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西晉朝隱風尚及其與山水文學勃興的關系

2018-04-02 04:21張喜貴李曉陽
商丘師范學院學報 2018年4期
關鍵詞:士子山林文人

張喜貴 李曉陽

(江南大學 人文學院,江蘇 無錫 214000)

“出者,仕進也;處者,隱退也?!盵1]74“出”意味著身處廟堂,擔任官職,即與當權者合作;“處”則意味著退處林野,置身江湖,拒絕與當權者合作。一般而言,出與處作為矛盾的對立面存在?!稘h書·王貢兩龔鮑傳》:“《易》稱:‘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云涓鞯玫乐还?,譬諸草木,區以別矣,故曰山林之士,往而不能反;朝廷之士,入而不能出,二者各有其短?!盵2]944王符《潛夫論·實貢》篇:“出處默語,勿疆相兼?!盵3]158《晉書》庾峻曰:“圣王之御世也,因人之性,或出或處,故有朝廷之士,又有山林之士?!盵4]1392出與處、仕與隱成為困擾歷代文人士子的兩難選擇。西晉時期,文人士子們的出處矛盾通過“朝隱”得到調和,文人名士“雖在廟堂之上,但其心無異于山林之中”[5]28。那么,朝隱究竟是什么?它為何會在西晉形成風尚?又對西晉的山水文學造成怎樣的影響?以下將對這三個問題進行論述。

“朝隱”又稱大隱,即“以官為隱,以隱為官,標榜對自然的向往”[6]。李紅霞指出,它是“在朝市廟堂追求士人相對獨立的主體意識和人格理想的一種隱逸方式。官吏雖在朝任職,而淡泊恬靜與隱居無異,既與現實政治保持聯系,內心又疏離現實政治,處世但求得意,非關形跡”[7]111-116。西漢東方朔是朝隱思想的最早實踐者?!妒酚洝せ袀鳌份d:“朔曰:‘如朔等,所謂避世于朝廷間者也。古之人,乃避世于深山中?!瘯r座席中,酒酣,據地歌曰:‘陸沉于俗,避世金馬門。宮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廬之下?!瘃R門者,宦(者)署門也?!盵8]3205東方朔避世金馬,大隱于市的思想在其詩《誡子》中表達得更為明確:“飽食安步,以仕代農。依隱玩世,詭時不逢?!盵9]198

魏晉之際,竹林七賢放情肆志,棲身山林,以隱逸作為反抗司馬氏政權的方式。在司馬氏殘忍的政治絞殺下,“名士少有全者”[4]1360。嵇康被誅造成當時文人對現實政治的畏懼心理。由于政治局勢所迫,阮籍為保全自己的生命,不得已出仕于司馬氏。但他為官采取了遺落世事的態度,“不與世事,酣飲如?!薄暗桥R山水,終日忘歸”[4]1360。出仕司馬氏政權對阮籍而言是一個痛苦的抉擇,因此他采取了朝隱的處世形式。為避禍自保,與阮籍作出同樣選擇的還有向秀,但短短一句“在朝不任職”即概括出了向秀做官之后的處世態度,即“朝隱”。余嘉錫對他們的心態進行了分析:“魏晉士大夫雖遺棄世事,高唱無為,而又貪戀祿位,不能決然舍去。遂至進退失據,無以自處。良以時重世族,身仕亂朝,欲當官而行,則生命可憂;欲高蹈遠行,則門戶靡托。于是務為自全之策。居其位而不事其事,以為合于老、莊清凈玄虛之道?!盵10]648

西晉朝隱風尚主要表現為以下兩方面:其一,朝隱理論的成熟與風行。西晉石崇提出“士當身名巨泰”[4]1007,這與以往儒家提倡士人應當安貧樂道、不慕榮祿形成了鮮明對比。雖然沒有明確提出朝隱,但是這一思想與朝隱思想一脈相承,并在西晉社會很快得到共鳴。向秀與郭象的玄學理論為“仕”與“隱”的調和奠定了理論基礎,“秀乃為之隱解,發明奇趣,振起玄風……郭象又述而廣之,儒墨之跡見鄙,道家之言遂盛矣”[4]1374。向秀作《難養生論》,肯定了人對物質的依賴和對功名的需求。郭象在注《莊子》時提出:“夫圣人雖在廟堂之上,然其心無異于山林之中,世豈識之哉?徒見其戴黃屋,佩玉璽,便謂足以纓紱其心矣,見其歷山川,同民事,便謂足以憔悴其神矣,豈知至者之不虧哉!”[5]28他認為,賢士并非一定要通過隱居山林才能證明自身志趣高潔,只要隱顯同心,身處廟堂也能隱逸脫俗。向、郭二人隱顯合一的觀點迎合了西晉士人既享尊榮也能保持高蹈風貌的需求,因此很快得到文人士子的認同。西晉隱士辛謐:“然賢人君子雖居廟堂之上,其心無異于山林之中,斯窮理盡性之妙,豈有識之者邪?是故不嬰于禍難者,非為避之,但冥心至趣而與吉會耳?!盵4]1632張載《招隱詩》也受到“隱顯同心”的影響:

出處雖殊途,居然有輕易。山林有悔悋,人間實多累。鹓雛翔穹冥,蒲且不能視,鸛鷺遵皋渚,數為矰所系。隱顯雖在心,彼我共一地。不見巫山火,芝艾豈相離。去來捐時俗,超然辭世偽。得意在丘中,安事愚與智。[11]740

詩中提到出于朝堂和隱居山林各有利弊,隱居山林會有“悔悋”,出于朝堂也會“多累”,只有隱顯同心,才能“彼我共一地”。不過,考慮到“全身遠害”,詩人認為隱居山林才是正途。在此詩中,張載提出隱顯在心的觀點,并認為出與處各有利弊,這與以往文人一貫褒處貶出的態度大相徑庭。

同樣受“隱顯同心”影響,閭丘沖在《招隱詩》中提出了與張載截然不同的觀點。他認為,從內心的隱逸之趣上來看,山林之隱和朝市之隱并沒有高下之分。而作為人生的道路來進行選擇,山林隱逸較朝隱而言,更為難行,因此應選擇朝隱。

王康琚《反招隱》則明確頌揚“朝隱”:

小隱隱陵藪,大隱隱朝市。伯夷竄首陽,老聃伏柱史。昔在太平時,亦有巢居子。今雖盛明世,能無中林士。放神青云外,絕跡窮山里。鹍雞先晨鳴,哀風迎夜起。凝霜凋朱顏,寒泉傷玉趾。周才信眾人,偏智任諸己。推分得天和,矯性失至理。歸來安所期,與物齊終始。[11]952

詩人將大隱與小隱進行對比,突出小隱脫離社會,獨居山林后的落寞與凄涼,大隱則“周才”“推分”。據此,詩人主張隱于朝市的大隱。成熟的朝隱理論被西晉士人廣泛接受,朝隱之風盛行一時。

其二,西晉朝隱風尚也通過文人士子亦官亦隱的逍遙生活得以展現。很多仕途得意的西晉士子受朝隱風氣的感染,以遨游山水為尚。他們或徜徉于山水之間,終日忘返;或歡聚于苑囿別墅,各呈其才。如羊祜為荊州諸軍都督,手握重兵,他時常與群僚登山觀景,流連不去?!稌x書》載:“(羊)祜樂山水,每風景,必造峴山,置酒言詠,終日不倦?!盵4]1020阮修也“常自得于林阜之間”[4]1366。追求仕進的陸機也常常遨游于洛陽附近的山水中,《思歸賦》:“既遨游乎川沚,亦改駕乎山林?!盵12]987《遨游出西城》:“遨游出西城,按轡循都邑?!盵11]662除此以外,洛水也是西晉士人們游玩之地?!妒勒f新語·言語》載:“諸名士共至洛水戲,還,樂令問王夷甫曰:‘今日戲,樂乎?’王曰:‘裴仆射善談名理,混混有雅致;張茂先論《史》《漢》,靡靡可聽;我與王安豐說延陵、子房,亦超超玄著?!盵13]46《世說新語·企羨》載:“王丞相過江,自說昔在洛水邊,數與裴成公、阮千里諸賢共談道?!盵13]345《世說新語·輕詆》載:“王丞相輕蔡公,曰:‘我與安期、千里共游洛水邊,何處聞有蔡充兒?’”[13]444

西晉文人士子也多于京都洛陽近郊的私人莊園中舉行集會、暢游山水。西晉重臣石崇斥巨資于洛陽北邙金谷澗中建造“金谷園”,舉行金谷園集會,“晝夜游宴”[11]632,仰而賦詩,縱情享受山水自然之美?!巴砟旮鼧贩乓?,篤好林藪,遂肥遁于河陽別業”[11]643,“出則以游目弋釣為事,入則有琴書之娛”[11]632。

西晉“朝隱”具有消極性與享樂性。西漢東方朔雖避世金馬,但仍以俳優的特殊身份堅持勸諫,并非枉道從勢?!稘h書》載:“朔雖詼笑,然時觀察顏色,直言切諫,上常用之?!盵2]877可見,東方朔的“朝隱”思想,蘊含著積極的進取之心,而西晉朝隱之士則往往采取“仕不任事”的態度。如位列三公之一的王戎,“以晉室方亂,慕蘧伯玉之為人,與時舒卷,無蹇諤之節。自經典選,未嘗進寒素,退虛名,但與時浮沉,戶調門選而已”[4]1234??梢?,西晉文人士子選擇“朝隱”是為了憑借做官過上富足的生活,又可以優游閑適,達到身心“兩全”,以滿足自己物質欲望與精神享受,缺乏責任感。另外,與魏晉之際阮籍、向秀被迫選擇朝隱的處世方式不同,西晉名士多為主動選擇朝隱。因此,阮籍、向秀相關文學作品中多表達坎壈自傷與憂生之嗟,而西晉文人名士的相關作品則多描寫悠游的閑適生活。

朝隱起于漢,在西晉盛行,壓過了漢末以來的山林隱逸之風。那么朝隱為何會在西晉一朝大行其道,成為文人士子普遍奉行的處世哲學和隱逸方式呢?

首先,從政治環境來看,一方面,西晉上層統治者提倡“朝隱”。朝隱作為“名教”與“自然”合一的實踐行動是完全適合統治者需要的。大臣庾峻就曾上疏晉武帝:“聽朝士時時從志,山林往往間出?!盵11]371士人嵇喜也倡行“都邑可優游,何必棲山林”[11]550。另一方面,西晉政治生態惡化,政治斗爭激烈,張華、潘岳、陸機、陸云、石崇等名士因賈后亂政、八王之亂紛紛喪命。西晉文人面對混亂的政治局勢,不得不憂慮自己的處境和安危,因此產生政治逃避的心態。

其次,從思想文化來看,儒學與玄學相互影響,導致西晉文士的心態發生改變。一方面,西晉儒學具有缺陷,導致文人士子為官缺乏社會責任感。西晉建立后,統治者力圖重建儒學思想的正統地位,使其成為國家意識形態。但由于西晉政權立身不正,司馬氏弒帝篡位奪得天下。西晉儒學只能提倡“孝”,無法要求士人對君主忠誠,缺乏君臣綱紀道德約束力。另一方面,西晉儒學的缺陷造成了“士無特操”的現象。因此,西晉的士子追求仕進一般從自身的利益出發,為官也并不像儒學所倡導的“在其位,謀其政”,而是“居官無官官之事,處事無事事之心”[4]1990。如《晉書·何曾傳》:“初,曾侍武帝宴,退而告遵等曰:‘國家應天受禪,創業垂統。吾每宴見,未嘗聞經國遠圖,惟說平生常事,非貽厥孫謀之兆也。及身而已,后嗣其殆乎!此子孫之憂也。汝等猶可獲沒?!盵4]994重臣何曾聞君之過而不諫,可見他根本不把晉室的興衰放在心上。再如身居官職的夏侯湛卻以“恤隱為急,而緩于公調”[4]1491。

其三,玄學內容發生新變。魏晉之際,竹林七賢標榜老莊之學,主張以自然為尊,避世不仕。他們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以反抗司馬集團遵循的“名教”??梢?,玄學在魏末晉初具有政治意義。時至向秀失節,玄學原本的政治意義逐漸失去,其價值導向偏于崇尚自然、企慕隱逸。西晉玄風大昌,隱逸思想幾乎遍及社會的各個階層、文學的各個領域,隱士群體力量不斷壯大,而且得到了有史以來最為廣泛的社會認同。在西晉儒學與玄學的相互影響下,文人士子的心態發生改變,他們往往“一面在行為上貪求著榮利,一面卻又在思想上想要擺脫”[14]191,朝隱因與這種心態相契合而成為他們的最佳選擇。

最后,從經濟發展來看,私人莊園的興起為朝隱提供了場所。王毅在《園林與中國文化》一書中認為:“‘朝隱’原則的確立無疑是士大夫園林勃興的最直接和最有力的動因?!盵15]208相應地,莊園的勃興也激發了朝隱的風尚。西晉王族和士人普遍擁有自己的莊園,如張華、潘岳、潘尼、左思、陸機、陸云、石崇等①。文士暢游于莊園中既可以縱情山水,又可宴飲來往之賓客,抒發隱逸情懷。如石崇《思歸引》:“思歸引,歸河陽。假余翼鴻鶴高飛翔。經芒阜,濟河梁。望我舊館心悅康。清渠激,魚彷徨。雁驚溯波群相將。終日周覽樂無方?!痹偃鐝埲A《答何劭詩三首》其一:“自昔同僚宷,于今比園廬。衰疾近辱殆,庶幾并懸輿。散發重陰下,抱杖臨清渠。屬耳聽鶯鳴,流目玩鰷魚。從容養余日,取樂于桑榆?!?/p>

朝隱在西晉時期蔚然成風與當時的政治環境、文化思潮、莊園經濟都有著密切的聯系。朝隱從根本上取消了隱與仕的理論界分,適應士大夫懼禍企隱又戀棧求祿的雙重需求,為天下文士開辟了既擢冕榮華,又揮塵談玄、名利雙收的隱逸新途徑。作為出處兩端的折中與變通,朝隱成了西晉文人士子特殊的處世哲學。

朝隱巧妙地化解了仕隱之間的尖銳矛盾,嘗試集出仕與隱居于一體,士人既可以享受優厚的朝廷俸祿,又有更多時間悠游山水,懷山林之想。這一方面對西晉文人士子的山水審美意識起到了促進作用,另一方面,自然風景成為他們的吟詠對象,激發了西晉山水文學的勃興。

首先,西晉的朝隱風尚,促使文人士子逐漸關注山水之美,啟引了他們的山水審美觀。盡管隱逸之風由來已久,但先秦至兩漢文人對山水多為敬畏之情,筆下的山水多神秘莫測。魏晉之際,竹林七賢縱情山水,漸開林藪之風。西晉朝隱風尚促使大批文人士子積極主動地親近山林,山水的形象也隨之變為寧靜和諧、與世無爭的凈土。秀麗的自然風光使他們暫時忘記政治苦悶,帶來精神上的享受。此時文士們完全是自然、自覺地融入山水,他們對自然山水的賞會在一定程度上帶有超功利的心態。在這樣的心態下,文人士子的自然山水審美意識得以萌發,“山水自然之美,終于成為人的自覺的審美對象”[16]499。石崇的金谷澗宴游賦詩便是對自然山水的審美觀照,如潘岳《金谷集作詩》:

王生和鼎實,石子鎮海沂。親友各言邁,中心悵有違。何以敘離思,攜手游郊畿。朝發晉京陽,夕次金谷湄?;叵M曲阻,峻阪路威夷。綠池泛淡淡,青柳何依依。濫泉龍鱗瀾,激波連珠揮。前庭樹沙棠,后園植烏椑。靈囿繁石榴,茂林列芳梨。飲至臨華沼,遷坐登隆坻。玄醴染朱顏,便愬杯行遲。揚桴撫靈鼓,簫管清且悲。春榮誰不慕,歲寒良獨希。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歸。[11]632

潘岳以參與金谷澗山水游覽的經驗入詩,又以鑒賞金谷澗中的回溪、峻阪、綠池、青柳、泉水、茂林的美感意識為其經驗的中心,著意刻畫山水景物形貌、色彩以及細微動靜。由此可見他對自然山水的審美觀照。

西晉詩歌描寫自然景物的篇幅長短也體現出西晉士人山水審美意識的萌發。與建安時期相比,西晉詩歌中描繪山水景物的詩句逐漸增多且描繪更加精細。胡國瑞先生認為,陸機《赴洛陽道中作二首》中所描寫的自然景象,“在同時的其他詩人的篇章中也??煽吹?,這也顯示了詩壇上的一種新的情況,即廣大的自然界的一切,也逐漸在向詩人筆下奔赴,將成為詩歌內容的一個重要部分了”[17]61。如左思《招隱詩二首》其一:

杖策招隱士,荒涂橫古今。巖穴無結構,丘中有鳴琴。白云停陰岡,丹葩曜陽林。石泉漱瓊瑤,纖鱗或浮沉。非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何事待嘯歌,灌木自悲吟。秋菊兼糇糧,幽蘭間重襟。躊躇足力煩,聊欲投吾簪。

詩中著力于自然環境的描摹,筆觸細膩,給人以強烈的形象性與畫面感。其中“非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直接表達了自己怡情山水、崇尚自然的思想。類似作品還有陸機的《招隱詩》,詩人用了大量篇幅來描寫山林之美,“至樂非有假,安事澆淳樸”,體現出其崇尚自然之情。

其次,山水題材的文學作品得以大量出現。西晉的文士多企慕隱逸,游覽山水,放意林泉?!吧搅指奕?,實文思之奧府”[18]394,自然山水作為審美對象,走進文人士子的審美視野,成為他們豐富的創作題材。很多文人都是在追求山水之樂的過程中產生創作靈感,寫出優美的華章,推動著山水文學的發展。

其一,西晉時期,山水賦興盛。山水美的意識形成之后,以山水為審美對象的賦便大量地涌現出來。西晉山水賦數量之多、質量之高明顯超越曹魏?,F主要依據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孫繼綱、扈耕田、董延壽《歷代詠洛賦評注》,蕭統《文選》以及《全魏晉賦校注》等詩文總集、文人別集對西晉山水賦進行統計(見表1)。

表1西晉山水賦統計表

作者作品木華《海賦》成公綏《大河賦》江統《函谷關賦》《徂淮賦》張協《登北邙賦》《洛禊賦》張載《濛汜池賦》《敘行賦》傅咸《登芒賦(序)》《神泉賦》應貞《臨丹賦》應玚《靈河賦》左芬《涪漚賦》袁喬《江賦》潘岳《滄海賦》《登虎牢關賦》胡濟《瀍谷賦》歐陽建《登櫓賦》傅玄《敘行賦》

由上表可得,從數量來看,西晉時期山水賦約有19篇,其中水賦居多,約有12篇,山賦有6篇;從內容來看,西晉山水賦創作內容豐富,描寫的對象有海、黃河、洛河、神泉、濛汜池、北邙、函谷關等;從寫作手法來看,西晉山水賦的藝術表現手法有所革新,如木華的《海賦》雖用漢大賦無所不至的筆觸仔細描摹了海的各種形貌,但作者于寫景中能自覺地突出重點,力求捕捉最鮮活的形象,以避免一般性的堆砌。

其二,西晉時期,山水詩逐漸萌發?!段男牡颀垺罚骸八纬跷脑?,體有因革;莊、老告退,而山水方滋?!盵18]61山水詩滋生于劉宋時期的觀點得到大多數學者認同。但南朝時期山水詩的昌盛,并非一蹴而就,乃是經過長時間的醞釀形成。吳淇認為,六朝詩運“不在元帝渡江之后,固已在陸機赴洛之日矣”[19]159。西晉朝隱蔚然成風,文人士子徜徉于山水,“山水詩的出現只是零星的、偶然的”?!吨袊糯飯@山水邊塞詩賞析集成》中山水部分收錄四首西晉詩歌,可見,西晉是山水詩的萌發期。如張華《雜詩三首》其二:

逍遙游春宮,容與緣池阿。白蘋開素葉,朱草茂丹華。微風搖蕖若,層波動芰荷。榮彩曜中林,流聲入綺羅。王孫游不歸,修路邈以遐。誰與玩遺芳,佇立獨嗟嘆。[11]620

詩中對外物景色細節的展現,正是詩人美感意識的形成所致。全詩在自然景物與個人情懷的相互投射里,外物和內思都得以直觀呈現出來,此詩已經具備了山水詩由景及情、情景交融的特質。再如潘岳《河陽縣作二首》其二中上半部分為寫景,后半部分為抒情,詩中由景及情的承續正是南朝山水詩普遍的特色。

西晉朝隱促使山水美逐步被人們所體驗,為山水文學創作積累了素材,為山水文學的產生、發展準備了充分條件。正因為朝隱的促進作用,晉人才“向外發現了自然”,山水文學才得以興起。

綜上所述,在時代特定的文化思潮、政治環境、文人心態以及經濟狀況的共同作用下,西晉的朝隱蔚然成風。西晉朝隱風尚促使文人感知自然美,并激發了他們對山水的審美情趣,山水題材的文學作品得以大量出現。此外,朝隱還產生了許多傳統的山水文學形象,如空谷幽蘭、山中松柏;也產生了大量的人文景觀,如山水中的佛寺道觀、疏鐘清梵、廬舍別業;等等。這些都大量地進入山水文學作品中,茲不贅述。

注釋:

①張華《歸田賦》云:“托言靜以閑居,育草木之藹蔚,因地勢之丘墟,豐蔬果之林錯,茂桑麻之紛敷,用天道以取資,行藥物以為娛……以退足于一壑,故處否而忘泰?!迸嗽馈堕e居賦》中描述自己的莊園:“愛定我居,筑室穿池,長楊映沼,芳枳樹籬,游鱗瀺灂,菡萏敷披,竹木蓊藹,靈果參差?!迸四帷洞痍懯亢庠姟罚骸敖穹徘饒@,縱心夷易?!弊笏肌墩须[詩二首》(其二):“經始東山廬,果下自成榛。前有寒泉井,聊可瑩心神。峭茜青蔥間,竹柏得其真。弱葉棲霜雪,飛榮流余津?!薄妒勒f新語·尤悔》注引《八王故事》曰:“華亭,吳由拳縣郊外墅也。有清泉茂林。吳平后,陸機兄弟共游于此十余年?!笨梢?,華亭是陸機、陸云的園林。

[1]王力.中國古代文學十大主題——原型與流變[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0.

[2]班固.漢書[M].趙一生,點校.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

[3]彭鐸.潛夫論箋校正[M].北京:中華書局,1985.

[4]房玄齡.晉書[M].北京:中華書局,2014.

[5]郭慶藩.莊子集釋[M].北京:中華書局,1961.

[6]韋鳳娟.試論魏晉朝隱之風與山水詩的興起[J].社會科學戰線,1983(1).

[7]李紅霞.從小隱、大隱到中隱——論隱逸觀念的遞嬗及其文化意蘊[J].深圳大學學報,2006(9).

[8]司馬遷.史記[M].長沙:岳麓書社,1988.

[9]李贄.焚書:第5卷[M].長沙:岳麓書社,1980.

[10]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M].北京:中華書局,1983.

[11]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M].北京:中華書局,1982.

[12]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第5冊 [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13]徐震堮.世說新語校箋[M].北京:中華書局,2015.

[14]王瑤.中古文學史論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

[15]王毅.園林與中國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16]敏澤.中國美學思想史:第1卷 [M].濟南:齊魯書社,1987.

[17]胡國瑞.魏晉南北朝文學史[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4.

[18]周振甫.文心雕龍今譯[M].北京:中華書局,2003.

[19]吳淇.六朝選詩定論[M].揚州:廣陵書社,2009.

猜你喜歡
士子山林文人
趕考步履不停
文人與酒
無問西東,看風過山林月掠海
文人吃蛙
“良知”的顏色
城市山林
宋代文人愛睡覺
文人與石
五代時期士子入宋對宋初公文文風的影響
如果相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