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綠色興農

2018-04-28 06:34
吉林農業·下半月 2018年2期
關鍵詞:興農節水耕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是農業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也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攻方向。全國農業工作會議將“堅持綠色導向,提高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作為重要內容進行部署,切實推動農業空間布局方式、資源利用方式、生產管理方式的變革,推動農業走上一條空間優化、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生態穩定的中國特色農業綠色發展道路。

農業是生態產品的重要供給者,鄉村是生態環境的主體區域,生態是鄉村最大的發展優勢。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強化綠色興農,是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和當然內容,也是鄉村振興的客觀需要。這些年來,人民群眾對綠色的渴望越來越強烈,正成為農業綠色發展的持續動力;同時,資源環境的弦繃得太緊,已經難以為繼,倒逼農業必須轉型升級。放眼全球,發達國家經歷過的環境庫茲涅茨曲線,我們不能再重蹈覆轍,構建同環境資源承載力相匹配、生產生活生態相協調的綠色興農新格局,比任何時候都重要而緊迫。

綠色興農就是要調整空間布局方式,通過優化產業布局保護和修復農業生態系統。稻田是人工濕地,菜園是人工綠地,果園是人工林地,都是“生態之肺”。農業生態系統是整個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農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農業生態系統退化、生態服務功能弱化等問題。要遵循生態系統整體性、生物多樣性規律,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堅持宜農則農、宜牧則牧、宜漁則漁、宜林則林。逐步修復退化的農業生態系統,加快推進退牧還草、退耕還草,落實和完善草原生態獎補政策,讓草原恢復“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肥美;開展以長江為重點的水生生物保護行動,修復水域生態環境;加強林業和濕地養護等。

綠色興農就是要調整資源利用方式,根據資源承載力確定產業開發強度。耕地、淡水等資源是農業發展的基礎。我國人多地少水缺,人均耕地面積和淡水資源分別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和1/4。只有確保耕地數量不減少、耕地質量不降低、地下水不超采,農業發展才可持續,強、美、富的“三農”畫卷才能常新。要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耕地,堅守耕地數量和質量紅線,強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擴大輪作休耕制度試點規模,讓“累壞”的耕地“喘口氣”;加強東北黑土地保護,力爭重現“插根筷子能發芽”的豐厚。要堅持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推行農業灌溉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統籌推進工程節水、品種節水、農藝節水、管理節水、治污節水。

綠色興農就是要調整生產管理方式,通過建立循環低碳的生產制度實現減量增效。農業投入品過量使用、利用率不高,不僅制約農業生產效率的提升,也不利于節本增效。推進農業綠色發展,要在減量增效、變廢為寶上下功夫,將“投入品—產品—廢棄物”的線性增長模式轉變為物質閉環流動的可持續發展系統。一方面,要健全農業投入品減量使用制度,繼續實施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推進有機肥替代化肥和綠色防控;另一方面,要完善畜禽糞污、秸稈、地膜的回收利用,讓畜禽糞污變成沼氣發電、沼液沼渣作有機肥,讓秸稈成為造紙、飼料、生產可降解餐盒乃至燃料的好原料。

綠色興農是一項長期任務,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推進的過程中離不開改革和創新兩大動力。要以科技創新和體制改革調動政府、社會、生產者、消費者等各方力量,廣泛參與到綠色興農的事業中來。及時調整科技創新的方向和重點,推動人才、資金等要素向農業綠色發展領域傾斜,針對不同區域、不同產業精準提出綠色發展技術創新方案。建立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補貼制度,加快構建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的農業綠色發展金融服務體系。建立農業綠色發展的監測評價體系,推動將監測評價結果納入地方政府績效考核內容,建立財政資金分配與農業綠色發展掛鉤的激勵約束機制。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體系,提升農業綠色發展的法制化水平,加大執法監督力度。

從黃土、黑地、紅壤,到山林、田園、湖泊,一場關乎億萬農民福祉、關乎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的綠色變革,正在廣袤鄉土大地上開啟征程。實現鄉村振興需要生態宜居的美好環境,建設美麗中國需要綠水青山的自然回歸。成功沒有捷徑,幸福要靠奮斗,讓我們憑借一步一個腳印的踏實奮斗,合力繪就一幅山清水秀、倉滿庫盈的綠色興農新畫卷?。▉碓矗恨r民日報)

猜你喜歡
興農節水耕地
堅持節水
自然資源部:加強黑土耕地保護
我國將加快制定耕地保護法
節水公益廣告
保護耕地
新增200億元列入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支出
節水公益廣告
年度十佳蝦苗出爐!恭喜海興農、海茂、正大、源正龍、粵海、恒興、新榮騰、搏翱等苗企上榜
安徽界首:“興農沙龍”開到了田間地頭
廣西農業工作暨推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工作會議在南寧召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