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奮力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

2018-02-18 08:40中共江西省委黨史研究室
黨史文苑 2018年12期
關鍵詞:江西文明生態

中共江西省委黨史研究室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總結人類文明發展規律,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提出建設美麗中國的目標,開啟了生態文明建設新時代。省委、省政府高位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打造生態文明‘江西樣板”“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的殷切囑托,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舉全省之力、集各方之智,接續推進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和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保護好、鞏固好、發展好江西綠色生態優勢,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深入實施,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順利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制度體系加快形成,生態治理和環境保護成效顯著,綠色發展新動能加快培育,邁出了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的堅實步伐。

從生態文明建設“先行示范區”到“試驗區”

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此后,黨中央、國務院就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一系列決策部署,先后印發《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強力推動全國范圍內的生態文明建設。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江西最突出的優勢和最大的財富。黨的十八大以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2013年7月,省委十三屆七次全會把“綠色崛起”納入省委十六字方針,并提出把江西建設成為全國生態文明示范省的目標。2014年11月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六部委正式批復《江西省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實施方案》,明確江西建設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的示范定位、階段目標、六大任務以及重點工程和行動計劃等,標志著江西成為全國首批5個全境列入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的省份之一,也是江西第一個在全省域實施的國家戰略。

省委、省政府抓住這個歷史契機,積極作為,全面發力推進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堅持高位推動,省級成立省委書記任組長、省長任第一副組長的高規格領導小組,市、縣成立由黨政主要領導組成的領導小組,組織機構體系實現全覆蓋。與此同時,強力推進工作落實。11月22日,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啟動大會,動員全省緊緊抓住寶貴歷史機遇,搶占發展升級制高點,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再上新臺階。12月31日,省委、省政府印發《關于建設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的實施意見》,確定六大體系、十大工程、60個項目包和208項建設任務,努力實現一年開好局、三年見成效、六年大進展。2015年1月,省十二屆人大四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的決議》,首次以省人民代表大會決議案方式推動國家戰略實施,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成為全省人民的意志和行動。

2015年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江西代表團審議時明確要求:“著力推動生態環境保護,走出一條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打造生態文明建設的江西樣板?!笔∥?、省政府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要求,扎實推進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7月,省委十三屆十一次全會對推進綠色崛起、建設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進行再動員、再部署。11月2日,全省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推進大會在武寧縣召開,第一時間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綠色發展理念,作出了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發展、與產業轉型升級、與新型城鎮化新農村建設、與民生幸福、與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五個協調共進”部署,確立了“綠色發展”理念的江西行動。2016年1月,江西在全國首創把“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情況和生態環境狀況”報告作為全省兩會重要報告內容。經過全省上下的努力,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順利實現“一年開好局”目標。

2016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視察工作時又明確提出,“綠色生態是江西最大財富、最大優勢、最大品牌,一定要保護好,做好治山理水、顯山露水的文章,走出一條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水平提高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從“打造生態文明建設‘江西樣板”到“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要求,既是對江西生態保護實踐的充分肯定,又賦予江西更大的責任和更高的期許。

8月12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設立統一規范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意見》,明確將江西列為首批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探索形成可在全國復制推廣的成功經驗。從“先行示范區”到“試驗區”,意味著江西在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格局中的地位進一步提升。

江西踐行生態文明建設新使命,按照“邊申報、邊推進、邊落實”的原則,在編制、修改完善并向中央報送《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江西)實施方案(送審稿)》的同時,全面啟動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

11月,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明確把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作為未來發展的總體要求,并提出江西生態建設的路線圖: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持續加強,生態環境質量領先全國,綠色經濟率先發展,資源節約利用水平大幅提高,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生態文明建設制度成果,成為生態文明建設領跑者。2017年6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江西)實施方案》。7月,省委十四屆三次全體(擴大)會議專門研究部署推進。9月23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江西)實施方案》(簡稱《江西方案》)?!督鞣桨浮钒焉鷳B文明體制改革與中部地區綠色崛起、打贏脫貧攻堅戰等重大戰略部署深度融合,明確了江西建設試驗區的戰略定位、階段目標、六大體系、42項重點建設任務,以及38項重點制度成果清單?!督鞣桨浮返恼接“l,標志著江西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正式進入實施階段。9月30日,省委、省政府迅即印發《關于深入落實〈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江西)實施方案〉的意見》,提出有步驟、分階段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實現“一年開好局、兩年有變化、四年見成效”的目標。

五年來,全省上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的決策部署與工作要求,把綠色發展理念貫徹于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全力推進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和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創新制度建設,厚植生態優勢,發展綠色經濟,做活山水文章,打響“綠色生態”品牌,促進經濟與生態協調發展,邁出了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的堅實步伐。

加強生態環境治理與保護

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西堅持破立并舉,一手抓突出環境污染問題的綜合整治,一手抓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全省生態優勢得到進一步鞏固。

(一)狠抓綜合整治,突出環境污染問題得到進一步解決

江西以中央環保督察問題整改為總抓手,堅持“預防為主、源頭控制、綜合治理”,著力解決空氣、水、土壤等方面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進一步提高環境質量,努力增加人民群眾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獲得感。

狠抓中央環保督察問題整改。2016年7月14日至8月14日,中央第四環境保護督察組對江西開展環境保護督察,并于11月17日向省委、省政府進行了意見反饋。江西直面督察發現的問題,切實做到真認賬、真反思、真整改,迅速制定出臺整改落實方案,對反映的重大問題實行清單管理,做到“按期交賬、定期查賬、據實銷賬”,督察組交辦的環境信訪件已全部辦結。2017年,中央環保督察30項年度整改任務全面完成,問責106名相關責任人。同時,舉一反三,切實加大環境執法力度,全省共立案處理環保案件1765起,批捕犯罪嫌疑人296人,提起公訴1147人,對10起重大破壞生態環境刑事犯罪案件予以掛牌督辦。2017年,對6個設區市開展省級環保督察,形成責任追究問題清單,全年查處環境污染類案件828起,批捕犯罪嫌疑人398人,提起公訴1449人。

大力實施“凈空”行動。2013年、2016年,江西先后出臺《江西省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細則》《江西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為全省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行動指南和法律依據。2014年,重點從整治城市揚塵污染、機動車排氣污染、工業企業污染三方面努力控制PM2.5霧霾污染。2015年至2016年,抓住重點行業脫硫脫硝、除塵設施改造升級、機動車尾氣污染防治等三個關鍵,全面完成158個重點行業大氣污染限期治理項目建設,火電、鋼鐵、水泥等行業脫硫脫硝設備全部建成,脫硫脫硝效率達到國家要求;燃煤小鍋爐淘汰率達61.8%,比國家要求高11.8個百分點。深入開展機動車尾氣治理,11個設區市全部落實黃標車限行規定。抓好空氣質量監測預警,2013年南昌市開始實時發布空氣質量數據,成為全國首批74個實施環境空氣質量新標準的城市之一;2015年實現PM2.5實時監測設區市中心城區全覆蓋。2017年,超額完成火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任務,提前完成全省156家火電行業排污許可證核發工作;開展城市“四塵”“三煙”“三氣”專項整治。

大力實施“凈水”行動。2014年重點從整治飲用水源地污染、重點流域水污染、“五河”及東江源頭污染三方面遏制水環境惡化勢頭,加密對“五河”及東江源頭保護區水質監測頻次,由原來的每年監測6次增加到每年監測12次。2015年出臺《江西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此后,先后實施“五河一湖”、強化河長巡河督導、實施清河提升、長江經濟帶突出問題整改等專項行動,全面啟動劣V類水和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完成25個重點工業園區污水配套管網建設,全省在運營的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全部達到“一級B”排放標準。實施鄱陽湖流域重點城鎮環境治理項目,完成48個縣市污水管網建設任務。

大力實施“凈土”行動。重點從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畜禽養殖污染整治、重金屬污染綜合整治三個方面抓好城鄉環境綜合整治。針對農村垃圾污染問題,啟動農村生活垃圾五年專項整治行動,全面推廣“戶分類、村收集、鄉轉運、縣處理”的垃圾處理模式,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0.7%。鷹潭等城鄉環境第三方治理試點基本完成,全省90%的行政村納入城鄉生活垃圾收運處理體系。啟動南昌、宜春等生活垃圾分類試點,開展生活垃圾處理收費改革試點。實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程,推進畜禽養殖場糞污治理專項行動,推進標準化養殖場創建工作,啟動病死畜禽無害化集中處理體系建設。推進贛江源頭、樂安河流域7個重點防控區重金屬污染監測、治理與修復工程建設,完成整治項目146個,重點行業重金屬污染物排放量連續三年下降。

(二)加強生態建設和保護,生態環境優勢愈加明顯

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西圍繞筑牢生態屏障,大力實施一批生態修復和保護工程,努力打造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體。

突出水生態建設的重點。2013年開始啟動水生態文明建設工作試點,逐步編制江西省水生態文明建設規劃,構建四級聯動水生態文明建設體系,推進南昌、新余、萍鄉等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試點工作,積極開展水生態文明縣、鄉(鎮)、村建設。2015年,全省用水總量控制在250億立方米紅線內,國家重要水功能區達標率達90%。2016年進一步突出系統治理,實施流域綜合管控著力推進“四個統一”,初步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目標。

突出森林生態建設的重點。2013年至2016年累計完成植樹造林877.6萬畝、森林撫育1456萬畝;全省森林蓄積量達到5.51億立方米,居全國第9位。2015年在全國率先出臺《關于實施低產低效林改造提升森林資源質量的意見》,安排5000萬元財政資金啟動低產低效林改造,截至2016年,已改造低產低效林150萬畝。加大“五河”中上游特別是源頭地區生態公益林保護力度,提高生態公益林補償標準,納入國家、省級補償范圍的公益林面積達5100萬畝,占全省林地面積的32%。

突出濕地生態建設的重點。編制《江西省濕地保護工程規劃》,強化濕地生態系統保護。針對我省城市濕地湖泊較多的特點,開展城市規劃區濕地資源調查,將8公頃以上城區濕地納入省重要濕地管理,嚴格控制開發占用自然濕地。實施濕地保護工程,建立濕地總量管理、分級管控、占補平衡機制,濕地保有量連續5年保持穩定,濕地占國土面積比重達到5.5%。

經過五年的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江西生態環境質量保持全國領先。全省森林覆蓋率穩定在63.1%;全省國家考核主要河流斷面水質優良率92%,比國家考核目標值高12個百分點;全省PM10平均濃度72.6微克/立方米,達到國家考核目標,空氣質量優良率83.9%。

加快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步伐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應對“把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問題上,江西因勢而定、乘勢而上,堅持把發展綠色產業、促進產業綠色化,作為促進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相協調的基本途徑。

做好產業發展“加減法”,著力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在培育新動能上做“加法”,建立創新型省份建設“1+N”政策體系,制定出臺《關于加快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的意見》,聚焦新制造經濟、新服務經濟、綠色經濟、智慧經濟和分享經濟等主攻方向,“一產一策”支持航空制造、中醫藥、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發展,通用航空產業綜合示范區、“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等成功獲批。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國家轉移轉化試點落戶鷹潭。在改造傳統動能上做“減法”,積極化解鋼鐵、煤炭過剩產能;深入推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

推動生態價值“快轉化”,加快生態利用型產業發展。大力發展“生態+”現代農業,深入實施“綠色生態農業十大行動”,推進“百縣百園”工程,創建11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成為唯一的“全國綠色有機農產品示范基地試點省”,建成現代農業示范園152個,推進2個國家級田園綜合體試點,啟動全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建設,全省“三品一標”總量達4712個。大力發展油茶、毛竹、香精香料、苗木花卉等產業,全省林業總產值突破4000億元,位列全國“第一方陣”。大力發展“生態+”現代服務業,突出抓好“大健康”產業和生態旅游產業,構建“一核三帶四板塊”的大健康產業總體布局;加快全域旅游發展,創建4個國家級生態旅游示范區、41個國家水利風景區、4個中國天然氧吧,進一步唱響“江西風景獨好”旅游品牌。

實施循環經濟“新規劃”,抓好循環經濟發展和節能減排。深入實施江西省循環經濟發展和節能減排“十三五規劃”;推動貴溪市、吉安市、豐城市、樟樹市先后納入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市(縣)試點,井岡山經開區、南昌經開區納入國家園區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豐城市納入國家“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同時,積極推進131個省級試點示范建設,示范引領全省循環經濟發展,實現資源充分利用、經濟效益倍增。深入實施萬家企業節能低碳行動,開展能效對標,創建能效“領跑者”制度;嚴格控制“三高”產業新增產能項目;將符合改造條件的燃煤電廠全部納入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計劃,推動有色、建材等9個行業50個重點節能技改示范項目建設。

健全生態文明建設制度體系

制度建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西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強化制度改革創新,初步形成了“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的生態文明“四梁八柱”制度框架。

建立健全“源頭嚴防”制度體系。一是劃定三條紅線。建立生態保護紅線制度,編制《江西省生態空間保護紅線區劃》《江西省生態空間保護紅線管理辦法》,明確生態空間保護紅線的劃定原則、區域范圍、管理主體、保護措施等。劃定保護范圍5.52萬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積的33.1%,成為全國第三個正式發布生態保護紅線的省份。建立覆蓋省、市、縣水資源紅線制度。修訂并實施《江西省水資源條例》,制定“十三五”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工作方案,嚴格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紅線,將水資源管理納入市縣科學發展考核體系。建立土地資源紅線制度。全面劃定城市周邊永久基本農田3693萬畝,出臺開發區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考核辦法,并將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結果,列為市縣政府主要領導工作業績考核的重要內容。二是完善自然資源產權制度。啟動水流、森林、山嶺、荒地、灘涂等自然生態空間統一確權登記試點工作,新建區、廬山市、貴溪市、高安市、南城縣5個試點地區基本完成試點任務。三是健全空間管控制度。省域空間規劃編制完成,湖口縣、吉安縣、鷹潭市、婺源縣、豐城市、樟樹市6個市縣“多規合一”試點形成規劃成果;深入實施江西省主體功能區規劃,推動26個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市)全面實行產業準入“負面清單”制度。

建立健全“過程嚴管”制度體系。一是不斷完善“河長制”。2015年,出臺《江西省實施“河長制”工作方案》,全省境內河流湖泊全部實施“河長制”,構建省、市、縣三級“河長”組織體系,省委書記、省長分別任省級正副“總河長”,7名省領導分別任鄱陽湖、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河以及長江江西段等境內主要河流、湖泊的“河長”,高位推動河湖管理與保護,以“省級會議制度、信息通報制度、工作督辦制度、工作考核制度、責任追究制度”等相關制度為有效保障,規范推進“河長制”。2016年,進一步建立健全黨政同責、區域與流域相結合的省、市、縣、鄉、村5級河長組織體系和區域、流域、部門協作聯動機制。全省11個設區市、100個縣(市、區)均明確了由黨委、政府主要領導擔任市級、縣級總河長和副總河長,實現河長制工作全覆蓋。2017年,以《江西省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方案(修訂)》《關于以推進流域生態綜合治理為抓手打造河長制升級版的指導意見》出臺為標志,江西“打造河長制升級版”工作正式啟動。二是完善全流域生態補償制度。2014年,出臺江西首部生態保護補償規劃《江西東江源生態保護補償規劃》。2015年,出臺《江西省流域生態補償辦法》,在全國率先實行全流域生態補償,按照“保護者受益、受益者補償”的原則,重點補償“五河一湖”及東江源頭保護區和重點生態功能區。2016年,首期籌集資金20.91億元在全省境內實施流域生態補償,成為全國流域生態補償覆蓋范圍最廣、資金籌集量最大的省份,實現了自籌資金、跨流域橫向補償等幾大政策領域的創新突破。2017年,全省流域生態補償資金總量達到26.9億元。創新探索跨省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建設。2016年10月,江西省與廣東省簽訂東江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協議,建立東江流域上下游江西、廣東兩省橫向水環境補償機制,國家和江西、廣東兩省每年安排補償資金5億元。2017年,新增東江流域跨省生態補償資金3億元。加大生態功能區的轉移支付力度,對省級自然保護區實施獎勵政策,建立“五河”和東江源頭生態保護區獎勵機制。2017年,擴大天然林補償范圍,下達天然林停伐管護資金6.65億元,補償面積達到2290.5萬畝。三是完善環境管理與督察制度。推進流域水環境監測事權改革,上收流域斷面水質自動監測事權,出臺江西省環境保護督察方案,基本建立市縣城鄉生活垃圾一體化處理、一個部門管理、一個主體運營的新機制;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改革全面啟動,贛江流域環境監管和行政執法機構試點、贛江新區城鄉環境保護監管執法試點有序推進;健全生態環境保護領域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機制,初步建立覆蓋省市縣三級法院的環資審判體系,生態檢察試點取得階段性成果。四是完善生態文明市場導向制度。制定江西省主要污染物初始排污權核定與分配技術規范、排污權出讓收入管理實施辦法,基本完成萍鄉山口巖水庫省級水權交易試點,推進南昌、鷹潭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試點,江西省碳排放權交易中心獲批成立。

建立健全“后果嚴懲”制度體系。一是完善考核評價機制。優化市縣科學發展綜合考核評價體系,進一步提高生態文明在考核中的權重,明確提出對全省11個設區市和100個縣(市、區)的發展評價按不同的生態功能區,實行分類差異化考核,樹牢綠色政績觀。建立生態文明建設評價指標體系。增加循環經濟、工業園區污水處理、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用水總量控制、節約集約用地等5個考核指標;提高生態文明類考核指標權重,一、二、三類縣生態文明建設考評分值占比分別由12.7%、16%和19.3%提高到15.7%、18.6%和22.6%?!督魇窠洕蜕鐣l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專門設立18項生態文明指標,占指標數的45%。二是探索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及離任審計制度。2016年7月,出臺《江西省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試點方案》,在撫州等4個市縣開展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試點并形成初步成果;2017年1月,出臺《關于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實施意見》,完成萍鄉等3個市縣領導干部的試點審計,為2018年全面推行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奠定了制度基礎。三是完善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制度。2017年3月,出臺《江西省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實施細則(試行)》,構建全過程的生態文明績效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體系。

培育全社會生態文明理念

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西始終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重要民生工程,健全教育宣傳機制,培育生態環保意識,倡導綠色消費、低碳生活,初步形成生態文明理念廣泛認同、生態文明建設廣泛參與、生態文明成果廣泛共享的良好局面。

大力推進綠色惠民。著力實施生態扶貧工程,完成生態移民10.7萬人;結合國有林場改革,推動2萬伐木工轉變為生態“護林員”,選聘生態“護林員”1.05萬名;全面推進光伏扶貧,爭取國家下達光伏扶貧計劃62萬千瓦;爭取列入全國網絡扶貧試點,獲得金融機構授信200億元;啟動生態扶貧試驗區建設;水電資源開發收益扶貧改革試點取得初步成果。加快建設綠色城市,開展城鎮閑置及裸露土地排查和復綠工程,在全國率先實現國家園林城市設區市全覆蓋。推進美麗村莊建設,實施“整潔美麗、和諧宜居”新農村建設行動,啟動中心村布局試點和規劃編制工作,新增一批全國宜居小鎮、宜居村莊。

大力弘揚綠色文化。舉辦世界綠色發展投資貿易博覽會、中國鄱陽湖國際生態文化節、環鄱陽湖國際自行車大賽、節能宣傳周、綠色家庭創建、“保護母親河”“評選最美家庭”等主題活動,實施公交優先、“綠色出行”計劃,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加強生態文明教育,培訓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1840人次,新編義務教育省情教材《美麗江西》,創建21所全國文明校園、195所省級文明校園,推進15個生態文明教育基地建設。

大力引導綠色共建。進一步完善重大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群眾參與機制,推動環境敏感性項目“鄰避”論證。完善環境保護信息公開制度,建立環境保護信息公開平臺。推進生態環保項目與社會資本合作,重點推介撫河流域綜合治理等50個生態文明PPP項目。出臺環保社會組織行為規范指導意見,引導社會各界參與環境保護。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宣傳和輿論引導,建立環境污染問題媒體曝光、解決、處理、通報制度。

(執筆:羅軍生)

責任編輯 / 梁發明

猜你喜歡
江西文明生態
江西銀行
請文明演繹
“生態養生”娛晚年
漫說文明
住進呆萌生態房
生態之旅
我愛江西奶奶
對不文明說“不”
江西立法遏制涉醫涉校的“以鬧索賠”
文明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