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死于人類口腹間

2018-03-05 07:53
中外文摘 2018年4期
關鍵詞:朱鹮瑪莎英里

□ 江 山

禾花雀

最近,一只小鳥飛進許多人的朋友圈。它像麻雀,除了胸前有黃毛。它垂頭喪氣,形單影只。

這小鳥本是熱愛自由的生靈,每年春秋兩季,都要飛越山林湖海,穿行4000公里,橫跨整個中國。結果,它們大部分被半路堵截,成了人類的菜。

2017年12月5日,黃胸鹀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官網更新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評級從“瀕?!鄙秊椤皹O?!?,這意味著野生種群即將滅絕的機率非常高。它有個更廣為人知的名字“禾花雀”。

當一只黃胸鹀從西伯利亞振翅起飛,開始向南遷徙時,它要經歷的是一場生存與滅亡的較量。在“鳥道”上,火槍、鳥銃、竹竿、大網等待著它。

如果不幸被抓,它會被悶死、拔毛,被一根鋒利的竹簽子準確刺過喉嚨,和同伴串在一起,掛上烤爐,扔進油鍋。在餐桌上,它改名換姓,成為“天上人參”。

如果沒有紅色名錄的警告,黃胸鹀不會被這么多人關注。在“鳥丁興旺”之時,每逢秋收季節,稻田麥地,它們成群結隊而來。

人們為滿足口腹之欲,大量捕殺這種其貌不揚的小鳥。在最近的二三十年間,黃胸鹀種群數量下降率95%,僅2001年,廣東就“吃掉”了估計100萬只。

1914年,最后一只北美旅鴿“瑪莎”在美國辛辛那提動物園死亡,宣告著這個曾擁有50億成員的“大家族”在世界上徹底消失。

在歐洲殖民者登陸前,它們是北美天空的“霸主”。一年兩度的遷徙季節,旅鴿成群結隊,在墨西哥與落基山脈間往返,一群多達數億只,“遮云蔽日”。

因人類對旅鴿大肆捕殺,不到30年時間,這種廣泛分布的鳥類數量急劇下降,直至滅絕。

旅鴿之殤剛過百年,相似的悲劇也許會在黃胸鹀身上重演。

它們本不該擁有這樣的命運。8000萬年來,4000多種候鳥都默默遵循了這個亙古不變的規律:在每個春天和秋天起飛。

灰雁,飛越1800英里,從歐洲西南部到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產卵生子。白鸛,飛越3100英里,穿越廣闊的非洲大草原,到歐洲西部繁育后代。斑頭雁,飛越1500英里,穿過海拔5000米的唐古拉山口到南方越冬。

大風、暴雪,都無法阻擋它們振動雙翅。紀錄片《遷徙的鳥》導演雅克·貝漢將這種執著描述為“一個關于承諾的故事,一種對于回歸的承諾”。

近一個世紀以來,最可怕的阻力變成了“人”。在鳥類年復一年的壯麗遷徙中,它們遭遇棲息地破壞,或被殘忍捕殺。城市晝夜不熄的燈光,也讓越來越多的候鳥無法兌現“承諾”,回不到應許之地。

危險的信號燈早已亮起。2014年黃胸鹀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升級為“瀕?!蔽锓N。2015年,一篇發表在《保護生物學》期刊上的論文警告,黃胸鹀的數量自1980年以來減少九成。

在公益組織“讓候鳥飛”志愿者曹大宇的印象中,2013年,他曾在一天之內從網上解救過300多只黃胸鹀。今年一整年,他在遼寧省一帶解救的候鳥中,黃胸鹀只占6只,“真是太少太少了”。

直到這次被紅色名錄“升級”,才讓這種體型嬌小、聲音婉轉的小鳥成為“明星”。

即使被人類“重視”,施加傷害的手也并未停下。1857年前后,人們向旅鴿還存在的俄亥俄州申請立法保護,卻被駁回,因為“旅鴿數量太多了,沒有必要保護”。

1878年,唯一一個還存在旅鴿群的密歇根州吸引了美國全境的捕獵者。屠殺變成了一場盛大的狂歡,每天有5萬只旅鴿被人類作為食物。300萬只野鴿遭到捕殺,槍聲不絕,“大屠殺”整整持續了5個月。

旅鴿滅絕后,1916年8月,美國與加拿大簽署了《候鳥協定》,這是第一份用以保護野生鳥類的國際協定。

人人聽過“禾花雀”,可直至今日,它依然沒有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

動物保護者常說起朱鹮的故事。這種歷史感與美感兼具的鳥兒曾一度在野外消失。直到1981年,科學家劉蔭增在陜西省一個山溝里重新發現世界上僅存的7只野生朱鹮。經過30多年的艱辛保護,如今朱鹮種群數量超過2000只。

人們救回的是朱鹮中的“留鳥”,人工繁殖的方式不一定能救回候鳥。19世紀80年代,芝加哥大學的查爾斯·惠特曼教授從野外搶救回幾只旅鴿。這些充滿野性的生靈無法適應圈養,相繼死亡。1889年,惠特曼將為數不多的“幸存者”贈給辛辛那提動物園保護,結果依然令人哀傷。

1914年的一天清晨,管理員來到瑪莎的鴿舍進行檢查,看見瑪莎蹲在屋頂,一動不動地看著外面的天空。大約1個小時后,她倒在籠子里,永遠地停止了呼吸。這是一個無法向人類作出妥協的自由靈魂。

猜你喜歡
朱鹮瑪莎英里
跨越280英里與家人團聚的貓
朱鹮 從7到1000的生存跨越
優雅的朱鹮
朱鹮你好
啊,朱鹮
巧克力的起源移動了1400英里1500年
小瑪莎和大黑熊
寄往倫敦的愛情
快速節油跑車(下)
幽默的警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