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析《三國演義》中魏延悲劇的原因

2018-03-31 09:08王凌志
北方文學 2018年6期
關鍵詞:魏延根源三國演義

王凌志

摘要:魏延是三國時期蜀國一位能力很強的大將,他有勇有謀,但是性格高傲,狂妄自大,不把將帥放在眼里,經常違反軍隊紀律。魏延的人生是悲劇性的,最后不但自己被殺而且他的三族也被誅殺。魏延悲劇結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關鍵詞:魏延;人生悲??;根源

魏延是三國時期蜀國名將。陳壽在《三國志》中說魏延“隨先主入蜀,數有戰功”。劉備將漢中攻打下來之后,讓魏延做漢中太守,對他很是賞識。然而,魏延的人生并不是平坦的,而是充滿坎坷、充滿悲劇。

在陳壽的記錄中有這樣一個說法,諸葛亮是魏延人生悲劇的關鍵。魏延戰績顯著,公元230年,魏軍進攻蜀國漢中,魏延立下了汗馬功勞。那個時候所有人都認為魏延會在諸葛亮死后繼承他的的職位,魏延也是很堅信這一點。但是事實卻不是這樣的,諸葛亮六出祁山失利,和楊儀、費祎、姜維等重臣一起私下商討他去世后的退軍戰略,商定的結果是讓魏延斷后,如果他不服從命令的話,就會放棄他,把他留給敵人軍隊,不考慮他的安危。諸葛亮死后,軍中對此消息保密,沒有很快下葬,而是試探魏延的意圖。魏延口吐狂言說,諸葛亮死后,肯定是他繼承職位。因此楊儀便將馬岱安排在魏延身邊以監視他的一舉一動,當魏延和楊儀的矛盾全部暴露出來的時候,馬岱立即把他殺死。據說當初魏延投奔劉備的時候,諸葛亮就料定他以后肯定會反叛。諸葛亮如此不賞識魏延的原因是,魏延長了“反骨”。當然“反骨”只是一個戲劇性的解釋,諸葛亮這樣不賞識魏延并且不重用他,又使他落得如此凄慘下場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我認為主要有如下幾點:

一、魏延的所作所為與當時倡導的儒家思想格格不入

有人說因為諸葛亮太小心眼了,所以一直不肯重用魏延,當然這并不是主要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魏延狂傲不羈,不把別人放在眼里,又行事冒進,造成了他的悲劇。魏延以前跟隨劉琮,劉備走投無路的時候去投奔劉琮,但是被拒絕,魏延自作主張,把守門的士卒殺死,將劉備請進城內,這件事在劉琮內部引起爭議,導致兩個陣營產生矛盾,劉備無奈之下又投靠其他人。魏延后來去尋找劉備,沒有找到,最后也走投無路,只能去長沙投奔太守韓玄。此后劉備為了擴張勢力,派關羽率兵攻打長沙。因為韓玄脾氣暴躁,殺人不眨眼,引起眾怒,又因把在軍中很有威望的老將黃忠打入大牢,徹底激起了下屬不滿。魏延為救黃忠,率眾殺死韓玄向關羽投降。這兩件事給他帶來了極其不好的影響。在諸葛亮眼里,一旦他心懷不滿,肯定會反叛。

諸葛亮不重用、不容忍、并最后設計殺死魏延,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三國時期,蜀國繼承的是兩漢文化。自漢武帝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兩漢文化的主體是儒家文化,雖然諸葛亮信奉的是道教,但當時許多知識分子都受儒家文化的影響很深,諸葛亮也不例外。儒家文化注重的是君與臣、父與子的嚴格的等級關系。魏延多次藐視上級權威,甚至幾次將他的統領殺死,這在儒家思想文化來說是罪大惡極,不能接受的。再加上魏延平時是個有獨立見解、比較特立獨行的人,遇事喜歡冒進,有些張揚,這都是儒家思想所不提倡的,在儒家思想看來是叛逆,所以,魏延悲劇人生的重要原因,是與他的行事風格為儒家思想所不容分不開的。

二、魏延的作戰策略與諸葛亮不同

諸葛亮首次北伐魏國的時候,魏延向諸葛亮毛遂自薦,提出“子午谷奇謀”,提議諸葛亮“將一萬軍隊分開,分別出戰子午谷,奪取雍州、長安和潼關,諸葛亮從祁山攻打雍州,最后在分別在潼關集合”。 這一謀略從軍事角度來說是可行的。當時魏國所派防守漢中的是安西將軍夏侯楙,他“素無武略”、“又多蓄妾”,因為是魏文帝曹丕的妹婿才能擔任這個重要職位。而且魏延一直在漢中帶兵,比較熟悉那里的地形,所以魏延才向諸葛亮提議,自己帶領軍隊沿著秦嶺方向向東快速前進,這樣最多十天就可以到達長安,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占領咸陽以西的地區,這個時候即使魏國發現了異常派兵出征,也已經太晚了。魏延的計劃雖然存在很大的風險,但也有成功的可能性。

但是從國家的長期治理角度看,魏延的戰略成功的可能性不大。魏延這次戰略的目標是占領潼關以西的關中地區,這一地區遠離蜀國政治經濟中心,即使占領了也不容易管理。諸葛亮并不是沒有想到魏延取關中這一戰略,而是怕占領關中后,它成為“燙手的山芋”。 正因為這樣,諸葛亮才不會采用奪取漢中這一戰略。

三、魏延的結局還與他的個人性格有關系

魏延善于培養將士,勇猛過人,但是他性格孤傲,性情極惡。他追隨韓玄時,因為韓玄不重用他,而對韓玄心存不滿,最終率兵反叛將韓玄殺死。西征益州時,他為了得到重用開始是屢次與黃忠爭寵邀功,后來又與張飛爭功。隨諸葛亮征討南夷時,因為諸葛亮不重用自己,他心生不滿。跟隨諸葛亮北伐時,諸葛亮拒絕他的“子午谷計謀”后,他也是極度不滿。對諸葛亮出戰祁山的戰略更是公開質疑,曾經揚言:“若聽吾言,徑出子午谷,此時休說長安,連洛陽皆得矣!今執定要出祁山,有何益耶?”不但這樣,他還違抗軍令,擅自率領軍隊出戰箕谷,最終導致軍隊陷入重圍。

四、魏延的悲劇也是蜀國內部政治斗爭的結果

諸葛亮六出祁山失利,知道自己來日無多,將自己的事業交給自己的學生馬謖、楊儀、姜維等人,才是重要的大事。而此時的魏延,論資格、論能力,都在馬謖、姜維之上。能否將權利和平移交才是諸葛亮考慮的大事。同時,因為魏延性情傲慢,且和諸葛亮的軍事戰略不一致,所以魏延的才華也就成為了諸葛亮為馬謖、姜維等人掃清接班的障礙。諸葛亮在安排自己的后事時,交給魏延的助手馬岱一個錦囊妙計,如果魏延謀反,由馬岱謀殺魏延。諸葛亮死后將軍隊的指揮權交給了自己的長史楊儀。楊儀假傳諸葛亮的遺命,不通知魏延就指揮軍隊撤退,結束了祁山之戰,將魏延的部隊暴露在敵人的打擊之下。魏延認為楊儀的撤退是在葬送蜀漢大業,急忙調動軍隊堵截楊儀撤退的大隊人馬,迫使楊儀掉過頭來繼續祁山之戰。楊儀和魏延交替上表劉禪,互相指責對方謀反。結果馬岱按照諸葛亮的生前布置,謀殺了魏延。

(作者單位:東平高級中學)

猜你喜歡
魏延根源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騙了你多少年
一道電偏轉創新題的命題根源剖析
幫孩子找出問題的根源
湊合是離婚的根源
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
原來如此
立刻·立即
立刻·立即:課桌上的“三八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