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省小城鎮“綠色+文脈”建筑技術體系建構淺析

2018-03-05 02:21王科奇徐凡舒
吉林建筑大學學報 2018年1期
關鍵詞:文脈小城鎮吉林省

王科奇 徐凡舒

(吉林建筑大學 建筑與規劃學院,長春 130118)

唐朝魏征在《諫太宗十思疏》中提出:“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從城鄉建設的角度來說,沒有文化支撐、沒有文脈延續的低品質無內涵建設,是無根基的、非可持續、不健康的.當前快速粗獷的城市化進程所采用的大拆大建模式所引發的地域建筑文化危機和文脈割裂問題的解決迫在眉睫,已經成為制約城鎮內涵和品質建設的頭號頑疾.繼承傳統建筑的3種基本認識[1]:“式”著眼于“形似”;“真”著眼于真實性;“根”著眼于深層基因和文脈符號的探尋.文脈延續需要強化地域文化的主體地位,需要喚醒、保護、發揮固有文化豐富而優秀的靈魂和內容,鞏固地域固有文化之根,在保持根脈相承的情況下,吸取其合理的精神內涵,實現有機更新和再創造,即在新的層次上還原和升華,既達到傳統文化保護的目標,又為城鎮建設和發展提供新的途徑.

近些年來,我國政府對綠色建筑和新型城鎮化的推進力度非常大.國務院辦公廳2017年2月21日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 國辦發〔2017〕19號》提出:“建筑設計應體現地域特征、民族特點和時代風貌……”.這是從國家導向層面對綠色建筑地域性發展方向的引導.2016年10月住建部公布127個中國第一批特色小鎮.這些小鎮差異性明顯,可以看到,從政策導向層面,國家希望小城鎮的發展要繼承和發揚特色傳統,提倡因地制宜的發展思路.

發達國家可以采用高技術、高成本的綠色建筑模式,但吉林省的省情決定在小城鎮建設時不可能大范圍效仿發達國家的綠色建筑模式.根植于獨特的氣候、地理、人文、社會條件,吉林人在建筑方面世代積累和傳承了樸素的生態智慧,積淀了獨特的傳統建筑技術體系,這種傳統地域建筑技術根植于吉林省的地域條件,具有樸素、實用、靈活等特征,它們反映了建筑適應自然環境、氣候特征、建筑材料、經濟水平和生產方式等原生樸素的綠色觀念,我們挖掘這些樸素的綠色思想與適用技術,結合現代科技和材料,建構適宜于吉林省小城鎮特色和經濟水平的綠色建筑技術體系及其形態表征體系.

因此,從地域傳統建筑技術中尋找靈感,發掘地域材料和傳統技術的潛在價值,借用傳統地域建筑智慧解決現實問題,是繼承吉林省建筑特色和文脈的策略支撐,是推動吉林省小城鎮健康發展的智力源泉,是提升吉林省小城鎮建設品質的技術保障.

1 主要概念闡釋

1.1 文脈

文脈(Context),原指語言環境中的上下邏輯關系.廣義上的文脈可理解為事物之間存在著時間與空間上的動態聯系.地域建筑文脈的內涵,應從自然與人文等多維視角來理解,它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結合體,是城鎮和建筑的靈魂,它包括在縱向歷時性上對傳統建筑文化的前后承繼和價值超越;在橫向共時性上與整個時代其他建筑文化的對話、交融和吸納.

1.2 綠色建筑

綠色建筑的定義不盡相同,總體來說,綠色建筑關注節能、環保、健康等焦點問題.我國現行《綠色建筑技術導則》中給出綠色建筑的定義是: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物[2].我國《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中也采用這個定義.這一概念雖然表述出綠色建筑的主要特征和價值取向,但對文脈、歸屬等人文精神層面內涵的關注不足.

1.3 小城鎮

小城鎮是介于城市與鄉村之間,對上承接大中城市的功能,對下對接美麗鄉村,是中國城鎮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城鎮建設需依賴其獨特的自然和人文資源,以保障其發展的可持續性.因地制宜、找準特色、突出特色是小城鎮建設的關鍵.雖然小城鎮建設的重點在產業,但文化的靈魂作用不能忽視.

2 吉林省城鎮建設中的問題與理性反思

2.1 吉林省建設領域傳統技術缺位和文脈割裂問題嚴峻

近年來,吉林省的城鄉建設成績顯著,但在快速粗獷的城市化進程中,在短期效益驅使下,大規模的城鎮開發割裂了建筑與地域之間維系了多年的樸素關系,傳統技術被簡單粗暴地擯棄,普遍采用通行建筑技術病菌般吞噬著地域特色、歷史記憶.這種急功近利、不尊重具體地域特點的建設行為,破壞了多年的文化積淀,造成地域文脈的斷裂,城鎮個性缺失和建筑文化危機,喪失了以地域性特征為根基的場所感和認同感.

2.2 新型城鎮化浪潮下吉林省小城鎮建設的理智反省

經濟熱潮下的地域建筑文脈割裂讓人心痛,為避免小城鎮建設重蹈大中城市地域文脈迷失的覆轍,我們需要以理智的反省態度,建構一種“綠色+文脈”建筑觀和建筑技術體系,為新型城鎮化大潮中小城鎮建設提供技術支撐,避免不加思考的盲從于普適技術,導致更嚴重的文脈斷裂.因此,如何繼承和汲取吉林省傳統建筑技術的精華,根植于吉林省獨特的自然條件和人文環境,創造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現代化小城鎮,是建筑工作者們不可回避的責任.

2.3 “綠色+文脈”技術體系是提升小城鎮品質的保障

大力推進和培育新型城鎮化和特色小鎮是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重要舉措.“綠色+文脈”技術體系,即:“基于文脈傳承的綠色建筑技術體系”的建構 ,提出經濟技術因素制約下的適度性和適宜性理念,強調在挖掘地域傳統技術的潛力的同時,提倡自覺吸納融會當今世界科技發展的最新成果,以是否符合當時、當地的自然、地理、人文、經濟、文化生活等實際情況與現實條件為標尺來選擇適宜的技術,實現自然與人文的雙重關懷,是提升吉林省小城鎮建設品質提供技術保障.

3 吉林省小城鎮“綠色+文脈”建筑技術體系的核心思想

3.1 文脈是地域建筑的基本屬性和靈魂

任何建筑都需要以特定的地域文脈為存在和發展的根基,小城鎮建設更要體現對自然、社會和人文環境的尊重.技術作為建筑得以實現的手段和支撐,地域建筑的結構技術、構造工藝、材料特性,經過世代因襲演化的積淀,外化為建筑形式,成為人們寄托鄉愁和歸屬感的重要表現形式.小城鎮建設過程中,為了實現在文脈延續的基礎上謀求創新和發展,需要建構一種融合傳統地域建筑技術、現代建筑技術和地域特色的建筑技術體系.

3.2 適宜性是小城鎮建筑技術選擇的前提

對于經濟技術尚不發達、氣候環境相對惡劣的吉林省而言,小城鎮綠色建筑不能單純追求高新技術,而應當強調技術的適宜性前提,關注地域對技術的接受能力. 根據吉林省自然環境、經濟技術、人文環境的實際選擇合適的技術,在挖掘地域技術潛力的同時,融合當今科技新成果,通過對結構類型、材料運用、構造工藝的推敲、挖掘和運用,走一條真正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道路.

3.3 “綠色+文脈”建筑技術體系的核心思想

根植傳統、時地相宜,充分利用地域資源,挖掘本土建筑技術的潛質,彰顯地域建筑的文化內涵和發展脈絡,建構與地域文脈適宜的綠色建筑技術體系,強調小城鎮建設對傳統建筑生態智慧的科學化應用.在保證生態與經濟、現代與傳統平衡的基礎上實現吉林省小城鎮建設的綠色化、地域化、特色化、精品化、智慧化.

4 吉林省小城鎮“綠色+文脈”建筑技術體系建構的關鍵

4.1 主要內容

吉林省小城鎮 “綠色+文脈”建筑技術體系,關注自然環境特征不同的平原、濕地、山區、丘陵、濱水等區域,以及具有不同文化習俗的民族聚居區域.地域傳統建筑所蘊含的生態綠色智慧包括對材料的巧妙運用、結構的高度適應性以及節能節材的工藝體系[3].按照材料體系、結構體系和工藝體系對技術體系進行分解.從歷史維度和民族維度兩個維度進行分析,以建筑物、建筑設施、構筑物等為研究對象,圍繞節能、環保、健康、適應、適宜、歸屬等綠色建筑關注的焦點問題,在對小城鎮所在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等制約因素分析的基礎上,建構吉林省小城鎮“綠色+文脈”建筑技術體系.如圖 1 所示.

4.2 實現途徑

從建筑學的角度講,在尊重當地的歷史、社會等人文特征的前提下,結合當地傳統建筑技術,建構“綠色+文脈”建筑技術支撐體系的關鍵,可以從兩個方向發掘潛力:一是改變建筑適應技術.在繼承文脈的前提下,通過改變建筑的布局形式、組合方式、空間組織、形態構成等途徑,使建筑更有效地利用當代適宜技術;二是改變技術適應建筑.在繼承文脈的前提下,借鑒傳統地域建筑的技術和工藝,通過對建筑的結構、材料、設備、構造、工藝及其組合的適應性改造,使現代技術適應建筑的需要.小城鎮“綠色+文脈”建筑技術體系建構的思路框架如圖2所示.

圖1 “綠色+文脈”建筑技術體系建構的內容框架Fig.1 Content framework of “green+context” building technology system

圖2 吉林省小城鎮“綠色+文脈”建筑技術體系研究框架Fig.2 Researching framework of “green+context” building technology system

5 小城鎮“綠色+文脈”建筑技術體系的主導策略

小城鎮建設中強調地域技術的重要性,并不排斥高新技術的運用,而是要將現代技術的應用和傳統經驗的積累相結合,積極發展“適用技術”,充分利用傳統地域建筑技術中的潛在價值,汲取傳統建筑的綠色智慧,加以現代化技術的革新,擯棄過分沉溺于傳統技術和盲目崇拜高新技術兩個極端觀念.“綠色+文脈”建筑技術體系的建構,包括現代建筑技術的地域適應性改造和地域傳統建筑技術現代化升級兩類問題,應遵循兩種主導策略和思路:

5.1 外求

引入增量資源,引進技術的本土化. 綠色建筑技術是基于當地氣候條件,符合當地社會經濟文化水平、行為模式和生活方式,保護當地生態環境的技術,因此,其本質具有較強的地域性.積極引進新技術和新產品是短期內迅速達到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的有效途徑,但引進技術必須經過本土化改造,使其適應地域環境和文脈.

5.2 內醒

激活存量資源,適宜性技術的開發. 適宜性技術是依據地域自身條件的限制,針對地域資源、自然氣候特點、經濟發展狀況、地域文化傳統,將現代技術有選擇的與地域傳統技術結合起來采用的技術解決方案,“因地制宜”是其最主要的特征,是符合地域現實需要,結合當地的建造方式,選取適宜的、有效的、適度的技術.

6 結語

傳統地域建筑在與自然環境因素共生,與社會文化因素同構,與經濟技術因素相宜等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地域建筑技術是地域文脈傳承的支撐手段之一,是緩解地域建筑文化危機、推動地域建筑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

吉林省小城鎮建設要避免重蹈大城市特色缺失和文脈割裂的覆轍,應依托自身的資源、環境、文化優勢,尊重環境特色、建筑特色、人文特色的主基調,延續地域文脈的自然和人文基因.其技術策略是要尊重地域特征和文化脈絡,提煉具有地域特色并與小城鎮發展定位相適宜的建筑技術,在此基礎上 對引進的技術進行本土化適應性改造,強化對傳統技術文脈的傳承,實現經濟、環境與文脈傳承的共贏.

[1] 侯幼彬.讀建筑[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2.

[2] 建設部,科技部.綠色建筑技術導則[R].2005.

[3] 華亦雄,周浩明.傳統環境營造技藝的生態智慧研究[J].生態經濟,2016(1):218-220.

[4] 林憲德.綠色建筑[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

猜你喜歡
文脈小城鎮吉林省
二十四節氣的歷史文脈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設的幾點思考
設計的文脈 第一季
設計的文脈 第一季
設計的文脈 第1季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學之歌
3月份吉林省原煤產量89.67萬t 同比下降11.19%
山·水·鄉愁
——黔南示范小城鎮集錦(之一)
小城鎮社會治理創新邏輯
吉林省再生資源市場大有前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