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新時期大學生集體主義價值觀培育

2018-03-29 17:43劉慶麟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傳播力研究 2018年29期
關鍵詞:集體利益個人利益個人主義

劉慶麟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自新民主主義革命以來,我們黨一貫倡導集體主義思想。黨中央也反復強調,要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作為時代精神的主要旋律。然而,隨著近些年來西方思想文化以空前規模和程度進入我國,個人主義思潮在我國得以廣泛傳播。堅持社會主義的集體主主義還是張揚個性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頻繁而深刻的價值導向之爭,在新時期以自我為中心的大學生中尤為突出。這一價值導向之爭,直接關系到我們的事業將由什么樣的一代人來接班,關系到國家的發展方向和前途命運。因此在國外內日趨復雜的新形勢下,將集體主義作為大學生基本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旋律,對大學生核心價值觀進行系統化的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更顯得尤為重要。

一、集體主義的歷史演變及其馬克思主義內涵

集體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一部分,集體主義思想自誕生以來便與社會主義有著緊密的聯系。最早提出相關思想的是空想社會主義學說的創始人托馬斯·莫爾,他在《烏托邦》一書中描述過集體主義相關思想。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前人的基礎上對集體主義精神進行了闡述。1877年恩格斯第一次直接提到“集體主義”一詞,其在指導意大利社會主義工人運動中,有一封題為“英國農業工人聯合會和農村的集體主義運動”中談到土地歸集體所有,是“集體主義所有制”。19世紀法國馬克思主義者保爾·拉法格寫過《集體主義一共產主義》,在這篇文章里面,他把與同公有制有關的集體主義,與同公有制有關的共產主義聯系起來,把集體主義理解為就是共產主義。列寧在領導社會主義革命建設過程中,也提出了集體主義的相關思想,并把它當作共產主義道德的一部分。他提倡“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教育青年一代要為公共事業做貢獻,要不惜犧牲自己的全部精力。斯大林則明確提出了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強調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結合,它不僅是社會主義的價值體系,還是人們所遵循的基本道德原則。

集體主義也是中國革命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產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集體主義,是意識形態的集體主義,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我們黨和歷屆領導人也是一貫倡導集體主義的。毛澤東倡導“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結論》中更是把“集體主義”提高到無產階級黨性的高度,可見其重視程度;鄧小平講過要使青少年“成為有很高的政治責任心和集體主義精神”的勞動者;江澤民把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教育提升到“三位一體,相互促進”的高度,并在1994年8月發布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和1996年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干重要問題的決議》中均把集體主義作為核心價值觀倡導;胡錦濤在2006年第九期的《求是》上發表的《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文章中強調: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倡導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范,扶正祛邪,揚善懲惡,促進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和發展,要教育廣大干部群眾特別是廣大青少年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也指出,要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加強集體主義教育。

二、集體主義教育的現狀和原因分析

隨著社會的發展,多元化的價值觀沖擊著學生,我們都能夠深切的感受到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出現了嚴重的缺失,并且精致的利己主義思潮在學生中蔓延,通過調研,我們了解到學生對這個問題的“認可度”和“行為度”出現了較大的偏差,具體表現在:

在價值取向上,集體主義價值觀得到普遍認同。在處理個人與他人相互關系方面,認為集體高于個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等集體主義基本原則普遍得到大學生的認同。這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了大學生對集體主義價值觀的認同,說明在觀念上學生是認可集體主義價值觀的。

但是在行為上,更多的人奉獻意識不強,集體責任感淡化。實際行為更傾向于個人主義,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沖突或矛盾時,個人主義,本位主義思想明顯,集體觀念淡薄。更加追求個性的發展。與我們倡導的集體主義價值觀存在一定距離。在學生工作中的突出表現有,在近幾年的評獎評優過程中,出現了申請個人獎的火爆和申請集體獎項的空缺這樣極為鮮明的對比。

集體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我黨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時代主旋律,在與個人主義的較量中出現了較大的弱勢,在國內外新形勢所帶來的壓力下,法學生集體主義觀念表現淡薄以及集體主義教育面臨各種困難,究其原因主要有兩點:

(一)外部環境導致價值觀多元化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和社會轉型,當今的國際形勢又錯綜復雜。社會現實的變遷導致價值觀念結構多元化,大學生面臨著大量西方思想文化的思潮和價值觀念的沖擊,在傳播過程中部分學生不加分析,盲目接受甚至一味推崇,其中就包括了個人主義價值觀。主張“人性自私”論,甚至借“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這一俗語來為個人主義正名。

(二)獨生子女促使學生自我化

當代大學生多以獨生子女為主,自身優越感強,在長期的家庭生活中,養成了較強的自我性,不善于與同學相處,更不習慣于集體生活。絕大多數學生進入大學后才真正第一次住校,學生考慮問題時更多的以自我為中心,因此對集體榮譽、集體活動漠不關心,集體觀念被邊緣化。當然,當代大學生面臨的學習、就業、經濟和情感等方面的壓力也較大,這也會導致學生在心態上出現浮躁和急功近利的情緒,部分學生不惜余力實現個人目標,而對集體利益表現冷淡。

三、加強大學生集體主義教育的途徑

在西方利己主義、個人主義思潮的影響下,一些大學生集體主義觀念淡薄,大局觀念淡化,把集體主義社會稱作“烏托邦社會”。所以,在高校加強集體主義的教育顯得非常重要。主要途徑有以下兩點:

(一)弘揚社會主義的集體主義價值觀

集體主義價值觀并不排斥個人利益,并不是用“整體”否定“個體”,也不是用“共性”淹沒“個性”,而是主張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在集體利益基礎上的辯證統一。它只是強調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當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有沖突時,個人利益要服從集體利益。另一方面,在高校弘揚集體主義,教育者要善于把學生個體的成長要求與合理利益追求化為集體奮斗的目標,發現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的一致點,并使兩者有機的結合起來。這樣,當大學生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沖突,在必要時,為了集體利益,不惜犧牲個人利益,也就成為大學生的自覺自愿的行動。

(二)開展以集體為主導的實踐教育活動

宿舍是最小集體單元,但卻是集體主義意識教育最重要的一環。網上報道有一個4人宿舍建了5個群,這是最典型的問題,如何引導個人與集體的統一,就需要全方位的以學生社區為陣地,開展宿舍活動;在班級層面,可以通過團支部組織生活入手,強教育,重實踐,制定班級集體發展規劃,以項目化運作實現班級建設;在學院和學校層面,強化社團、興趣隊伍、學生組織的管理,對于這些集體,結合學生特點,打造每個集體文化,實現個體意識與集體意識的統一。

總之,堅守集體主義,就是堅守社會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主流地位。在當前,堅守集體主義就是將集體主義與核心價值觀培育相結合。高校應加強新形勢下大學生集體活動組織管理的理論研究與實踐,充分發揮各級集體在集體主義觀念教育中功能和作用。讓大學生體驗集體的溫暖與歸屬感,重構集體主義精神。

猜你喜歡
集體利益個人利益個人主義
魯迅的個人主義思想初探
——以《文化偏至論》為例
《大魚海棠》個人與集體利益的價值沖突
集體主義話語權的重構
社會質量理論視角下鄉村社區治理中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的統一
為馬克思的集體主義辯護
漫畫哲理
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流變的歷程
概念起源時間錯了
個人主義能不能一分為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