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視域下校史文化傳播現狀與發展策略分析

2018-03-30 11:28楊舒丹尹藝璇
檔案天地 2018年3期
關鍵詞: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校史傳播方式

楊舒丹 尹藝璇

在“互聯網+”背景下,傳播技術飛速進步與發展,促使現代科學技術、經濟社會、文化教育等各領域進行創新、發展及變革,也給校史文化傳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從“互聯網+”視域研究校史文化傳播,即是把校史文化作為知識、文化、歷史的傳播源,將“互聯網+”的方法論與思維方式運用到校史文化傳播中,探索新形勢下校史文化發展策略,發揮校史文化價值。

近年來,有關校史文化的研究成果頗豐,研究內容不斷拓展,研究范圍不斷擴大,研究角度日趨多樣。學術界對校史文化的研究大多集中在關注校史教育功能以及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所發揮的作用,但基于“互聯網+”視域對校史文化傳播現狀及發展策略的論述還少有涉及,特別是研究方法上,多數研究成果是定性的邏輯推導,鮮有原創性的調查數據支持的理論分析。本文運用實證研究方法,立足于“互聯網+”視域的角度,通過對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師生的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分析“互聯網+”視域下校史文化傳播現狀,探索新形式下校史傳播的發展策略,以期對學術界提供參考價值。

一、研究思路與方法

通過深度訪談、文獻搜集、實地觀察等,筆者設計問卷題目,確定問卷量表的結構層次,并邀請檔案學及傳播學方面的專家、學者對問卷題目進行檢查修正,最終形成“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校史文化傳播調查問卷”。本文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對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近600名師生進行問卷調查,獲取校史文化傳播現狀及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師生意愿選擇的基本資料,對校史文化傳播方式、校史文化傳播主體、校史文化傳播內容、校史文化傳播技巧、校史文化傳播效果進行了分析與研究。此外,筆者在問卷發放和回收過程中,與調查對象進行深度訪談,深入了解校史文化傳播現狀及師生的行為意愿。

二、調查結果分析

1.調查樣本概況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600份,回收有效問卷574份,回收率為95.67%。調查對象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師生,時間為2017年6月15日至2017年7月18日,樣本基本信息分布情況見表1。

2.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師生對校史文化的認知現狀

本次調查中,我們發現(見表2),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師生對學校校史表示“非常了解”的占8.01%,“比較了解”的占56.1%,只了解一點的占34.84%,完全不了解的為1.05%。從中看出,近三分之二的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師生對校史有一定程度的認識。這與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近幾年建立校史館,舉辦校史專題展覽,以及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檔案館官網、微信公眾號開設校史專題欄目關系密切。

3.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校史文化傳播方式的選擇現狀

校史文化傳播方式是指為完成校史文化傳播目的而采用的方式方法。校史文化傳播方式不僅關系到傳播活動是否順利完成,而且對傳播效果也會產生直接影響。為了解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校史文化傳播方式的選擇情況,問卷設置了操作化題目:您通過哪些方式了解校史?問卷列舉了比較常見的幾種選擇方式,結果顯示(見表3),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師生的選擇率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他人口述”、“校史展覽”、“新媒體”,分別為56.1%,54.18%、50.87%。排在后三位的依次是“校史館/檔案館”、“報刊書籍”、“其他途徑”,分別為47.56%,44.08%,10.8%??梢钥闯?,排在前三位的“他人口述”、“校史展覽”和“新媒體”這三種校史文化傳播方式具有即時性和高效性,較之“校史館/檔案館”和“報刊書籍”更省時省力,方便快捷,迎合大眾需求。

4.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師生對校史文化傳播主體選擇

關于“您認為校史文化的傳播主體應該是?”的調查,選擇率最高的為“宣傳部門”,為83.8%;“黨辦或校辦”次之,為68.29%;選擇率最低的為“學生工作部門”,“檔案部門”及“其他”,分別為48.08%,31.01%,3.48%。師生對校史文化傳播主體的認知選擇是基于以往校史宣傳形式及宣傳內容形成的,從長遠趨勢來看,這種認識其實不利于校史文化研究以及校史文化建設發展。關于校史研究的學科定位基本上已經形成了一種共識,即認為校史是教育史(特別是高等教育史)的一個重要研究分支,是重要的社會科學研究內容。所以,如果是宣傳部門和黨辦或校辦作為校史文化的傳播主體的話,校史文化可能更多的是以宣傳學校形象,擴大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為目的,易導致官方化、片面化,偏離了校史作為史學研究分支的本質屬性。

5.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師生對校史文化資源的選擇

為了解師生對校史資源的認知選擇,我們在問卷中歸納了常見的幾類校史資源讓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師生進行選擇。結果顯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師生對于校史資源選擇率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學術氛圍”,“教風學風校風,校訓、校歌、辦學宗旨等”,分別占80.66%,77.7%,73.53%?!靶@建筑”次之,占66.2%,“學校管理制度”和“慶典儀式”排名最低,分別為53.66%和44.95%。一般來說,師生對校史資源的認知選擇標準是對自己學習、生活或思想觀念最具影響力的校史資源??梢钥闯?,“學術氛圍”,“教風學風校風、校訓、校歌、辦學宗旨”比“校園建筑”“學校管理制度”和“慶典儀式”等校史資源更具影響力和教化作用。

三、校史文化傳播策略研究

1.傳播主體:從“傳者思維”向“受眾思維”的轉變

校史文化的價值實現,主要通過傳播主體來完成。校史文化的傳播主體通常為:檔案館/校史館、黨辦或校辦、宣傳部門、學生工作部門等,不同的傳播主體必然會對校史文化內容、受眾、效果產生不同的影響。從校史研究的學科定位及機構職能上來說,檔案館/校史館在校史文化傳播中應處于中心地位。在傳統的傳播環境下,校史文化傳播是自上而下的單向線性傳播模式,傳播主體主導支配校史文化傳播,受眾僅僅是被動地接受校史文化。然而在“互聯網+”環境下,傳播主體與受眾處于同等地位,即受眾具有雙重身份:既是校史文化的接受者,也是校史文化的傳播者,他們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選擇信息、發布信息。因此,作為校史文化傳播主體部門,必須清晰地認識到自身角色與地位的轉變,轉變工作思路與方式,借助受眾者雙重身份,有效傳播滿足受眾需求的校史文化。

此外,在互聯網高度發達的今天,校史文化傳播主體需要熟悉并掌握必要的新媒體知識和技能,提高自身應用新媒體的能力。面對官網、博客、微信、社交網站等種類繁多的新媒體,要根據其不同特點及受眾有針對性地進行校史文化分類處理及加工,以達到傳播效果的最優化。

2.傳播內容:從大眾化服務向個性化服務轉變

校史文化傳播內容建設應站在歷史學、教育學的高度,深入挖掘校史文化的內涵,與現階段社會文化需求相結合,從傳統的大眾化服務向個性化服務轉變。由于越來越多的傳播行為是在互聯網衍生出的各種傳播媒介中發生的,如官網、微信、微博等新媒體。不同的傳播媒介都有其獨特的傳播方式、受眾群體,因此,在“互聯網+”環境下,要根據社會文化需求及不同的傳播媒介進行相應選擇、組織和展現,使其符合對應受眾群體的閱讀偏好和使用習慣。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為例,目前校史文化傳播媒介已包含校史書籍、官網、微信、微博等,每一種傳播媒介都有其獨特的傳播方式,相同的內容在不同的媒介上很難獲得理想的傳播效果,只有依據不同傳播方式創造相應的傳播內容,才能達到最優的傳播效果。如不同于校史書籍,微信、微博等社交媒體,要求篇幅短小、內容精練。其次,內容要力求易于近人。加強校史文化資料的整理、加工,將其轉化為文字、圖片、影音等文化產品。在內容的選取及編寫上,要兼顧史料性、人文性、知識性和趣味性,力求做到選材精準、表現手法生動、結構新穎獨到。

此外,在“互聯網+”時代,傳播主體要時刻追蹤把握受眾者的思維與需求,根據受眾者不同的喜好,選取熱門事件及與受眾者密切相關的內容。

3.傳播方式:從單一傳播到多樣化傳播轉變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智能手機的日漸普及,諸多新型傳播方式應運而生。以官網、微信、微博、APP為代表的網絡媒體,突破了傳統紙媒的諸多限制,改變了傳播的效率和途徑。越來越多的公眾通過網站、微信、微博、APP等方式獲取信息,同時也促使了校史文化傳播方式的改變。校史文化傳播主體可借助互聯網傳播方式,將各類校史文化知識傳播給大眾。

一是建立網上校史館,開設校史專題欄目。如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開通“永不消逝的電波---西電往事”校史網站,深入挖掘校史文化資源,留存西電記憶,傳承西電精神,弘揚西電文化。 并開通了“西電記憶”“人物訪談”“校史春秋”“影音檔案”“留影存照”等多個欄目。網站所載的校史資源豐富,便于用戶瀏覽及搜索,突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傳播速度快、形式多樣、受眾范圍廣、傳播效果明顯。

二是開通校史文化微信公眾號。筆者調查發現,截止2017年7月25日,國內的985高校中已有11所高校的檔案館開通了微信公眾號,利用微信平臺傳播校史文化。在進行校史文化傳播時,要著重關注當今人們碎片化的信息接收方式,深挖校史資源,推送一些有特色、有趣味的信息,契合用戶的興趣,滿足用戶的需求。

三是開發校史趣味知識APP。2017年國際檔案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檔案館開發了檔案法律知識答題小程序,采用手機微信答題方式,通過互動答題游戲普及檔案法律相關知識,獲得了廣泛的好評。在校史文化活動中,可借鑒該活動創意,利用微信開發簡單的小游戲等,設定一些關于校史的趣味問題,讓游戲參與者進行答題闖關,最終闖關成功者獲得獎勵。此種方式不僅形式新穎,也能快速有效地傳播校史文化知識,提高大眾對校史的關注度。

4.傳播方式:從單線傳播向交互性傳播轉變

互聯網技術的應用與發展打破了信息傳播的不對稱,信息傳播更加透明,使信息傳播的主動權掌握在大眾手中,受眾從信息接收者轉變為信息的參與者、使用者、發布者。因此,校史文化傳播活動的傳播技巧上要注重交互性。例如,2011年美國國家檔案與文件署(NARA)在其官網上正式開通“公民檔案工作者”模塊。任何人都可以給網站上的資料和圖片添加標簽和注釋說明,以方便搜索和索引;公眾還可以對某一歷史事件上傳資料、圖片、撰寫文章。在校史文化的收集和傳播上,校史文化傳播者可借鑒其方式,讓公眾參與到校史文化建設與傳播過程中。在日常的校史文化傳播活動中,也要加強同校史文化接收者的互動,例如可以通過掃描二維碼,發送微信等方式提高活動的參與度,了解大眾對校史文化的需求、對校史文化活動的評價以及建議和想法,這樣能有效地提高大眾參與校史文化傳播的積極性。

5.傳播效果:從單一接受到重視反饋

傳播效果是研究受眾接受信息后,在感情、思想、態度和行為等方面發生的變化,是傳播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校史文化的傳播效果強調的是受眾對傳播行為的反應程度,也就是說只有校史文化傳播接收者真正地認識、吸收校史文化,傳播行為才真正地發揮了作用?;ヂ摼W+視閾下,校史文化傳播要想獲得一個理想的效果,必須建立良好的信息反饋機制。比如,校史官網及微信公眾號的運營人員,要隨時跟蹤用戶的需求,通過后臺觀察點擊排行數據,了解用戶關注度,分析效果成因。另外也可開通“互動交流”模塊,與用戶進行直接對話溝通,采集反饋信息。之后可將獲取的反饋信息進行數據分析并歸納總結,以便對網站及微信公眾號的欄目、內容、界面等進行調整和改進,達到理想的傳播效果。

(作者單位: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檔案館)

猜你喜歡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校史傳播方式
零陵漁鼓傳承發展方式新舊對比研究
新老傳承,做校史館講解志愿者
帶刺的蒼耳
大力推進校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
校史是新生入學教育課的好教材
校史文化在高水平大學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研究
網絡文學與傳統文學的異同比較
OnRadicalFeminism
EmploymentAgeDiscriminationonWomen
ItIsBetterToGiveThanItIsToReceive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