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高中生物核心素養的培養
——以種群的特征為例

2018-02-25 07:59劉琰鋒
新課程(下) 2018年12期
關鍵詞:種群密度核心

劉琰鋒

(陜西省咸陽市西北工業大學咸陽啟迪中學,陜西 咸陽)

教師常說的核心素養其實就是關注重點、中心部分和核心部分。即擺脫零散化和碎片化,更加整體化、綜合化,讓學生的學習有一個更加系統的整合。核心素養就是把學生這一整個群體當作他的對象,運用更加科學合理的知識思維解決實際問題。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運用到實踐中,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身心綜合發展。本文我將以“種群的特征”一課為例,就學科素養的培養和運用談一下我的看法。我認為核心素養的培養大概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創設情境,培養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熱情,才是學好學科的前提。而且高中時期對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階段,是他們性格和學習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所以高中生物教師要注重對他們核心素養的培養,豐富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在講解“種群的特征”這一課時,就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圖片和視頻,并向學生提出問題:“什么是種群?種群是不是個體之和?群體等于種群嗎?種群是怎么產生的?我們之前學習過的內容是不是可以遷移?”通過這些各式各樣的問題來引起今天課堂上要學習的話題:“種群的特征是什么?”

教師還可以利用生活情境,讓大家盡可能地去觀察身邊的種群??紤]如何測定種群的密度。教師可以向學生提一個生活化的問題,比如漁夫捕多少魚才可以既收益最大又不影響魚的后續發展?不管是哪門學科,其實都是源于生活并且應用于生活的。將學習與生活相結合,才能更好地提升學習效果和學習目的。因此,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的時候,可以結合生活現象,讓他們思考,感悟生活,更好地理解和運用。

二、自主學習,在實踐中培養核心素養

學習本身不是目的,通過學習在生活中運用,更好地促進生活才是目的。通過“種群的特征”的學習,教師可以讓學生了解到種群的特征之間的關系,可以在對種群密度進行統計的時候嘗試采用數學方法,從而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與自主學習的能力?,F如今我們傳統的教學方式大多都是老師教、學生學,沿用著舊時的“講授制”教學模式。老師是絕對的權威,將知識機械地傳給學生,學生再被迫機械地接受。這是一個簡單傳遞的過程,而不是一個加工整合的過程,這樣教出來的學生不易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無法有效地提高他們的創新意識。因此教師在講解“種群的密度”這一課時,主要要讓學生掌握種群密度的概念和種群密度的幾種調查方法以及影響種群密度的一些因素。教師要讓學生自主學習,通過以往學習到的知識點猜測種群概念的內涵及影響種群密度的因素等。由于學生在之前的學習中接觸過性別決定、計劃生育、數學上比例的問題,教師則可以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多方面大膽假設,繼而使他們形成一定的獨立思考的習慣,提高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真正提高學生自身的核心素養。

三、小組學習,思維共享

教師要加強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但不可操之過急,而要循序漸進。任何事情都有它自己的發展規律,培養計劃亦是如此。教師要結合學生特點和學科特點,制訂恰當合適的培養計劃,并通過實踐不斷改進,最終確定。因此當生物課堂上學生對一些問題產生疑惑時,教師則可以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來讓他們進行學習?!耙粋€人的想法總是不全面的,一個人的思維也總是有漏洞的?!苯處熞寣W生在合作中感受到生物學習的樂趣,提高他們的團結凝聚力。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更快更好地借鑒其他同學的思維,還可以提高學生自身的動手能力。例如,在對“種群的特征”這一課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在小組內和其他組員一起回顧一下之前學習的內容,考慮生物性別決定的問題。之后教師可以通過對種群概念的了解提出問題,然后通過小組合作討論得出哪個是種群,繼而老師通過一些錯誤答案讓學生歸納出錯原因,概括種群概念的要點和難點,并且及時拋出問題讓學生在小組內商討判斷是不是種群,最后講授新課,歸納種群特征,也可以通過實驗模擬,比如模擬奔跑的鹿,讓學生討論如何進行密度調查,從而寓教于樂。

綜上所述,在素質教育蓬勃發展的當下,高中生物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的培養時,要堅持做到以上幾大方面,不斷提高學生對于生物的學習興趣。教師核心素養培養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更加系統地掌握知識,科學地概括中心內容,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猜你喜歡
種群密度核心
山西省發現刺五加種群分布
我是如何拍攝天和核心艙的
近觀天和核心艙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艙
『密度』知識鞏固
密度在身邊 應用隨處見
基于雙種群CSO算法重構的含DG配網故障恢復
“玩轉”密度
密度應用知多少
中華蜂種群急劇萎縮的生態人類學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