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何氏三杰」音樂文化的成因與發展

2018-04-26 07:30梁文珊
嶺南音樂 2018年1期
關鍵詞:三杰廣東音樂何氏

文|梁文珊

廣東番禺沙灣“何氏三杰”是廣東著名的音樂家,他們為廣東音樂的傳承和發展作出了極為重要的貢獻?!昂问先堋狈謩e為何柳堂、何與年、何少霞,他們創作的眾多音樂作品流傳至今都是廣東音樂中最為經典的代表之作,他們是廣東音樂歷史上不可忽視的光輝篇章。

“何氏三杰”音樂文化的形成原因

(一)沙灣的歷史、地理、民間民俗文化為“何氏三杰”音樂文化的形成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廣東番禺沙灣鎮是一個有著800多年歷史的嶺南文化古鎮,歷史文化資源豐富,民間藝術享譽南國,是廣東音樂的搖籃和發源地,被譽為“廣東音樂之鄉”。廣東音樂的杰出代表“何氏三杰”在廣東番禺沙灣鎮產生,自然離不開沙灣鎮本身有著培育音樂家獨到的地理和人文環境。

首先,番禺沙灣鎮地理位置優越,經濟發達。據記載,南宋期間,何氏家族從內地遷入,在沙灣鎮購買了大量田地,定居沙灣,子孫繁衍,成為一個龐大且富饒的家族。有諺云:“沙灣何,有仔吾憂無老婆”。與此同時,沙灣鎮毗鄰我國港澳地區,交通便利,方便許多音樂家往來學習和交流?!昂问先堋倍荚愀塾羞^學習音樂、傳授音樂的經歷。

其次,沙灣鎮文風鼎盛,文化民俗積淀豐厚。沙灣的璀璨文化是多方面的:第一,沙灣鎮有著藝術價值較高的古建筑屋宇,其灰塑、磚雕、木雕、石刻等,令人贊賞不已。第二,沙灣還擁有多姿多彩的民間藝術,如沙灣舞龍,舞鰲魚和沙灣“飄色”。

民間傳統文化之間是可以相互滲透的,孕育在這片歷史文化豐厚土地上的“何氏三杰”創作的廣東音樂,受到沙灣鎮地理、經濟、歷史文化的深遠影響。

(二)何氏家族的歷史發展、家族文化奠定了“何氏三杰”音樂發展的基礎。

公元1233年南宋時期,沙灣何氏族人從廣州遷到番禺縣沙灣鎮,在沙灣鎮落地生根、子孫繁衍,成為一個龐大的何氏家族群體。沙灣何氏宗族的知識分子,家族經濟雄厚,他們時常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吟詩作對,吹拉彈唱。其中何博眾是這個時期廣東音樂最杰出的代表人物。

何博眾,1833年生于沙灣鎮北村(卒未詳),因家中排行第四,族人稱之為“博眾四”,也被譽為“琵琶大王”。其創造出嶺南風格的“十指琵琶”技藝在何氏家族中世代相傳。何博眾的音樂作品充滿了剛勁、清新的風格,散發著濃郁的生活氣息,盡管創作比較簡單粗糙,卻對“何氏三杰”此后的音樂發展有著深刻的影響,如廣東音樂經典名曲《雨打芭蕉》《賽龍奪錦》等都是他們根據何博眾最初留下的素材進一步發展創作的。

何氏家族提倡儒家教化,其子弟受儒家禮樂思想和中華傳統文化的熏陶,使“何氏三杰”的音樂風格受到儒家禮樂的思想影響。并且,何氏家族有著祖輩相傳的優良傳統,其中“何氏三杰”就延續完成了許多幾代先人的共同努力而創作出的“祖傳秘譜”。以他們為代表的“廣東音樂典雅風格”就在何氏家族這種書香世代的文化教育和生活環境中興起、傳承和發展。

民間傳統文化之間是可以相互滲透的,孕育在這片歷史文化豐厚土地上的“ 何氏三杰” 創作的廣東音樂,受到沙灣鎮地理、經濟、歷史文化的影響是深遠的。

“何氏三杰”音樂風格及創作

“何氏三杰”的音樂作品風格分為兩種類型。第一、“何氏三杰”最為突出的音樂風格是被音樂界專家學者稱為“廣東音樂典雅風格”。呈現出幽雅古樸、清新飄逸、委婉柔和、樂句輕快的特征。體現這類風格的音樂作品,有《雨打芭蕉》《餓馬搖鈴》和《平湖秋月》等。第二、由于社會歷史的關系,“何氏三杰”的音樂作品中,有許多根植于宏大的時代背景與動蕩不安的社會生活,節奏明快急速、旋律剛強激越,仿佛發出震撼人心的吶喊與不屈不撓的精神呼喚的音樂作品。代表作有《賽龍奪錦》《華胄英雄》《旱天雷》和《步步高》等,

(一)何柳堂

何柳堂,生于1872年,卒于1933年,著名琵琶演奏家、作曲家。是“何氏三杰”中最年長的。何柳堂生長在音樂世家,祖父何博眾從小教他演奏琵琶的,對他的音樂藝術發展影響至深。他繼承了家傳的十指琵琶技藝,琵琶演奏技術精湛。他曾在香港“琳瑯幻境”音樂部當音樂員;也曾在“鐘聲慈善社”任廣東音樂與粵劇教師,是一名優秀的音樂教育者。

1925至1930年,是何柳堂一生中最輝煌的時期。首先,他加工整理、再創作了3部祖父何博眾的流傳下來的優秀作品,《雨打芭蕉》《餓馬搖鈴》和《賽龍奪錦》。這3部作品至今都是廣東音樂中,廣為流傳、無可替代的代表之作。

其次,在整理改編何氏家族流傳下來的樂曲的同時,他又大力從事個人創作,開始運用新穎創作技法,使得作品更加成熟豐滿,具浪漫主義色彩?!镀咝前樵隆贰痘匚腻\》《金盆撈月》等數十首名曲均是他的個人作品。他開始改變了由集體創作轉為個人創作的音樂創作方式,在廣東音樂發展史上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何與年

何與年,生于1880年,卒于1962年。與何柳堂一樣,他自幼生活在音樂世家中,精通琵琶、三弦、揚琴等樂器,是廣東著名的多產音樂家。

在音樂創作上,何與年繼承了何博眾、何柳堂樂曲中古樸、幽雅、節奏性強、調色變化豐富的優點,還受到西方音樂的影響,運用西方音樂的三段體的曲式,旋律技法日趨成熟,樂曲旋律優美,音色華麗。代表作有《晚霞織錦》《齊破陣》《駭浪》等。

在抗日戰爭時期,何與年的創作思想、創作方式、創造套路發生了重大轉變,他在這個時期創作了許多以抗日為題材的作品,如《廣州青年》《長空鶴唳》《冷雨凄風》,節奏強烈,旋律剛毅,體現出一個抗日救國、熱血青年的本色。

何與年對廣東音樂發展有著不可忽略的貢獻。他為粵劇伴奏和唱腔設計的改革做出了很大貢獻。他認為粵劇未能充分地運用音樂氣氛。他提出根據劇情創作音樂,用音樂手段解決靜場問題。廣東音樂正是為解決靜場問題而產生的過場音樂,經過不斷發展,最終發展成為一個獨立的樂種。

(三)何少霞

何少霞,生于1894年,卒于1942年,音樂教育家、琵琶演奏家。20世紀20年代末到30年代,是何少霞從事音樂創作最活躍的時期。與何與年一樣,何少霞的音樂創作喜好華麗的音色,他的音樂作品中體現了一些西方音樂的特點。他的古典文學修養深厚,善于將文學語調融入唱詞中,不喜歡拖泥帶水,力求簡練,如《一代藝人》《游子悲秋》《陌頭柳色》等,演唱效果極佳,深受粵曲名家和廣大群眾的喜愛。

何少霞是一名出色的樂器演奏家。他善于演奏琵琶、二弦、南胡等樂器。在20世紀20年代中至30年代初,他常用南胡、二弦演奏,與何柳堂、何與年、呂文成、尹自重等人合作灌唱片,如《賽龍奪錦》《雨打芭蕉》《七星伴月》等。

何少霞還是一位優秀的音樂教育家、傳道者。他自畢業后,就一直在教授音樂,許多粵劇演員、器樂演奏員都是他的學生,他對廣東音樂的傳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何氏三杰”對廣東音樂發展的影響

廣東音樂發源于沙灣,早期廣東音樂的主要演奏家和作曲家幾乎都出自這里的何氏家族。從何博眾到“何氏三杰”,他們的音樂生活在廣東音樂的發展史上都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有學者曾概括何氏家族的廣東音樂發展的基本脈絡為:“由博眾四(何博眾)時期手彈、口授、耳聽、心記到何柳堂的承上啟下,整理提高而以至何與年、何少霞大量的富有個人特色的創作,標志著何氏家族音樂發展的三個階段,而這三個階段,亦是整個廣東音樂發展的縮影?!弊1]

“何氏三杰”對于廣東音樂的豐富和發展有著重要的貢獻,使廣東音樂升華至嶄新境界。首先,“何氏三杰”在樂曲創作上有強烈的創新意識。從何柳堂開始,廣東音樂的創作已進入了抒發創作者內心世界、追求音樂意境的更高階段。在廣東音樂的發展史上,何柳堂起到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其二,20世紀30年代,在廣東音樂進入鼎盛期的同時,粵劇也得到了快速發展。其中,何與年尤為突出,他解決了粵劇場靜的問題,從而奠定了廣東音樂在粵劇中的地位。

其三,“何氏三杰”都曾長期教授廣東音樂,培養了許多優秀的廣東音樂家,為廣東音樂此后的發展奠定了人才基礎。

其四,“何氏三杰”整理和創作了一批優秀的廣東音樂作品,為廣東音樂的傳承和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由博眾四(何博眾)時期手彈、口授、耳聽、心記到何柳堂的承上啟下,整理提高而以至何與年、何少霞大量的富有個人特色的創作,標志著何氏家族音樂發展的三個階段,而這三個階段,亦是整個廣東音樂發展的縮影?!?/p>

注釋:

[1]梁謀:《沙灣何氏族人對廣東音樂的貢獻》,載《廣東音樂與何氏三杰研討會文章匯編》,2005年2月,廣東炎黃文化研究會、廣州市番禺區炎黃文化研究會編,第42頁。

參考文獻:

[1]《“廣東音樂”文化研究》,陶誠著,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2]《從番禺沙灣的歷史文化看沙灣飄色》,李珠志著,藝術視覺,2010年4月。

[3]《世紀嶺南音樂發展的定位與走向》,何兵著,星海音樂學院學報,1999年第2期。

[4]《“私伙局”對嶺南音樂文化的歷史貢獻》,萬鐘如著,雨中行,2012年第4期。

[5]《沙灣何氏族人對廣東音樂的貢獻》,梁謀著,廣東音樂與何氏三杰研討會文章匯編,2005年2月。

[6]《人文地理學視域下沙灣鎮何氏家族廣東音樂風格形成之研究》,馬達、梁倩靜著,音樂探索,2015年第4期。

猜你喜歡
三杰廣東音樂何氏
新時期廣東音樂的傳承與發展研究
論廣東音樂的發展和與中國鋼琴音樂的交融
三天兩夜
學校管樂團對傳承廣東音樂的價值和意義
白色雞湯
培養“硅谷三杰” 她是美國最酷、最美的母親
廣東音樂中的拉弦類樂器
何氏“十全大補粥”
野餐記
白色雞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