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文化的圖畫書書寫

2018-03-28 10:49王敏
牡丹 2018年6期
關鍵詞:耗子圖畫書兒童

傳統文化是圖畫書創作的重要資源?;趥鹘y文化的圖畫書創作既要彰顯出民族的特色,又要賦予兒童性的精神。本文力圖通過對一些優秀原創圖畫書的梳理與探究,找到傳統文化與圖畫書之間更加有效的對話與融合方式。

20世紀末起,全世界兒童把圖畫書閱讀當作一種時尚,這種時尚之風也很快蔓延到中國。尤其是進入21世紀以來,在引進大量國外優秀圖畫書作品的同時,我國原創圖畫書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局面,一大批作品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如周翔的《荷花鎮的早市》、熊亮的《小石獅》等。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原創圖畫書作品無論在故事內容的表達,還是在圖像風格的敘事上,都有大量向中國傳統文化趨近的表征。在向傳統文化回歸時,他們并不對傳統文化照搬照抄,反而結合兒童本位觀,找到了更加有效的對話與融合方式。

一、節奏與韻律的傳達

兒童文學是韻律感非常強的文學,它與幼兒天然的韻律感有著必然的聯系。一些優秀的原創圖畫書也抓住了這一點。

在文字敘述上,圖畫書特別注重對傳統韻語形式——童謠童詩的詩意再現。例如,蔡皋的圖畫書《花木蘭》,其文字部分對北朝民歌《木蘭辭》進行了原汁原味的詩意還原。再如,周翔的《耗子大爺在家嗎》,改編自一首風格歡快的民間童謠,采用一問一答的形式,展現貓與老鼠一家的互動,充滿了游戲趣味。其文字部分是這樣的:“梆——梆梆,梆——梆梆!”/一更哪——/貓兒拿耗子——/“耗子大爺在家嗎?”/“耗子大爺還沒起哪!”之后重復這一句式,從“二更鼓”一直念到“十更鼓”,“耗子”每次的回答也是不一樣的,依次是:夜宵哪!吃點心哪!騎馬哪!拉粑粑哪!泡澡哪!開葷啦!剔牙哪!放炮哪!遛彎去哪!從文字部分的陳述中,人們看到作者有意加入了“梆——梆梆”的聲音摹寫,在聽覺上直接吸引孩子的注意。并且,在結構方式的安排上,作者刻意保留原有的風格特征,句式似重復而又不重復,于整齊中有變化,變化中有規律可尋。

在繪畫表達上,圖畫書特別注重圖畫節奏感。尤其在節奏線索的安排上,其巧妙處理開頭、高潮、結尾的連接與變化?;蛘弑憩F一個完整的故事,讓情節環環相扣,形成一個自然而流暢的節奏;或者在看似一片散沙的敘述中,找一根線貫穿始終,讓畫面與畫面自然銜接;或者在畫面設計上安排一個重復性的結構,在看似重復中又形成一定規律的變化;或者利用翻頁來制造戲劇性的變化,從而形成一種特殊的故事敘事節奏。例如,圖畫書《耗子大爺在家嗎》,故事從封皮開始,呈現的畫面內容是還在捂著被子呼呼大睡的耗子們,辛勤熨燙衣服的耗子媽媽,驚訝地張大嘴巴,似乎聽見了貓“梆梆梆”敲打的聲音。環襯頁上出現了一個似乎與故事無關的小鼠標,其實這是圖畫書故事的一個伏筆,它貫穿整個圖畫書的始終。扉頁中一只貓剛好從電腦文檔的畫面中“穿越”過來,它似乎要去追捕逃跑的“鼠標”。而正文部分則是一系列貓和老鼠既幽默而搞笑的互動畫面。整本圖畫書從頭到尾都在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同時在畫面與畫面之間還用一個類似情節線的物件(鼠標)和一句重復性語句“耗子大爺在家嗎”串聯起來,這自然而然就構成了整本圖畫書的節奏。

二、故事性的講述

故事性是指文學作品中完整和生動的故事情節所形成的敘事特質。愛聽故事是每個孩子的天性,正是由于他們的感性認識強于理性認識、形象思維強于抽象思維,所以他們更喜歡環環相扣、娓娓道來的故事閱讀。

雖然童謠、童詩受文體的局限,較之其他題材其故事性敘述相對薄弱,但它們也不排除對某些情節事件的鋪敘。當然,圖畫書作家在對這一類傳統文學題材進行選擇時,比較傾向于敘事性比較強的作品。比如一些敘事詩的再現,像蔡皋的《花木蘭》即是如此,雖然故事內容改編自《木蘭辭》,但完整地再現了民間花木蘭的故事。當然在對一些童謠改編時,也無不利用故事性來吸引兒童讀者。還是以圖畫書《耗子大爺在家嗎》為例,作者在故事開端就已經設置懸念,在扉頁上分明畫著一只貓為了追趕“逃跑”的小鼠標,從電腦屏幕中“跑”了出來。那么讀者會想這只貓和故事正文里的貓是一只貓嗎,小鼠標又逃到哪里去了呢,耗子們和小鼠標有什么關系呢,帶著一系列的疑問去翻看,可能會讀出很多的故事內容。

神話傳說、寓言故事、民間故事、節日民俗故事等都是故事性較強的文體形式,它們也常常被認為廣義上的故事。原創圖畫書作家充分利用了這點,改編和創作了很多作品。在這部分原創圖畫書中,作家更具備現代意識,并以自覺實踐的態度對這些故事進行較為個性化、現代化的重寫重繪。比如,圖畫書《漏》改編自民間故事,講的是一對農家夫婦養了一頭大胖驢,不想被小偷和老虎惦記上了,在一個夜黑風高的夜晚,他們同時到達農家,不巧農家人說:“啥都不怕,最怕就是漏了?!弊鲑\心虛的兩人都以為“漏”是一個厲害的角色,陰差陽錯地把對方當成了漏,紛紛嚇破了膽逃跑,哪知農家夫婦說的是“怕漏雨”。圖畫書在文本敘事時采用巧合和誤會法來推動情節的發展,營造出滑稽幽默的故事效果。同時進行圖畫敘事時,在不改編故事幽默特質的基礎上,圖畫書采用夸張和反諷的造型藝術,以增強故事的幽默感。

當然,傳統文化中還有一些文化元素,包括中國書法、篆刻印章、中國結、秦磚漢瓦、京戲臉譜、皮影等。圖畫書作家在對這類文化元素進行書寫時,往往摒棄了其身上隱含的封建思想和政治意識,也不單單把它們當作一種文化符號,而是在挖掘其精神內核的基礎上,重新進行故事虛構。熊亮的很多圖畫書作品就是如此。例如,《小石獅》講述的是古老小鎮的守護神石獅子的故事,以小石獅的口吻講述著人們與鄉土中國的點滴故事;《兔兒爺》講述的是兔兒爺與孩子的故事,一只在閣樓里擱置了很久的兔兒爺,決定出發尋找它的主人,當它千辛萬苦地來到獅子胡同7號時,發現當年的那個孩子已經完全變老了?!熬﹦∝垺毕盗械囊彩侨绱?,擷取京劇元素做現代圖書故事的重構。

三、兒童性的彰顯

兒童性是兒童先天就有的一種本性,既然是一種本性,那么它就與欲望、人類的史前意識、集體無意識等概念有關,因此,游戲欲望、占有欲望、渴求愛撫、害怕孤獨、容易嫉妒等都會存在于兒童身上。顯然這是一個事實,任何人都不能忽視的事實,兒童文學作家也不例外。只有把兒童當作“兒童”,當作“人”來看待,在創作中表現出兒童獨有的生命狀態和情感體驗,兒童文學才能熠熠生輝?!跋騼和曰貧w”,優秀的原創圖畫書作家也不遺余力。

一是表現兒童固有的稚拙純真的生命狀態。兒童時期,是生命的花朵剛剛綻放的時期。在廣袤復雜的大千世界面前,兒童總是顯得那么稚拙純真。而稚拙也是兒童固有的生命狀態和行為方式。以傳統文化為素材的圖畫書在表現兒童稚拙的生命狀態時,一方面對傳統的故事內容進行改編,使之更能表現出兒童心理、生活上的稚拙情態;另一方面以兒童想象性的方式重繪故事,使之表現出畫面、造型上的兒童稚拙形態。比如,圖畫書《漏》的繪畫者不論是在設計人物造型時,還是在字體的使用上,都刻意進行“圓形化”的處理,使作品里的人物形象或動物形象(大胖驢、農家夫婦、小偷和老虎)都呈現出憨憨、可愛的樣子,想一想這難道不是現實生活中稚拙的小朋友樣子嗎。同樣,熊亮的圖畫書作品《年》在圖畫繪制方面,也承續了作者的精神,將“年”這只兇惡的怪物畫得圓滾滾,倒像一個愛搞惡作劇的圓圓胖胖的小孩。無形中,這拉近了兒童與“年”的距離。

二是表達兒童作為“人”的情緒情感。兒童文學作品不僅要表現兒童特有的稚拙、純真、素樸的生命狀態,還要展現出兒童作為“人”所擁有的復雜情緒情感。以傳統文化為素材的圖畫書表面上看來有趨古性特征,但是大多數都是披著傳統文化的外衣,演繹現代性的兒童故事。它們有自覺的兒童意識,在去描寫兒童作為“人”的復雜情感狀態時,不只是一味地去展現友善、美好、快樂的一面,也挖掘悲傷、孤獨、嫉妒等丑陋的一面。兒童正是在這種復雜的情感體驗中,不斷完成對自我的認知,獲得最終的成長。比如,熊亮的圖畫書《年》,把傳說中的怪物“年”描繪成由孤獨所聚集起來的一只怪物,這只怪物有一連串的情緒變化:孤獨——嫉妒——憤怒——想傷人。而打敗它的最好方法是向親人、愛人、朋友打電話,將孤獨的情緒釋放出來。作者以兒童的視角切入,體察出不是只有大人才會有孤獨,兒童也會有孤獨的情緒,其實這也是兒童成長歷程中的一部分。

三是彰顯兒童的游戲化精神。說到兒童,就不可避免地說到游戲,兒童與游戲之間有著天然的親和力,游戲性更是兒童本性的一種體現。作為一種特殊的兒童文學樣式,圖畫書作家在對傳統文化內容進行書寫時,也特別注重游戲性的書寫。但是,圖畫書不會像其他文學體裁一樣從表現內容上直接突出兒童的游戲生活,而常常借助傳統的文化因子,通過離奇、夸張的想象與幻想,以此塑造動感十足的形象或者增強情節內容的趣味性來達到游戲化的效果。例如,周翔的《一園青菜成了精》是一部充滿想象力的圖畫書作品,其故事藍本來自于北方童謠,在對文字文本進行改編時作者將童謠中帶有明顯政治色彩的語句進行刪改,“綠頭蘿卜坐大殿,紅頭蘿卜掌正宮”改成了“綠頭蘿卜稱大王,紅頭蘿卜當娘娘”,“江南反了白蓮藕,一封戰表打進京”改成了“隔壁蓮藕急了眼,一封戰書打進園”。在圖畫故事繪制中,作者遵循著青菜們的獨特個性,塑造出一個個動感十足的蔬菜形象,綠頭蘿卜威風凜凜,紅頭蘿卜婀娜多姿,小蔥青桿綠葉長得直,韭菜葉片狹長似刃鋒等。當夜晚靜悄悄地來臨時,菜園子里上演了一場熱熱鬧鬧的蔬菜大戰。其實,一個個蔬菜的形象就像一群情緒飽滿和頑皮的孩童,它們之間煞有介事地爭斗也類似現實生活中孩童的打鬧游戲,夸張但不鬼怪離奇。

四、結語

優秀的原創圖畫書作家在對傳統文化進行書寫時,一方面提煉和運用中國優秀古典文學和文化元素,另一方面在領會傳統文化真諦的過程中,將其重要內涵與現代精神質素相結合,才創作出更適合當代兒童心理,更為當代兒童所接受的圖畫書作品,這也就具有了豐富的參考價值和啟示性意義。

(黑龍江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

基金項目:本文系課題“黑龍江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3~6歲幼兒傳統文化教育現狀及對策研究》”(課題編號:JJC1316041)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王敏(1987-),女,山東泰安人,助理講師,研究方向:中國現當代文學。

猜你喜歡
耗子圖畫書兒童
圖畫書
低年級寫話,不妨從圖畫書入手
圖畫書里的格子象
魚叫耗子叼去了
花是一本圖畫書
留守兒童
六一兒童
耗子事件
歡迎狗咬耗子
“六·一”——我們過年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