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文課堂不“失語”
——淺談語文教學中說話能力的培養

2018-02-25 07:59龍葉紅
新課程(下) 2018年12期
關鍵詞:失語普通話語文課堂

龍葉紅

(江西省萍鄉市第三中學,江西 萍鄉)

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的加快,聽說能力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顯得重要。中學生說話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墩Z文課程標準》對此是這樣要求的:能就適當的語題作即席講話和有準備的主題演講,有自己的觀點,有一定的說服力。由此可以看出新課程標準對學生的說話能力是相當重視的。而我們的傳統教育卻是“重文輕語”,只由教師在臺上大唱“獨角戲”。以致中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不盡如人意,如果要他們寫篇日記、寫篇作文、作一個研究性學習的總結,還差強人意,但如果讓他們上臺來做一段即興演講、總結對一篇課文的學習心得、交流一下最近的學習經驗,甚至介紹一下自己,就比較困難了。

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多給孩子們“說話”的機會,這樣不僅可以開發智力、豐富知識、鍛煉技能,還能提高孩子們自身的整體素質,尤其是心理素質。

那么,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怎樣有效訓練和提高孩子們的說話能力?怎樣讓我們的語文課堂不“失語”呢?本人根據自己多年的語文教學經驗,并借鑒同仁實際有效的經驗,總結出以下幾種提高學生說話能力的方式和方法:

1.培養說普通話的習慣。由于對普通話不夠重視,受方言影響較大,很多學生尤其是小城鎮甚至農村的學生沒有掌握說普通話的技巧,發不準音,表述起來也很吃力。在說話時常常出現語序混亂現象,用方言能輕易表達的意思卻又找不到普通話里對應的詞語,語調里充斥著濃濃的方言味。鑒于這些,我們可以要求學生人手一本《新華字典》,養成查字典的習慣,每天聽“新聞聯播”,邊聽邊練,提高講普通話的意識,營造一個說普通話的氛圍,要求同學之間必須說普通話,并互相監督,尤其要把經常指出錯誤作為一件習以為常的事情。

2.課前三分鐘演講。語文教師可利用課前三分鐘,要求學生輪流就前一天發生的任何事情,隨意講幾句;然后逐漸要求他們圍繞一個中心,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或自己編的故事上臺講給其他同學聽。這樣可以訓練孩子們的膽量,更重要的是能讓孩子們逐漸正確地、有分寸地掌握說話的語氣、語調和恰當的語速、節奏。這種方法操作起來簡便,而且行之有效。

3.復述課文。對課文的復述,是學生在對課文理解和記憶的基礎上,根據一定的要求,運用自己的語言重新組織文字進行系統講述。復述一般可以分為詳細復述、簡要復述和創造性復述三種。復述訓練一般先訓練詳細復述,再訓練簡要復述,進而訓練創造性復述。無論哪一種復述,都必須符合三項基本要求:準確、完整;有中心、有條理;說話清楚,聲音響亮傳情。這種方式適用于敘事性文章的學習,操作起來也比較方便,而且可以提高學生閱讀文章的積極性。

4.課堂討論。討論,是多個人一起對特定的議題互相申訴道理、發表意見的一種說話訓練方式。它首先要求認真聽取別人的發言,理解別人發言的實質。其次,要有針對性地發表自己的意見,并能有條理地、多角度地闡明自己的觀點,說服對方。新課程改革要求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多進行課堂討論來解決自己的疑難問題,實際上這也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說話能力。

5.師生互換角色。這種方式也叫作“角色扮演法”,即由學生來扮演老師的角色,從而激發他們的興趣。我們每天上課,都是由教師提問、講課,學生答問、聽課,顯得有些單調。所以我們可以引導學生進入教師的角色去備課、講課、組織課堂,這樣既可以引導主講的學生很深入地鉆研教材,也使聽講的學生耳目一新,從而調動了所有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事實證明,這是一種很有效的嘗試方式,孩子們的優點得到了發現,能力得到了鍛煉,學習主動性得到了提高。但是一節這樣的課要花費孩子們很多時間和精力,所以不宜經常采用,一個學期兩至三次即可。

說話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還是一種交際手段。加強學生的說話能力,是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一個重要措施,也是時代發展的要求。認真抓好中學生說話能力的培養,對于開創語文教學的新局面關系極大。要使學生的說話能力得到提高的方法是多樣的,方式也各不相同,只要教育工作者認真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挖掘教學資源,積極鼓勵每一位學生,多給他們說話的機會,多給他們說話的信心和興趣,絕不讓我們的語文課堂“失語”,就一定能把我們的學生培養成為社會主義所需要的耳聰目明、能言善辯的人才。

猜你喜歡
失語普通話語文課堂
高中語文課堂有效提問要做到“四要”
我教爸爸說普通話
強權下的失語者
官員“失語”無異于“失位”
沉默的先知
讓語文課堂之樹根深葉茂花嫣然
讓快樂走進語文課堂
構建開放的語文課堂
17
廣而告之推廣普通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