶皂素清塘劑產品對魚和蝦毒殺效能的研究
利用蝦池培育花蛤苗試驗分析
螃蟹
蜘蛛蟹:我的蛻殼“苦”旅
春山閑話
3種藥物清塘效果對比試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