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家鄉德育資源 創班級管理模式

2018-03-06 11:15葉芳
新課程·小學 2018年12期
關鍵詞:歷史名人開國淮安

葉芳

“只有創造一個教育人的環境,教育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碧K霍姆林斯基富有哲理的話語,揭示了環境育人的功能。挖掘淮安本土獨具地方特色的德育資源,創設潤澤學生心田的文化環境,培養學生良好健康的個性品質,是近幾年來我所探究和嘗試的班級管理模式。

一、明確尋訪探究內容

一是了解淮安本土抗戰時期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跡,如劉老莊八十二烈士、漣水保衛戰、武工隊三進淮寶(呂良),培育學生愛祖國愛家鄉情感。

二是瞻仰開國總理周恩來故居和童年讀書處,了解周恩來總理波瀾壯闊、愛黨愛國、鞠躬盡瘁的一生,著重研讀周總理少年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求學經歷,引領學生好學上進、樹立志向。

三是搜集淮安歷史名人(士、地)及其成就、事跡,如吳承恩和《西游記》、韓信和漂母井、梁紅玉、關天培、許嘉璐,“進士之鄉”河下古鎮,感受淮安人堅忍不拔、知恩圖報、保家衛國、心系百姓、造福于民、好學上進的情懷,引領學生崇德向善。

二、指導尋訪探究過程

就地取材,挖掘淮安市、金湖縣及呂良鎮本土兩史愛國主義教育資源,我指導學生對相關資源進行梳理、整合,通過網絡收集、實地訪談、實踐活動,以及講故事、看影片、說評書、寫感受、明志向等系列活動,使得學生受到本土德育資源的熏陶和浸潤。

(一)明晰探究重點

1.抗戰英雄篇

通過網上搜集、研讀史料、實地尋訪等途徑,了解淮安、金湖、呂良本土抗戰時期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跡,著重了解、整理劉老莊八十二烈士、漣水保衛戰、武工隊三進淮寶(呂良)等英雄故事,培育學生熱愛祖國、保家衛國的情感。

2.開國總理篇

淮安是一代偉人、開國總理周恩來的故鄉。我通過瞻仰紀念館和故居,研讀展館的文件,觀看相關的影視作品,閱讀有關書籍,了解周恩來總理波瀾壯闊、愛黨愛國、鞠躬盡瘁的一生,著重探究周總理少年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求學經歷,教育學生珍惜時光、勵志讀書。

3.歷史名人篇

通過梳理、搜集淮安歷史名人(士、地)及其成就、事跡,如吳承恩和《西游記》、韓信和漂母井、梁紅玉、關天培、陳白塵、吳鞠通、許嘉璐,“進士之鄉”河下古鎮,感受淮安人堅忍不拔、知恩圖報、保家衛國、心系百姓、造福于民、好學上進的情懷,引領學生學習先賢、崇德向善。

(二)指導探究過程

1.確定合作小組,研定探究方向

首先,我根據年齡、性別、愛好及動手能力幾個方面綜合考量,把學生分成幾個研究小組,分別圍繞“抗戰英雄”“開國總理”“歷史名人”這幾個選題進行合作探究。

其次,我們指導各小組研究、確定各個研究主題研究的方向和內容,并把研究內容、任務以及能夠完成任務建議采取的方式、方法、途徑等細化到每一個組員,便于組員完成分工任務。

比如說,抗戰英雄篇,我們指導“抗戰英雄組”,選取淮安一個面帶領學生瞻仰劉老莊八十二烈士紀念館,引導學生研讀館內史料和當地縣志辦的縣志,帶領學生參觀漣水舊城墻,指導學生尋訪武工隊三進淮寶的見證者,帶領學生觀看《漣水保衛戰》等影片。嚴謹厚重的史料,再現歷史的影片,身臨其境的采訪,把淮安抗戰英雄的形象真切地、栩栩如生地展現在學生的眼前,刻在學生的心中,使那種發自內心的崇高愛國之情油然而生。

比如說,開國總理篇。我們著力指導學生探究周總理少年立志的求學經歷??梢越栌弥芸偫怼盀橹腥A之崛起而讀書”的求學經歷教育學生珍惜時光、勵志讀書。研究的途徑較多,可以是瞻仰參觀紀念館,可以是研究閱讀館內史料,可以是閱讀書籍觀看影片,可以是聽解說員講解,也可以是采訪相關人員。

比如說,歷史名人篇。我推薦學生研究吳承恩和《西游記》、韓信和漂母井、梁紅玉、關天培、陳白塵、吳鞠通、許嘉璐,“進士之鄉”河下古鎮。要求每一組只選取一個人物或者一個地方進行尋訪探究,要通過對人物的故事、成就等方面的探究,挖掘淮安人堅忍不拔、知恩圖報、保家衛國、心系百姓、造福于民、好學上進等某一方面的精神、品質、情懷,從而引領學生學習先賢、崇德向善。

2.查詢史實資料,尋訪先烈足跡

為了增強探究的趣味性,激發探究的主動性,我還組織學生觀看了《周恩來》《漣水保衛戰》《西游記》等影視劇。為了增強研究的深度,我指導學生網上查閱淮安歷史名人的故事;引導學生尋訪金湖呂良地區武工隊三進淮寶的見證者孫老人了解艱難殘酷的敵后斗爭;帶領學生瞻仰周恩來紀念館、劉老莊八十二烈士紀念館獲取第一手翔實的資料。

3.選取喜歡形式,展示探究成果

無論是網上查閱資料,還是研讀史實資料,或是現場尋訪采訪,我都要求學生留下探究的痕跡資料,是為了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

展示探究成果,形式多樣,可以是講述故事,可以是播放視頻,可以是學說評書。

學生展示成果的過程,就是他們見識再提高的過程,就是他們情感再內化的過程,就是他們價值觀再升華的過程。

4.撰寫探究心得,表明理想志向

一是書寫。對孩子們來說,參與探究、尋訪、發現的過程值得記憶,對他們來說,開國總理偉大的人格、革命先烈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歷史名人高尚的情操值得學習;對他們來說,不經意間,自己的認識更豐潤了,自己的情感更熾熱了,自己的愛恨更鮮明了,自己的理想更具體了,這些更值得向他人宣告。為此,我經常抓住時機進行“學史明志·崇德向善”主題征文活動。

二是表達。我們鼓勵學生,用筆記錄過程,用情摯愛祖國,用文表明志向。

三是投稿。我經常鼓勵學生選取自己最得意的作品,鼓勵他們向《關心下一代周報》《陽光少年網》《家長》等網站、報刊社投稿。

近幾年,就淮安本土德育資源,因地制宜,我創新了班級管理新模式。一是增強了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在活動中形成認知、開闊眼界、增長見識、提升能力;二是學生能夠銘記一些革命先賢、歷史人物、英雄先烈的感人故事,能夠通過活動感受歷史名人的高尚品質,領略開國總理的偉大人格,敬重革命先烈的愛國情懷;三是學生能在活動中形成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能夠培養他們熱愛祖國、感恩先賢、銘記歷史、崇德向善的情感。

編輯 謝尾合

猜你喜歡
歷史名人開國淮安
開國將軍李儉珠離休務農
開國中將彭明治的多彩人生
“天下第一筍”——淮安“天妃宮”蒲菜
梨園尋夢淮安緣
凝眸古城淮安
喜看淮安“空中走廊”
韓國漢詩中的沂蒙歷史名人形象研究
黃克誠:忠誠無私、善謀敢諫的開國大將
劉先勝:從秋收起義走出的開國中將
搶注歷史名人故里行為的法律效力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