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低齡留學生社會適應性問題與對策探討

2018-04-08 01:17郝莉宋莉莉
消費導刊 2018年2期
關鍵詞:同伴關系文化沖突社會支持

郝莉 宋莉莉

摘要:隨著中國經濟迅猛發展,出國留學熱不斷升溫,接受國際化教育成為當今中等以上收入家庭父母為子女謀劃教育成長的首要選擇。降落傘兒童,1.5代學生也都是近幾年留學熱出現的新生代,這也意味留學低齡化趨勢明顯,根據中國教育在線發布的《2017年中國出國留學發展趨勢報告》數據顯示,低齡化留學趨勢加劇,出國讀中學增長率超過本科。低齡化人群在海外生活的狀況越來越受關注,父母送子女出國接受海外教育的初衷是希望可以得到高學業成就,但現實是低齡化人群在海外的社會適應性不容樂觀,與留學目的國文化沖突、與當地寄宿家庭矛盾沖突不斷、同學關系緊張等問題彰顯。本文主要以留美低齡群體為研究對象,根據此群體生活狀況,旨在探討小留學生在異國他鄉留學之路面對重重困難和壓力該如何調節社會適應性做出一些對策,父母又該怎樣引導孩子緩解壓力和抑郁情緒提供參考。

關鍵詞:低齡留學生 社會適應性 抑郁 文化沖突 社會支持 同伴關系

一、研究現狀與分析

(一)低齡留學生概念

低齡留學生指接受高等教育以前的學生,年齡大多不滿 8周歲,根據留學網站數據統計6-12周歲這一年齡段的小孩基本上是隨父母移民,所以本文的研究對象主要以13-18周歲留學生為主,即在國外上初高中的留學生。

(二)小留學生在海外的社會生活現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語言溝通問題導致的自卑情緒

很多小留學生沒有語言基礎,選擇到國外先就讀預科班和語言培訓機構再考慮下一步選擇,這就使得初到留學目的地,溝通交流受阻與外界信息隔絕,與老師和寄宿家庭都沒辦法深入交流,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都會有突如其來的不適應擺在眼前,而小留學生的心智尚不成熟,面對這種不適應和封閉能否迎難而上還要看個體差異,但是這種壓力是獨生子女在國內從未遇到的,在父母身邊嬌慣的子女突然到陌生環境心理上逆差很明顯。而父母則認為孩子越小出國學習語言可以越快適應環境,有的家長過分強調孩子早期接受語言環境的學習能力,忽視了孩子的環境適應性。小魚可以在大海里馳騁更遠,但是小魚從魚缸到大海需要適應的時間,同時還要接受大海復雜環境的各種因素對其的挑戰。到底小魚能否在大海生存還要依賴于個體的適應性。

2.同伴關系不和睦導致的孤獨感強烈

這個年齡段的群體處于青春期階段,同伴關系是非常重要的社交關系,也是孩子學習社交的途徑。根據埃里克森階段論提到青春期的主要任務是發展建立同一性,而對同伴的依賴有助于青少年明確自我同性并學習建立關系。擁有良好的同伴關系使小留學生尋找到歸屬感,否則就會被排斥被拒絕,來自同伴關系壓力會讓他們的同一性意識發生改變甚至向負性變化,即同一性混亂,孩子們不能分辨自己在社會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異國的孤立無援產生強烈的孤獨感,被排斥感。

3.對異國文化不了解引起的文化沖突

本國文化和留學國家的文化差異會帶來生活習慣、思維模式、行為方式的不同,由于對留學目的國的文化不了解,對國家法規制度的不了解,頻頻發生因文化沖突引起的矛盾和刺激。如美國是強調個人隱私和獨立自主的國家,而中國是強調集體主義的國家,習慣了課堂學習中被老師安排灌輸知識和習慣保持安靜上課的課堂氛圍,到了美國的學習環境,依舊安靜聽課和被動學習,則被貼上“消極”標簽,課堂評分自然偏低。學習環節中國的考試評分制和美國的綜合評分制也不同,更需要調動個體的積極性和主動參與課外活動,強調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很多問題需要孩子自己去尋找答案。要想做到文化融合首先要了解目的地的風俗人情當地文化。

4.與父母關系疏離產生情感自閉

低齡出國留學生由于其認知能力、社會性思維能力都還處在發展階段,沒有獨立生活和學習的經歷,特別是這一代低齡出國留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對父母與家庭的依賴心理非常大,出國后,他們同父母的聯系日益減少,需要獨自面對新的生活和學習環境。長期和父母分離,對父母的依賴也沒有任何社會支撐可以替代,小留學生的社會情感支持體系容易崩潰,如果沒有溝通交流,得到安慰的從屬對象,孩子很容易情感自閉,嚴重會產生抑郁,甚至自殘自殺。如果父母能夠在重要的節假日對孩子多一些關懷和愛,做到平時對孩子生活全面的跟進了解,才能防止孩子出現負面情緒。父母對子女最好的愛就是陪伴,異國的低齡留學生更需要父母的關愛。不要認為給孩子錢,解決生活所需就是關愛。孩子需要的不是物質給予而是精神陪伴,心理健康成長才是真正的健康。

二、建議

(一)做好出國前準備工作

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1首先是語言,語言過關是關鍵。溝通交流是社會人的正常需要,對于低齡的小留學生心智還未成熟,緩解壓力的能力不及成人,如果不能正常交流,出門就是困難,不能正常出行、寸步難行,所以請先修好語言基礎再決定只身前往,即使是到了目的國也是以學好語言為前提學習各學科知識;2提前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安全意識教育,提前對前往目的地國家全面了解后,有可能會發生的種種預期需要讓孩子清楚的做好心理準備和應對。尤其是要進行挫折教育,當孩子在國外遇到困難和不能解決的情況下,教給孩子該怎樣著手處理,調整好心態,用積極的情緒去尋求他人的幫助,形成正向的積極克服困難的健康心理,遇事不慌張不責備不逃避遠離負性情緒

(二)了解文化差異,做到文化融合

文化差異也是吸引無數學子到異國他鄉求學的因素,要將文化的不同坦然接受而非排斥,只有做到文化融合,才能和當地人和諧相處。父母和孩子都應提前了解目的地國家的飲食習慣、風俗人情、社會禁忌、信仰和宗教等文化方方面面,一方面確保孩子可以接受新文化的程度,一方面做到對文化差異心中有數。特別是對將要寄宿家庭的了解,成員構成,職業特點等,避免與寄宿家庭發生不愉快。同時對要去的學校所在的州、省、市的近年的重點社會事件有了解。

(三)構建良好社交圈,建立可信賴的同伴關系

對于低齡的小留學生心智還未成熟,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還未形成,這個時候需要父母對子女在國外的社交情況有了解,孩子應積極和當地學生構建友誼,能夠主動參加學校和社區舉行的活動,主動搭建社交圈。家長需要讓孩子學會與人交往的技巧,才不會被邊緣化。

(四)家長正確指引

家長的正確指引可以幫助子女建立自信心,懂得自尊自愛,培養獨立意識。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家長不應抱怨和批評,而是給孩子以鼓勵和愛,讓孩子去勇于嘗試,大膽去做,這個過程家長是孩子堅強的后盾,孩子也不會選擇逃避退縮,進而形成正向良好的交互,家長的積極態度是孩子勇敢面對未知生活的激發條件。孩子對父母的信賴更加堅定了父母對子女的一貫支持。

(五)保持高學業期望和自我概念

較高的學業期望和自我概念與高學業成就有正相關。所以確保父母和子女在出國前有明確清晰的學業目標。父母應明確未來孩子的成長發展計劃,不是一時沖動或攀比,不是一年兩年的為學而學,而是從孩子畢生發展的角度為孩子選擇適合孩子的留學規劃,培養孩子的自我概念,做好留學前的家庭環境的準備。

(六)防止假期退步

有數據顯示,假期的到來使得原本適應了的孩子又回到原來的生活環境后有退步的表現,防止孩子在假期懶惰,打破原本適應了的生活習慣。

二、討論

根據中國教育在線發布的《2017年中國出國留學發展趨勢報告》數據顯示,2016年度中國學生出國留學人員達54.45萬人,中國學生出國留學增長放緩,增幅回落至個位數,出現幾年來增幅新低。隨著低齡化留學生暴露問題的增多,一些家庭開始對低齡留學進行理性思考。原先計劃在中學階段出國留學希望能更早接受國際化教育的家庭,轉而選擇先在國內接受國際化教育,因此近些年來國際化辦學迅猛發展。目前國內國際教育辦學形式有三類主體: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公辦中學、民辦學校。由于大多數家庭受前兩類主體選擇的限制,更多的是選擇民辦國際化教育學校,且民辦學校也在不斷擴張辦學。國際化學校學生或成未來留學主力軍,目前新一波“回國潮”已拉開序幕。將未成年的孩子盡早送出國還是先留在國內接受國際化教育或是接受國內傳統的教學體制,父母都應理性謹慎選擇,不應沖動和攀比。

縱觀人的一生,家長應站在孩子畢生發展的高度考慮孩子的留學教育問題,是否要讓幼小的孩子從小接受異國教育還取決于多重因素。每個個體都不同,要選擇適合孩子的教育途徑,都不應該用統一的標準去評判孩子的未來。但最終都應該以孩子自身為出發點,尊重孩子幼小的心靈。

猜你喜歡
同伴關系文化沖突社會支持
論《白牙》中流散族群內部的文化沖突
同伴關系作為留守兒童心理發展的保護性因素
探究分組自主游戲促進同伴關系和師生關系
家庭社會經濟地位對高中生同伴關系的影響途徑及啟示
社會支持與員工工作滿意度的相關關系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感恩、社會支持與心理幸福感的關系研究
《一課》中教師娜迪亞悲劇形象探析
中英禮貌用語對比及跨文化沖突——以《喜福會》為例
《空山》不空——多重文化沖突下的詩性反思
新文化運動時期的裸體模特之爭與文化沖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