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寶藏》,原來節目還能這樣做

2018-03-21 01:51顧學文黎存根
人民周刊 2018年2期
關鍵詞:國家寶藏文博寶藏

顧學文 黎存根

2017年12月初,中央電視臺與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館、河南省博物院、陜西歷史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等九大國家級重點博物館合作,重磅推出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一場關于九大博物館、27件鎮館之寶的恢弘“特展”,讓《國家寶藏》成為網絡熱詞,同時也掀起了一股“文物熱”,讓博物館和傳統文化“活”了起來。

盡管有《中國詩詞大會》和《朗讀者》等珠玉在前,但不得不說,《國家寶藏》是2017年年底央視打造的又一大爆款。

該節目制片人、總導演于蕾,執行總導演湯浩在2015年的時候,組隊策劃《國家寶藏》項目,并參加央視的創新節目大賽,拔得頭籌,獲得了海外培訓的機會。在英國受訓的40天里,于蕾抽空逛遍了倫敦大大小小的博物館,深感“老外”的生活里,博物館是一個特別重要的去處,“人們可以去博物館上課,也可以去博物館談戀愛,博物館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而反觀我們,從老到少,都知道文物是個好東西,卻并不都知道好在哪,故宮成了全國人民到此一游的旅游景點?!?/p>

這段經歷更堅定了她做《國家寶藏》的決心。

原來節目還可以這樣做

項目啟動時,于蕾只有一個模糊的概念,想要普及“國家寶藏”,但普及什么、怎么普及,都不明確?!拔覀儓F隊做了這么多年包括春晚在內的大型棚內節目,就想這次要不做個外拍吧,所以開始的方案更像是一個純戶外的真人秀,總之,跟現在除了名字一樣,其他都不一樣?!庇诶倩貞浀?。

在推進過程中于蕾發現,最初的點更多考慮如何接地氣,顯得細巧了些?!皥F隊不停地推倒重來,中間還想過做與吃穿住行相關的文物,總之就是想引起大家對文物的興趣?!庇诶僬f。摸索一個對的方向是最煎熬的,呂逸濤鼓勵說:“要對得起‘國家寶藏這四個字,要做國家臺應該做的事,不去跟人家拼娛樂拼嗨?!?/p>

俗話說“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但世間的事往往是初心易得,始終難求。于蕾們的初心是讓人們尤其是年輕人關注文博,讓傳統文化“活”起來,可怎么引人關注、怎么“活”起來,始終有個方法論問題。時代不同了,今天的年輕人和過去的年輕人畢竟有所不同,如果不能深刻意識到不同,依慣性做一檔介紹文博知識的傳統節目,《國家寶藏》不會有今天的成功。

呂逸濤一直很注重受眾研究,在他看來,老一代的觀眾習慣于單向的線性傳播方式,而今天2.77億“90后”網民,是在指尖上長大的,網絡培養了他們很多習慣,比如多點接收,即可以在一時一地同時接收多種信息,對知識的渴求是他們的群體特征之一。還有速度感,他們要的是立刻、馬上,如果一個移動端頁面加載時間超過5秒,就會流失掉超過70%的用戶;如果一檔節目不能快速、有趣、密集地提供給年輕人知識,就沒法吸引他們看下去。

知道了年輕人是什么樣的,就要給出和他們匹配的東西,主創團隊逐漸認識到,改棚內為外拍只是形式上的創新,重要的還是內容、內容、內容。

和以前的綜藝節目不同,《國家寶藏》的演職員表上有“模式研發”一欄,湯浩解釋,《國家寶藏》是一種紀錄片和綜藝節目的結合模式。影視界有位前輩曾經說過,要把紀錄片拍得像電視劇那樣好看,要把電視劇拍得像紀錄片那樣真實:真實滿足了年輕人對知識的需求,好看則適應了現代人的收視習慣。文物以紀錄片的方式被講述過多次,但紀錄片的形態比較陽春白雪,覆蓋的人群不大;而綜藝既是廣大觀眾喜聞樂見的節目方式,也是央視綜藝頻道創作團隊的基本功。

對此,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評價說:“在人們的刻板印象中,博物館和文物是嚴肅、沉重的,綜藝節目是娛樂有趣的。兩者如何共處?一個共同的價值承載,就是文化?!秶覍毑亍钒鸭o錄片和綜藝節目兩種形式融合運用,以文化的內核、綜藝的外殼、紀錄片的氣質,創造了一種全新的表達方式?!?/p>

這種“綜藝+紀錄”的模式以前從沒有過,以至于節目開播前,于蕾向臺里負責銷售的同事介紹了一個多小時,同事還是聽得云里霧里,“一個勁兒地問我,你們的節目和哪個節目比較像。我沒法回答,因為沒一個像的?!庇诶僬f。第一集播出后,那位同事在于蕾的朋友圈里點贊留言:“原來節目還可以這樣做!”

走進人心,

不管這顆心年老還是年輕

凡是好的節目,多是勝在講好了故事,《國家寶藏》也是。

故事始終是節目組選文物、選守護人和今生故事講述者的核心訴求。如果看“顏值”,“爛竹片”云夢睡虎地秦簡不會入選,但是,當節目講到它的主人隨葬自己全部的工作筆記,講到他在環保、見義勇為等方面的超前意識時,無論是現場的觀眾,還是屏幕前的觀眾,無不唏噓驚嘆。

另外,在節目中引入一系列與文物有關的今生人物,向觀眾展現他們對文物的情感與思考,也是這個節目打動人心的地方。比如節目請到了74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國畫顏料制作技藝”傳承人仇慶年現場演示,除了讓觀眾更清楚地了解古代繪畫顏料的制作難度以外,老人獨自去深山老林尋找礦石的故事,更感染了大家;老中青三代故宮志愿者的亮相,也讓觀眾感受到他們的虔誠和敬業。

文物不能拿到演播室現場,怎么讓現場和屏幕前的觀眾體會到文物帶給我們的真實、直觀的第一感受?只有借用明星的眼睛。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和我們中的大多數一樣,都是文博“小白”,他們第一眼看到文物的反應是最真實的,就像演員段奕宏,第一眼看到勾踐劍時不自禁地說了句“這么短”。即使是文博知識豐富的主持人王剛,在親眼見到曾侯乙編鐘時,竟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對著編鐘深深鞠了一躬?!凹儗偾橹?,不是演的,我們要的就是這種效果。明星是公眾人物,老百姓關注明星,會跟著他們去‘看文物,他們的震撼、感動就是老百姓的震撼和感動。作為守護者,如果他們都不去博物館,節目怎么有說服力?”于蕾說。

于蕾是忐忑的:節目播出前,她忐忑節目能否如她所愿,“從3歲到80歲,從有文化到沒文化,都能覺得好”;第一集播出后好評如潮,她又忐忑,第二集會不會讓大家失望;即使第一季全播完,相信她還會忐忑,第二季能否續出新意?

忐忑是一種敬畏,始終忐忑,便是始終保持了一顆敬畏心。也許,這就是節目成功的根本原因。

猜你喜歡
國家寶藏文博寶藏
《廣州文博》征稿啟事
真正的寶藏
什么?海底寶藏
寶藏
《廣州文博》征稿啟事
文博揚帆起航
文博學院
《國家寶藏》:講述大國重器的前世今生
央視《國家寶藏》定檔12·3 講述“大國重器”前世今生
解析《國家寶藏》中的美國文化意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