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夏的洞見

2018-03-01 19:17單行道畫廊
數碼攝影 2018年3期
關鍵詞:羅爾夫尼格德彪西

單行道畫廊

關于海的影像

對于萬夏的眼睛來說,水面是一個永無止境的景象。幾乎每個人都有過坐在岸邊看潮的經歷,波浪來回往復,每一次都有不同的形狀和不同的強度??春?,其最本真的意義,相當于一場感官的盛宴:一次關于風、溫度、光亮或黑暗的體驗。不僅是眼睛,還有耳朵、鼻子和皮膚都參與了這一復雜的感官印象。當你坐在一個大型管弦樂隊前,即使闔上雙眼聆聽音樂家們的演奏,仍然可以感受到節奏韻律,特別是交響樂所傳達出來的情感。當一位銅管樂手將一次深呼吸流轉為悠長而強烈的樂聲時,如果觀眾離音樂家足夠近,就可能感覺到從樂器里吹出來的氣流。所以,觀賞湖泊、河流或大海,有一種類似于“此刻無與倫比的存在”的感覺。由風寫成的音樂或者聲音能夠直接穿透我們的身體。各種不同的水面和古典音樂這兩大因素都被融入到萬夏的攝影作品中。盡管他從來不屑于解釋這兩個因素在他作品中所呈現的影響力,但它們確實很重要。對創作動機進行分析評價從來不是他的風格。

“萬夏在拍攝大海時消除了敘事性,他把照片排列起來作為正式評論,不像音樂形式,更像是一種書面性的語言,類似詩歌的韻文,他的圖像通常與人物或外部因素有關,這些因素在他手里組合成不同尋常的藝術作品?!?/p>

1903到1905年,克勞德·德彪西創作了三首交響素描《大?!?。德彪西以—種敘事的方式,在第一部分描述了時間“從黎明到中午的?!?。第二部分“浪花嬉戲”節奏多變的快板,準確地描述了著迷于波浪來回往復、永不停歇的現象,波浪各有不同、無法駕馭。第三部分“風與海的對話”,樂器的聲音更加密集,營造出一片喧鬧而生動的景象。從大海及其自然運動的意象到古典音樂的轉化使得《大?!费杆俪蔀榭藙诘隆さ卤胛髯钪淖髌分?,俄羅斯鋼琴家斯維亞托斯拉夫·李赫特寫道:“在德彪西的音樂中沒有個人情感。它們對你的影響甚至比大自然更加強烈。你不太可能在看海時擁有像聽德彪西的《大?!纺菢訌娏业那楦?。它本身就是完美的?!?/p>

和德彪西相反,萬夏在拍攝大海時消除了敘事。他把照片排列起來作為正式評論,不像音樂形式,更像是一種書面語言,類似詩歌的韻文。他的圖像通常與人物或外部因素有關,這些因素在他手里組合成不同尋常的藝術作品。李赫特認為德彪西的音樂所表達的情感比看海人的實際感受更加強烈。萬夏的攝影作品同樣不談個人情感。它們確實傳達了藝術家以另外一種更加莊嚴純粹的觀察層面看海時的感想,從而引導觀眾自己理解作品的意義。

萬夏經?;氐接^察特定水面的主題。無論他是在臺灣、加州或康涅狄格州的海岸邊,還是在奧地利的多瑙河或紐約中央公園的池塘邊拍攝,他每次都能成功地將自己的風景置于一種神秘和諧的特殊氛圍中。最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環境中的每個景物在最后的作品呈現中似乎都有了一個非常確定的角色。人們可以一眼認出這是萬夏的作品,因為它們的特征透漏著主人的中國精神。他用這種方法使得照片中的周遭環境變成世界上任何角落都有的普遍性場所。通過強調某些諸如照片中心的美國國旗等重要細節,他把對地點的理解留給觀眾這一點很聰明。

攝影師的眼睛是一個能讓優秀藝術家從一開始就脫穎而出的因素,并讓他們的全部作品都獨具特色。對于萬夏來說,能夠獲得如此高地位的還有第二個因素:那就是他排列作品的方式不只是對同一拍攝對象的不同照片的排列,而且還在于他在每一幅作品上打的洞所組成的線。

在2017年秋季北京展出的這一系列作品中,他在玩轉地平線,或是用水平的洞加強它,或是用垂直的線背離它。該系列的時間跨度是2008年到今年,這些作品從一開始就在追求一定的美學標準,并隨時間不斷發展,令人陶醉。這讓人無法把他的作品按早期或近期進行分類。然而,標志著他成為杰出藝術家的還有另外一個因素:是他把來自不同系列、各個地點的全部作品結合在一起的方法。保持一段距離從外部來看待自己的作品是藝術家最困難的決定之一。不僅是為了能保證有品質,還在于不要過度索求觀者。萬夏在甄選自己作品這方面是位真正的大師:他能成功地讓一件作品通過與其他作品進行組合來指明其相互關聯的特質。

萬夏擁有來自不同地點、不同年份作品的廣泛儲備,并且還在持續增長。通過打洞處理,他的每一幅攝影作品都獨具特色,而某些形象經常會以不同變體的形式反復出現。自從第一次看到萬夏的攝影作品以來,時光如梭。2012年在維也納的里希特安加(LichterlohAnker)舉辦他的首次奧地利個展后,萬夏又舉辦了多次展覽。在意大利特雷維索M8的展覽標志著他作為一個藝術家成長的重要時刻。

展品在展覽開始前幾天才到達,畫廊開始布置展館那天它們才第一次露面。毫無疑問這些作品都品質上乘,但當大家看到它們各就各位安裝好以后才真正感受到它們的全部影響力。為了有充足的光線,策展人決定把這些展品自由、不依靠墻面地掛在窗戶前面的空位上。這些照片的尺寸剛好擋住了窗戶,創造出一種有趣的洞見,以一種幾乎雕塑般的呈現感沖擊著每一位走進展館的觀眾。這種直接體驗遵從以下理論:攝影作品確實強化了群組中其他個體的特質,從而形成一種強有力和連貫性的裝置。

endprint

萬夏眼光非凡、多才多藝。談到他的攝影作品,他要求觀眾認真審視,感受它們的影響,否則照片所拍攝場景的靈魂就無法抵達觀眾。萬夏的作品擁有強大的表現力,能夠用最少的語言符號營造某種氛圍。

“正當時”尼格爾·羅爾夫的行為現場

英國藝術家尼格爾·羅爾夫自1969年以來近五十年時間里,始終是行為藝術領域重要的實踐者之一,2018年2月在北京紅磚美術館舉辦的個展“正當時”試圖追溯和梳理藝術家從的藝術實踐,包括歷史作品、特定場域攝影及在紅磚美術館完成的新作。除20件行為藝術照片外,展覽還展示他重要的視頻作品,展覽因藝術家的在北京完成的三場行為藝術表演而引起廣泛關注。

尼格爾在北京慕田峪長城創作作品《正當時》現場

這位年近七十歲的行為藝術家此次來到北京,在長城和紅磚美術館因地制宜,進行現場行為。長城作為規模浩大的古代防御工程和人類文明史上的重要遺跡,常常成為藝術家創作的元素,尤其是當代行為藝術的生發地。尼格爾·羅爾夫以慣有的分析視角,與長城在歷史進程中不斷演變的多重文化內涵和象征意義進行對話,并對其在當代行為藝術語境中的運用進行反思和追問。紅磚美術館的園林是中國古典園林當代化的映射,獨具東方空間美學,為藝術家的創作提供寬泛的文化語境。三場行為在古今時空維度,和承載中國傳統和當代文化內涵的場域中進行切換,為中國觀眾帶來獨特的參與體驗。

正如策展人喬納斯·斯坦普所說:“體驗羅爾夫的行為現場是渡過一個具有豐富細節和在場感的時刻。作為身體和精神的主人,他的行為不僅關于何處,如何移動,何時靜止,觀看角度,最重要的是如何在所有維度上使用空間。他的藝術詞匯沒有限制,盡管他與物質世界和思想世界的相互作用是短暫的,但是他創造的圖像強大而且令人嘆為觀止?!?/p>

尼格爾·羅爾夫的行為藝術作品植根于上世紀60年代的行為藝術浪潮,卻與之有所區別。他經常將身體作為“行動雕塑”(Sculpture in Molion)和繪畫工具,直接與水、火、空氣、泥土和木材等原始物質材料和環境進行作用或對抗,在其中尋找并建立平衡、暴力騷亂和崩潰的動態視覺過程,并顯現于身體之上。他始終以個人的身體作為挑戰生理和心理極限、揭示生命脆弱性的場所。近年來,他基于其行為藝術實踐的圖像、現場遺留物及相關研究,進行圖像、視頻和聲音作品的大規模創作。

展覽攝影作品《站立》2010年,彩色墨水輸出,裝裱于鋁塑板配木框110cm×175cm

尼格爾行為藝術表演《不和諧》現場細節

作為行為藝術杰出的實踐者之一和兼具深厚知識和分析精神的學者,尼格爾·羅爾夫現擔任倫敦皇家藝術學院(Royal College of Art in London)的教授。他曾在愛爾蘭都柏林現代藝術博物館(Irish Museum of Modern Art,Dublin)和巴黎現代藝術博物館(Musee dArt Moderne de la Ville de Paris)舉辦回顧展,還受邀在愛爾蘭都柏林、法國巴黎、意大利威尼斯、巴西圣保羅、韓國釜山和光州的藝術節和當代藝術雙年展進行現場行為表演。1988年,倫敦溫布利體育場舉行的釋放納爾遜·曼德拉演唱會中,全世界的6億名觀眾觀看了羅爾夫的視頻作品。

行為藝術《不和諧》表演結束后,表演現場留下的痕跡仍將作為展覽的一部分進行展示

尼格爾在展覽開幕現場表演行為藝術《不和諧》,吸引了大量的媒體及觀眾參觀

尼格爾行為藝術表演《不和諧》現場細節

尼格爾在展覽開幕現場表演行為藝術《不和諧》

endprint

67歲的尼格爾在現場表演者依舊十分具有活力

尼格爾行為藝術表演《不和諧》現場細節

身體是記憶與情感的容器

“恐懼”——麥拉蒂·蘇若道默的個展

新加坡,2018年1月——香格納新加坡榮幸宣布將舉辦知名藝術家麥拉蒂·蘇若道默的個展“恐懼”。這是麥拉蒂在新加坡的首次綜合性展覽,將展出包括攝影、影像以及她最知名的長時表演在內的一系列多媒介作品。展覽將于2018年1月25日星期四開幕,持續到2018年3月25日,在1月25日和26日將有藝術家的現場表演。

“Timoribus”來自拉丁語,意為“恐懼”。在麥拉蒂的作品中,身體是記憶與情感的容器,而她所表達的恐懼之感經常與人類直覺、欲望和個體思考糾纏在一起??謶謥碜杂谏眢w的防御機制以及對追求終極完美與永生的幻滅。通過身體的高度參與以及幽默荒謬的表演,麥拉蒂得以探索恐懼感、日常生活、個人經驗、政治話語和大眾傳媒之間的關系。

名為《恐懼》的作品是藝術家受近期事態激發而創作的一件影像裝置。通過回溯行為藝術和實驗影像的歷史,作品檢驗了20世紀60、70年代歐洲藝術家的政治化特征。時至今日,恐怖行為以及對恐怖行為恐懼已經包圍了這個世界,從鼠類疫情到致命炸彈,這些都賦予了—種全球語境下的恐懼。雖然恐懼本身并不存在,人們卻通過對安全、傳宗接代和保全自身的需要,以及無時無刻都在發展的科技和創新而推動了恐懼的產生。盡管圖像生產與再生產變得越來越清晰快捷,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圖像被大腦吸收的速度卻反而讓思維困惑且混沌。世界是清晰的,而頭腦異常復雜,在這個后真相世界里,恐懼在塑造我們經驗和現實的過程中占據了一個越來越重要的位置。

《恐懼》展覽也包含了她之前的行為作品,這些作品是她在某一特定場域和時間段中創作的偶發表演,再現了藝術家的復雜情感和肢體動作。麥拉蒂的行為經常能夠通過表達強烈情感去傳達能量與張力,例如對死亡的恐懼(《Ugo》),或對未知的焦慮(《Sweet Dreams Sweet》),通過這種方式,她與空間、舞臺以及觀眾都有了多維度交流,而這些觀眾恰能夠在邊緣和邊界之間全身心地參與。

相比較于影像,麥拉蒂的攝影更像是其行為動作與過程的靜態切片,特別是當所有情緒都凝結在照片表面上時,圖像內外形成了一種氛圍。她近期的攝影系列《Tomorrow,As Purposed》就通過動態身體姿勢展現了對抗精神和個人焦慮;《窗》系列則延展了“物理/文化身體”以及“內/外”的關系,主體“自我”也最終區分了對“構成的他者”究竟是恐懼還是抵抗。endprint

猜你喜歡
羅爾夫尼格德彪西
倒立的房子
尼格爺爺的長胡子
尼格爺爺的長胡子
德彪西鋼琴前奏曲《霧》之音樂分析
獻不出去的花
巨型圣誕樹
德彪西音樂創作對印象主義繪畫的借鑒
英國人在柏林因說英語被殺
貝多芬《月光》與德彪西《月光》的比較分析
試析德彪西《格拉納達之夜》音樂特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