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學生對微慕課教學接受度的調查分析

2018-03-19 15:49孟亮梁瑩瑩段立君
關鍵詞:慕課高校微課

孟亮 梁瑩瑩 段立君

摘 要:隨著“互聯網+教育”教育信息化變革,“微課”與“慕課”開放式網絡教學新方式快速興起。文章通過對不同學歷、不同專業、不同高校學生人群的問卷調查與統計數據分析,得出以下結論:學歷層次顯著影響學生對微(慕)課的接受度,本科生對微(慕)課接受度最高;微課與慕課展示的生動性和直觀性、學習的便利性和個性化、名校名師優質課程資源共享性的特點對學生有強大的吸引力;在技能性和綜合性強的專業學習方面,傳統課堂教學的知識覆蓋面廣、系統性強、講解深入、師生互動便利的優勢是講解簡單化、知識碎片化的微(慕)課教學所不能替代的。

關鍵詞:微課;慕課;高校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4107(2018)01-0012-03

近幾年來,微課和慕課作為教育在互聯網平臺的應用形式逐漸在高校的教學活動中使用。微課是以微型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針對某個特定的知識點而設計開發的一種新型在線網絡視頻課程資源;慕課(MOOC)是指 “大規模網絡開放課程”,即若干節圍繞同一門課程內容的微課組合在一起,構成一門慕課。微課和慕課是基于互聯網平臺傳播的課程資源,國外早已經在高等教育中廣泛使用,在國內的高校教學中也正迅速發展和應用。作為一種全新的教育和學習模式,高校學生群體是如何看待并認識微課和慕課教學方式的,是微課和慕課在高校專業教育中值得研究的一個問題。

一、研究設計

(一)研究目的

本次調查主要圍繞高校學生對微(慕)課教學形式的認知情況、喜好傾向以及使用反饋等方面進行展開。調研的目的在于探究不同的高校類型、不同的學歷層次、不同的專業領域的高校學生人群對以微(慕)課為載體的開放式網絡教學的接受程度和學習反饋;從微課和慕課的學習者自身體驗出發,為高校教師在專業課程教學活動中,進一步充分發揮微課、慕課的教學優勢,摸索新型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果提供借鑒。

(二)研究對象

本次調查研究選擇了211重點、一本、二本、??频炔煌瑢哟蔚木C合、理工、醫科、文科等性質的高等院校,涉及機械、電子、土木、化工、材料、醫學、經濟、管理、文學、園林、外語等專業,包括碩士研究生、本科生、??粕炔煌瑢哟蔚脑谛W生。

(三)研究方法

本次調研采用文獻調查法、問卷調查法、深度訪談法和統計分析法。文獻調查為項目深入研究奠定基礎。問卷調查則采用走訪問卷調查、網絡問卷調查組合的方式,走訪問卷調查是為確保樣本數據的代表性,網絡問卷調查是為保證樣本數據的廣泛性。深度訪談法是對抽取樣本進行深入交流,了解學生對微課和慕課教學形式的改進建議。統計分析則綜合運用文獻分析、數據圖表統計、交叉列聯以及因子分析等方法對數據進行挖掘分析,在數據分析的基礎上進一步歸納總結出相關研究結論。

(四)問卷設計

本次調研調查問卷設計的題目內容圍繞被調查學生的基本情況、學生在高校課堂上的學習現狀、學生對微課和慕課的了解情況、學生對微(慕)課的使用需求、學生期望的學習模式五個方面展開,考察測試學生對傳統課堂教學、微(慕)課教學的認知及喜好程度,并進一步調研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主要因素。

在此次調查中,我們共發出324份問卷,其中剔除無效問卷32份,共得有效問卷292份,本次問卷的有效回收率為90.12%。對調查問卷的信度分析,運用了SPSS軟件檢測了克朗巴赫α系數為0.730,大于0.7,因此總體上問卷結果是可信的。對調查數據進行因子分析的可行性也通過了KMO檢驗與巴特利特球度檢驗。

二、調查數據分析

(一)學生的基本情況分析

被調查的學生中,男學生占45.89%、女學生占54.11%,男女學生分布比較平均;文科類專業的學生占39.38%、理工科類專業的學生占46.92%、其他專業的學生占13.70%,涉及了常見的各個專業;本科生所占比重是64.38%、??粕?1.23%、碩士及以上所占的比重是14.38%,以本科生為主。

微(慕)課在高校當中的主要使用人群為本科生,其原因為??粕膶W習方式還是以傳統課堂教師傳授知識為主,依賴性較強;本科生自主學習性強,并且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自主學習課程;碩士及以上學歷的學生對理論知識研究較深入,而微課和慕課只是淺顯地傳授知識,不能進一步深層化地講解。

(二)學生課堂學習現狀分析

此部分主要調查分析受訪學生在高校傳統課堂中的學習效果、喜好情況。在高校傳統課堂中的41.78%的受訪學生表示偶爾會有上課時注意力分散的情況,只有不到5%的學生會全神貫注地聽講;在課后的自主學習和復習中方面,54.79%的學生基本可以完成自主學習,有29.79%的學生自主能力不足。由此可見,在現如今的高校的學習中學生們還是被動的學習,缺乏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存在惰性心理。

高校課堂的優點為:教師講授中比較注重傳授系統的專業科學知識,有助于學生在短時間內形成專業知識結構與專業思維體系。傳統課堂教學是以“傳遞—接受”為特征,師生面對面交流,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有助于學生思維的集中,便于師生的互動交流,有利于學生言語表達、意志品質的培養。

高校課堂的不足主要表現在:傳統課堂是注入式教學,以教師為主,教師控制著教學的內容和節奏,學生的上課時間是統一安排的,不利于對學生的個性化培養,偏重對成熟知識的講解和傳輸,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三)學生對微課與慕課的了解情況分析

此部分主要調查分析受訪學生是否了解微(慕)課、獲知微(慕)課的途徑、對微(慕)課優缺點的認識等情況。

在被調查者當中,有11.64%的同學現如今還不了解微(慕)課,70.35%以上的學生主要通過國家、省、校的精品課網站或社會的收費網絡課程資源來認識微(慕)課。特別是對于經濟不發達地區的學生來說,需要另外收費的網絡課程資源利用率更低。

在學生對微(慕)課教學內容的偏好方面,受訪學生主要是按照自己的學習興趣選擇所學內容;其中大部分學生偏好對基本概念或原理解讀的教學內容和一些直觀、立體的實驗演示過程的微(慕)課,這是因為這些內容比較淺顯、系統性不強,比較適合學生自己直接觀看微視頻來學習和理解;而對于專業性較強、要求比較深入理解的專業課程內容,就不太適合完全由學生們利用微(慕)課自主學習,需要具有專業知識的教師在課堂上面對面詳細講解后,學生再自行復習和鞏固提高。

關于微(慕)課的教學缺點,受訪學生主要認為,由于微(慕)課的視頻內容時長在20分鐘以內,講授的信息容量有限,往往課程內容比較淺顯、師生互動性差,特別是在一門課程的知識點的連貫性學習和掌握方面,單純靠微(慕)課的短視頻學習很不到位。因此,微(慕)課的形式不利于在難度大、綜合性強的專業課中替代傳統的課堂教學。

(四)學生選擇微(慕)課學習的影響因素分析

在分析學生選擇微(慕)課的形式學習,還是拒絕使用微(慕)課的形式學習的影響因素方面,我們在對調查數據處理后,利用交叉列聯分析、因子分析的統計方法進一步深入研究。

對調查數據進行交叉列聯分析。通過卡方檢驗,比較學生的性別、專業和學歷水平三個影響因素的概率P值發現,學生的性別、專業類型對微課和慕課的態度并不存在顯著的影響;而學生的學歷水平對微(慕)課學習的接受態度存在著較強的關聯性。在所有的受訪對象中,本科生對采納微(慕)課學習方式的支持態度最高,約占93%;相對比本科層面的學生,??坪痛T士及以上學歷的學生相較本科生對微(慕)課學習方式的需求較小,但也都達到85%以上。其中,??茖W生學習內容的專業性、技術性較強,而碩士及以上學歷的學生對學術的研究與深入等特點,使得信息量有限微(慕)課形式,不能很好地滿足使用要求,導致這部分人群對微(慕)課的需求稍遜于專業學習內容廣泛但專業深度略顯淺顯的本科學歷學生。

對調查數據進行因子分析,歸納出影響學生選擇微(慕)課學習方式的影響因素,包括正面影響因素

(見表1)和負面影響因素(見表2)。

在關于微課和慕課吸引學生的原因調查分析中,在線學習時間和地點、內容是微課和慕課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的主要原因。綜合數據分析,微(慕)課受學生喜歡的原因是:微(慕)課的學習內容門類豐富、選擇余地大,在線學習方式使得學生學習的時間和地點選擇靈活,課程內容表現形式生動、直觀優于傳統課堂授課模式;而微課和慕課師生互動性差、知識講授片段化、專業深度足等缺點也制約了微課和慕課的教學效果。

三、結論

(一)實施“傳統課堂+微(慕)課”的專業課教學模式

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中,課程知識都是由一系列章、節構成的較為完整的樹狀系統,教師注重知識體系的系統性和深入性學習,使學生對理論的完整性、系統性印象深刻。傳統課堂教學動靜結合,師生方便實時的教學互動,使學生發生思想、信息的交流、共鳴的腦力勞動過程。

微(慕)課呈現出一個個性化的“微教學資源環境”,方便學生根據自己的空閑時間、愛好熱點等進行有針對性的個性化學習。微課和幕課借助多媒體表達,把抽象的知識加入豐富的圖形圖像、多姿多彩的動畫、有聲聲色的視頻實現具體化、形象化、直觀化,不僅使學生產生興趣,而且更有利于凸顯知識和技能的重點和難點,以直觀生動的感性知識來調動學生聽覺、視覺的功能,提高他們的接受能力和理解力,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了知識精髓,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針對高校專業課教學,可以采取以“傳統課堂為主,微(慕)課自學為輔”的教學模式,即在上課前,學生利用微(慕)課資源預先自學基本的原理、概念等內容,對專業知識有一個整體的初步認知;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在學生自主利用微課、慕課學習的基礎上,偏重專業知識的系統分析、深化應用講解及傳授,以互動研討式教學方法為主,并且給學生指導具體應用和前沿發展內容,保證學生自主學習的準確性、系統性、深入性、應用性;在課后,學生可以再次利用微(慕)課資源,對所學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要點進行復習,也可以選擇某一個特定的專業方向繼續深入性的自主化、個性化拓展學習

(二)發揮“互聯網+教育”跨校共享微(慕)課資源的模式

我國優質教學資源在不同高校之間的配置存在顯著的不均衡現象,在普通高校學習的大學生數量是比重最大的大學生群體,但學術名家往往都集中在少數的名校中。

微(慕)課時代的到來直接改變了優質教育資源在我國各大高校分布,將一批名家名校的優質課程放到網絡平臺上來使更多的普通高校學生學習,通過優質微(慕)課的網絡資源共享,能夠最大程度地降低優質教育資源的不均衡分布,節約師資和人力成本,減少高校之間的教學水平差距,從而整體提高我國高等教育教學質量,推動高等教育更好的發展。

在微課和慕課的課程資源建設方面,鼓勵和扶持跨校、跨學科合作制作系列型的微課和慕課資源,使其產生課程資源的集聚效應,降低單一或單集微視頻在信息容量方面的不足。從而提高微(慕)課的專業知識或技能的整體性;既要注重對單個知識點的微課資源建設,更要注重對某個學科系列化、專題式、結構化、完整性的幕課建設,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既能基于知識點的“針對性,查缺補漏”式學習,也能使此學科開展連貫性、完整性的建構式微(慕)課學習。

(三)適當增加專業選修課比重,推廣微(慕)課個性化學習模式

社會發展的復雜性決定了對復合型的專業人才的需求正不斷上升,高校的人才培養也要與時俱進地加大個性化、復合型、創新型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力度。專業的課程體系構成,在一定層面上主導著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的結構,決定了學生的專業水平。在專業課程體系中,應該適當增加專業選修課的學分、學時比重,給學生更廣泛的專業學習方向、學習內容的選擇權,以更好地保證專業知識和技能結構的專業+復合型。

微(慕)課的教學模式運用在學生的知識結構和體系方面,可以利用專業必修課來突出保證學生形成穩定、主流的核心知識和技能的專業框架體系,充分發揮傳統課堂教師講授的系統性、深入性、應用性和實時互動性優勢,保證學生的知識和技能體系不偏離主流方向;而專業選修課則利用微(慕)課的學習資源,由學生自主學習,來實現個性化人才的教學培養,目的在于拓展與本專業相關的各學科的知識面,培養學生多角度的認知能力和思維能力,最終讓學生個性化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楓.基于慕課的一種受控自主學習模式及其實施[J].

黑龍江高教研究,2016,(5).

[2]孟亮.淺議微(慕)課和傳統課堂教學方式的對比[J].長

江叢刊,2016,(36).

[3]王文禮.MOOC的發展及其對高等教育的影響[J].江蘇

高教,2013,(2).

[4]周文華,郗芊蕊.國際化視野下的MOOC發展現狀與策

略[J].當代教育科學,2014,(13).

[5]李玉平.微課程——走向簡單的學習[J].中國信息技術

教育,2012,(11).

[6]吳寧,馮博琴.對國家精品課程轉型升級與資源共享建

設的認識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12,(11).

猜你喜歡
慕課高校微課
微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大學生對慕課的了解和利用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慕課”教學的“八年之癢”
慕課環境下的學習者
與“微課”的首次親密接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