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漢元: 打一場空氣環境生態脫貧攻堅戰

2018-04-16 06:10張院萍,劉源,王芳
中國畜牧業 2018年7期
關鍵詞:稅費發電企業家

去年兩會期間,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針對我國電價改革、基本口糧供給安全、弘揚企業家精神、光伏補貼發放、減免光伏行業稅費、發展光伏產業破解霧霾之困等話題,向大會提交了6份提案及發言,其中《讓尊重和弘揚企業家精神成為社會共識》的大會發言,為喚起全社會對企業家精神的尊重積極鼓與呼,其中的重要觀點論述,在兩會期間乃至之后很長一段時間,引發了強烈共鳴,包括新華社在內的主流權威媒體紛紛進行深度報道,社會各界進行了廣泛討論。此后,2017年9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意見》正式出臺,這是中央首次以專門文件形式明確企業家精神的地位和價值,對激發企業家創新精神、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具有重大歷史和現實意義。

今年,劉漢元在圓滿完成二十年全國政協委員履職生涯后,首次以全國人大代表身份參加全國兩會,并繼續恪盡代表職守、認真履行職責,積極建言獻策,參與國是,反映社情民意。今年他主要針對當前我國空氣環境生態“脫貧”,降低企業“五險一金”繳費比例,提高光伏扶貧質量等方面問題,進行了認真思考和仔細調研,以人大議案的形式提出自己的建議:用五到十年時間,打一場空氣環境生態脫貧攻堅戰。

在《關于發揮我國政治體制優勢 打一場空氣環境生態脫貧攻堅戰的議案》中,劉漢元談到,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大力推進綠色、低碳和循環發展。伴隨我國經濟發展不斷加快,國內霧霾和生態環境壓力越來越大,廣大人民群眾已把呼吸到一口新鮮干凈的空氣作為一種奢侈,這事實上已成為與當年吃不飽、穿不暖同樣嚴峻的問題。以光伏、風能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產業作為我國在全球最具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改善國人呼吸和空氣質量的核心產業,是與我國扶貧攻堅事業同等重要的基礎產業,我國完全可以發揮國家政治體制優勢,全力支持促進光伏、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用五到十年時間集中力量再打一場扶貧攻堅戰,讓全體國民從空氣、環境和生態貧困中徹底脫貧。

改革開放至今已整整四十年,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國內生產總值穩居全球第二,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全球話語權大幅提升,高鐵、光伏、航天、超級計算機等產業,已成了享譽全球的亮麗名片,中國逐漸從制造業大國轉變為制造業強國,從世界工廠轉變為世界研發基地,從中國制造轉變為中國智造,人民物質生活水平得到極大改善和提高,實現了由貧窮到溫飽再到整體小康的跨越式轉變。到2020年,我國最后7000萬貧困人口也將全部脫貧,從而在我國徹底消除貧困,這將是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巨大功績。

與此同時,伴隨我國經濟飛速發展,盡管國家近年來加大環境治理,一些地區也有了明顯改善,如京津唐地區去冬到今春空氣質量就有了大幅改觀,但國內生態環境總體上仍面臨巨大壓力,長時間、大面積的霧霾天氣依然困擾著我國大部分省市,人民群眾無不渴望著能時時呼吸到新鮮干凈的空氣,仍期望著時時看到青山綠水藍天白云。以此角度看,這已成為了與當年廣大人民群眾吃不飽、穿不暖同樣嚴峻的問題,甚至衍生出了我國另一種意義上的貧困,那就是“空氣貧困”、“環境貧困”和“生態貧困”。因此,為更有力保障全體國民的健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實現我國經濟、社會和環境可持續協調發展,迫切需要且完全有能力像今日的扶貧攻堅那樣,充分發揮政治和體制優勢,用5~10年時間再一次實現空氣、環境和生態的徹底“脫貧”。

在這場“空氣、環境和生態脫貧”的攻堅戰中,發展以光伏、風能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正是贏得戰役的主力軍。以光伏為例,作為目前人類可使用的能源中一次轉化效率最高,并且使用最簡單、最可靠、最經濟的可再生能源,光伏具備十分獨特的優勢,是當前及未來新能源發展的主要選擇。近十年來,中國光伏產業實現了從一路追趕、齊頭并進到全面超越的華麗轉身,在技術、規模、成本上已全球領先,可以說中國已經牢牢執住全球光伏產業發展的牛耳,形成了與中國高鐵同樣強大的全球影響力,中國光伏產業已成為了全球最具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成了改變全人類生活與發展方式的重大產業,成了改善中國人呼吸和空氣最核心的基礎產業,是與我國扶貧攻堅事業同等重要的產業,更是人類五千年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要產業。近年來,在光伏產業向縱深推進的過程中,一些問題也成了阻礙產業長期、健康發展的攔路虎。

一是稅費負擔是制約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頭號攔路虎。當前,我國光伏產業從上游的多晶硅等原材料,到中游電池片、組件等一系列元器件的生產,再到下游的光伏發電,都被全額征收各種稅費,主要包括:25%的企業所得稅、17%的增值稅及其附加,還有海域使用費、土地使用稅、印花稅、房產稅等超過20種其他稅費,就連國家補貼的發電收入都還要全部繳納增值稅及附加和企業所得稅。如再考慮社保因素,稅費將更加驚人。根據光伏發電項目數據平均測算,企業實際繳納的度電增值稅達到0.1~0.15元。企業獲得貸款后,利息要被全額計收增值稅且不能抵扣,但銷售收入卻要按照17%稅率計算增值稅,作為成本很大占比的利息完全不能抵扣增值稅,進一步加重了企業稅費負擔。僅從光伏發電端看,每度電的稅費已經達到0.17~0.23元。事實上,各類稅費成本居高不下已成了影響光伏產業健康發展,影響其比較優勢形成,導致光伏發電需要補貼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是指標管控思路與市場化交易機制和規律相悖。此外,當前通過指標控制光伏發電規模的管制思路,既不符合也不利于市場化條件下產業的健康發展。但目前也有觀點提出希望將分布式光伏一并納入指標管控范圍。事實上,在過去五到十年,得益于中國光伏應用的蓬勃發展,產業鏈上中游新增產能不斷增加和更替,有效帶動了技術不斷革新和改進,設備不斷迭代升級,促使成本大幅降低,使得中國光伏產業贏得了全球發展先機及絕對的規模和成本優勢。因此,產業適度規?;l展,促使設備、技術的不斷更新,是光伏成本不斷降低的關鍵因素,無論集中式還是分布式都應在條件具備時停止指標管理,倘若一味用指標壓制發展規模,成本下降速度將大大減緩。

近十年來,光伏發電成本已下降了90%,全面實現平價上網的曙光已經出現,補貼并不會無限擴大。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長李創軍表示,力爭在2020年實現光伏發電用電側平價上網并盡早實現發電側平價上網;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創新研究院報告顯示,我國光伏發電更大規模應用后,在2020年前后即可實現平價上網,不再需要補貼,此前已建成項目的補貼將在2022年至2025年間達到峰值,補貼金額在1000億~1750億元。據統計,從2008年到2017年,國家共計為煤電脫硫脫硝補貼超過1萬億元,平均每年的補貼都在1000億元左右。為了從根本上破解我國霧霾問題,實現我國溫室氣體減排目標,保障光伏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顯得尤為重要,國家完全有理由、有必要、也有能力支撐產業發展過程中所需的這部分補貼。

針對以上問題,劉漢元建議:讓光伏產業在市場化機制下發展,摒棄用指標壓制發展規模的管理思路;全面清理并減免光伏行業的相關稅費;通過市場化機制或者政策性措施解決光伏補貼資金問題。

猜你喜歡
稅費發電企業家
“發電”
檸檬亦能發電?
含風光發電的互聯電力系統自動發電控制論述
對話“疫線”企業家
“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我們自己人”
閩籍女企業家共話“轉折” :善良、堅持、靈動
中小商業地產企業會計核算應關注的問題
300億美元
從打工妹到女企業家
從打工妹到女企業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