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適應新時代聚焦新目標推動機械工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在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四屆五次會員大會上的報告

2018-03-22 02:47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會長王瑞祥
中國機電工業 2018年3期
關鍵詞:工作發展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會長 王瑞祥

同志們:

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圍繞落實《中國制造2025》、機械工業調結構促轉型增效益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和行業“十三五”發展綱要的部署要求,總結工作,分析形勢,明確任務,凝聚共識,為深入推進機械工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不懈努力。

下面,我代表四屆理事會報告工作。

一、2017年工作回顧

2017年, 中機聯與各會員單位,按照四屆四次會員大會確定的重點任務,堅持以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為指導,以新發展理念為遵循,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圍繞貫徹落實強國戰略和“十三五”任務目標,堅持服務行業與自身建設兩手抓,努力實現雙促進、雙提升,取得了可喜成績。主要工作:

(一)反映訴求,維護權益,促進行業平穩發展。

去年,外部經濟形勢嚴峻,為反映會員訴求、爭取政策,引導行業共度難關,中機聯在年初的會員大會上邀請工信部領導到會做政策指導,安排了行業經濟運行專題報告,分析預測了行業形勢,提出了全年工作思路和重點任務。通過向60多家重點企業電話隨訪和問卷調查,以及召開座談會等途徑,了解企業生產經營狀況。組織召開9次行業經濟運行和專題會商會,分析形勢,提出工作建議。先后向政府相關部門報送各類稿件101篇, 報送動態信息534條。其中向發改委、工信部等部門提交了有關行業運行、市場準入、投資、資產負債等32個專題報告。共參加國務院及有關部門召開的座談會、專題會159個(其中國務院會議4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會議3個、國家發改委會議27個、工信部會議54個)。提出的增加技術改造投資力度、加大強基、提質、創新能力建設、落實短板工程的國家預算內投資,增加招投標活動中技術談判和評估的權重,減輕企業負擔,重大專項產業政策配套等多項政策建議受到重視和采納,有的已在落實之中。同時,通過機械百強、汽車三十強信息發布會、經濟形勢報告會和一些行業大型會議等活動,分析形勢、解讀政策、提供信息。精心打造的“機械工業經濟運行預測預警信息平臺”已建成,并通過專家評審驗收,進入試運行期。

為爭取外貿政策支持,配合開展了對享受重大裝備關鍵零部件和原材料免稅進口政策的200多家企業進行績效考核,對《招標投標法》及實施條例、2018年度機械產品稅目和關稅政策、促進機電產品外貿發展等提交了修改意見及政策建議。參與了2018年進出口稅率調整方案審議,修訂了“鼓勵進口技術和產品目錄”,出具6份進口設備專家意見,審查舊機電產品進口項目30余項。協助有關部門修訂節能減排相關目錄并申報新技術裝備,推薦了第二批工業節能與綠色發展評價中心。開展了搬運機器人產業損害調查,召開了貿易救濟座談會,推薦的有關機器人研發等引智項目獲得國家資助。

通過全行業的共同努力,機械工業經濟運行各項指標好于預期。2017年1-12月,機械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7%,分別高于同期全國工業和制造業增速。1-11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2.65萬億元,同比增長9.51%,實現利潤總額1.55萬億元,同比增長10.64%,均高于上年同期。累計完成進出口總額6430.77 億美元,同比增長 10.09%,實現貿易順差893億美元,扭轉了進出口雙下降的局面。1-12月重點監測的119種主要產品中,七成以上實現同比增長,其中發電設備產量超過一億千瓦,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902萬輛和2888萬輛,連續位居世界第一。機械工業繼續以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為穩增長保全局做出了貢獻。

(二)深入調研,選樹典型,推進行業轉型升級。

2017年中機聯圍繞強國戰略和“十三五”規劃實施情況廣泛開展調研。自年初開始,由中機聯會領導帶隊,會同20多個專業協會和地方行業組織,以問卷、座談、走訪等形式開展調研,召開座談會10個,走訪企業30家,涉及百余家企業參與。共形成1個國資委交辦的專題報告,10萬多字的行業調研總報告和20個分報告。經過協會推選、專家舉薦和調研發現,共選樹90個企業和協會典型,編印了30萬字的經驗材料。同時,行業人才隊伍建設、質量品牌工作、機器人產業發展等,都結合各自業務開展了調研,形成了報告。去年的調研和典型選樹活動,受到了會員單位的和政府部門的歡迎和肯定。

在調研基礎上,先后召開了學習貫徹機械工業調結構促轉型增效益指導意見的座談會,分解了任務,明確了重點,落實了責任。組織召開了“全國機械行業轉型升級推進會”,總結了“十三五”以來的工作和基本經驗,分析了形勢和存在問題,提出了下一步工作思路和重點工作,邀請工信部辛國斌副部長出席并講話。精選了8個典型做大會交流。同時,召開了全國地方行業協會座談會。會議得到了與會代表的高度肯定。

去年,借人才發展和質量品牌相關規劃意見頒布之機,組織召開了“全國機械行業人才建設工作推進會”,印發了“機械行業推進落實人才規劃指南的指導意見”,行業協會、企業、高中級職業院校等近300人出席會議。組織召開了“機械行業質量品牌提升大會”,總結工作,表彰先進,提出了新一輪質量品牌建設的工作思路和重點任務。一年中,還分別召開了科技、標準、信息統計、綠色制造、服務型制造、“兩化融合”、國際交流合作等多個專業性會議,推動了重點工作開展。

這些會議與活動, 都是由中機聯牽頭,會同專業協會等會員單位共同運作,并注重把貫徹國家政策、落實政府要求、提出行業主張、滿足企業需求結合起來,注重典型引路和交流互動,增強了會議效果,起到了通報情況、咨詢服務、重點引導的作用,受到了會員單位歡迎。

(三)搭建平臺,夯實基礎,為行業發展提供支撐。

多年來,中機聯依托各類委托資質和職能,著力構建了多個工作平臺,不斷夯實業務基礎,為協助政府管理行業和為會員搞服務提供了有力支撐。

科技創新工作平臺,2017 年,組織完成了“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9個項目共計78個課題的預決算、中期評估、驗收等工作。推薦了“工業機器人可靠性質量保障技術研究與應用”等10項重點專項,編制了“制造基礎技術與關鍵部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實施方案。組織評選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獎勵項目398項,開展科技成果、新產品鑒定326項。完成17家行業創新平臺建設任務。幾年來,已正式掛牌運行的186家行業創新機構,共承擔各類科技項目2730項,取得授權專利和軟件著作權1900余項,主持或參與制修訂國家及行業標準760余項,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490余項,有力推進了行業的科技創新。

標準化工作平臺,截至目前,已建成覆蓋全行業的國家和行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145個,分會150個。去年,圍繞行業需求,編制完成了機械工業“十三五”技術標準體系建設方案,提出了構建新型機械工業強制性國家標準體系建議方案。加強了工業基礎、智能制造、綠色制造等領域標準制定。去年立項國標318項、行標282項;經有關部門批準發布國標692項、行標710項。轉化國際標準項目74項。培育和發展團體標準安排了40個制修訂項目,已發布11項。在工信部發布的“百項團體標準應用示范”項目中,中機聯推薦的機械領域團體標準有22項入選。

質量工作平臺,與相關部門聯合推進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39家企業發布了質量信用報告。組織開展了50家質檢機構的復評審及擴項評審工作,推薦成立國家級質檢機構4家。推薦申報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培育)企業和參評中國質量獎企業各12家。同時,配合完成了機械密封、泵等產品質量安全狀況分析報告,配合對多家電線電纜企業進行了整改督查。受有關部門委托,組織承辦了對全國200家機動車檢驗機構資質認定和環保檢測能力專項檢查。完成涉及內燃機、鉛酸蓄電池等160多批次、350多家企業、530多個單元產品的許可證審查工作,安排實地核查蓄電池等產品涉及168批次、200多家企業。

重大技術裝備服務平臺,圍繞強國戰略重點領域,協助開展了“能源裝備創新調查征集項目篩選評估”,完成了《中國制造2025-能源裝備實施方案》中油氣儲備輸送、煤炭深加工、核電三個領域相關內容的修訂。組織審查了“華龍一號”國家重大工程標準化示范實施方案,協助落實大型抽水蓄能機組自主化、重型燃氣輪機重大專項等工作。組織完成了一批三代核電關鍵產品(樣機)、試驗裝置的鑒定、驗收和方案評審。參與了“中俄東線”、西氣東輸、“川氣東送”、“中緬油氣管道”等項目的關鍵設備國產化及招投標工作。受委托組織了重大技術專項編制,組織科技成果、新產品鑒定工作近百項。

人才培訓工作平臺,申辦建立了國家級專業技術人員培訓基地;承辦了兩期國家級高級研修班。與有關部門聯合舉辦了4項職工技能大賽和職業院校16個項目的技能大賽。其中與人社部、全國總工會聯合舉辦的智能制造應用技術技能大賽,人社部副部長、全國總工會副主席、中機聯會長及部分司局領導出席了開閉幕式,490多名選手參加決賽。參與了世界技能大賽籌備、職業院校制造業示范專業遴選及技工學校專業目錄修訂等工作。組織了行業一線工人科學技術獎評選,其中一個項目榮獲行業一等獎。

目前,包括經濟運行、咨詢服務、國際交流合作、展會論壇等各類工作平臺,都已成為中機聯服務會員的基礎工作,形成了一批日臻成熟的核心業務產品,并在不斷完善和改進提升。

(四)發揮優勢,拓展領域,努力滿足服務需求。

一年中,中機聯發揮綜合與專業優勢,參與完成了20多項重大課題研究。先后承擔完成了“中國工業綠色發展報告”、“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發展指南”、“我國制造業成本綜合評估及其國際比較研究”等課題機械部分的修改和研究工作。協助編制了“制造業產業鏈布局規劃”,提交了機械工業鏈布局報告。參與了核電重大專項課題研究,承擔的“制造強國戰略研究(三期)制造業新業態發展研究”課題,取得了初步成果。圍繞機器人產業、服務型制造發展,受委托完成了“面向2035機器人發展戰略研究”、“我國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現狀及思路建議”、“機器人共性技術發展現狀及協同攻關模式研究”,以及“服務型制造標準體系研究”等一批重大課題,一些成果已上報有關部門。各職能部門結合行業需求開展的研究課題,均在各自領域取得了成果。同時,相應舉辦了2017 “綠色制造國際會議”、“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大會”及“第49屆國際機器人論壇”等系列會議和活動。注重發揮專家優勢,積極參與政府部門有關裝備再制造業發展等調研活動和相關會議。這些工作對反映行業主張、支撐重點工作、宣傳政策信息、服務政府、引導行業發揮了積極作用。

為適應發展需求拓展服務,組建了綠色制造、機器人、服務型制造等產業創新聯盟、品牌推進委員會、汽車摩托車檢測認證聯盟、能源互聯網設備與技術分會等機構,圍繞行業中心任務,開展了大量工作。近期,有關智能制造、綠色制造分會設立方案,已提交本屆理事會審議;軍民協同伺服技術創新中心、機器人檢測與評定中心等機構,也在組建之中。為促進國際交流、服務會員企業“走出去”,開展了多國駐華使館和海峽兩岸行業組織的交流互動活動,牽頭成立的駐白俄羅斯辦事處前期工作已經完備,待理事會審議通過后,將加快進行注冊。全年完成了29個國內展覽會和3個國外境外出展及交流項目,均取得積極成效。為會員提供了30多期的內刊、雜志,以及網站、微信等服務。內刊《綜合動態》已成功改版為《機械工業縱覽》。承接的《中國工業史》(機械卷)的編纂工作正在按計劃進行,綜合篇、專題篇已形成初稿。

(五)深化改革,創新機制,構建行業服務新體系。

中機聯自2017年4月正式啟動了協會脫鉤改革第三批試點。先后按照改革要求,組織參加了脫鉤試點工作啟動會、實施方案集中審核會、脫鉤試點培訓班。目前,基本組織完成了辦公用房、國有資產清查,及有關外事、人事等職能的對接工作。

同時,按照國資委黨委部署,認真組織了黨的十八大、十九大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的學習貫徹,推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實現常態化制度化。配合國資委巡視組進行了巡視,建立了巡視整改問題清單、整改清單、責任清單,目前已完成22項整改任務,其他正在落實中。加強了基層黨建工作,開展了專項檢查,理順黨組織關系,培養發展了15名新黨員。加強了對流動黨員管理,初步建立了系統132個基層黨組織、1900名黨員電子信息數據。成立了監事會和紀檢監察室,與53名基層黨組織書記簽訂了黨風廉政責任書。先后完成了10家單位的經濟責任審計,13個事業單位及協(學)會領導班子換屆及人員調整、人選推薦工作。為75家報刊辦理了年審報批等事項,對協會年審中的有關問題進行了督促整改。

一年來,在理事會的領導和會員單位的共同努力下,我們較好地完成了年初確定的各項任務。但我們也深知,距離新時代和協會改革的新要求,我們在思想觀念、工作方式、素質能力、服務效果,以及凝聚力、影響力等方面,還存在一定差距,我們要在今后工作中盡快加以改進。

二、機械工業發展現狀與應對舉措

黨的十九大提出,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習近平總書記也強調指出,必須始終高度重視發展壯大實體經濟,抓實體經濟一定要抓好制造業,裝備制造業是制造業的脊梁。在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面前,準確把握新時代機械工業發展狀況,對于增強我們的政治自覺和戰略定力具有重要意義。

(一)機械工業發展現狀特征

我國機械工業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現在已經進入到從量變到質變的階段,具備了由大變強的發展基礎,顯現出鮮明的發展特征。

一是產業發展整體趨勢向好?!笆濉遍_局之年至2017年,機械工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9.6%和10.7%,均高于全國工業和制造業增速,持續高位,好于預期。主要產品產量生產勢頭向好,呈現出與消費、環保、民需、智能制造及產業升級等密切相關產品快速增長的鮮明特點,行業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狀況持續改善。同時,轉型升級深入推進,汽車、電工電器、工程機械、內燃機、儀器儀表等行業成效明顯。機械工業整體實力不斷增強,主要經濟指標占全國工業比重位居前列,其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已連續四年超過20萬億元,利潤指標占全國工業比重近四分之一。已形成體系較為完整、產品品種齊全、具有一定規模和比較優勢的重要產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作用日益凸顯。

二是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數據顯示,“十三五”以來,機械工業研發經費投入增長高于全國工業同期增速,強度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萍紕撔鲁晒麛盗窟B年增加,2015年-2017年申報數量為2317項,獲獎比例達到48%。中機聯組織鑒定的新產品新技術達到929項。自主創新能力穩步提升。大型核電、水電、火電和風電設備、油氣長輸管線與大型煤化工關鍵設備,特高壓交直流及柔性直流輸變電設備,高檔數控機床等一批高端裝備,高精密、特大型軸承等一批關鍵核心部件自主研發取得突破?;A能力不斷增強,鑄造、熱處理等行業的自動化造型線、新工藝及新裝備研發成果頻現。

三是產業結構優化持續推進。產品結構向高端提升。匯總的千余家重點企業新產品產值平均同比增長近30%,機械產品國內市場品種自給率超過85%;重點領域“卡脖子”問題進一步緩解,初步扭轉先進裝備主要依靠進口的被動局面。產業發展的均衡性趨勢向好。非汽車行業新增主營業務收入與新增利潤總額增速加快,兩化融合、智能制造、綠色制造、服務型制造等加快發展,近三年,在國家智能制造新模式試點示范項目行業占比達到46%,綠色制造工程重點項目也占有較大份額。部分骨干企業和重點企業服務收入占比分別達到20%和30%以上。東西部產業均衡協調發展保持良好走勢。

四是質量品牌實力大幅提升。目前機械產品質量平均抽樣合格率基本保持在90%以上;重點領域電力裝備技術水平和產品產量已進入世界前列,有效系數保持在95%以上;基礎機械自主研發的數控系統平均無故障時間已達到2.5萬小時以上,整機平均無故障工作時間達到1200小時以上,與世界先進國家的水平不斷接近。水電設備、變壓器類輸電設備、高溫超導等領域,有的已步入世界先進行列,有的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其產品質量也可與世界先進企業媲美。汽車、工程機械等部分自主產品已成為知名名牌,并在國際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

五是國際化經貿合作逐步深化。借助“一帶一路”建設契機, “走出去”全球化運營、開展國際產能與裝備制造合作成效明顯??鐕①?、海外營銷、綠地投資、落地制造、產業園區建設等普遍提速,一批骨干企業成功走出國門,在全球市場與經濟發達國家同臺競技。一批重點產品及成套設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成為知名品牌。特高壓輸電成為繼高鐵、核電之后的第三張國家名片。2017年1-11月,機械對外出口額達到3661.96億美元,連續12年保持貿易順差。

目前,機械行業對應國際標準轉化率達到76%,在國際標準化組織中具有了一定話語權,承擔了15個秘書處和253個國際標準化組織的相關工作,25位同志在其中擔任主席、副主席、秘書長等職務。

機械工業穩中向好的運行態勢和綜合實力不斷提升的良好表現,是落實強國戰略、深入推進轉型升級的實踐成果,也是邁向新時代步入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保障。

(二)應重點關注的現實問題

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是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變化,也是我們思考謀劃新時代發展的理論遵循。厘清適應這一變化機械行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現實表現,有利于我們找準癥結,精準施策。

一是大而不強的問題比較突出。當前,機械工業發展中大與強的不平衡、量與質的不平衡、質與價的不平衡(優質不能優價)問題突出,其集中表現是大而不強。目前,我國制造業占全球的比重達到25%,位居全球第一。重點產品發電設備、汽車、工程機械、大型拖拉機、內燃機、數控機床等產品產量,連續多年位列世界前茅,產品數量、產能規模均十分可觀。但除了個別行業外,產業整體上處于產業鏈和價值鏈的中低端。據統計,近幾年,我國每年進口機械產品最低也達到2700多億美元,而且大多是高端產品及設備。比較典型的機床工具行業,我國已連續8年成為世界金屬加工機床第一生產和消費大國,但同時也是全球機床進口第一大國,產業大而不強、品種多而不精、發展快而不優的問題依然突出。

另據專業研究機構統計,在公認的33項技術領域中,我國在輸變電設備、工程機械、鐵路和高鐵技術等一些領域處于領先地位,但在其他20多項技術領域都遠落后于美國,特別是在前沿產業核心技術領域,與美國的差距在20年至30年間。另據研究,2015-2017年,美國信息處理設備和工業化裝備增速是GDP增速的3~4倍。2016年全球裝備制造業競爭力指數排名,中國名列前茅,預測到2020年美國將重返領先位置。

二是發展不平衡問題主要體現在結構性矛盾中。剖析機械行業發展不平衡的現實狀況,要從市場供求關系入手,反思生產端存在的癥結,重點是考量發展的協調性與均衡性問題。

當前,機械工業發展不平衡具體表現是:產能規模與結構不平衡,體量大,但高端不足、低端過剩,供需矛盾突出;主機與基礎支撐不平衡,基礎技術及工藝與零部件配套滯后于主機,主配牽手產業鏈尚未形成;產品品種數量與質量水平不平衡,產品“有多有少、有長有短”,品種數量多,但質量和可靠性不高、知名品牌少;“走出去”步伐與國際化競爭力發展不平衡,國際產能合作把控能力不強,“走出去”整體水平不高,缺少國際話語權;區域協同與發展不平衡,中西部、東北老工業區與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帶間相比,發展差距大,協同不夠。

三是發展不充分的問題突出表現在發展程度和水平上。解析機械工業發展不充分的現實問題,重點是從發展質量和效率效益入手,考量其發展的程度和水平。

當前,機械行業發展不充分主要表現為:科技開發與投入不充分,科研投入不足,自主創新能力弱,關鍵核心技術供給缺失,設計與成套集成能力欠缺,處在價值鏈低端;兩化融合、智能化、綠色化發展不充分,數字化車間及智能化工廠等進展不快,先進試驗檢測加工等專用設備匱乏,自動化與產品質量控制水平不高,節能環保壓力大;服務型制造與商業模式創新不充分,服務型制造收入占比普遍不高,生產銷售模式創新不足,投資效益和盈利能力較低;融合發展不充分,與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融合發展不足,與上下游產業、金融行業等跨界融合發展不足;企業文化建設和工匠精神培育不充分,工匠精神的傳播、培育與行業氛圍營造不夠,企業文化建設整體推進有待深入。

機械行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現實表現,是多年來粗放型發展方式的必然反映,是發展進程中產生的規律性問題,也是下一步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要正視和下決心解決的問題。

(三)機械工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總體設想

新時代,機械工業將全力破解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加快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使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發展。簡言之,高質量意味著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高品質,是支撐永續發展的不竭源泉。

一要樹立高質量發展的觀念理念。要按照黨的十九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刻領會著力抓好實體經濟、突出抓好裝備制造業的戰略意義,強化新發展理念,凝聚行業共識。要結合我國經濟發展階段的轉變,深刻理解高質量發展標定了我國經濟的歷史方位和未來航向,回應了世界對中國經濟走向的關切。轉向高質量發展,既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和基本特征,也是機械工業發展的根本要求和必然選擇。要把實現高質量發展在行業喊響,作為長期的指導思想一以貫之。要深入分析、正確研判當前形勢,既要看到困難和存在問題,也要看到有利因素和發展前景,堅定走高質量發展道路的信心和決心。

二要界定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基點。要參照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要素,從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出發,著力解決好從“有沒有”到“好不好”的問題。 “好”標志著全要素生產率的不斷提升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不斷增強。進入經濟發展新時代,機械行業要由關注規模速度型增長,轉向更加注重效益增長和效率提高;要由注重產品數量,轉向注重產品品質改進和知名品牌創建,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國際競爭力增強和產業鏈提升;要從以資源消耗、破壞環境為發展代價,轉向高度重視節能減排,走綠色制造之路;要從側重硬件投入,轉向重視軟實力建設,關注培育企業家精神、工匠精神和先進文化的養成;要從單一提供產品,向服務型制造轉變,推動優質高效多樣化的供給體系不斷完善。各行業、各企業都要制定目標,分析本領域、本地區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現實表現,以問題為導向,結合實際找準著力點,制定好有效的措施。

三要找準高質量發展的實現路徑。要抓住高質量發展的內涵和關鍵,集中做好“調結構、補短板、換動能”三篇大文章。要力求在調結構中,一手抓高端和基礎的有效供給,一手抓中低端過剩產能的化解和退出;既抓產品的硬質量,也抓技術、服務與勞動者素質提升等軟實力。補短板要力求瞄準瓶頸環節,對標先進水平,精準施策,重點突破,打好攻堅戰。換動能是要解決動力源和科學配置資源問題。要重點從要素投入到創新驅動的調整和轉換中尋求新動能;從傳統制造到智能轉型、高端引領中尋求新動能;要從眼睛向內轉向開放升級、開辟市場空間、提高國際化水平中尋求新動能;要從抱殘守缺、求穩怕亂轉向深化改革、激發內在活力中尋求新動能;要從封閉式經營轉向資源整合、跨界融合發展中尋求新動能??傊?,我們要從實際出發,以時不我待的態度、扎實有力的措施,從多途徑、多維度上促進質量效益提升,實現高質量發展。

三、2018年的工作思路和重點任務

1、工作思路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遵循新發展理念,圍繞落實“中國制造2025”和機械工業調結構促轉型增效益的部署要求,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改善供給側結構為主線,以推進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為抓手,以實施“十三五”行業發展綱要、實現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堅持創新驅動、質量提升,堅持兩化融合、智能轉型,堅持開放升級、協調發展,著力穩增長、調結構、轉方式、補短板、提品質、增效益,推進行業轉型升級,為實現由大變強奠定基礎。

2、重點任務

一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要把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新時代習近平新經濟思想,作為長期政治任務抓緊抓好。要引導行業深入學習、深刻理解其精神實質和豐富內涵,提高政治站位,強化新發展理念,自覺把產業、企業發展置身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和國家與民族大業的歷史方位中進行思考,放在兩個百年目標中去定位和布局,增強緊迫感、使命感和責任感。

要堅持問題導向,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引導行業企業緊密聯系實際,分析新時代行業發展的主要特征,厘清自身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表現,研究制定新一輪發展的思路舉措。要把實現高質量發展作為長期的指導思想,在行業廣為宣傳,使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要使高質量發展成為行業企業的自覺選擇,增強思想觀念,謀劃具體措施,一件一件抓好落實,在加快轉型升級、實現由大變強中取得新成效。

今年,中機聯將把學習作為重中之重,通過探索新形勢下協會黨建工作新思路新模式,把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斷引向深入,在全行業形成濃厚氛圍。要通過培訓、研討等途徑,重點培養鍛煉一批學習骨干和研究力量,促進學以致用。要通過刊物、網站、微信等渠道,加大學習宣傳力度,傳播好觀點、好經驗、好做法。今年,還將結合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組織開展系列活動,希望廣大會員積極參與支持。

二是促進行業保持平穩健康發展。今年要繼續密切關注形勢變化和行業經濟運行狀況,特別是關注出現暫時困難的行業和受宏觀政策影響較大的重點行業,要加強對汽車、電工、農機等行業調研和分析研究。要充分發揮行業經濟運行預測預警平臺的功能作用,發揮重點企業的骨干作用和專家委會商會的優勢作用,加強信息統計,及時分析行業經濟運行的情況和問題,提出工作建議,搞好信息發布,加強行業引導。

要充分運用參加政府部門座談會的機會,及時匯報行業情況和反映企業訴求,提出政策建議。要不定期召開專題座談會調研會,特別要重點關注中小企業動態,聽取意見,針對存在困難集中研究解決問題的辦法。要注意引導解決追求短期效益的苗頭,扭轉“脫實向虛”的傾向,持續推進轉型升級,著力解決好短板和薄弱環節,提高行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今年,中機聯將繼續加強重點行業、重點企業調研,摸清情況、了解動態和訴求,掌握第一手資料。將繼續加強與專業協會、地方行業組織的工作聯系,及時溝通信息。繼續倡導面向中小企業廣泛開展調研,并形成信息資源成果共享,共同為服務行業穩增長做好服務。將充分利用各種會議及時傳播經濟政策信息,繼續組織行業經濟形勢報告會,改進完善機械百強、汽車三十強發布會等服務形式,引導行業實現平穩健康發展。

三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堅持問題導向,針對行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按照強國戰略的部署要求,會同地方和專業協會,加強對機械產業布局、區域經濟、產業集群等發展的指導與引導,促進科學合理規劃,規范有序實施,協調均衡發展。要依托國家有關補齊短板裝備、調整存量裝備、淘汰落后設備等政策措施,通過促進企業兼并重組,淘汰落后設備及滯后標準,加強行業自律,優化市場環境,推動過剩產能和落后產能退出。

要關注能源發展等國家新項目、可再生能源并網等新需求,做好配套服務工作。通過推進上下游融合、主配牽手融合、軍民融合、跨界融合,以及工業扶貧等途徑,加強供給側與需求側協同,延伸產業鏈,培育新動能。通過推進兩化深度融合和“制造業+互聯網”的模式創新,推進數字化車間、智慧工廠的推廣應用,促進企業自動化、智能化水平提升,高端供給不斷增加。通過大力推進綠色制造、人工智能、機器人等新興產業和現代制造服務業發展,促進產業鏈價值鏈優化提升, 改善供給結構。

今年,擬由中機聯牽頭,組織宣傳一批行業領軍企業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典型, 抓兩頭、促中間,將行業轉型升級引向深入。計劃配合有關部門開展涉及防范化解煤電過剩產能風險專項調研,做好“產業轉移指導目錄”的修訂工作,做好“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指南編制與項目遴選工作。將以貫徹“標準化法”為契機,通過構建機械工業強制性國家標準體系、優化推薦性標準體系和加大實施團體標準等途徑,加大標準制修訂力度,加強標準化建設,助力行業提質升級。

四是堅持創新引領實現重點突破。重點是推進創新中心建設,針對共性技術、基礎技術、工藝技術等難點,整合資源,協同攻關,多出成果。要繼續搞好機械工業科技獎評選表彰和向國家推薦科技獎工作,進一步做好新產品和科技成果的評審、推廣工作。要依托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短板工程及重大裝備項目,促進產學研用緊密合作,力爭在關鍵技術與高檔、智能、短板裝備等領域取得突破。依托國家重點工程項目,切實用好首臺套優惠政策,支持鼓勵企業持續推進技改升級、自主創新。

要大力推進發展節能環保、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高效節能內燃機等重點技術,深入推進綠色制造、綠色技術發展。借助國家政策,積極開展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建設試點,全面提升行業綠色發展水平。要積極支持機器人等新興產業技術創新,支撐產業快速健康發展。同時,注重創新能力培育提升,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促進產教融合、加快人才培養與加大激勵機制力度等方面做好服務。在促進拓展眾創空間、探索新興業態等方面取得成效。

要聚焦質量品牌的發展瓶頸,依托國家有關質量提升攻關工程、試點示范及專項行動等平臺, 加快形成政府引導、行業服務、企業主體、協同運行的工作機制。要發揮行業優勢,在強化平臺建設、加強標準化和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加大力度,推進企業誠信、優質品牌、產業集群建設等工作不斷深入。繼續搞好機械工業名牌產品的認定工作。要大力推廣先進質量管理方法,弘揚企業家精神、工匠精神和優秀企業文化,指導群眾性質量活動不斷上水平,促進機械行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盡快進入質量時代。

今年,中機聯在科技工作方面,將適時召開年度機械工業科技創新平臺工作會議。將積極運用科技成果轉化平臺,落實好征集的近百個項目。將加快推動智能制造與綠色制造分會建設,推進新興產業發展。配合做好構建主配牽手、制造與用戶協同創新體制機制工作,推進首臺套政策落地。在質量工作方面,將繼續推進三部委關于質量提升指導意見的貫徹落實,辦好新組建的“中國內燃機檢驗檢測與質量創新聯盟”,為促進行業節能減排做好服務。將醞釀開展百名工匠評選活動。正式投入使用國家機器人檢測與評定中心平臺,進一步完善工作體系,為提升我國機器人產品質量和可靠性提供支撐。

五是提高開放升級融合發展水平。重點是依托擴大開放與“一帶一路”等利好政策,調查了解企業“走出去”進展情況,總結經驗,選拔典型,發現問題,了解訴求,提出改進提升國際化水平的思路措施。要以實施“標準聯通共建一帶一路行動計劃”為突破口,瞄準國家標準,開展重點領域國際標準比對分析,聚焦發電設備、工程機械、冶金設備等重大裝備走出去,加強標準外文版翻譯,服務行業企業。將針對會員需求,進一步做好對外貿易政策、關稅稅率等調整及政策咨詢工作,做好產業損害調查、貿易救濟與引資引技引智等專業化服務。將進一步加強對外交流互動,辦好國際展會、專業論壇、貿易洽談、產業對接等活動。

同時,積極促進軍民融合發展,借鑒“光伏扶貧”、“農機扶貧”等經驗,在促進與軍工企業技術交流合作等方面牽線搭橋,在落實惠民工程中發揮作用。

中機聯將在今年,組織召開“機械行業落實一帶一路戰略推進會”,解讀政策、交流經驗、提出措施。將努力完成中機聯駐白俄羅斯辦事處注冊組建工作,并探索推進在其它地區設立駐外機構問題。將加快促進“國家軍民協同伺服技術創新中心”共建工作,推動國防科技成果到機械產業化的快速轉化。

六是加強業務平臺基礎建設。要強化危機感和緊迫感, 重點從健全制度、完善體系、強化功能、提高水平、強化服務等方面,對現有工作平臺進行改進提升,充分發揮平臺的服務作用。要抓住改革新機遇,加強與政府部門的工作聯系,主動承接政府轉移職能,爭取更多的政府購買服務。要適應行業和會員日益增長的新需求,加快培育新的工作平臺,培育更多服務產品,真正使平臺服務有作為、受歡迎。

當前,適應協會脫鉤改革和產業發展的形勢變化,重點要加強服務行業工作體系的組織建設。繼續鞏固完善“綜合與專業配套、行業與區域結合、有分工有合作、優勢互補、協同共進、互利共贏”的工作體系和工作格局,形成利于服務行業和自身發展、資源整合、聯動互動的命運共同體,為行業振興與自身發展奠定堅實的組織基礎。

七是加強黨建、推進自身改革創新。要在國資委黨委領導下,切實加強黨的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加強黨對協會工作的領導。按照中央部署和國資委黨委要求,適時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專題教育。要繼續抓好巡視整改工作,建設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環境。要按照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總體要求和市場化、社會化的發展方向, 創新內部運行體制機制、用人機制,合理調整內設機構、人員配備和業務布局,促進資源整合、人才成長、業務創新。加快緩解現有高端人才和專業人才不足、核心業務不夠強等問題,促進整體素質提升,在服務政府、服務行業、服務企業會員與推進自身發展中,取得新成效。

今年,中機聯將同相關專業協會和事業單位一道,完成脫鉤改革的各項任務。將擇機組織召開專業協會、地方協會工作座談會,共同探討新一輪發展問題。同時,今年也是中機聯四屆理事會換屆籌備年,我們已經成立了換屆籌備領導小組和專項工作組,啟動了相關工作,希望得到理事會和各會員單位的支持。

另外,中機聯與人社部聯合開展的五年一次的行業勞模評選工作也將啟動,這是一項涉及面寬、政策性強、影響力大的政治任務,更需要會員單位,特別是地方行業協會的支持協助,我們要認真組織好。

同志們,新時代已經開啟,機械工業與行業協會都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奮發有為, 拼搏進取,為建設機械強國,為實現兩個百年宏偉目標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猜你喜歡
工作發展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國企發展如何提高“質感”——以陜汽黨建引領發展為例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不工作,爽飛了?
圖說共享發展
圖說協調發展
選工作
厭煩工作了該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與悲
我們究竟來自哪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