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機械工業經濟運行分析與2018年展望

2018-03-22 02:47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
中國機電工業 2018年3期
關鍵詞:機械工業企業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 陳 斌

2017年機械工業經濟運行回顧

2017年,機械工業全行業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戰略部署,主動適應發展新常態,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擴大有效供給,實現行業經濟運行穩中向好,效益改善、出口回升、市場信心逐步提升,主要經濟指標好于預期。

展望2018年,我國進入全面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的第一年,國民經濟發展的有利條件仍然較多,機械工業有望保持平穩運行態勢。但還應看到,當前行業經濟運行中仍有諸多矛盾與問題,也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穩中之憂仍然存在,轉型升級的任務依然繁重。

一、穩中向好態勢明顯

(一)增加值增速超出預期

2017年以來,機械工業增加值增速持續高于全國工業和制造業,增速始終保持在10%以上。

1-12月機械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7%,分別高于同期全國工業和制造業4.1和3.5個百分點,高于機械工業上年同期1.1個百分點。

(二)經濟效益實現較快增長

主營業務收入:1-12月機械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4.54萬億元,同比增長9.47%,高于上年同期(7.44%)2.03個百分點,但低于全國工業1.61個百分點。

利潤總額:1-12月機械工業實現利潤總額17133.77億元,同比增長10.74%,比上年同期(5.54%)提高5.2個百分點,但低于全國工業(21.04%)10.3個百分點。

(三)主要產品產量同比增長

1-12月在機械工業重點監測的119種主要產品產量中,同比增長的產品88種,占比73.94%;同比下降的產品僅有31種,占比26.35%,其中有28種產品由上年同比下降轉為同比增長,有16種產品由上年同比上升轉為同比下降。

產品產量同比增長的特點:

一是與消費市場關系密切的產品均實現增長:

1-12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901.5萬輛和2887.9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2%和3%。其中中國品牌乘用車共銷售1084.7萬輛,同比增長3%,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3.9%。商用車產銷分別完成420.9萬輛和416.1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3.8%和14%。

摩托車整車產量2267.66萬輛,同比增長8.17%;汽車用發動機同比增長17.91%、汽車儀表同比增長11.49%。

與消費產品加工相關的塑料加工專用設備同比增長11.05%,棉花加工機械同比增長4.82%,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同比增長10.46%,飼料生產專用設備同比增長5.73%。

與民生消費相關的通信及電子網絡用電纜同比增長3.45%,光纜同比增長5.23%,電動手提工具同比增長11.63%。

二是與環境保護綠色制造相關的產品產量高速增長:

1-12月新能源汽車生產79.4萬輛,銷售77.7萬輛,分別同比增長53.8%和53.3%,其中:純電動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47.8萬輛和46.8萬輛,同比分別增長81.7%和82.1%;純電動商用車產銷分別完成18.8萬輛和18.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2.2%和21.5%。

環境監測專用儀器儀表同比增長12.2%,環境污染防治設備同比增長12.09%,其中大氣污染防治設備同比增長3.51%,固體廢棄物處理設備同比增長34.94%,水質污染防治設備同比增長19.54%。

三是與智能制造產業轉型升級相關的產品增長勢頭良好:

1-12月工業自動化儀表與控制系統同比增長15.15%,試驗機同比增長82.56%,分析儀器及裝置同比增長9.47%。

機床產品中的金切機床同比增長6.78%,機床數控裝置同比增長25.56%。

四是與基礎設施建設相關的工程機械類產品明顯增長:1-12月工程機械10種主要產品產量均保持同比正增長。(國家統計局:1-12月挖掘機產量19.46萬臺,增長77.22%;裝載機14.29萬臺,增長29.27%;壓實機械5.6萬臺,增長18.84%)

28種產品產量由上年同比下降轉為同比增長

16種產品產量由上年同比增長轉為同比下降

工程機械行業2017年1-12月主要行業產品銷售量

五是國家重點工程拉動相關產品產量保持增長:

在國家重點輸電通道建設、配電網建設改造以及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拉動下,變壓器同比增長2.59%,其中大型電力變壓器同比增長5.26%;電力電容器同比增長16.91%;電力電纜同比增長5.01%;絕緣制品同比增長17.32%;高壓開關板同比增長5.78%;低壓開關板同比增長15.7%。

值得重視的是農用機械中的大、中、小拖拉機產品產量均出現較大幅度下滑;1-12月份谷物收獲機械也同比下降12.58%,玉米收獲機械同比下降11.44%;大型拖拉機產量同比下降18.93%;中型拖拉機產量同比下降11.86%;小型拖拉機產量同比下降13.24%。

其主要原因:

由于農機購置補貼政策陸陸續續實施了近20年?!笆濉蹦?,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63.8%,其中:小麥、水稻、玉米三大糧食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分別達到 93.7%。農機保有量接近飽和。

2017年農機購置補貼總額減少。

(四)分行業發展全面向好

與上年僅汽車、電工電器兩大行業拉動機械工業增長不同,今年以來機械工業各分行業均表現出更加均衡的發展態勢:

1-12月,汽車、內燃機、工程機械、儀器儀表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均實現兩位數的增長。

在全行業新增主營業務收入中,汽車行業占比40.56%,較上年回落;電工電器行業占比22.99%,較上年提高;其他行業合計占36.45%,比重較上年提高了14.23個百分點。

2016年1-12月汽車行業新增主營業務收入占同期機械工業新增收入的59.6%;電工電器行業新增主營業務收入占同期機械工業新增收入的18.19%;其他行業合計占22.21%。

1-12月汽車行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5.77%,電工電器行業同比增長7.66%,均低于機械工業總體水平(10.74%);而扣除汽車和電工電器行業外的其它機械行業同比增長18.32%,積極拉動全行業利潤的增長。

在全行業新增利潤中,汽車行業占23.01%,電工電器行業占14.73%,其他行業合計占62.26%,比上年大幅提升56.54個百分點。

2016年1-12月汽車行業新增利潤總額占同期機械工業新增利潤比重為74.92%;電工電器行業新增利潤總額占機械工業新增利潤比重為19.36%;其他行業合計占比5.73%。

(五)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增長

1-12月機械工業固定資產投資5.14萬億元,同比增長2.56%(其中汽車行業固定資產投資13100億元,同比增長8.83%;除去汽車,機械工業僅增長0.44%);

投資增速高于上年同期0.86個百分點,但低于同期全社會和制造業投資增速4.64和2.24個百分點。

投資到位資金同比微增0.3%,其中占比最大的企業自籌資金同比下降0.62%,降幅進一步收窄,反映出到位資金不足的問題正在逐步改善。

(六)對外貿易增速明顯回升

1-12月機械工業累計進出口總額7122億美元,同比增長10.01%其中:進口3063億美元,同比增長12.31%,出口4060億美元,同比增長8.33%,貿易順差997億美元,

前12個月機械工業進口、出口增速均從上年同比下降轉為同比增長。

13個主要分行業外貿出口全部實現正增長,其中農機、工程、機床及汽車4個行業出口實現兩位數增長。

進口主要集中在三個分行業:汽車行業(進口781.4億美元,占比25.52%);電工電器行業(進口529.1億美元,占比17.28%);儀器儀表行業(進口512.3億美元,占全行業進口比重16.73%);三個行業合計占機械工業進口總額的59.53%。

出口主要集中在三個分行業:電工電器行業(出口1074.9億美元,占比26.48%);石化通用機械行業(出口688.3億美元,占比16.95%);汽車行業(出口574.3億美元,占比14.15%);三個行業合計占出口總額的57.58%。

近三年來進出口貿易逆差最大的三個行業:汽車行業、儀器儀表行業和機床行業。

(七)價格指數緩慢回升

2017年機械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均高于100,表明機械工業產品價格已擺脫了前些年持續下行的態勢,但與原材料、燃料價格增勢相比,機械工業價格回升緩慢。

12月份機械工業價格指數100.5,低于同期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增幅4.4個百分點;低于同期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指數5.4個百分點。

二、穩中之憂依然存在

穩中向好的趨勢有所鞏固,但不可估計過高。穩的基礎在積累,進的積極因素在增強,好的勢頭在延續。但還存在三個沒有改變:

一是工業發展的外部環境沒有改變。短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上下游的改善,總體供大于求的情況下,取決于最終需求,這些都面臨不確定性。三大需求投資、消費、出口都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二是工業自身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沒有改變。部分行業產能過剩,處于膠著狀態,若松口氣就有可能回歸原來(主要指鋼鐵、煤炭壓減產能),工業基礎薄弱,自主創新不足,盈利能力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適應新的變化。

三是工業投資、特別是技改投資、民間投資增速緩慢沒有改變。(2017年1-12月工業投資232619億元,比上年增長3.6%)仍在低位徘徊。工業沒有新的投資,發展后勁不足。這些都沒有根本改變。

總之穩中有積極的一面,也有不鞏固、基礎脆弱的一面,要看到進的一面和進中不確定的一面,要有緊迫感、危機感,改革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要再接再厲做好各項工作。

(一)投資需求不足,產能利用不高

機械工業主要產品以投資類為主,大約占到70%左右,上下游產業的投資增速直接影響到機械工業的發展。

主要用戶行業需求不足。由于傳統能源、原材料行業仍處于去產能狀態,相關的石油天然氣裝備、冶煉設備、發電設備、重型礦山機械等行業新建項目投資訂貨明顯不足。

2017年1-11月部分相關行業固定資產投資:鋼鐵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171億元,同比下降11.9%,已連續6年下降。其中:黑色金屬礦采選投資下降23%,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下降9%;有色金屬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729億元,同比下降8.7%,已連續4年下降。其中有色金屬礦采選業下降22.4%,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下降4.8%;建材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4萬億元(建材行業聯合會統計),同比下降0.6%,已連續7年下降。其中水泥、平板玻璃同比分別下降13%和12.2%;石油和化學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延續低迷狀態,石油天然氣開采業同比增長15.8%,化學原料和化學品制造業投資下降4.6%。

據對機械工業70多家重點企業的問卷調查,51%的被調查企業產能利用率不足80%,其中有近20%的企業產能利用率不足60%,主要集中在電工電器行業和石化通用設備等能源裝備制造行業。

具體看,在分析影響產能正常發揮的原因時,62%的企業提及了國內訂單不足、25.4%的企業提及了缺少崗位工人或技師、23.9%的企業提及了多種原因導致的排產調整。

能源裝備制造業(能源探測、鉆采設備制造,能源轉換設備制造,能源輸送、儲存設備制造),涉及到機械工業電工電氣、重型礦山、石化設備、儀器儀表等四個行業,總體規模占機械行業20%左右。2012年以來平均增長速度增速為5.29%,低于機械工業平均增長 8.5 %水平。

(二)低價競爭激烈,優質不能優價

低價競爭影響了正常的市場秩序。一段時期以來低價競爭情況頻現,一些好的企業、好的產品也被迫降價。有的企業反映該企業代表性產品出廠價格,在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同時,不升反降了許多。有的發電設備企業反映目前的部分產品價格較前幾年持續下滑,基本跌回10年前的價格水平。優質不能優價,這是機械工業當前面臨的最大的問題。長時期低價競爭的市場環境嚴重影響了企業產品創新的積極性。

我們在調研中,許多中小企業反映,經常出現以價格為唯一衡量標準即“最低價中標”的評標規則,使不同供應商間的全面競爭淪為價格競爭。部分企業為爭搶訂單,低于成本價競標,之后偷工減料、以次充好,為產品質量埋下巨大隱患。

去年4月,在國務院領導召開的會上我們提出:政府采購采取最低價中標的情況,既助長了行業間的惡性競爭,又惡化了企業科技創新和可持續發展的環境。建議增加招投標活動中技術談判和質量評估的權重,突出對國內自主創新產品的支持。財政部有關負責同志會上當場表態:要專題研究此問題,并于7月11日印發了修訂后的《政府采購貨物和服務招標投標管理辦法》《辦法》第六十條提出:評標委員會認為投標人的報價明顯低于其他通過符合性審查投標人的報價,有可能影響產品質量或者不能誠信履約的,應當要求其在評標現場合理的時間內提供書面說明,必要時提交相關證明材料;投標人不能證明其報價合理性的,評標委員會應當將其作為無效投標處理。

國家發改委正在征求《招標投標法》修改意見。去年10月下旬,中機聯組織相關協會和企業座談會,邀請發改委法規司的領導與會聽取我們的意見。據悉,近日,發改委組織召開招標投標部際協調機制會議暨《招標投標法》修訂啟動工作會。這項工作與機械工業關系重大,中機聯將密切關注此項修改工作的進展。

(三)經營成本上升,企業負擔仍重

1-12月機械工業主營業務成本同比增長9.53%,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01個百分點,但低于同期全國工業1.42個百分點。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對部分重點企業就稅負成本、行政性收費、融資成本、能源成本和人工成本問題開展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政府減稅降費已初見成效,近30%的被調查企業感受到了行政性收費下降;但人工貴、融資貴、用能貴依然是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被調查企業中,76%的企業反映人工成本上升、60%的企業反映融資成本上升、44%的企業反映用能成本上升。此外物流成本上漲、原材料價格快速增長也是機械企業近期成本上升的因素。

工資成本剛性上升

隨著我國最低工資水平的不斷提高,企業的人工成本、社保繳費不斷上升,企業經營成本加大。如:與工資掛鉤的六險兩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住房公積金、企業年金和補充醫療保險)等相關費用,有的企業反映已占到工資的60%以上。即,企業每支付1元工資,需額外增加0.674元的費用支出。

大宗原材料價格上漲

機械行業是鋼材等大宗原材料的消費企業,每年消費大約2億噸鋼材,同時也是電力、天然氣等能源的消費企業,特別是前年下半年以來,鋼材價格指數不斷攀升,煤炭價格也不斷上漲,造成企業運營成本的增加,對今年企業的經濟效益也將產生影響。

2018年機械工業經濟運行展望

(一)機械工業發展的政策環境繼續向好

機械工業發展的政策環境繼續向好:

一是中央經濟工作會指出: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發展新理念,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改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改變,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改變。為機械工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二是工信部工作會議提出: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推進五大工程實施,促創新、強基礎、補短板、抓示范、加快先進制造業發展步伐?!皩嵤┲卮蠖贪逖b備專項工程”今年要邁出實質性步伐。目前工信部已在征求各行業“重大短板裝備需求清單”,中機聯也向各專業協會轉發通知。

三是國家發改委《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已正式發布,九個重點領域(軌道交通裝備、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智能機器人、智能汽車、現代農業機械、高端醫療器械和藥品、新材料、制造業智能化、重大技術裝備等關鍵技術產業化)中有五個直接與機械工業密切相關。部分項目已經開始實施,為機械工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機械工業2018年工作思路: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遵循新發展理念,圍繞落實“中國制造2025”和機械工業調結構促轉型增效益的部署要求,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改善供給側結構為主線,以推進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為抓手,以實施“十三五”行業發展總體任務、實現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堅持創新驅動、質量提升,堅持兩化融合、智能轉型,堅持開放升級、協調發展,著力穩增長、調結構、轉方式、補短板、提品質、增效益,推進行業轉型升級,為實現由大變強奠定基礎。

(二)行業經濟運行仍面臨一定下行壓力

2017年機械行業相關數據回暖一方面是全行業在國家宏觀政策的引導下,積極發展、主動作為的成果;同時也存在基數因素,是在上年較低基礎上的恢復性增長。

機械工業傳統用戶鋼鐵、電力、煤炭、化工、石油等領域處于去產能階段的行業發展環境沒有發生根本性的改變,但是上述行業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下,優化存量、改造升級,為機械行業提供了新的機遇。

另外,較高的社會保有量增大了機械產品增量回升難度。經過多年的高速發展,各類機械產品的社會保有量均已達到相當規模,對在役設備的更新改造維護已成為需求中的重要部分,這既減輕增速波動下行的幅度,同時也增加了增量回升的難度。

機械工業總體上產能供大于求、市場過度競爭的局面沒有改變;固定資產投資低迷、低位徘徊的狀況沒有改變;能源、原材料行業產能過剩、投資需求不足的狀況沒有改變。

出口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從國際看,世界經濟仍沒有走出弱增長的調整期,深層次結構性矛盾仍沒有有效解決,保護主義升溫,“逆全球化”思潮抬頭,貿易摩擦加劇。從國內看,勞動力等綜合成本不斷上漲,我國外貿傳統競爭優勢弱化,勞動密集型產業向外轉移已成趨勢??傮w看,機械工業2018年對外進出口會保持正增長,但增速不會超過2017年。

電工行業受煤電去產能的影響。2017年1-10月份,全國主要發電企業電源工程完成投資1977億元,同比下降17.2%。其中,水電投資392億元,同比下降22.5%;火電投資573億元,同比下降25.3%;核電投資315億元,同比下降16.0%;風電投資471億元,同比下降14.0%。水電、核電、風電等清潔能源完成投資占電源完成投資的71.0%,比上年同期提高3.1個百分點。

1-10月份,全國電網工程完成投資4126億元,同比增長0.6%。

截止2017年底,國家電網“八直十交”18項特高壓輸電工程(包括納入大氣污染防治計劃的“四直四交”)全部建成。

投資減少,帶來煤電項目訂單大度減少。2016年,國內單機300mw及以上煤電項目新招標約5400萬千瓦,同比下降43%,2017年,國內單機300mw及以上煤電項目新能招標只有2000萬千瓦左右,同比下降65%,市場呈斷崖式下降。加之手持訂單受停、緩建項目影響,預計2018年電工行業整體增速將低于今年。如果按照每年控制新增4000萬千瓦裝機規模,今后幾年還會更加困難。

汽車行業產品產銷增長速度不會高于2017年。1.6L及以下排量乘用車車購稅優惠政策取消,汽車工業產銷量將會面臨著一個低速增長階段,年均增長大約在3%左右。

石油和化工行業受國際油價不斷攀升的影響,2017年經濟運行穩中向好,主營業務收入、經濟效益、對外貿易等主要經濟指標都達到近6年來的最高增速。多家機構預測,2018年國際油價將高于2017年,相應的投資活動將明顯好于去年。

石化通用機械。產品市場領域較寬,一些高耗能領域節能政策的趨緊為行業帶來了技術改造市場需求的增加,重點在冶金、建材、石化等耗能大的領域。風機、水泵、壓縮機等小行業都是主打存量市場。以節能牽動的更新換代和配件需求發揮了較大作用,因此預計整體回升的態勢會延續,2018年石化通用行業將會保持平穩增長態勢。

其他行業由于2017年基數較高,今年仍然會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長,但增速很難超過上年。

(三)對今年機械工業發展趨勢的展望

2018年機械工業經濟運行總體比較平穩,但增速將會低于上年。工業增加值、主營業務收入、實現利潤增速在7%左右,進出口貿易適度增長,增速將低于上年?!?/p>

猜你喜歡
機械工業企業
企業
企業
企業
敢為人先的企業——超惠投不動產
調試機械臂
簡單機械
按摩機械臂
掌握4大工業元素,一秒變工業風!
工業技術
上半年工業經濟平穩運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