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詩詞里尋年味

2018-02-26 20:44牛銳
上海企業 2018年2期
關鍵詞:祭灶桃符守歲

牛銳

現在一些人每逢過年時常常發出這樣的感慨:“現在過年除了食物豐富以外,年味卻越來越淡了!哪像小時候過年有意思哪!”

其實細想想,這話說的也有一定的道理。古人過年,與現今并無大異,圖得就是一個吉祥。然而,古代文人更喜賞風弄月,因而在詩詞歌賦里也是可以窺探豐富多樣的年味的。華夏中國神傳文化,傳統節日形式多種多樣,黃歷新年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也是歷代詩人著力描寫的重要內容。傳統意義上的黃歷新年一般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廿三、廿四的祭灶直到正月十五日元宵節,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人們都要舉行各種活動,這些活動均以敬仰神明、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

小時候過年最深切的感受是大人在這一段時間里要敬仰神明、祭奠祖先。新年到了,意味著春天將要來臨,萬象更新,草木復蘇。敬神、祭祖、拜年是人神關系、人倫關系的確證,這些儀式也是我們中國文化開端的象征。古詩詞中描述了很多“敬神”禮俗的代代傳承和各種慶賀場面。如描寫祭灶風俗的有:“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范成大《祭灶詩》)。描寫掃塵風俗的有:“茅舍春回事事歡,屋塵收拾號除殘”(蔡云《吳歈》)。描寫除夕夜通宵不寐,把燭迎新的有:“故節當歌守,新年把燭迎。冬氛戀虬箭,春色候雞鳴”(杜審言《除夜有懷》)、“燎暗傾時斗,春通綻處芬。明朝遙捧酒,先合祝堯君” (曹松《除夜》)。描寫正月初一慶賀場面和禮儀的有:“元正啟令節,嘉慶肇自茲。咸奏萬年觴,小大同悅熙”(辛蘭《元正》)、“一片彩霞迎曙日,萬條紅燭動春天。稱觴山色和元氣,端冕爐香疊瑞煙”(楊巨元《元日呈李逢吉舍人》)。清代孔尚任在《甲午元旦》中寫的:“聽燒爆竹童心在,看換桃符老興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歡笑拜新年”。生動細致地描述了新年來臨的場景,待第一聲雞啼響起,街上鞭炮齊鳴,響聲此起彼伏,家家喜氣洋洋,新的一年開始了,男女老少都穿著節日盛裝,先拜天地、敬神佛,再給家族中的長者拜年,然后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

新年里,人們最期盼的事就是平平安安,和諧順利,因此也講究在新年期間驅除邪魔。唐代來鵠在《早春》中寫道:“新歷才將半紙開,小庭猶聚爆竿灰”。歲末年初,家家爆竹,戶戶焰火,不絕于耳,氣勢如虹。古時人們燃放爆竹的目的是驅除邪魔怪獸、避邪祈福、敬迎神明等。膾炙人口的爆竹詩有:“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王安石的《元日》),雖只短短四句,城鎮鄉村燃放爆竹、飲屠蘇酒、更換桃符,節慶氣氛躍然紙上;“天花無數月中開,五彩祥云繞絳臺。墮地忽驚星彩散,飛空旋作雨聲來”(瞿佑《煙火》),描寫了節日煙花的絢麗多姿。宋代范成大在《爆竹行》中描述了除夕夜燃放爆竹的過程,也描繪出人們迎新春時的喧鬧景象和內心祈禱:“兒童卻立避其鋒,當階擊地雷霆吼。一聲兩聲百鬼驚,三聲四聲鬼巢傾。十聲連百神道寧,八方上下皆和平?!?/p>

除夕夜常有“五更分二年”之說,也就是在這一夜里,人們不僅要辭去舊歲,還要迎接新年。在中國古代,人們把黃歷新年稱為“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象形字,象征太陽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即一日的開始。人們把“元”和“旦”兩個字結合起來,就引申為新年開始的第一天。歷代古人的守歲詩都有描繪人們徹夜不眠,辭舊迎新的過年景象:如唐代的杜審言在《守歲侍宴應制》中寫道:“季冬除夜接新年,帝子王臣捧御筵。宮闕星河低拂樹,殿廷燈燭上熏天?!贝嗽娒鑼懥嘶蕦m守歲的盛況;宋代蘇軾在《守歲》中寫道:“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嘩。坐久燈燼落,起看北斗斜”,將除夕夜孩子們歡聚守歲的形態刻劃的淋漓盡致;宋代陸游在《已酉元旦》中寫道:“夜雨解殘雪,朝陽開積陰,桃符呵筆寫,椒酒過花斜”,一夜的細雨融化了殘雪,太陽放晴,將陰天一掃而光,在這清新的日子里,把酒寫聯,辭舊迎新。

當然迎接新年最主要的目的還在于人們對來年美好的希望,新年是人們表達美好愿望的最好時宜,人們相互拜年致以賀詞,寫春聯、貼福字、掛年畫等年俗。如唐代包佶在《元旦觀百僚朝會》中寫道:“萬國賀唐堯,清晨會百僚。衣冠蕭相府,繡服霍嫖姚。壽色凝丹碧,歡聲徹九霄”,描寫了文武百官元旦朝會的景象,也反映了當時的盛唐氣象。宋代的王十朋在《元日》中寫道:“元旦年年見,天涯意故長”、“弟兄互拜處,歸去顧成行”,描寫出兄弟們互相拜年、共賀新歲的情景。相傳唐太宗李世民過年時,曾親制賀卡,御書“普天同慶”,賜予大臣。此后,這一形式便迅速在民間普及。宋代時已用名片拜年,稱為“飛帖”,各家門前貼一紅紙袋,上寫“接?!?,即承放飛貼之用。到了明、清,“飛帖拜年”非常流行,如明代文征明在《拜年》詩中寫道:“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每逢佳節倍思親,因飄泊在外、客居他鄉在除夕不能回家與親友團聚的游子,則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如唐代的白居易在《除夜》中寫道:“歲暮紛多思,天涯渺未歸”、在《除夜寄洺州》中寫道:“家寄關西住,身為河北游。蕭條歲除夜,旅泊在洺州”;唐代劉長卿在《新年作》中寫道: “鄉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這些詩都流露出詩人的思親懷鄉,渴望團聚。endprint

猜你喜歡
祭灶桃符守歲
祭灶節——二十三,糖瓜粘
守歲
元日
詩詞風俗話守歲
元日
桃符的傳說
關東糖
古人的過年詩
鄉村祭灶年味濃
過年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