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色基礎設施研究綜述

2018-04-02 12:35
福建質量管理 2018年16期
關鍵詞:綠道綠地基礎設施

(湖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00)

一、綠色基礎設施相關理論

(一)綠色基礎設施的概念與內涵

綠色基礎設施(Green Infrastructure,GI),一個由自然區域或其他開放空間相互連接組成的綠色空間網絡包括自然、公共和私有的保護土地、具有保護價值的生產性土地以及其他受保護的開放空間。GI內涵有雙重屬性分別是規劃理論和工程技術理論。其中前者主要發揮其框架指導意義,為不同尺度,城市規劃提供理論基礎;后者主要為實際工程建設過程提供技術統籌,包括低影響城市交通、城市溪流恢復、雨洪管理等,后者成為GI與其他相關概念理論的最大區別[1]。

(二)綠色基礎設施相關概念比較

1.灰色基礎設施主要包括供水、電系統、污水處理、垃圾處理、通信工程、市政交通設施等城市生命線工程,為保障人們生產生活的正常運作而建立。[2]。

2.生態基礎設施重點“強調自然風景及綠地所能對城市產生的持久支撐能力”,但GI更重視與城市發展間的關系[3]。

3.城市綠地系統包含公園綠地、生產綠地、防護綠地、附屬綠地和其他綠地等,而GI更強調關注的是綠地自身的一種連接性、網絡性,關注內容更廣[5]。(4)綠色雨水基礎設施建設,基于雨洪控制利用在GI中的重要地位和大量的實際工程應用,因此西雅圖公共事業局提出了一個這樣更為專業的術語,其主要包括生物滯留地(雨水花園)、滲透鋪裝、綠色屋頂、蓄水池等。

二、綠色基礎設施的構成、功能、構建原則和方法

(一)綠色基礎設施的構成

綠色基礎設施在空間上主要有中心控制點、連接通道和場地構成,其外部可能會有不同層級的緩沖區。整個系統連接著人工或自然的綠色空間及場地。中心控制點(Hubs)是整體系統中的生態核心,作為人類和野生動物的主要生存地,它是GI網絡空間中能量流動的起點和終點[6]。連接通道(Links)在整個生態系統中起到紐帶作用,主要具有維持生物過程和野生生物種群自然遷徙的關鍵作用,并且具有防風固沙、保持水土等多重生態功能。場地(Sites)主要是指個別規模較小的獨立綠色空間,為整個系統提供重要的生物棲息地、居民游憩場所[2]。

(二)綠色基礎設施的功能

1.GI作為自然生態與支持系統的重要功能:提供清潔的水及蓄水功能、提供清潔的空氣、改善與保持土壤質量、保持和維持自然循環、調節氣候變化與能源節約、提供生境和野生動物棲息地和生態產品等。

2.GI作為人文生態系統重要功能:營造社區歸屬感和家鄉認同感,有利于活力、健康、正能量的綠色人文氣氛的營造等[7]。

(三)綠色基礎設施的構建原則

作為城市可持續發展依賴的自然系統,隨著GI實踐經驗增多,一些學者從許多貫穿全球項目中總結出一些至關重要的、通用的設想和原則。其中美國學者貝內迪克特和麥克馬洪在《綠色基礎設施-連接景觀與社區》一書中提出了GI應遵循的10條原則:1.連通性是關鍵;2.分析大環境;3.應投身美麗的風景和土地利用規劃的理論和實踐中去;4.發揮作為保護和開發框架的功能;5.應在開發前被規劃和保護;6.把公眾投資放到首要位置;7.使自然和人類獲益;8.尊重土地所有者和其他投資人的需求和渴望;9.需要與社區內外的各種項目相協調;10.要求長期的允諾[2]。

(四)綠色基礎設施的構建方法

1.前期準備:范圍、尺度、資金、政策研究;2.資料搜集:現狀、GI的數據;3.分析評價:對資料進行篩選、整理、分析、評價;4.確定GI要素和格局:分析規劃格局,滿足共同需求;5.GI綜合:保障資料合理性;6.實施管理:依照計劃實施,注重后期維護管理和生態效益的評估[1]。

三、綠色基礎設施建設應用研究

(一)國外相關實踐應用

從規劃理論上看,主要針對土地高效利用及未來可持續發戰略框架,針對尺度不同,規劃重點就會不同。馬里蘭是美國最早開展GI規劃的地區,規劃方案成熟。2001,為緩解城市化所引起的諸多生態環境惡化現象,推行此計劃,建立全州的GI網絡體系。高度城市化地區GI規劃,以西雅圖2100開放空間計劃為例,是最早提出城市GI的范例。

作為技術統籌應用,綠道建設是GI建設的主要項目之一。1867年,綠道運動之父,Frederick Law Olmsted規劃了“翡翠項鏈”波士頓公園體系,開啟綠道規劃里程碑。除此之外還有巴黎大區區域綠道、亞特蘭大綠道、新加坡綠道規劃建設等。濕地保護和修復以1995年的倫敦濕地公園(London Wetland Center)修建為例。雨水花園建設在GI理念引導下,既能夠有效保護自然資源,又為GI建設提供發展空間,低成本、運營管理方式簡單有效、自然美觀[1]。

(二)國內相關實踐應用

從規劃類型應用上看,北川新縣城綠地系統規劃作為災后重建項目,在設計中引入GI,該規劃提出“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總體方針,實現資源高效合理利用。香港綠地系統建設把GI網絡構成一個覆蓋環境、社會、經濟、人文四大方面的多層次框架,促進了香港綠地系統的改善。

從技術統籌的應用上看,以天津中新生態城的綠色交通系統規劃為例,提出以綠色交通理念為指導原則,在交通方面圍繞綠色、生態的主題,建立低影響的交通體系。以上海崇明東灘的基礎設施生態化為例,推進上海崇明的生態化建設,使東灘的基礎設施向綠色化方向轉變。

四、總結

通過對綠色基礎設施相關理論的研究,我們可以看到從理論意義上它可彌補我國綠色基礎設施理論研究不足;從社會意義上其可以應對當前我國城市發展面臨的生態危機;從方法意義上為探究我國基礎設施建設的規劃提供途徑;從實踐意義上為我國綠色基礎設施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同時還啟示我們生搬硬套只是治表不治根,我們需要對理論深究后進行自我反思,因地制宜,創造符合我國國情的GI理論框架,把GI的框架銜接到我國海綿城市的建設中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海綿城市。

猜你喜歡
綠道綠地基礎設施
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有望加速
公募基礎設施REITs與股票的比較
可進入式綠地的養護與管理的研究
騎行綠道“潮”玩成都
老城區綠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區綠地提升為例
環湖綠道游憩機會譜構建及應用——以南京市玄武湖為例
誠誠&嘟嘟的成都生活
駐馬店市綠地內草坪改造及養護管理
振動攪拌,基礎設施耐久性的保障
走進綠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