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欠發達縣域文明城市創建的困境與出路

2018-02-28 23:53向歡
新西部·中旬刊 2018年11期
關鍵詞:文明城市出路困境

向歡

【摘 要】 本文闡述了欠發達縣域文明城市創建的意義,分析了其存在困境,探索提出了欠發達縣域文明城市創建的出路:建立長效常態機制;大力進行特色創建;提高群眾素質和參與度;堅持“為民創建、創建為民”。

【關鍵詞】 欠發達縣域;文明城市;困境;出路

一、欠發達縣域文明城市創建的意義

自中共中央提出“要以提高市民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為目標,開展創建文明城市活動”以來,全國各地興起了文明城市創建的熱潮,文明城市創建已然成為衡量一個城市綜合競爭能力、管理能力、可持續性發展能力的重要標尺。而縣一級作為與基層聯系最為密切的行政單位,在推進文明城市創建中的責任重如泰山??h一級是連接政策制定和政策落實,統籌城鄉發展的關鍵點,在黨和國家事業的全局中處于承上啟下的關鍵地位,所以縣級文明城市的創建過程,是促進城市飛速發展和人民生活質量從根本上不斷提高的過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要想具體落實好,獲得成效好,關鍵在于縣一級是否能貫徹執行。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地區發展例如長三角、珠三角等東部地區的建設取得矚目成就,但在東部地區的欠發達縣域,以及欠發達的中西部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速度相對比較緩慢,發展水平相對較低。這一差距也體現在文明城市創建中,由于各縣市區之間在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發展存在著極端的不平衡性,尤其是在我國欠發達地區,經濟結構不合理、區位環境較差、思想觀念落后、人口素質偏低等因素,不僅阻礙了縣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導致欠發達縣域文明城市創建難度大,各項指標難以滿足,最終造成欠發達縣域與發達縣域文明城市創建效果形成了鮮明對比。

因此,研究欠發達縣域文明城市的創建更具其應有之義。從理論上講,一方面欠發達縣域文明城市創建問題研究有利于完善文明城市理論體系,也體現了公共管理順時順勢創新對前沿問題的研究,注重解決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問題;另一方面,大力創建縣級文明城市為解決縣域發展差距和培育欠發達縣域新的經濟增長點提供了一條理論路徑。從實踐上講,創建文明城市著力于統籌協調,提升縣級城市綜合競爭力,塑造各縣級城市的內在靈魂,因此,欠發達縣域文明城市的創建有利于增強欠發達縣域政府管理者對城市發展新的理解和關注,有利于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而且更注重從精神文明層面提高人的生活質量,符合“以人為本”的理念,對推動欠發達縣域協調發展,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從而推動全面小康社會建設步伐也具有深遠意義。

二、欠發達縣域文明城市創建困境分析

結合《全國縣級文明城市測評體系》中提出的理想信念建設、鄉風文明建設、經濟民生建設、社會環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城鄉一體化建設和長效常態機制七大總體標準,對欠發達縣域文明城市創建的困境分析如下:

1、欠發達縣域理想信念教育難到位

從宣傳路徑來看,當前社會政策信息宣傳路徑越來越趨向多元化,部分欠發達縣域對于宣傳工作重視不夠,加上本身條件所限,能擔負的媒介較少,信息傳播途徑相對比較少,群眾獲取信息的途徑單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從認知角度看,由于欠發達縣域基層群眾文化素質、政治素質本身相對較低,導致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了解程度相對較低,認識不全面,難以準確把握其內涵。

2、欠發達縣域鄉風文明難改善

欠發達縣域農村地區長期以來受封建傳統殘余思想影響很深,陳規陋習難破除,群眾的思想觀念較落后。欠發達地區由于與外界文化、信息交流不夠,導致封建迷信活動還有很大的生存空間,陋習較多,鄉鎮打牌賭博、封建迷信等不文明的現象較多,群眾法制意識淡薄。另外,由于欠發達縣域群眾活動形式單一,主要是個體文化,低俗文化較盛行,看電視打麻將占據了較多群眾文化生活,優秀文化活動也很難開展起來。

3、欠發達縣域經濟建設嚴重滯后

大部分欠發達縣域所處的地理位置比較偏僻,不僅生產條件較差,生存條件也比較惡劣,欠發達縣域經濟結構單一現象仍普遍存在,經濟基礎差,投資環境差,經濟競爭力較弱。此外,欠發達縣域大多遠離具有福射帶動作用的大中城市或經濟區,沒有區位優勢,不利于城鎮經濟向農村的延伸和福射。經濟發展的滯后使得欠發達縣域公共基礎設施和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的發展水平也相對較低。

4、欠發達縣域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夠

在欠發達縣域,由于缺乏嚴格監管,部分領導干部思想觀念沒有及時轉變,只關心眼前利益,缺乏長遠考慮,自覺不自覺地違背了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以環境污染為代價發展經濟。打著加快城鎮化進程的旗號,忽視地方經濟發展的實際水平大興城市建設,錯誤地理解城鎮化的概念,不合理占用土地,任意擴大用地規模;大量排放廢水造成水污染,也帶來了水質性缺水;城鎮用地矛盾日益突出,各種建筑、道路的建設使得縣市林地面積逐年減少。而對于已經出現的水體污染、大氣污染、垃圾威脅、城市噪聲、三廢加重等環境問題,更未能引起足夠重視。

5、欠發達縣域創建積極性不高

文明城市創建的一大關鍵在于長效常態機制的建立,長效常態機制的建立中,群眾參與是根本。只有激發群眾參與文明城市創建這項事業的的積極性,才能保證創建工作有取之不竭的源源動力。而欠發達縣域一方面由于群眾精神文明素質較低,主動參與意識較差,缺乏參與的熱情和積極性;另一方面部分干部思想觀念沒有及時轉變,存在片面追求經濟利益的現象,沒有真正認識到創建文明城市的重要意義,所以對創建工作的投入和宣傳積極性不夠,群眾知曉度相應就較低。

三、欠發達縣域文明城市創建出路探索

1、建立長效常態機制

欠發達縣域應將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上升到戰略高度,作為戰略之舉而不是作為權宜之計,不能只是簡單達到要求,而是要有長遠追求,要有在創文工作中大有作為的決心。各單位部門高度重視,科學制訂方案并努力實施,大力推進縣域全面發展。同時,應不斷完善領導體制和機制,建立一個統一負責的常設機構,主抓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的方方面面,并且要理順職能管理部門的職責,并建立監督約束機制,對破壞創建成果的行為嚴抓嚴管,維護創建文明城市成果。各級黨政機關要起到帶頭作用,帶頭進行文明創建,不斷改進工作作風,樹立良好形象,力爭文明機關、文明窗口。

2、大力進行特色創建

長期以來,欠發達縣域在經濟水平上與發達縣域相比本身缺乏優勢,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文明城市創建上的劣勢。針對這種情況,首先各個縣域由于所處的自然、地理、經濟和社會環境都具有獨特性,要根據欠發達縣域自身的實際情況找準定位。其次,欠發達縣域要大力挖掘城市特色,突破縣域經濟落后的桎梏,在其他方面爭取加分,以優勢和特色取勝。進行特色創建,就要更新觀念,樹立特色創建的理念,在創建全過程中將這一理念貫徹實施。尤其是具有獨特資源的縣域,要深度開發經濟潛能、人文潛能、歷史潛能和旅游潛能,注重挖掘特色文化,打造文化旅游支柱產業,推動文化產業的優先發展。

3、提高群眾素質和參與度

人的文明是城市文明的根本之義,人民群眾是創建文明城市的主體,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都需要人民群眾的積極參與,其文明素質以及參與支持力度,直接決定著創文的成功與否。對于欠發達縣域而言,提高人民群眾文明素質,推進全民參與任重而道遠。首先,要重視理想信念的建設和宣傳,利用公告欄、公益廣告和各種媒體,大力宣傳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的重要意義和創建工作中的先進典型,并對不文明行為進行曝光,力創文明新風。其次,注意創新理論實踐教育,要以人民群眾易于接受的形式,到達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目的。

4、堅持“為民創建、創建為民”

欠發達縣域在創建過程中要堅持一切以為人民辦實事為出發點,以人民群眾滿意為最高標準。必須提高思想認識,改變落后觀念,對城市進行統籌發展,要將創建工作與改善民生結合起來,著力解決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問題。比如大部分欠發達縣域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臟、亂、差”,既影響人民群眾的生活環境,也不利于城市文明形象的提升。針對這一問題就必須深入開展城市衛生環境整治,加強對公共場所的環境監測和整治,嚴格落實商戶“門前三包”責任制,注重社區小區環境建設。只有及時回應群眾的需要并持續推進工作,才能讓群眾切身體會到文明創建帶來的實惠,才能增強他們對文明城市創建的認同感。

【參考文獻】

[1] 張莎莎,曹聞民.關于提升縣級政府公共服務能力的幾點要求[N].中國社會報,2017-2-13(3).

[2] 李應蘭.欠發達縣域轉型發展選擇[N].學習時報,2015-7-9(8).

[3] 陳琛.欠發達地區縣域經濟發展探析[J].黨政干部學刊,2014(7)65.

[4] 段丹潔.打造文明城市創建的長效機制[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8-1-5(1).

【作者簡介】

向 歡(1994—)女,湖北恩施人,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地方政府、公共管理.

猜你喜歡
文明城市出路困境
讓文明之光照亮城市
跟蹤導練(一)
團昆明官渡區委開展“攜手抗艾,共創文明城市,你我共參與”志愿服務活動
不做作的文明
以外國文學教學為例談如何提高師范學校課堂教學質量
大學生參與法治社區建設探微
基層民事檢察監督工作的困境與出路
關于刑法中因果關系的認定出路分析
安吉拉·默克爾能否解救歐洲的困境
中學生英語·閱讀與寫作(2008年4期)2008-12-22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