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看稻菽千重浪

2018-04-18 09:15
共產黨員·上 2018年3期
關鍵詞:責任制小康社會遼寧

1978年12月,具有歷史意義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全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遼寧人民群情振奮,積極投入到轟轟烈烈的改革開放的洪流當中。由于受中國傳統經濟模式影響較深,改革首先從農村開始,繼而蔓延到城市乃至各行各業。從1978年到現在的40年間,遼寧在農村全面推行體制改革,全省農業農村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輝煌成就,農村經濟社會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為遼寧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也為我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1978—1984:推行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各種責任制

1979年2月,中共遼寧省委、省革委會根據《中共中央關于加快農業發展若干問題的決定》,制定了《關于農村若干經濟政策的補充規定》,這是遼寧農村改革的開始?!堆a充規定》明確提出,農村可以包產到戶,實行聯產計酬和生產責任制,改變分配上的平均主義,并允許一部分農民先富起來。1980年,遼寧偏遠山區和貧困地區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并普遍收到了較好的效果。1981年5月,省委召開各市委、地委主管農業書記會議,主要討論農業戰線進一步加強和完善生產責任制的問題。1982年,黨和國家領導人到遼寧視察,提出要加快農村改革步伐。10月,省委召開五屆六次全會,統一對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問題的認識,提出在“雙包”尤其是在包干到戶問題上,要進一步解放思想。之后,全省開始大面積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核心的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克服了過分單一、過分集中、過分平均的弊端,極大地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1979年至1984年,遼寧農業產值年均增長7.9%;糧食產量由1194.1萬噸跨上了1425.8萬噸的臺階,年均增長3.6%。其中1983年和1984年,全省糧食總產量連續兩年突破1400萬噸,創歷史最高水平。農民收入年均提高17.1%,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和消費差距縮小。這一時期,農業生產的快速增長,不僅解決了多數農民的溫飽問題,而且也為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啟動準備了經驗,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1985—1992:建立計劃與市場相結合的運行機制

1985年,農產品出現低水平結構性過剩(主要是局部性“賣難”),政府對糧油等大宗農產品的財政補貼已成為僅次于國營工業企業虧損補貼的第二大財政“包袱”。針對過去國家對農產品統得過死、農業結構長期過于單一的弊端,國家決定取消實行了30多年的農副產品統購派購辦法,改為按國家合同計劃收購,對糧油等大宗農產品采取合同與市場收購的“雙軌制”,建立國家與農民的商品關系;對其他農產品完全放開,實行市場調節。從實踐結果看,放開其他農產品市場的改革,取得了異乎尋常的成功,如“兩水”(水果、水產)的生產保持連年大幅度增長的局面。從1988年下半年開始,為抑制通貨膨脹,控制過熱的經濟增長,國家決定對國民經濟實行治理整頓。在宏觀經濟政策緊縮的背景下,一方面,農業得到了一定的加強。我省主要農產品產量都有大幅度提高,糧食產量創下了歷史最高紀錄。但糧棉等主要農產品的價格仍大大低于市場價格,各地收購矛盾很大。另一方面,非農產業發展受到抑制。鄉鎮企業發展速度明顯放慢,效益下降,吸納農業剩余勞動力的能力也趨減弱。受此影響,農民收入增長出現了改革開放以來的首次徘徊,其中1991年農民實際收入呈負增長。城鄉收入差距和消費差距均與1978年改革開放前相當。

1992—1998:全面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軌

1992年,在鄧小平同志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后,農業和農村經濟在改革方面出臺了許多重大舉措,并取得了較大突破。如在基本經營制度和產權制度上,第一次提出了土地制度建設的基本框架(在將土地承包期再延長30年的基礎上,建立農地使用權的流轉機制),推進適度規模經營和“四荒”地(荒山、荒坡、荒水、荒灘)使用權拍賣;對鄉鎮集體企業進行股份制和租賃、拍賣等多種產權組織形式的試點;放開糧食價格和購銷;出臺支持糧棉大縣發展經濟和建立高產優質高效農業示范區專項貸款;國家發布了以《農業法》《農業技術推廣法》為代表的一大批農業法律法規和規章。遼寧農業和農村經濟呈現全面發展的態勢。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達到1500萬噸的水平,“菜籃子”產品繼續保持旺盛的增長勢頭,水果、蔬菜等主要副食品實現了自給有余,農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年均增長17.2%,達到2500元以上,結束了我省長期靠調入糧食和副食品維持供需平衡的歷史,譜寫了遼寧農業發展史上最為輝煌的一頁。

1999—2012:進入城鄉統籌發展新階段

世紀之交,由于受東南亞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國民經濟增長受阻,農村經濟發展進入艱難的爬坡階段:1999年至2001年,農民人均收入3年負增長;到2003年,5年間的平均增長速率僅為2.6%,比1992至1998年農民人均收入遞增速度低了14.6個百分點。

2004年1月,黨中央、國務院下發《關于促進農民增加收入的若干政策的意見》的1號文件,著力解決農民增收難的問題。此后,中央連續幾年下發“1號文件”支持農村經濟發展,農村改革進入統籌城鄉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階段。主要標志是推進農村稅費改革和綜合改革,著力構建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建立了農業補貼制度,結束了農民種地繳納“皇糧國稅”的歷史?,F代農業加快發展,縣域經濟發展迅速,農業產業化和設施化水平迅速提高。全面推行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啟動了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工作。建立了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農村的公共服務水平快速提高,城鄉一體化建設步伐明顯加快。

2013年至今: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

2012年11月,黨的歷史上又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代表大會——黨的十八大召開。會議明確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確保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了實現這一宏偉目標,遼寧省委、省政府聚焦“三農”問題,進一步加大農村改革發展力度,著力打贏脫貧攻堅戰。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這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大會對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具體闡釋,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黨的十九大以后,省委、省政府立即著手制定新的措施,農村改革發展向縱深領域邁進。

黨的十八大以來,遼寧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村經濟體制更加健全,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基本建立;現代農業建設取得顯著進展,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高,糧食等主要農產品供給得到有效保障;農民人均純收入大幅增長,消費水平顯著提升,絕對貧困現象基本消除;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進一步加強,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農民民主權利得到切實保障;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明顯推進,農村文化進一步繁榮,農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落實,農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農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更加健全,農村社會管理體系進一步完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生產體系基本形成,農村人居和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

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遼寧主要農產品實現了由短缺到自給有余的歷史性跨越;農村經濟結構不斷調整,縣域經濟發展勢頭強勁,產業經濟結構優化升級;農民生活發生歷史性變化,人均純收入大幅增加,消費結構逐步優化,居住條件變化巨大。整個遼寧呈現出農村穩定發展、農業增長迅速、農民安居樂業的和諧局面。

猜你喜歡
責任制小康社會遼寧
責任制助產護理結合導樂陪伴分娩模式在初產婦自然分娩中的應用
讀遼寧 愛遼寧
加強鐵路運輸企業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落實
習近平關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論述摘編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樹立發展信心 培育增長動力
門診護理服務中首問責任制的作用分析
遼寧出版集團
責任心從哪里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