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古劇《滿都海斯琴》中草原絲綢之路音樂格局探究

2018-02-13 16:31紀雨薇
精品 2018年7期
關鍵詞:海斯圓號弦樂

■ 紀雨薇

內蒙古師范大學

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在滿足物質生活的同時,對精神世界與生活質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人們對各民族的優秀文化開始關注,蒙古劇《滿都海斯琴》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起初1981年最早創作,在內蒙古民族劇團禮堂第一次演出,并受到一致好評,隨后1999年《滿都海斯琴》又被重新創演,成為該劇的第二版。

一、蒙古劇《滿都海斯琴》創作背景與故事梗概

《滿都海斯琴》第二版在2000年演出后獲得了內蒙古自治區優秀據節目展演特等獎,隨后又在第九屆文華獎評選活動中獲得六項大獎,同一年在第六屆中國藝術節上蒙古劇《滿都海斯琴》獲得中國藝術節大獎。分析《滿都海斯琴》的故事梗概,大致如下:十五世紀中期,內蒙古草原上有一位美麗的姑娘滿都海斯琴,當她和科爾沁王烏嫩博羅特即將結婚的時候,滿都古勒可汗要求滿都海斯琴進宮去做可汗夫人,于是女主人公不得不面臨著情感和大義之間的選擇,最終滿都海斯琴選擇了民族大義,成為了蒙古王后,一心輔佐當時的蒙古王室,并平叛了內部戰亂,當滿都古勒可汗等人死去后,奸相想要奪得王位,滿都海斯琴以大局為重,下嫁給年幼的巴圖孟和,得到了和平的同時喪失了自己的自由?!稘M都海斯琴》成功塑造了一個擁有民族大義、膽識過人的人物形象,讓人們都認識到這位蒙古族女性。

二、蒙古劇《滿都海斯琴》中草原絲綢之路的音樂格局研究

《滿都海斯琴》從創作以來已經有了很多版本,本文以歌劇《滿都海斯琴》1999年版本作為研究對象,對第六場音樂進行詳細的音樂鑒賞與分析。第六場音樂可以分為23個段落,每4段作為一個單元,內容包含了小節數、音樂標題、速度表情以及節奏節拍等內容,本文以前十個段落作為案例加以分析。

第一段一共有10個小節,用到的樂器有銅管樂和弦樂,第7小節的時候有男聲齊唱部分,銅管樂音色漸漸被隱藏,整個樂隊音響逐漸減弱。這個時候弦樂可以分為兩部分,中提琴和第二小提琴隨著男聲齊唱部分演奏,大提琴和第一小提琴對其進行補充,并支持低音,弦樂組幫助旋律聲部成功凸顯;

第二段一共有8個小節,這部分開始有四部合唱,不僅有銅管組和弦樂組,還加入了木管組,整個樂隊的音色變得更加豐富,除了打擊樂,基本上所有樂器都在《滿都海斯琴》音樂中出現,讓蒙古劇《滿都海斯琴》顯得更加莊嚴;

第三段有7個小節,標題是《查瑪舞》,這一部分的音樂格局變化比較豐富,調式和節拍都發生改變,4/4拍變成了5/4拍,低音樂器作為該部分主要樂器,圓號和長號與大鼓結合在一起,讓蒙古劇《滿都海斯琴》充滿了神秘的宗教色彩,只有這一部分去掉弦樂組,是為了將銅管樂與打擊樂更好的結合在一起,展現更加完美的音響色彩;

第四段一共有12小節,這個部分有過渡的作用,樂隊不斷模進,每兩個小節變化一次音區和調性,音樂聽起來不穩定。配樂上弦樂隊回歸,每一個小節最后一拍都會齊奏,彰顯該部分音樂過渡性質;

第五段一共有23小節,調式也變成之前的小調模式,在前6節演奏中加入了豎琴、云鑼等樂器,整段音樂聽起來神秘色彩更加濃郁,同時,有兩個位置應用了樂器獨奏,第40小節在云鑼為背景音樂的基礎上使用雙簧管進行演奏,第52節使用了圓號與中提琴,整個《滿都海斯琴》樂隊復雜音色彰顯出來;

第六段一共有33小節,這個部分的背景音樂主要以小夫人演唱為主,笛子演奏支撐了小夫人演唱旋律聲部,同時伴奏聲部織體呈現出多樣性的特征,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通過豎琴的演奏分解和弦,補充和聲,第二部分是弦樂組固定音型進行伴奏,第三部分是單簧管進行演奏,整體伴奏織體更加豐富,《滿都海斯琴》的旋律聲部也更加突出,聽起來更加厚重,有較強的層次感;

第七段有20小節,這部分《滿都海斯琴》背景音樂有著連接屬性,節拍也在發生改變,變成了2/4拍,與此同時加入了蒙古四胡,讓該部分背景音樂更加具有鮮明的蒙古族特色,音樂手法主要以反復為主,從100小節開始,弦樂組的顫音就成了演奏背景,圓號和大管加以補充,該部分不斷重復,等到106小節的時候圓號、弦樂以及木管開始以相同的節奏進行演奏,是整個《滿都海斯琴》背景音樂演奏的特色;

第八段音樂比較短,只有9個小節,但是該部分的節奏性比加強,使用到的所有樂器都保持一致的演奏節奏,鈴鼓和小軍鼓都是采用敲擊的方式進行演奏,讓《滿都海斯琴》聽起來更加有節奏感,弦樂組使用撥弦的方式演奏,在短笛的支持下一起演奏旋律聲部;

第九段有32小節,在本段《滿都海斯琴》音樂中節拍變成了3/8拍,有著濃郁的蒙古族舞曲風格,主奏聲部是弦樂組,木管組負責旋律聲部,大號和圓號在一起為《滿都海斯琴》背景音樂鋪墊,直到138節小號和長號加入了背景聲部,調式為發生變化;

第十段一共有28小節,這段《滿都海斯琴》背景音樂十分歡快,節拍變成4/4拍,音樂開始的時候是小號獨自演奏,隨后小軍鼓開始敲擊帶來節奏感,弦樂組和木管組共同為《滿都海斯琴》伴奏。164小節有了定音鼓加入,原有的音樂配器格局發生變化,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以及中提琴負責演奏顫音,木管組單簧管與雙簧管演奏長音,不斷將《滿都海斯琴》背景音樂推向高潮。

總結:總而言之,分析蒙古題材歌劇與音樂在內蒙古地區的形成和發展,能夠發現其中具有明顯的歷史發展軌跡,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內蒙古與其他地區一樣,在文化體制改革背景影響下,文藝表演團體發生改制,《滿都海斯琴》也接受了改變,變成了如今深受人們喜愛的文化作品。

猜你喜歡
海斯圓號弦樂
長笛與圓號的詠嘆
有機氟工業(2022年3期)2022-09-30
有機氟工業(2022年2期)2022-09-09
大胖子“暖男”——圓號
試論圓號在交響樂中的作用
英國圓號(節選)
走西口弦樂四重奏
賈哈娜·海斯:激勵“處于危險”的學生改變人生
肖斯塔科維奇密碼(八)——第八弦樂四重奏oP. 110
肖斯塔科維奇密碼(七)—— 第七弦樂四重奏 op.108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