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國號的由來

2018-04-11 11:33胡阿祥
書摘 2018年12期
關鍵詞:李淵太原皇帝

☉胡阿祥

從中國國號史的角度言,天下共號的“唐”歷年長久。其始也,618年五月戊午,隋帝楊侑禪位于唐王李淵;甲子,唐王李淵在長安即皇帝位;624年唐平江南輔公祏以后,統一天下。其終也,907年四月初一,朱溫廢唐帝李柷為濟陰王,自即帝位,建國號梁。又在此始、終之間,690年九月,唐高宗李治皇后武曌代唐稱帝,改唐為周;及705年二月,唐高宗之子中宗李顯復位,恢復國號為唐。這樣,唐為天下共號長約270年,從而區別于秦、新、晉、隋作為天下共號時間的短促;而類似于秦、漢,唐國號的影響,也不僅遷延至今,并且遠播域外。

這歷年與影響都可謂久遠的“唐”國號,《資治通鑒·唐紀一》元胡三省注其由來曰:

唐,古國名。陸德明曰:周成王母弟叔虞封于唐,其地帝堯、夏禹所都之墟。漢曰太原郡,在古冀州太行、恒山之西,太原、太岳之野。李唐之先,李虎與李弼等八人佐周伐魏有功,皆為柱國,號“八柱國家”。周閔帝受魏禪,虎已卒,乃追錄其功,封唐國公,生子昺,襲封。昺生淵,襲封,起兵克長安,進封唐王,遂受隋禪,國因號曰唐。

按胡三省解說李“唐”國號聯系到“唐,古國名”是對的,以李虎追封的唐國公作為李“唐”國號的直接來源也不錯;只是胡《注》沒有涉及到其中至關緊要的一個問題:周為什么追封李虎為“唐”國公而不是別的某國公?進之,李淵“國因號曰唐”,除了祖父李虎追封唐國公、父親李昺襲封唐國公、李淵本人由唐國公進封唐王以外,是否還有什么別的原因可說?

周追封李虎為唐國公

李虎,大唐開國皇帝李淵的祖父。關于李淵家世及其禪代隋朝,《冊府元龜·帝王部·帝系》略云:

唐高祖神堯帝(淵),姓李氏,隴西狄道人?!婢盎实刍?,封趙郡公,徙封隴西公,周受魏禪,錄佐命功,居第一,追封唐國公。生世祖元皇帝昺,封汝陽縣伯,襲封隴西公,周受禪,襲封唐國公。高祖即元皇帝之世子,母曰元貞皇后,七歲襲封唐國公,義寧二年受隋禪,即皇帝位。

李虎被追封為唐國公的緣故,又可得而言之如下:

其一,李虎身受的趙郡公、隴西公及追封的唐國公,都與李氏居地及假托的先世有關。趙郡公、隴西(郡)公事屬明顯,可不具論;而由郡公更進一等的國公即唐國公,也是如此?!胺惨赖冗M封,以能保留元封之名為原則,故其取名多從元封地名所隸屬之較大區域中求之。若不得已,則于元封地名相近之較大區域中求之。若猶無適當之名,則盡棄與元封有關之名,別擇一新號?!本颓皟蓷l原則論,可供“當日之擬封號者”為李虎追封國公選用的古代國名,有與隴西郡有關的秦,與趙郡有關的晉、中山、趙、魏、唐。而魏,已經是拓跋氏的國號,自然不能再用;中山,“復不可為進封國公之號”;又因當時封爵中已有秦郡公宇文直、晉國公宇文護、趙國公李弼之故,秦、晉、趙也都不能取用。如此這番地排除下來,“當時司勛擬號之官,若不別擇一新號,而尚欲于舊時封地之名有所保存聯系者,則舍唐國莫屬。此李虎所以追封唐國公之故也?!?/p>

其二,這與趙郡有關的古代國名“唐”實指傳說中的陶唐氏帝堯始封的唐國??肌稘h書·地理志》中山國領有唐縣,“堯山在南”,唐顏師古注引東漢應劭曰:“故堯國也。唐水在西”,又注引三國魏中山人張晏之說:“堯為唐侯,國于此。堯山在唐東北望都界?!比绱?,李虎追封“唐”國公,蓋取義于河北地區流傳的陶唐氏帝堯的遺跡。

李虎因家世居住之地,為傳說中的陶唐氏帝堯始封唐國之地,而被周追封為唐國公,已如上述;至于再襲封的唐國公李淵,后來禪隋,即以“唐”為有天下之號。

陶唐氏帝堯的傳說與唐“蕩蕩也”的美義

堯不見于《詩》、《書》等西周文獻,而開始出現在《天問》、《國語》、《左傳》等典籍中,是堯舜禪讓故事里的人物,表現為一位無大作為的頗平庸的天子?!渡胶=洝飞裨捴杏小暗蹐颉敝?,但在該書的古帝世系里沒有堯,這反映出在當初的神話傳說里,堯的地位并不高。到了儒、墨兩家文籍,堯成了古代偉大的圣王、仁君的典范;尤其儒家,特別推崇堯,專門編撰了一篇《堯典》,以頌揚堯的政績、德行以及傳位給舜、“光被四表”的禪讓盛業。在戰國末年編成的《帝系》里,堯是黃帝曾孫帝嚳的第三子。到《世本》中稱“帝堯為陶唐氏”,《史記》沿用之,于是史籍中遂稱“唐堯”,與虞舜、夏禹、商湯、周文王名號一致,成了戰國后期流傳下來的唐、虞、夏、商、周這一“二帝三王”歷史系統中的唐帝。到《大戴禮記·五帝德》中,堯被編為古代“五帝”中的第四帝。

堯的傳說流變復雜,系統紛繁,以上所言只是一個大概。有關陶唐氏帝堯的傳說,涉及地望又相當廣泛,以今地理言之,山東、河北、河南、山西等省,都可見到陶唐氏帝堯的遺跡。其中河北的遺跡,成為北周追封李虎為唐國公的依據;而唐國公李淵以為“太原黎庶,陶唐舊民”、“不踰本封”云云,則與山西的遺跡有關。

堯在山西的遺跡,一則集中在太原(今山西太原市一帶),二則集中在平陽(今山西臨汾市一帶)。這兩處,諸多古籍指為堯所都之地。如今翼城,就被認做是夏、商時堯裔子的唐國所在。此翼城的唐國,周成王時被滅,成王改封弟姬虞于其故地,仍名唐國。

應該正是因為今山西“本唐堯所居,……其民有先王遺教,君子深思,小人儉陋”,又多唐堯遺跡,所以太原道安撫大使、唐國公李淵以為其安撫的對象是“陶唐舊民”,安撫的地域則“不踰本封”;至于李淵奉詔安撫太原、即私喜以為“天授”,由李淵以前有關陶唐氏帝堯名稱國號的議論,也不難明暸。

考陶唐氏帝堯名稱國號的正統解釋,見于東漢《白虎通德論·號》:

德合天地者稱帝?!壅咧B也,象可承也?!S帝、顓頊、帝嚳、帝堯、帝舜,五帝也?!^之堯者何?堯,猶峣峣也,至高之貌,清妙高遠,優游博衍,眾圣之主,百王之長也?!?,蕩蕩也。蕩蕩者,道德至大之貌也。

“唐,蕩蕩也”,是唐有“大”的意思?!皥颉笔鞘ネ?,堯的偉大功德,浩浩蕩蕩、廣闊無邊:“唐”為美號,又正顯示了堯的浩浩蕩蕩、廣闊無邊的偉大功德。而隋大業十二年(616年)李淵“奉詔為太原道安撫大使”時,天下已亂,此唐國公李淵所以“私喜此行,以為天授”也。

然則何謂“天授”呢?據《大唐創業起居注》卷一,大業十三年,隋帝敕李淵為太原留守,李淵“私竊喜甚”,忘形之下,李淵對二子李世民一吐心跡:“唐固吾國,太原即其地焉。今我來斯,是為天與。與而不取,禍將斯及。然歷山飛不破,突厥不和,無以經邦濟時也?!卑创髽I十一年魏刀兒起義,自稱歷山飛,有眾十余萬;次年,歷山飛部將甄翟兒一度進逼太原。又突厥,北周、北齊以來北方最強的外患。至于“經邦濟時”云云,李淵“素懷濟世之略,有經綸天下之心”,而且“自以姓名著于圖箓”,太原又為“王氣所在”。如此,李淵始為“太原道安撫大使”時,便懷不臣之心、割據之意;及為太原留守,取隋而代的“雄斷英謨,從此遂定”。

按唐國公李淵的此等不臣之心,始而“陶唐舊民”心知肚明,繼而代隋之初有過一次隱晦的表露;又直到60年后的唐咸亨五年(674年),更是大白于天下。

“陶唐舊民”心知肚明者,是隋初有民謠《桃李子歌》:“桃李子,莫浪語,黃鵠繞山飛,宛轉花園里?!薄洞筇苿摌I起居注》巻一溫大雅案云:“李為國姓;桃當作陶,若言陶唐也;配李而言,故云桃花園。宛轉屬旌幡。汾晉老幼,謳歌在耳。忽睹靈驗,不勝歡躍?!?/p>

唐咸亨五年(674年)李淵心跡大白于天下者,這年的八月壬辰,李治、武曌上李淵尊號為“神堯皇帝”。這一尊號,可謂全然無遺地暴露出了李淵當初建國時自擬唐堯的心理!

“神堯皇帝”李淵

大業十三年,李淵為太原留守。按太原,北周末年號稱“天下精兵處”,隋為北御突厥的軍事重鎮,隋末與西京長安、東都洛陽鼎足三立,為北方最重要的據點之一。大業十三年六月,李淵傳檄諸郡,稱義兵,開大將軍府,置三軍。七月癸丑,李淵兵發太原,一路克捷。十一月丙辰,兵入長安。義寧二年(618年)五月戊午,李淵逼隋帝楊侑禪位于己;甲子,唐王李淵即皇帝位,國號唐,改元武德,定都長安。又此后直至武德七年(624年),隋末以來割據群雄漸次削平,統一的大唐皇朝因而形成,“唐”也繼“隋”之后,再為天下的共號。

此大唐開國皇帝李淵,武德九年(626年)八月傳位于二子李世民。貞觀九年(635年)五月,70歲的太上皇李淵駕崩,《新唐書·高祖本紀》于此作結道:

謚曰太武,廟號高祖。上元元年,改謚神堯皇帝,天寶八載,謚神堯大圣皇帝。十三載,增謚神堯大圣大光孝皇帝。

按咸亨五年八月(是月改元上元)改謚“太武皇帝”李淵為“神堯皇帝”,實在貼合李淵稱帝前的心志、稱帝后的自況。以言稱帝前的心志,李淵是以興復帝堯的唐國為遠大志向的:以言稱帝后的自況,即李淵之以帝堯為榜樣、以唐為國號,是希望自己成為帝堯一般的仁君圣王,是希望自己造的唐朝以德立國、“道德至大”,是希望自己這位神堯皇帝開創的唐朝,成為唐堯時代那樣的太平盛世。

然而近乎殘酷的是,當咸享五年改謚李淵為“神堯皇帝”時,李淵之孫、李世民九子、在位皇帝李治,因為苦于風疾,政務已多交由武皇后處理,這位武皇后在追尊李淵為神堯皇帝、太穆皇后竇氏為太穆神皇后的同時,武皇后改當世“皇帝稱天皇,皇后稱天后”?!疤旎省?、“天后”之稱,名義上是要“避先帝、先后之稱”,而骨子里正如胡三省一針見血地指出的:“武后之意”,“實欲自尊”——“自尊”的結果,就是武皇后從“天后”起步,進而成為“圣母神皇”,又進而一度革唐為周。

猜你喜歡
李淵太原皇帝
印記太原《并蒂菊》系列文創產品
只買500匹馬
只買500匹馬
太原清廉地圖
皇帝需要幫忙嗎
女皇帝
A Study on Oscar Wilde’s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
太原工讀駕校的品牌之路
酷愛學習的小皇帝
李淵起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