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教學中國學經典誦讀的應用探索

2018-02-13 16:31溫茂花
精品 2018年7期
關鍵詞:張貼國學小學生

■ 溫茂花

河源市源城區東埔中心小學 廣東河源 517000

1 小學語文教學中國學經典誦讀的現狀

1.1 缺乏誦讀國學經典的環境

首先是小學生年齡比較小,而國學經典詞語生僻,晦澀難懂。比如:“入則孝,出則悌”,教師如果不給學生講解國學經典的含義,學生不會主動去查字典了解這句話的含義,就算教師給學生講解了,學生也不一定能夠了解這句話的深刻含義。絕大多數小學生在小學階段選擇的讀物都是外國童話故事如《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古希臘童話故事,伊索寓言和中國古代神話故事如《西游記》《哪吒鬧?!返?,很少有學生去讀國學經典,甚至一些學生對國學常識聞所未聞,國學經典的光芒被童話故事掩蓋了。

此外在小學教學樓中經??梢钥吹綇堎N的宣傳標語中以外國的名人名言為主,很少看到有在教室張貼國學經典的,誦讀國學經典缺乏特定的環境。

1.2 教材中缺乏國學經典的內容

古詩詞是國學經典中的一小部分,在小學教材中也只有僅有的十多首唐詩宋詞,學生學習的絕大多數都是現代文。學生沒有辦法從語文課堂中接觸到更多的國學經典內容,所以教師在提起國學經典,并且要求學生誦讀國學經典的時候,學生就會有附加任務的壓力與疲倦感。而學校又沒有設置國學經典考試項目,學生就會選擇投機取巧,能偷懶的時候就偷懶。

1.3 學生可讀的內容非常少

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缺乏社會經驗,認知能力有限而國學經典中通常包含著人情通達的大智慧,包含著治理國家的真才實學,所以在小學階段適合小學生誦讀的內容比較少。只有《三字經》和《論語》中通俗易懂的一部分,《孟子》中的一部分等。

2 提高小學語文教學中國學經典誦讀的途徑

2.1 創設誦讀國學的環境

學校積極響應國家誦讀經典的要求,為學生創設誦讀國學經典的環境。由于小學語文教材中缺乏國學經典的內容,所以教師應該為學生購入國學經典的書籍,要求學生在某個時間段內誦讀經典。這樣既不耽誤上課,又可以為學生創設誦讀國學經典的環境。比如規定學生每天早上提前五分鐘進教室,并且用第一節課的前五分鐘誦讀國學經典,學校領導要做好巡查工作,檢查國學經典誦讀的落實情況?;蛘呤钦n間操時間,學生做完課間操之后預留五分鐘,全體誦讀國學經典。比如課前五分鐘閱讀《論語》二十則,在課間閱讀《三字經》等。

這樣一來,學生就會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接觸到國學,并且誦讀國學。長此以往,學生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就會不知不覺受到國學經典的熏陶,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歷史文學常識。此外,學校除了張貼國外名人名言,還可以張貼孔孟語錄,張貼古詩詞中流傳千古的經典句子,讓學生沐浴在同學經典的海洋中。

2.2 通讀與精讀相結合

所謂通讀,就是指不追求理解的深度,不作精細的講解。精讀就是指給學生講解國學經典的含義,讓學生嘗試去理解國學經典的深度。通讀與精讀相結合,是比較適合小學誦讀國學經典的方式。一方面小學生年齡小,不一定能夠理解這些經典的深層含義,對于一些晦澀難懂的內容,教師可以讓有興趣的學生自主去探究其中的深意,沒有必要拿到語文課堂中來講。而有一些內容是比較通俗易懂,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對學生為人處世都有指導意義,教師可以為學生全面講解。

比如:《論語》中有很多內容是學生這個年齡階段不能理解的,如“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敝杏怪?,指的是不偏不倚,折中調和的處世態度,這是教師難以言狀,學生難以理解深意的句子,所以可以選擇通讀但是不精讀。而“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一句教師可以用來提醒學生用誠實的態度對待知識問題,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智慧的,以此來要求學生要養成踏實認真,實事求是的作風,這類的句子是不要通讀要精讀的。通過將通讀與精讀相結合,一方面學生可以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吸收更多的國學經典內容,另一方面精讀的國學經典內容會在日常的誦讀潛移默化到學生的心中,并且對學生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

2.3 以競爭游戲調動學生誦讀國學經典的興趣

小學生一方面喜歡游戲,另一方面喜歡有趣味性和挑戰性的事物,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充分使用小學生的這一特點,在班級內部開展國學誦讀競爭小游戲,以此來調動學生誦讀國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比如以積分制為主,學生每背誦并且理解國學經典中的一段內容,可以為小學生加5到10的量化分,以月為單位,學生積分排名靠前的,在每個月積分清零之前,教師都會為前三名準備一份精美的禮品,并且在值日與挑選座位的時候具有優先權。這樣一來,學生從同一個起點出發,你追我趕,就會在班級內部掀起誦讀國學之風。這樣一來,學生就會在課余時間通過搜索自己喜歡的國學經典讀物,并且去了解其中的含義,熟讀成誦。

2.4 家長配合,共創誦讀佳績

家庭是社會最小的單位,而父母是孩子最親密的老師。誦讀國學經典僅僅依靠學校的誦讀活動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教師應該時常與家長溝通,讓家長肩負起配合學生,誦讀國學經典的責任。言傳身教,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圍。

比如家長在看電視的時候盡可能選擇看中央科教頻道,并且每天陪著學生觀看《百家講壇》節目,并且為學生搜索與當天節目相關的國學資料,讓學生在看完電視節目之后,誦讀國學經典。家長積極配合與監督,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誦讀環境,才能讓學生養成誦讀經典的好習慣,才能在成長的過程中吸收更多的國學知識。

3 總結

國學經典誦讀是傳播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徑,也是開展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面對誦讀國學經典這項任重道遠的工程,教師要積極為學生創設誦讀國學經典的校園環境,讓學生養成誦讀經典的習慣。要選擇通讀與精讀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吸收國學經典的精髓。以游戲來調動學生誦讀國學的積極性,以家長的配合與監督為輔,讓學生養成誦讀經典的好習慣。只有學校,教師,家長三方面相互促進相互配合,才能發揮出最大的作用。

猜你喜歡
張貼國學小學生
在小區張貼判決書引糾紛
“垂”改成“掉”,好不好?
怎樣培養小學生的自學能力
中國年畫
人小鬼大狄仁杰
奮斗雞—我的國學日常
我是小學生
Call for Greater Transparency
非常小學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