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畢加索何以成為畢加索?

2018-04-27 01:42孫偉
新民周刊 2018年15期
關鍵詞:立體主義評論家深淵

孫偉

1907年,二十六歲的西班牙青年畫家巴勃羅·畢加索創作了《亞威農少女》,旋即在西歐的藝術界掀起波瀾,這標志著立體主義的誕生。這個結論,這種敘述,我們都耳熟能詳,早已成為教科書上的標準段落。如果不持藝術進化論,相反,我們深入畢加索生活的時代,就會發現,當時的評論家、鑒賞者,并非全部一致叫好,更可能的情況是,他們會對畢加索感到憤怒,既因為他的卓爾不群、標新立異(對文學界的先鋒派,何嘗不是如此?。?,又因為他的影響力,因為這起藝術事件持續發酵,難以平息。

誰不會感到震驚呢?那張正方形的畫紙上,五個勉強可以從其性特征辨認性別為女性的人,線條生硬甚至粗暴,既不符合文藝復興時期大師拉斐爾的風格,又背離了法國古典主義傳統,巴洛克、洛可可,即便是新近的印象派、野獸派,都無法概括其特征以及想傳達出的理念。評論家的震驚或憤怒,完全可以理解,準確說來極為合情合理。但藝術的創新關鍵就在于,總有那么些人,竭力突破牢不可破的觀點或陳見,他們在叛逆、在摧毀、在自我放逐。

單單有這樣的藝術家還不行,還需有見識的評論家,由他們發現前者,甚至聲嘶力竭地為其正名,張揚一種新的藝術觀念,并引領公眾,教他們如何看待作品。在畢加索的接受史中,法國詩人、小說家讓·科克托,就是這樣一個評論家,了不起的伯樂。早在1919年,他就應《巴黎時報》之邀發表了一組文章,題為“自由定奪”,繼續對立體主義、新興學派發表酷評。在他看來,不應該問畢加索是不是個優秀的立體主義畫家,而應該問他是不是個優秀的畫家,后者的藝術理念遠遠超越了時代與大眾。

在科克托眼中,畢加索筆下的靜物與實物的差距就如同小丑與我們的服裝及語言的差距一樣,而一旦凝視,真實性就體現出來,撼動人心,出乎意料,如同一幅高超的錯視畫?!澳暋币辉~,很容易讓人聯想起尼采的名句:“當你遠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你?!边@句名言用在畢加索及其作品身上,何嘗不是恰如其分。他那大膽的構圖、暴力的線條、不拘甚至丑陋的形象,當然稱得上深淵。但是當你漸漸領會他的藝術觀念,走進他的繪畫世界,掌握其藝術語言,你就會發現,歌德所言確當其實:“盡管沒有絲毫實在的東西,這些畫卻有著最強烈的真實性?!碑吋铀鞑⒎恰皩彸蟆钡拈_創者,但他表明真實不等于逼真。

至于畢加索何以如此先鋒,如此卓爾不群,科克托的回答是,畢加索擁有“深厚的創造力”,而且他“不追求討好別人”,不管對方是藝術鑒賞家也好,畫廊老板也罷。另外,他還不無自豪地指出,“這個西班牙人有著古老的法國的繪畫秘籍(夏爾、普桑、勒南、柯羅),充滿魅力”。當然,并不令人意外的是,這種法蘭西情結有時會發展成一種“愛國古典主義”,甚至是民族主義,比如,他在《雄雞與小丑》中呼吁出現“一種法蘭西的法國音樂”,以清除其中俄國的影響。

在畢加索之外,科克托還接觸到并論及西歐文藝界在“一戰”前后的眾生,以及各種藝術現象,音樂領域的、戲劇領域的,當然還包括文學領域的。

通過科克托的眼睛、科克托的文字,一百年后的讀者大多可以發現,“一戰”前后西歐文藝界何其繁榮,藝術家的跨國合作、跨界合作(比如畢加索參與創作舞臺造型布景)同時又如何眾聲喧嘩,先鋒派的、左翼的以及民族主義的觀點,都在各個層面表達自己對社會的理解、對變革的憧憬。畢加索的聲音并不響亮,但他笑到了最后,笑到了接近永恒,直至成為神話。

猜你喜歡
立體主義評論家深淵
廣東當代文學評論家
音樂評論家的“內功”修煉——論八項追求
立體主義繪畫的先驅
“欲”的深淵
在深淵里仰望星空
立體主義迷宮
評論家楊占平
數字深淵
一朵深淵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