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黃自古詩詞藝術歌曲《花非花》的音樂創作特點

2018-04-02 09:25姜媛菲劉佳音
黃河之聲 2018年1期
關鍵詞:黃自全曲音樂創作

姜媛菲 劉佳音

(沈陽音樂學院,遼寧 沈陽 110818)

黃自是我國近現代音樂史上著名的作曲家、音樂學家、音樂教育家。歐洲留學回國,他立足于中國音樂創作,把所學的西方作曲技法運用在其音樂創作中,創作出許多優秀經典的作品,為中國音樂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的重要人物。黃自的古詩詞藝術歌曲是其音樂創作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類題材,作品將中國古詩詞與西方作曲技法相融合,既展現了中國詩詞的韻轍、意境之美,同時在鋼琴伴奏下,給予其別樣的韻味,呈現出一種獨特的藝術魅力。

黃自的古詩詞藝術歌曲共有五首,屬于短篇作品,分別是《花非花》《下江陵》《點絳唇·賦登樓》《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這些作品篇幅短小,創作技法簡單,但其曲式結構嚴謹、形象生動鮮明,且具有較強的抒情性?!痘ǚ腔ā愤@首作品的歌詞選自白居易的同名古詩《花非花》?!盎ǚ腔?,霧非霧,夜半來,天明去。來如春夢不多時,去似朝云無覓處?!彼苹ǚ腔?,似霧非霧。半夜時分到來,天亮以后離去。來時像美夢一樣短暫,離去時又似朝云一樣無處尋覓。

此詩由三字句和七字句的組合形式構成。短短四句詩,已經將縹緲朦朧、似真似幻,令人捉摸不透的意境所表達出來。表面上是在寫景,如詩中提到的“花、霧、夜、春夢、朝云”,其實是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作者借這些景物來比喻美麗卻短暫易逝的事物,表了詩人對生命中出現過而又消逝的,美好的人或事的懷念與惋惜之情。短短四句詩,帶給人一種漠然的傷感。

《花非花》是一首抒情小曲。曲子短小精煉,旋律優美,意境朦朧且含蓄。此曲為四拍子,速度緩慢且情緒優雅。旋律勻稱、節奏統一,基本形成一字一音的詞曲結構。此曲為D宮五聲調式,全曲加前奏共10小節,由“起承轉合”四句組成的一段體結構。第一句為前兩個小節,運用了模進的創作手法,第二小節以第一小節為模型,向上四度進行了模進;第二句為34小節,從A徵緩緩下行落于E商;第三句是上一句的延續,接著上一句的尾音繼續進行,也稱“魚咬尾”。并且以向上極進和跳進的方式推進音樂,出現了五度跳進音程,使音樂達到全曲的高潮部分;隨后進入第四句,逐漸輕柔緩落于D宮,這樣的處理呈現了一種似夢幻逐漸消失的態勢,增加了曲意的回味感。從全曲旋律上看,全曲大多以二度或三度音程級進進行,構成了五聲調式所特有的旋律進行“三音組”,如565,121,321,235,356,216,161,231等。另外,《花非花》的伴奏以八度平行進行的手法與旋律同步行進,而和聲夾在八度音程之內,豐富了旋律,增強了音樂性。

吟誦是我國古代文人雅士誦讀的一種方法,根據詩詞格律及聲韻平仄的不同,做音調與節奏的調整。古詩詞是音樂與詩詞的結合體,是一種歌唱的吟誦形式?!渡袝虻洹防镉性疲骸霸娧灾?,歌詠言,聲依詠,律和聲?!庇纱丝芍?,“歌”由“吟詩”而來。黃自在其古詩詞藝術歌曲《花非花》的創作中就運用了古人吟誦的特點。古詩《花非花》由上、下兩闕組成,上闕為三字四句,下闕為七字兩句,這種形成也叫“分而合”。首先,歌曲的節奏跟詩詞吟誦的節奏相一致,如[例1]:

[例1]

(上闕)花非花(頓),霧非霧(頓),夜半來(頓),天明去(頓)。

(下闕)來如春夢不多時(頓),去似朝云無覓處(頓)。

其次,黃自依照詩詞吟誦時的平仄特點,即陰、陽、上、去而定歌調高、揚、起、降的趨勢,如[例2]:

[例2]

上圖中,筆者畫出兩條線,下面的線畫的是旋律的走向,上面的線是本人根據詩詞的平仄特點畫的朗誦走向。二者之間相對比,不難看出,其旋律走向與朗誦時的高揚起降基本一致。這種中國吟誦式歌唱方式,加強了歌曲的詩詞風格,使歌曲更具民族風格和文學色彩。

黃自的古詩詞藝術歌曲詞與曲之間結合的十分精妙,這應該基于黃自深厚的古詩底蘊,加上音樂所具有的抒情寫意的特點。黃自在充分發掘詩作自身所具有的音樂性的基礎之上,配以簡潔、淡雅的旋律,使原詩的意蘊得到了進一步升華。不得不說,黃自作為古詩詞藝術歌曲創作領域的開拓者,為我們留下了珍貴的藝術瑰寶。

[參考文獻]

[1]汪毓和.中國近現代音樂史.人民音樂出版社,2007,8.

猜你喜歡
黃自全曲音樂創作
姚晨琴歌四首《云·山·風·松》音樂創作初探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呂其明音樂創作及其啟示
薩拉薩蒂小提琴曲《流浪者之歌》藝術特征分析
《九宮大成》所收【番鼓兒】曲牌旋律研究
西藏當代音樂創作研究
戲曲音樂創作應把握的三重風格——以朱紹玉戲曲音樂創作為例
中國學院派藝術歌曲創作的典范
黃自作品《玫瑰三愿》賞析
對音樂欣賞課的認識與思考
淺談黃自藝術歌曲的民族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