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春市雙陽區耕地土壤現狀及修復策略

2018-02-26 20:33李秀艷
現代農業科技 2018年2期
關鍵詞:養分結構

李秀艷

摘要 肥料在糧食生產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近年來,由于農民在糧食生產過程中過度追求糧食產量,不斷加大化肥的施用量,有機肥、中微量元素肥料得不到合理補充,加之連年使用農膜、農藥、化肥使土壤結構遭到破壞。本文針對農業生產耕地現狀,提出了土壤修復建議,以保證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耕地土壤;養分;結構;修復策略;吉林長春;雙陽區

中圖分類號 X5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02-0192-01

隨著化肥的誕生和在農業生產上的推廣應用,目前化肥已成為我國糧食生產和糧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化肥也因使用方便、省工省力、見效快等特點在肥料領域占據95%以上的份額。這使有機肥的應用面積逐漸縮小,只有保護地和少量的經濟作物田應用,大田作物幾乎沒有應用。因此,農業生產過程中問題也接踵而至,如隨著種植年限的延長,土壤板結和貧瘠程度日益加重、病蟲害加重發生、糧食產量和肥料投入不成正比等,諸多問題的出現也引起了社會的關注。本文針對長春市雙陽區耕地土壤現狀,提出了土壤修復建議,以保證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1 農業生產耕地現狀

1.1 耕地土壤養分

1.1.1 有機質和氮、磷、鉀含量。土壤有機質是土壤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指標。2011—2015年5年間,耕層有機質平均含量呈略微上升趨勢。據雙陽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提供的數據可知,耕層有機質平均含量為1.814%,耕地質量同20世紀80年代的1.800%相比上升0.014個百分點。這與近些年大面積實施秸稈還田、根茬還田等技術措施有密不可分的聯系。2010—2015年5年間,土壤堿解氮平均值為110.2 mg/kg,與2006—2010年的平均速效氮102.0 mg/kg相比,土壤速效氮缺乏程度得到了緩解;土壤速效磷平均值為30.4 mg/kg,但與2006—2010年的平均值38.5 mg/kg相比有下降趨勢。土壤速效鉀平均值為128.1 mg/kg,比前5年的141.5 mg/kg下降了13.4 mg/kg,可見缺鉀問題仍不能忽視[1]。

1.1.2 中微量元素。農業屬于“半掠奪式”的生產經營方式,耕地長期為人類生產糧食等農產品。因此,每年都要從土壤中帶走大量的營養元素,而生產者施用的肥料只有氮、磷、鉀、少量的中微量元素以及秸稈。作物生長要從土壤中吸收17種元素,這不僅消耗了土壤中的大量元素,同時還消耗一定量的中微量元素。而每年還田的秸稈只相當于作物當年從土壤中帶走養分的微乎其微的一部分。

梨樹縣的土壤類型在吉林省具有典型性。1997年中國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對梨樹縣土壤進行取土化驗,結果發現梨樹縣土壤普遍缺乏硫和鋅,特別是風沙鹽堿區大部分地塊硫素含量為0,棕壤區缺硼。2006年中國農業大學也對梨樹縣風沙鹽堿區的340個點進行取土化驗分析,測試了鐵、錳、鈣、鋅、銅、鎂、硼等,其中,鋅、鎂含量低于臨界值的占82.9%,處于缺乏狀態;硼含量低于臨界值的占40.9%,處于比較缺乏狀態,其余的元素大多處于接近臨界值。因此,可以看出10年來土壤中的中微量元素沒有得到很好的補充。根據梨樹縣近年來中微量試驗結果可知,中微量元素呈缺乏趨勢,大部分土壤施用鋅、硼、硫等中微量元素均有增產現象,尤其是鋅肥,不論在玉米上還是水稻上都有明顯的增產現象,在風沙鹽堿土上施用硫肥增產效果明顯??傊?,中微量元素已成為糧食產量提高和品質提升的主要限制因素[2]。

1.2 耕層土壤結構

1.2.1 土壤板結。耕作層土質變硬,透氣性、透水性不良,毛細水管破壞;不能很好地接納降水形成的地表徑流,嚴重影響耕地的抗旱保水性,影響作物根系正常生長。其形成原因一是有機肥投入嚴重不足,土壤有機質含量偏低,中微量元素匱乏,影響微生物的活性,從而影響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二是長期過量施用化肥,破壞了土壤結構,土壤有機質不能得到及時補充,鎮壓、翻耕、澆水等農耕措施不合理導致耕層土壤團粒結構遭到破壞。

1.2.2 耕作層變淺。長期使用旋耕機作業整地及采用免耕式播種等整地作業,耕地長期不深翻,導致大部分耕層變淺,犁底層增厚,有效活土層僅為15~20 cm。犁底層增厚,阻礙了土壤水分、養分和空氣的上下流通,阻礙了作物根系下扎延伸,土壤蓄水能力越來越差,使地上作物的抗旱、抗澇、抗倒伏能力不斷下降。

1.2.3 土壤被污染?;?、農藥、農膜的長期使用并在土壤中以殘留形式不斷積累,一旦超出土壤自身凈化能力后就會造成土壤污染,破壞土壤生態平衡,導致土壤有益微生物大量死亡,土壤理化、生物性狀惡化,活性下降,土壤生態功能退化[3-4]。

2 耕地修復策略

2.1 提高保護修復耕地意識

為了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以及糧食的增產增收,要從思想上重視土地的保護修復,該項工作是一項長期工程,只有保持常抓不懈的精神,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2.2 增施有機肥

廣積肥源,大造有機肥,通過秸稈碳化、堆腐、過腹、制造暖熏肥等手段將秸稈還田,加大秸稈還田力度,實現土地用養結合。

2.3 研發大型農機設備

發揮農業現代化的作用,運用大型農機設備深翻,打破犁底層,促進土壤團粒結構形成;提高作業質量,使整地水平更加科學化、合理化。

2.4 建立土地修復制度

俗語道“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耕地的修復也需要建立健全合理的制約機制,并實行常態化。

3 參考文獻

[1] 吳濱,張立.基于循環經濟理念的耕地土壤修復[J].現代農業科技,2017(9):210-213.

[2] 黃吉欣.一個持續有效的土壤修復商業模式[J].高科技與產業化,2015,11(9):48-51.

[3] 王曉君.耕地土壤污染修復技術與設備研究[D].西安:長安大學,2015.

[4] 廖曉勇.耕地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實踐[J].民主與科學,2016(6):20-22.endprint

猜你喜歡
養分結構
為什么植物的根莖向上生長?
樹木是怎樣過冬的
樹木是怎樣過冬的
為什么雨水多了瓜果會不甜
當型結構與直到型結構的應用
發現“結構一樣”,積累“基本圖形”
物質結構規律歸納
挖掘對稱結構,簡化解題過程
半包圍結構
農家肥與化肥混用效果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