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承與背叛

2018-04-20 08:38趙玉祥
藝術評鑒 2018年5期
關鍵詞:山川優秀獎筆墨

眾所周知,中國山水畫的學習離不開傳統,而對于傳統技法的學習,無非是為了更好地表現山川的性情和特質、表達自己對自然山川的理解,將自己豐富的情感熔鑄于有限的筆墨,從而使觀眾在觀賞作品時,能于有限的筆墨之中見到畫家的影子。

從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圖》開始,中國山水畫在一千多年的發展過程中,經歷了數次重大變革,發展到以李可染為標志的近現代山水畫時,中國的山水畫可以說已經是眾法兼備、成熟完善了。在這樣的情形下,當代中國的山水畫家們就面臨一個時代性的思考和抉擇問題——如何走出一條真正屬于自己的山水之路?

我一直堅持認為,一幅好的作品,給人感受最深的不是技法是否純熟,而是畫家筆底流淌出了多少情感。

繪畫藝術不是簡單的模擬和描繪,而應是作者對自身情感及心靈的抒寫和表露。簡單而無休止的重復只會讓人感到乏味和心生厭倦,只有那些貫注了作者真感情的作品才能真正感動讀者,才會具有震撼力和引起共鳴??v觀歷代名家巨跡,如《溪山行旅》《萬壑松風》《富春山居》等,哪一件作品讓我們看到的不是作者滿滿的深情?當面對這些作品時,誰能無動于衷?這正如莊子所言:“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我的老師李寶林先生曾說:“山水蘊藏著人對大自然渾厚、寬廣甚至悲愴的情懷,而我要追尋的,則是那幾千年屹立不動的大山所展現的沉默和悲壯。我高興自己終于悟到所要做的……”。這體現的是一個畫家寬博的胸襟和氣度,而這樣的胸襟、氣度恰像一盞明燈,照亮我前進的路途。我之所以到人大學山水畫,完全是因為受先生人格魅力的吸引。先生與人為善,忠厚待人,話語不多,時時體現的莫不是大山的凝重與渾樸,他的話經常是充滿智慧、飽含哲理的。先生的人品畫格為我所景仰。即如先生筆下的山水,每每體現的多是厚重與倔強的大山氣度。他畫中濃厚的筆墨和大量直線的運用,使畫面打破常規,寧靜中充滿勃發的生機。那些貌似笨拙的直線如同先生執拗的性格和質樸的情感,而先生對于小篆線條的運用(如描繪那些盤旋的山勢),使畫面在厚重中透出靈動,方中寓圓、靜中寓動,山的蒼勁與水的柔美,和諧而統一。

繪畫藝術應隨時代的發展而有所發展,不能一味重復和摹擬古人。當今的繪畫藝術就應該為今人服務,滿足當下觀眾的審美需求。這就要求我們的創作不能脫離現實生活,應該在豐富的現實生活中追尋和挖掘創作的源泉與靈感。所展示的作品要能吸引觀眾的眼球、抓住觀眾的心靈,要把山川美的一面通過我們的筆墨展示給觀眾,讓他們從中獲得一種心靈的感應和美的享受。

縱觀古今山水畫的發展脈絡和軌跡,有一個現象是不容忽視的——那就是山水畫中所展現的地域特性。古代的荊、關、董、巨、黃、王、倪、吳及清初的漸江、梅清、龔賢等山水大家,莫不以飽含深情的筆墨描繪自身所處地域中的一山一水、一樹一石,既展現了或雄渾、或蒼潤的各種不同的地域面貌,形成了享譽古今的地域畫風。

一個山水畫家筆下所表現的應該是其對自然山川最真實的體悟和心靈關照。要使自己的作品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我們就不能以一種簡單的方法去表現不同的山川風貌,造成“天下山川一個樣”的局面。清初偉大的畫家石濤和尚說:“我之為我,自有我在,古之須眉,不能生我之面目;古之肺腑,不能安入我之腹腸”,這向我們闡明了一個“筆墨當隨時代”的問題,而山川也是各具性格和特點的,如五岳泰、衡、華、恒、嵩山,不也是各有面貌而各具魅力嗎?試想,如果這五岳生成一個模樣,那去過泰山的人還有興趣去看其它的幾座山嗎?這讓我想起當下已成顯學的黃賓虹畫學,在我看來并非如人們所肆意夸大的一般神奇和偉大,他對祖國山川走馬觀花的觀照方式、南山北地都一般的筆墨表現,恰恰泯滅了山川自身的性靈和特點。土地是有靈魂的,山川是有性格的,可染先生看到了黃的不足,重寫生、師造化而終成一代大家。

一個好的藝術家既是一個傳統的繼承者,又應該是一個開拓者或叛逆者。我國的京劇大師梅蘭芳師承十三燕而開拓出一片完全不同于十三燕的戲劇天地,終成一代宗師,這是在繼承之上的一種善意的叛逆。如李可染對于黃賓虹,有繼承也有叛逆,最終形成自己的“李派山水”。

任何一個成功的畫家都是在善于學習前人的基礎上,加上在自己的思考,不斷的改造、發展和完善自身的藝術理念最后形成自己的風格的。

“仰觀俯察,遠取近求”一直是中國傳統山水畫家對于自然獨特的觀察方法,這種方法決定了中國山水畫的透視是不定時不定點,任意而游移的心理視野,我們把它叫做“散點透視”。古人為什么習慣于這種觀察方法?我想這是當時的生活環境和條件所決定的,與當今相比有它一定的局限性。

根據自己多年從事攝影工作養成的習慣,我對中國山水畫的觀察法有一些個人的理解:即“睜眼看世界”——“攝影透視低遠論”。這種對物象的觀察方法是將西方繪畫透視學理論和中國傳統繪畫散點透視論有機結合。攝影是現代人比較熟知并且喜歡的一種藝術形式,攝影并不等同于簡單的照相,二者最根本的區別在于:照相是對物象一成不變的照搬,而攝影則根據作者的立意對物象進行選擇、對畫面進行加減處理,讓你在面對大自然的真山水時,以一種藝術的真實眼光相對全面的去觀照你所要描繪的對象,展示一種特殊的現場感受。攝影透視低遠論為我在對中國山水畫的學習和創作中提供了理論依據,所以,一直以來,我的作品非常重視現場寫生感。在攝影透視低遠論指導下創作出來的山水畫作,就很符合現代人的審美需求,特別是利用光影的表現手段為中國山水畫添加的全新表現元素,是古人作品中所沒有的。利用這一理論創作出的作品具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力,很能滿足現代觀眾的審美視覺需求,能使觀眾如同身臨其境,切身體悟、感受大自然的靈性,獲得身心的愉悅。(其實已有一些畫家在不自覺的運用這種理念于他們的創作當中,如李可染先生和我的老師李寶林先生的一些作品,常常讓我看到對于攝影低遠透視的運用和表達,但這是無意識的,偶然的。)

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淺見和感悟,不能代表其他任何人。所謂“人無完人”,畫也如是,在藝術創作當中,有時一個畫家的優點往往可能就是他的缺點,反之,缺點也是他的優點。如金農、黃賓虹、李可染、周韶華等古今賢哲莫不如此。這世界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完美無缺的畫家,沒有缺點可能同時就意味著沒有特點、沒有個性和面貌。一個好的藝術家、成功的藝術家畢生可能僅僅因為把自身的某一個點發揮到了極致形成自己獨特的繪畫語言、面貌,所以成功。

繪畫藝術最終還是對自身心靈的寫照,是自己的道場,休養于斯,安度于斯,貼近生活、感悟生活、師法自然,行乎大道,尋求真、善、美。自然山川萬物,“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盡,用之不竭”,與無常中覺悟到永恒,在平常中認識到偉大,這是我努力要做的。

趙玉祥

紫云人,現為山水畫大家李寶林、王振中先生的入室弟子,中國人民大學畫院畫家、貴州省中國畫學會副會長、貴州省青年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九三社員、安順市美協副主席、貴州畫院特聘畫家,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和省、市美展,并先后多次被《美術報》《書畫報》《貴州日報》《貴州都市報》《貴州美術》《廣西畫報》及中央書畫電視臺、貴州電視臺、安順電視臺等媒體報道。

2003年5月作品《寧谷》參加貴州省第三屆青年美展獲優秀獎

2004年7月作品《山村》入選第十屆全國美展貴州區

2008年7月作品參加第二屆中國畫精品展獲優秀獎

2008年9月作品參加貴州省首屆美術專業比賽獲銀獎

2009年4月作品入選“中國畫·畫中國走進山西”作品展

2009年6月作品《晨韻圖》獲第十一屆全國美展貴州區優秀獎

2010年9月作品參加貴州省第二屆美術專業比賽獲銅獎

2010年10月《云山屯晨韻》參加“多彩貴州”書畫大賽獲優秀獎

2011年3月作品入選《民族百花獎》

2011年5月作品參加中國電信“天翼杯”全國美術大賽優秀獎

2011年6月作品參加“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獲優秀獎

2012年10月《寧靜的苗賽》入選華盛頓中國文化節美術展

2012年12月作品《暮雪》第三屆中國畫精品展獲銀獎

2013年9月《朗月》參加貴州省第三屆美術專業比賽獲銅獎

2014年7月作品《除夕之夜》入選第十二屆全國美展

2015年10月作品《郎德之夜》應邀參加俄羅斯“留存的記憶”國際學術交流展

2015年11月作品《山高水長》獲第七屆貴州省青年美展金獎

2015年獲貴州雙十佳稱號

2016年10月作品《月光》入選民族雙年展

猜你喜歡
山川優秀獎筆墨
“精彩瞬間”攝影月賽
“精彩瞬間”攝影月賽
即景
詠 苔
山川湖海糖丘予你
動豆
首屆中國·瀟湘法治微小說全國征文大獎賽獲獎名單
筆墨廚神
為練筆墨才寫荷
月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