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電視新聞后期編輯中應注意的細節

2018-02-23 08:55李鐵成
西部廣播電視 2018年8期
關鍵詞:中景特寫電視新聞

李鐵成

電視新聞報道的后期畫面編輯是電視新聞節目制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處于整個鏈條的終端,它通過加工、處理與整理,將原聲畫面整體質量與效果進行升華,在保證電視新聞報道真實性、時效性、敏感性的同時,提升電視新聞報道中新聞畫面的藝術性。因此,要想保證電視新聞質量,后期畫面編輯工作的有效開展至關重要?;诖?,本文從電視新聞報道后期畫面編輯工作的重要性出發,根據工作實際,總結電視新聞報道后期畫面編輯工作中需要注意的細節,以期提升電視新聞節目整體質量,增強電視新聞報道后期畫面的編輯水平。

1 鏡頭景別運用與畫面邏輯

一般消息的剪輯分為硬切和軟切。時政類新聞一般采用硬切方式進行(無疊化);而民生類新聞,尤其是關于人物特寫、散文等題材可采取軟切方式剪輯。對于一般新聞而言,除新聞特寫、人物新聞外,第一個鏡頭用大景,可推拉搖移。最后一個鏡頭同樣如此。第二個鏡頭交代事物主體。接下來的鏡頭按照配音順序剪輯。畫面要與配音內容相符,音畫合一。新聞畫面一定要有現場音,聲音由現場音、配音、采訪音和音樂等組成,現場音使用音量不易過大,不影響配音效果。

大景一般很少跳躍直接接特寫。在大全景、大景、中景、近景、特寫的相互組接中,一般而言可以交錯使用。除特殊需要外,不要跳躍特別大,比如,大景+特寫、大景+近景、中景+特寫,都符合剪輯邏輯。最好能夠按不同景別使用,給人一種錯落有致的感覺。但大景+大景、中景+中景、小景+小景,畫面過于平緩,盡量少用為好??傊?,不能跳躍太大,也不能不變。

靜態畫面接靜態畫面、動態畫面接動態畫面會比較有層次感。鏡頭連接一般是右出左進,或是左出右進,避免造成跳軸。比如,一個人在跑步,因為鏡頭的關系,第一個鏡頭是往東跑的,下一個鏡頭由于角度或是后期剪輯的關系,就剪成了往西跑,最終畫面剪出來后,兩個畫面一組接,是同一個人對著跑,這個就叫跳軸,在剪輯中要避免此類方式的出現。另外,還應注意避免視覺錯位。

同一景別的鏡頭,但方向不同的畫面可組合在一起。比如,中景接中景,近景接近景。但剛才也提到,由于缺乏層次感,建議少用為好。同一景別的鏡頭,且為兩個向同一方向拍攝的鏡頭應避免剪輯在一起。比如,一場文藝晚會的新聞,如果攝像站在舞臺下方的中間給鏡頭,不應把兩個朝舞臺左半邊或右半邊拍攝的中景或近景剪輯在一起,最好為一左一右,或中景、近景和特寫不同景別的交叉使用。這樣組接后的畫面就不會產生跳動、斷續和錯位的感覺。

同一方向,景別不同的表現同一內容的鏡頭可用,但要注意畫面中內容需相同。比如,同樣是一場文藝節目演出,給個中景,下一個畫面可以接面部特寫。再如,近景中有條狗,馬上接一個中景,雖然是同一內容,狗沒有了,就不符合邏輯了。

畫面邏輯分為時間順序、空間順序、事態發展順序等。按照時間發展順序編輯:比如,石油勘探,是先打井后出油;修建鐵路,是先修路基,后鋪鐵軌;空間順序:比如,開會,先在室內開,再到室外參觀,不能一會放室內鏡頭,一會放室外鏡頭;事態發展順序:銷毀游戲機,先裝車,后焚燒,不能先焚燒,再裝車。有時候前面順序都對了,到最好焚燒的鏡頭不夠了,又放點裝車的鏡頭,嚴禁出現類似的剪輯效果出現。當然,倒敘、插敘除外。整體剪輯中,事情要連貫,不能有脫節,否則丟失了主要元素,就出現了空當。

2 鏡頭時長把握與前后期配合

關于新聞鏡頭時長,固定鏡頭一般建議在3~4 s,特殊新聞除外。比如,有些民生類的新聞,允許短鏡頭加短鏡頭,都是1 s,偶有這種情況出現。但在日常新聞中,嚴禁上一個鏡頭5 s,下一個1.5 s,這樣長短不一的剪輯行為出現。一般情況而言,全景鏡頭稍長,中景短一些,以此類推。信息量大的鏡頭長點,反之信息量短的就短一點。畫面復雜的長一點,簡單的短一點。描述性鏡頭,以觀眾看懂鏡頭所需時間為準,刻畫人物心理和反應情緒變化的,以情緒的長度需要來選擇,適當延長鏡頭長度,保持情緒的延續和完整。

同一鏡頭盡量避免重復使用,推拉搖移鏡頭要有起伏和落伏。起伏和落伏鏡頭的使用中,推的鏡頭在推之前應固定數秒,勻速推,推完后停數秒,拉鏡頭亦如此。搖的鏡頭在搖動之前應固定兩秒,勻速搖動,停止后也應固定數秒。切忌鏡頭沒拉完、沒搖完就被剪斷。

根據整條新聞時長來規劃使用采訪同期的時長,總采訪時長盡量控制在新聞總時長的三分之一左右,不應超過二分之一。例如,一條新聞只有1 min30 s,那么被采訪者以1~2個為宜,總采訪時長不宜超過30 s;如果一條新聞總時長有2 min30 s,單段采訪時長應盡量控制在30 s之內,以使用兩段為宜。

避免長會議新聞的枯燥,應編輯一些與會議相關的資料補充其中;檢查、整治活動、拆遷等不容易采訪到當事人的新聞,盡量剪輯一段恰當的現場同期融入其中,從而豐富單調的新聞內容。

優質的前期拍攝能夠實現更為便捷的后期剪輯,因此,在拍攝過程中應多思考,進行有意識的拍攝以方便剪輯,實現后期少剪,甚至不剪。比如,時政類的的會議新聞就可實現少剪輯。按照拍攝的傳統手法基本可以形成:大景+主席臺+觀眾席+領導(領導職位從大到?。?領導講話+觀眾分組+相關資料畫面+大景+領導+大景。此外,拍攝文藝晚會、演講、培訓等新聞都基本可以按照此套路進行拍攝和后期剪輯。

前期拍的一些現場口播或記者的現場體驗,一般要做好規劃。因后期剪輯現場口播會影響畫面質量,所以,前期盡量拍一些空鏡頭或擺拍的空鏡頭,例如,大景、特寫、話筒標志,等等,這樣要對現場口播進行剪輯時,可以實現剪輯點的覆蓋。

編輯某條新聞中的人物特寫時,必須使用該人物的相關鏡頭。因此,要求記者在前期拍攝時多拍些個人鏡頭,各類景別鏡頭齊全,以便在編輯時實現音畫統一。

3 空鏡頭使用及其它編輯規律

在同期聲中空鏡頭的覆蓋使用也應遵循一定規律,采訪過短,只有幾秒鐘,沒有使用空鏡頭的必要;采訪過長,則必須進行空鏡頭覆蓋使用,從而緩解觀眾對同期太長的疲勞;采訪剪的刀數過多,必須覆蓋空鏡頭,從而實現畫面美觀、連貫。在覆蓋空鏡頭的過程中,使用的畫面內容應與所采訪內容有關,切忌胡亂使用無關畫面。另外,在出采訪同期時,應先讓被采訪對象露個臉,讓觀眾知道是誰在接受采訪。建議空鏡頭覆蓋在采訪的中部位置,讓被采訪者在講話時前面露個臉,后面也能亮個相。

編輯過程中,先把需要的采訪內容剪輯出來,做好分段安排,再把配音剪輯好,將配音和分了段落的采訪連接起來,這樣框架就搭了出來,也掌握了整條新聞的時長,此時可修改采訪的長度來控制整條新聞的總長。而后開始使用素材進行主畫面編輯。根據自己所需,從拍攝的第一個畫面開始順序編輯使用。沒用到的鏡頭記好、備用,需要時再拿出使用。這樣既不會浪費素材,也能保證剪輯效果。

對采訪同期的處理,當一句話沒講完,直接剪斷又很唐突時,可對聲音實現漸弱處理并以此結束。將畫面與聲音的諸種元素經過精選和剪輯,有機組合起來的手法就是蒙太奇。有時剪下來或給人一種很魔幻的效果,有時可以作為資料畫面,或者是情景再現時使用。

猜你喜歡
中景特寫電視新聞
廣東景中景工業涂裝設備有限公司
廣東景中景工業涂裝設備有限公司
從特寫到長鏡
廣東景中景工業涂裝設備有限公司
廣東景中景工業涂裝設備有限公司
電視新聞中的圖片應用
電視新聞特寫的采訪與寫作研究
論電視新聞編輯的創新之路
特寫
電視新聞評論發聲三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