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蜀漢時期漢中地理位置及戰略意義的分析

2018-03-02 21:38劉丹睿
中國校外教育(上旬) 2017年9期
關鍵詞:蜀漢漢中三國

劉丹睿

摘要:漢中對蜀漢政權十分重要。不只長期駐扎漢中的諸葛亮,即使是想另覓北伐路線的蔣琬和對北伐持消極態度的費

祎也要長期親自前往漢中調整軍務。姜維雖將戰略重心轉移到了隴西一帶,但在聽說鐘會進入漢中時依舊離開沓中,向漢中方向移動。這一時期漢中的重要性使研究漢中成了研究該段歷史的有效切入點。漢中以發揮軍事職能為主,軍事部署變遷相對復雜,經濟水平總體較低且以軍事為指向,有明顯的區域分工的特征,直到今天這仍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三國 蜀漢 漢中 區域分工

一、該時期漢中的職能及其結構

漢中的職能主要有三種:防御職能、進攻職能和政治建設職能。對于建都于成都的蜀漢而言,東北部的漢中首先發揮著防御職能。漢中平原和成都平原為大巴山所隔,自漢中平原再向北便是秦嶺。而與漢中平原隔秦嶺相望的,便是以“魏五都”之一長安為中心的關中地區,這也是唯一能支持較大規模軍隊從北部進入漢中乃至益州的地區。曾作為周秦漢三朝核心地區的關中地區建設歷史早、發展水平高,能夠支持大規模的戰爭活動。在公元263年的伐蜀之戰中,鐘會的十二萬大軍(部分由洛陽出發)從關中出發后,該地還能容納司馬昭的十萬大軍,而此時蜀漢政權總兵力也不過十萬四千。由此可見,關中地區對蜀漢形成了巨大的軍事壓力。這股軍事壓力也就由漢中代替成都甚至整個蜀漢承擔下來了。另外,雖然由關中入漢中的蜀道開發程度更高,相對于漢中入成都的蜀道更難以防守。但當時漢中入成都的兩條主要蜀道中,米倉道通往巴郡(今重慶)而并不通往成都,因此阻止敵軍進入成都平原、危及蜀漢生存的壓力就只能由金牛道承擔??紤]到金牛道上的主要關卡劍門關又有南坡相對易攻的缺點(五代時期的石敬瑭及長征時期的紅軍都是利用這一特點采攻下了劍門關)這一因素,事實上防守于漢中的難度和風險更低。在諸葛亮執政之后,蜀漢又通過與孫吳修好、平定管理西部和南部的少數民族等手段大大減少了東、西、南三方的防御壓力,加上益州北方又沒有其他能滿足軍隊大規模進攻的地區,這一系列因素共同成就了漢中對整個蜀漢防衛的重要意義。

漢中在發揮防御職能的同時,也具有一定的進攻職能和政治建設職能。在進攻職能方面,漢中平原地勢平坦,水系發達;早期劉備和曹操在漢中交鋒時,造成了大量民眾遷移,空出了許多無主荒地;漢中通往關中的蜀道數量較多且出蜀方向分散,出口從長安(今西安)到天水都有分布,曹魏難以防范。這些因素為蜀漢屯兵北伐從而發揮進攻職能提供了條件。在政治建設職能方面,漢中曾是西漢高祖劉邦對抗西楚的根據地,自然也對奉漢室為正朔的蜀漢政權起著加強政治認同從而鞏固政權合法性的作用。在許靖等人勸劉備稱帝的奏疏中就有“夫漢者,高祖本所起定天下之國號也,大王襲先帝軌跡,亦興於漢中也”的表述。楊戲在《季漢輔臣贊》中也寫到“挾巴跨蜀,庸漢以并。乾坤復秩,宗祀惟寧?!睗h中與漢王朝的特殊關系使其具有其他大部分地區不具有的政治建設職能。

這三種職能在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優先級。比如,在劉備時期,由于漢中戰爭較少且存在建立并穩固蜀漢政權的需要,漢中便優先發揮了政治建設的職能。在其后的諸葛亮北伐時期,魏國國力整體下降、蜀漢政權積極北伐而從北部和西北部發兵隴西的條件又不成熟,所以東北部的漢中就承擔了所有進攻任務,優先發揮進攻職能。但是,諸葛亮死后,蔣琬、費祎沒能發動北伐,姜維在“欲誘諸羌、胡以為羽翼,謂自隴以西可斷而有也?!痹谶@一戰略思想的引導下,常常出兵隴西地區,只在公元257年和公元262年有從漢中出兵的記錄。這些都與諸葛亮多次由漢中出兵北伐漢中形成鮮明對比??梢哉f,漢中的軍事進攻職能隨諸葛亮去世而逐漸被削弱。而漢中的政治建設職能本身就是建立在漢高祖曾以此地奪取江山這一以軍事進攻為特點的歷史事件上,因此其政治建設職能也就不可避免的被削弱。但因為曹操以來魏國的數次大舉攻伐,漢中的防御職能一直在發揮重要作用,在姜維調整漢中防務后,其防御職能更是主導了部分進攻職能。因而總體上說,漢中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防御,其次才是進攻和政治建設。而這種職能結構正是漢中總體的經濟和軍事狀況形成的直接原因。

二、該時期漢中的軍事狀況

從駐軍數量上看,漢中的駐軍數量呈逐漸減少的趨勢。諸葛亮時期蜀漢總數十萬的軍隊大部分聚集于此,而到曹爽公元244年進攻興勢時,該地軍隊只有不到三萬人;等到公元263年滅蜀之戰時,漢中地區部署兵力已知的只有漢樂兩城共計一萬人,即使算上其他要地的防守兵力,與興勢之戰時期持平的可能性也不大,而這些都與諸葛亮時期不可同日而語。出現這種現象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隨著陰平武都地區的逐步穩定和發展,蜀漢出兵隴西的條件也逐漸成熟。加之曹魏對隴西控制相對關中較弱和聯合西北少數民族的需要,蜀漢的北伐重心轉向隴西,漢中要配合職能的轉移,駐軍數量也隨之受到一定的沖擊;一方面由于蜀漢內部反對北伐的聲音逐漸加強,陳祗黃皓又接連專政,因此更多的軍隊駐扎在了成都附近,這也導致了漢中駐軍的減少。但漢中的軍事地位(尤其是防御地位)依舊重要,在滅蜀之戰中,姜維聽說鐘會進入漢中時,就放棄沓中,向漢中方向移動。程度方面也重點支援漢中方向的陽安關。聯系開頭提及的蜀漢多任領導人對漢中的重視,筆者認為,漢中駐軍的減少更多的是由于權利斗爭和職能轉變而非軍事地位的迅速下降。漢中軍事地位確有下降也給其駐軍數量帶來了影響,但其下降程度有限,不會使漢中駐軍下降如此程度。

從戰術的角度看,漢中的戰術布置在這一時期也發生了很大轉變。魏延任漢中太守后,他為漢中規劃的戰術是充實漢中要塞,不使敵人進入漢中。但姜維則將戰術調整為依托漢、樂二城利用堅壁清野和游擊戰術消耗敵人,再乘其被迫撤退時給予有力打擊。這一轉變一直是相關話題爭論的焦點之一。后世史家常抨擊姜維的戰術,認為其為“開門揖盜之見”“漢所以亡”“為亡蜀張本”。更在“及興勢之役,王平捍拒曹爽,皆承此制?!边@一表述的提示下,舉出諸葛亮和王平成功保衛漢中的例子去否認保衛漢中失敗的姜維戰術的價值。但這種觀點我個人不敢茍同。endprint

從戰術本身來看,姜維的戰術比魏延的戰術更適應漢中的現實情況。在魏延的戰術中,攻方可以專攻一點,但守方必須全面防御,否則戰線就容易出現缺口。這也就意味著此戰術需要較多的守軍。這符合當時漢中駐軍較多的諸葛亮時期的情況,但隨著漢中駐軍的減少,這種大面積的防御也就難以為繼。與之相比,姜維更多將兵力集中于漢樂二城及其他重要據點,在集中己方少數兵力的同時也分散了對方的兵力。這對于駐軍數量逐漸減少的漢中無疑是一個現實的選擇。相比之下,姜維的戰術在整合了漢中的攻擊和防御職能的同時,其實更有利于漢中防御職能的實現?!伴_門揖盜”之類的說法,大概是沒注意到靠“門”其實已難以防“盜”了。

可為什么姜維的戰術在實際應用中會不如魏延的戰術?戰術只是軍事作戰中一個因素,必須要考慮其他條件。事實上,諸葛亮及后來的王平所面對的條件大多優于姜維。以興勢之戰與滅蜀之戰的對比為例:兵力方面,曹爽只統領六七萬人,而鐘會直接率領主力有十二萬,還另有鄧艾、諸葛緒兩路共六萬阻止身在沓中的姜維回援。戰爭準備方面,曹爽公元244年正月決定伐蜀,當年春天便正式發兵,準備時間過短。且后勤安排失當,導致“關中及氐、羌轉輸不能供,牛馬騾驢多死,民夷號泣道路?!倍姇c司馬昭公元262年夏決定伐蜀,公元263年9月才正式發起攻擊。而此時的關中,除了戰時能供給前線外,還能在戰后供給司馬昭十萬之數的軍隊,與曹爽時期形成鮮明對比。軍隊向心力方面,曹爽沒有可查的壓制軍內反對出兵意見的舉措,最終這一反對聲一直延續到曹爽退兵之時;而鐘會和司馬昭則通過監視鄧艾、斬殺鄧敦、許儀等事將伐蜀從最初的“惟會亦以為蜀可取”到后來“諸軍聞之(殺許儀),莫不震竦”管控住了軍內分歧,反對伐蜀的鄧艾也成了最先攻占成都的伐蜀功臣。軍隊領導方面,曹爽是沒有作戰經驗且能力一般,而鐘會則經歷毌丘儉和諸葛誕叛亂,經驗豐富并能力出眾。至于蜀國,不僅漢中軍隊減少,而且其內部也不再穩定:興勢之役時,蜀漢“自琬及祎,雖自身在外,慶賞刑威,皆遙先諮斷,然后乃行,其推任如此?!钡跍缡裰畱饡r,已經到了“(而)宦官黃皓等弄權於內,右大將軍閻宇與皓協比,而皓陰欲廢維樹宇。維亦疑之。故自危懼,不復還成都?!钡牡夭?。而諸葛亮防衛漢中的那一戰,則是因為“會大霖雨三十馀日,或棧道斷絕”根本沒引發軍事沖突。不管是與其他戰役進行對比,還是單看其本身,滅蜀之戰都有太多的不利因素,單純將戰役勝負與戰術安排聯系起來,未免有失嚴謹。

另外,“及興勢之役,王平捍拒曹爽,皆承此制?!边@一表述本身也并非無懈可擊。諸葛亮防衛漢中時駐軍于成固、赤坂。其中成固是樂城所在地,赤坂則位于漢中平原,屬于漢中地區腹地,與魏延所設想的“實兵諸圍以御外敵,敵若來攻,使不得入”有一定差距,倒更接近于姜維的“退就漢、樂二城,使敵不得入平,且重關鎮守以捍之?!?。而王平與曹爽對峙的興勢一帶雖位于漢中外圍基本做到了“使不得入”,但隨后費祎的援軍截斷曹爽退路對其進行沉重打擊,又神似姜維的“引退之日,然后諸城并出,與游軍并力搏之,此殄敵之術也?!彼赃@一說法至少不很全面。不過從行文和時間順序的角度來看,這種寫法倒也可以理解。至于把姜維戰術調整前后的戰役單純用對立的眼光去比較的做法,當然就更不科學了。

三、該時期漢中的經濟狀況

在劉備最終控制漢中地區之前,曹操已內移了漢中地區的數萬人口,這在漢中地區造成了經濟的真空狀態;加之蜀漢國力有限,難以填補數萬的人口空缺,加之漢中長期處于戰爭前線,導致了漢中經濟在整個蜀漢時期難以得到長足發展。農業方面,雖然諸葛亮在沔陽屯田,搶奪曹魏人口遷于漢中,也曾在黃沙地區鼓勵農耕,但屯田只能在休戰時進行,且會影響軍隊訓練;所遷人口太少,難以起決定作用;黃沙地區本不具有農耕基礎,是因為該地靠近軍事重地漢城、漢中治所南鄭以及下一次北伐的路徑才被開發。所以當地農業水平一直不高。事實上,諸葛亮北伐長期受糧草問題困擾,甚至曾在交戰地附近進行農業開發。后期姜維在漢中采取“斂兵聚谷”的戰術也從側面說明了漢中地區農業并不十分發達,至少能在較短時間內做到“野無散谷”的程度。工業方面,根據現有史料和出土文物可以看到,當時漢中在武器、防具、攻城器械乃至運糧工具上都有著較高水平及一定規模。然而我們也可以看到,可查的該時期漢中工業成就大多集中于軍用工業,即使存在對漢中地區水利工程進行的改革,也是為了供給軍用。整體上看,其工業水平雖水平較高但軍事化程度過高。商業方面,漢中無名產可查,市場狹小,且靠近前線,局勢不穩,內部商業很難得到發展。其最有可能從商業中獲利的情況便是蜀錦出口。諸葛亮也曾承認“決敵之資,唯仰錦耳?!钡皴\主產于成都,由漢中出口蜀錦的對象曹魏又曾抵制蜀錦,加上戰亂頻仍,漢中出口獲利依然有限,其決敵之資更多還是來自于成都直接投入。

總體上觀察漢中各方面狀況,我們可以發現,漢中地區雖然發展水平總體不高,但它在整個蜀漢政權的發展過程中卻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究其原因,是因為漢中找對了地區定位,通過承擔相應職能進入了蜀漢政權區域分工體系。正是這種區域分工強化了漢中的地理優勢地位和軍事重要性,同時減少了其經濟遭到嚴重破壞所帶來的負面效應,最大程度上發揮了漢中地區蘊含的能量,使其雖遭到破壞,卻避免了荊州那樣“荒殘”的命運,在三國后期的舞臺上依舊扮演著重要角色。

參考文獻:

[1]陳壽著.裴松注.盧弼集解.三國志集解.

[2]房玄齡著.晉書斠注.吳士鑒,劉承干 注.

[3]呂思勉.三國史話.

[4]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三國·兩晉時期).

[5]郭清華.從勉縣出土三國文物看諸葛亮在漢中的活動.endprint

猜你喜歡
蜀漢漢中三國
諸葛亮死后留下四位人才 他們力保蜀漢江山30年
三國亂談(1)
蜀漢劉禪的治國舉措及其成因
漢中
三十六計之欲擒故縱
版三國之回到過去教自己
[第二十六站:漢中]
漢中的菜豆腐(散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