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產品價格總體平穩 市場定價特征更明顯

2018-02-14 08:44魏龍飛
農產品市場周刊 2018年3期
關鍵詞:蔬菜價格農產品

魏龍飛

1月17日,農業部召開2018年首場重點農產品市場信息發布會,通過信息引導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農業部辦公廳副主任寧啟文主持會議,農業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司長唐珂在會上介紹了2017年重點農產品市場運行情況并對后期走勢進行展望分析。

2017年農產品市場運行呈現三個特點

唐珂說,2017年,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新進展,糧食價格形成機制和重要農產品收儲制度改革取得實質性成效,我國農產品市場運行總體平穩,據國家統計局公布,2017年全年食品價格下降1.4%,是自2003年以來首次下降。據農業部監測,全年“農產品批發價格200指數”均值為100.14(以2015年為100),同比低5.60個點;其中“菜籃子”產品200指數為99.91,同比低6.65個點。

唐珂介紹,2017年農產品市場運行呈現三個特點:

一是大宗農產品價格以穩為主,“市場定價”特征更為明顯。2017年稻谷最低收購價小幅下調,小麥最低收購價保持穩定,玉米收儲制度改革繼續深化,大宗農產品仍處于庫存消化期,糧食價格總體穩中略降。據監測,2017年稻谷、小麥、玉米三種糧食均價每百斤122.10元,同比低0.3%。隨著市場機制作用的進一步發揮,不同品種價格走勢有所分化。早秈稻多元主體收購活躍,市場化收購占到86.4%,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小麥質量明顯好于上年,新麥上市后市場購銷活躍,價格持續上漲;玉米繼續調減,新糧上市后收購價穩中有漲,東北地區價格漲幅較大。棉花、油菜、食糖等品種全年均價同比漲幅都在10%以上,而大豆、花生等增產較多品種則出現不同程度下跌。

二是鮮活農產品價格先跌后漲,總體穩中略降。2017年“菜籃子”產品市場運行基本符合周期性季節性波動規律,價格水平總體低于上年。分品種看,蔬菜由于年初北方天氣回暖快,開春后大量集中上市,價格下跌早、跌幅大,夏秋之后價格快速回升,全年28種蔬菜批發均價為每公斤3.73元,同比低10.6%。畜禽產品產需失衡,豬肉、禽肉、禽蛋上半年價格跌幅較大,下半年恢復性上漲,全年豬肉批發市場均價為每公斤21.24元,同比低14.6%;白條雞每公斤13.93元,同比低6.5%;禽蛋每公斤6.92元,同比低7.6%。牛羊肉特別是羊肉受供給偏緊影響,價格持續上漲,8月以后漲幅擴大,全年牛羊肉批發市場均價分別為每公斤53.82元、47.49元,同比分別漲1.1%、5.4%。水果、水產品價格有所上漲。

三是國際市場對國內影響進一步加大,農產品進口繼續較快增長。2017年我國農產品貿易額、進口額和出口額均創歷史新高,國際國內市場聯動進一步增強,受需求拉動和進口價格優勢驅動,農產品進口增幅明顯大于出口,貿易逆差持續擴大。1-11月,我國農產品貿易額1818.5億美元,同比增9.8%,其中,出口額677.0億美元,增3.1%;進口額1141.5億美元,增14.2%;貿易逆差464.5億美元,增35.3%。大豆仍是農產品進口第一大品種,進口量達到8599.0萬噸,同比增15.8%;受國內消費升級拉動,鱈魚、墨魚及魷魚等特色水產品進口快速增長,櫻桃、葡萄、柑橘、榴蓮、香蕉等特色水果進口保持高位。

隨后,唐珂就相關問題答記者問。

2018年有四個問題需要重點關注

唐珂說,影響農產品市場運行的因素很多,除了供需基本面外,還有調控政策、進出口貿易以及宏觀經濟等多個方面,所以要做出一個相對準確的預測比較難,但可以理出影響市場運行的關鍵問題,事先做好研判,提示市場風險,并制定好應對預案,防止出現生產和市場大起大落。

對于今年的市場走勢,唐珂認為有四個問題需要重點關注:

一是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下調的影響。在堅持最低收購價政策框架的前提下,國家根據生產成本、市場供求等變化,從前年開始適當調整了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水平,既釋放了糧食收儲制度改革的信號,也為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留出了空間。預計今年稻谷、小麥市場化購銷會進一步活躍,優質優價特征也會進一步明顯,但降價對生產環節的影響需要全面跟蹤分析,并完善相應配套政策,保障主產區農民種糧收益基本穩定。

二是玉米產銷形勢的新變化。2017年玉米庫存消化進度超出預期,市場價格穩中趨強的走勢也超出預期。特別是2017年11月底以來東北玉米購銷活躍、量價齊升,玉米種植效益明顯好于上年,據專家初步調度,預計2018年東北地區玉米種植積極性提高。需要密切跟蹤農戶種植意向變化,統籌好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和輪作休耕補助政策,繼續通過政策引導玉米生產向優勢區集中。

三是國際競爭的加劇。近年來全球糧食供需關系保持寬松,產量和庫存增長與價格持續下跌相伴而行。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數據,2012-2016年世界谷物產量由22.94億噸增加到26.10億噸,年均增速3.3%;近4年世界谷物均產大于需,期末庫存累計增長32.2%;FAO食物價格指數由2012年的213波動下跌到2016年的161,累計下跌52個點。據FAO2017年12月份最新預測,2017/18年度全球谷物供需仍呈寬松格局。預計2018年我國大宗農產品進口壓力依然較大,特色糧油、果蔬、水產品以及品牌食品的進口仍將快速增長,我國農業發展面臨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農業部正在通過推進質量興農、品牌強農,堅持效益優先,提升農業競爭力,持續增強優勢特色產業競爭力,促進農民增收。

四是宏觀面因素的傳導效應。近年來隨著農產品金融屬性的增強和農業產業化水平的提升,外部因素對農業的影響不斷加深。2018年首先需要重點關注的是化肥價格大幅上漲推升農業生產成本,做好春耕化肥供應保障,防止成本上升與糧價下行碰頭,挫傷農民生產積極性。其次需關注通脹預期的升溫,理性看待牛羊肉等部分農產品價格的恢復性上漲以及季節性周期性波動,防止對農產品市場正常波動的過度炒作。最后需關注更加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特別是美聯儲持續加息、美國大幅度減稅、原油價格波動等外圍因素對農產品市場運行的影響。endprint

預計蔬菜生產供應將逐步向好,春節期間供應有保障

近期,我國中東部接連兩場大范圍雨雪,隨后黃河以南大部地區迎來寒潮,蔬菜生產供給受到一定影響,部分地區價格波動幅度較大。

在回答蔬菜價格后期走勢及是否會影響到春節期間蔬菜供應時,唐珂說,農業部持續加強蔬菜產銷形勢調度,并組織專家對這輪極端天氣的影響進行了專題會商??偟膩砜?,這輪低溫雨雪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江南、華南、黃淮海部分地區蔬菜生產和上市,階段性影響了南菜北運,致使南北方產銷區蔬菜價格出現分化,個別品種波動幅度較大。據農業部批發市場監測數據,南方主產區降雪量較大的湖北、安徽蔬菜價格明顯上漲,降雪后的周均價分別為每公斤4.07元和3.97元,環比漲幅7.6%和5.8%,而江西、湖南等其他地區菜價較為穩定。北方銷區個別品種波動較大,北京市場上來自安徽的黃心菜、萵筍,江蘇的菜花,湖北的白蘿卜、圓白菜,都出現了較大幅度上漲,而冬儲菜如大白菜、洋蔥、土豆等2017年秋季豐收,目前供應充足,價格基本穩定。

從后期走勢看,預計短期內部分受災地區生產恢復尚需時日,跨區調運的蔬菜價格仍將高位運行。從農業部監測的蔬菜生產信息看,580個蔬菜重點縣信息監測點2017年9至11月在田蔬菜面積穩定增加,9月蔬菜產量113萬噸,同比增3.6%,10月、11月同比持平,未來總體供給情況比較樂觀。如果后期不再發生大范圍、長時間極端天氣,預計蔬菜生產供應將逐步向好,春節期間蔬菜供應有保障,價格將季節性上漲。提醒廣大菜農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及時做好防災減災,擇機收獲上市,實現減損增收。

羊肉市場供應總體有保障,價格普遍大幅上漲的可能性不大

2017年下半年,我國羊肉價格持續上漲,特別是8月份之后漲幅擴大,累計漲幅在10%以上。針對此次羊肉價格上漲,唐珂介紹,與往年相比,此次羊肉價格的上漲呈現出幾個特點:一是總體符合往年走勢,但后期漲幅較大。2017年12月第4周羊肉集市價格達到每公斤60.34元,累計漲幅達到10.9%。二是活羊價格上漲明顯,養殖效益好轉。2017年全年概算,出欄一只45公斤綿羊和一只30公斤山羊可獲得收入,分別比上年同期高130元和25元。三是年均價與上年基本持平,仍處于近5年低位。

當前羊肉價格上漲,是2016年養羊效益低迷導致生產小幅下滑的正常反映,是供求調節下的恢復性上漲,是市場需求趨旺與供給階段性偏緊共同影響的結果,需要理性看待。從具體原因看,供給階段性偏緊是主要因素。據監測,2017年1-11月主產區肉羊平均存欄同比下降1.8%,能繁母羊平均存欄同比下降1.3%,累計肉羊出欄同比下降6.7%。需求趨旺則是另一個影響因素。據對240個縣集貿市場定點監測,2017年1-11月羊肉累計交易量同比增加8.6%。同時,隨著羊肉消費進入旺季,價格適當走強也基本符合往年變化規律。另外,成本剛性上升和養殖戶的盼漲心理也對此次價格上漲有一定助推作用。從后期走勢來看,由于集中出欄季節已過,今年肉羊供應總體偏緊已成定局,加上節日消費旺季的來臨,預計春節前羊肉價格將保持上漲態勢,部分地區短期可能出現較大漲幅,但由于全國肉羊總體存欄下降并不明顯,市場供應總體有保障,價格普遍大幅上漲的可能性不大。

玉米種植效益明顯好于上年,價格將在前期恢復性上漲后有望基本穩定

2017年是玉米收儲制度改革的第二年,對于市場運行形勢,唐珂說,在各部門和地方的共同努力下,東北地區玉米收儲制度改革進展順利,特別是玉米市場形勢出現了積極的變化。2017年秋糧上市后玉米收購價穩中有漲,2017年12月第4周,東北產區農戶玉米出售價每斤0.79元,比10月第四周漲7.3%,同比漲16.8%;華北產區(河北、山東)12月第4周的農戶玉米出售價每斤0.83元,比10月第四周漲2.4%,同比漲4.3%。受此影響,玉米種植效益明顯好于上年。玉米庫存消化進度也超出預期,拍賣成交活躍,臨儲玉米庫存明顯下降。應該說,這是2016年玉米收儲制度改革后,在生產連續兩年調減和消費恢復的共同作用下,經過市場各主體充分博弈后的結果,基本符合改革的預期。據專家初步預測,由于目前玉米庫存仍處于歷史較高水平,今年玉米市場價格將在前期恢復性上漲后有望基本穩定。農業部將積極配合有關部門,把握好中央儲備糧輪入輪出、臨儲玉米庫存消化的時機和節奏,防止出現價格大幅波動和大面積“賣糧難”?,F在距離春節還有不到1個月時間,玉米價格持續上漲的空間有限,提醒廣大農戶根據市場行情有序售糧;同時合理安排春耕生產計劃,特別是玉米非優勢區域農戶不宜盲目擴大玉米種植,避免增產不增收。

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和化肥企業開工率有所降低助推化肥價格上漲

自2017年9月份以來,我國氮肥、磷肥、鉀肥還有復合肥,都先后出現了上漲行情,其中尿素漲幅較大。據監測,2017年12月份國產尿素、磷酸二銨、氯化鉀、復合肥平均出廠價同比漲幅分別為34.0%、17.7%、6.7%、17.1%。在回答當前化肥價格連續上漲的原因時,唐珂說,這輪化肥上漲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據統計,無煙煤主流到廠價同比漲50%左右,煙煤主流到廠價同比漲20%左右;天然氣、硫磺等原材料價格也出現了明顯幅度的上漲。二是化肥企業開工率有所降低。以尿素企業為例,2017年企業平均開工率約在57%左右,較往年下降了7個百分點。如果后期化肥生產企業開工率不能明顯提升,今年春耕期間部分地區可能出現供應緊張、價格快速上漲。如果按化肥價格同比上漲20%初步測算,預計今年稻谷、小麥、玉米總成本分別比上年增加2.0%、2.8%、2.4%。原材料、能源價格的上漲還會推動農藥、農機作業成本上升,再加上環境生態成本逐步顯現,預計我國農業生產成本將結束近兩年相對平穩的態勢,在2018年重回較快上漲的通道。目前,農業部正在會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供銷總社等部門,努力做好春耕化肥供應保障,指導農民科學施肥,防止成本上升與糧價下行碰頭,挫傷農民生產積極性。endprint

猜你喜歡
蔬菜價格農產品
農產品網店遭“打假”敲詐 價值19.9元農產品竟被敲詐千元
打通農產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奇怪的蔬菜
蔬菜
價格
價格
價格
價格
蔬菜也“瘋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