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用懸浮飼料養殖鱖魚核心技術講座第六講:論人工飼料養鱖技術突破后復優鱖品質研究

2018-05-03 06:48飼料養殖鱖魚核心技術突破者
漁業致富指南 2018年8期
關鍵詞:鱖魚飼料養殖

飼料養殖鱖魚核心技術突破者

吳遵霖 吳 凡

人工飼料養鱖向高質量發展是貫徹黨的十八大、十九大提出的“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濟戰略部署,使名貴水產養殖業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化的必要措施。

一、珍貴鱖魚優質特色

鱖魚,又名桂魚、貴魚、鰲花魚、脊魚,屬鱸形目、鮨科、鱖屬,是世界著名,原產我國的淡水名貴肉食性魚類,它有四大特色:一是世界唯一終生只食活魚蝦的特殊狹食性。二是淡水魚食用價值一流,售價最高而穩定,號稱“河鮮魚之王”;營養豐富,味道鮮美,無論是魚肉蛋白質含量、氨基酸總量、呈味氨基酸含量及優質脂肪,均為最高,且魚肉雪白細密致實,呈蒜瓣狀,有適度彈性,口感極佳,無肌間刺。三是在國內及周邊分布廣泛,且具品種多樣性,同一鱖屬“種”中多達十種以上;在我國從南到北,珠江、長江、淮河、海河至東北黑龍江、松花江流域,山區、平原湖區湖泊、水庫、溪流均有鱖魚分布;以長江中下游流域湖泊的翹嘴鱖(包括紅紋翹嘴鱖)最為常見,它體型大、生長快、品質優,雖活食性頑固,但是主要養殖品種;體型次大型的是大眼鱖,與翹嘴鱖最相近,只不過體型較長加上眼睛較大,眼后緣達到或超過魚上頜后緣;以斑鱖為代表的小型鱖有波紋鱖、云斑鱖、暗鱖、長體鱖、白頭鱖、高體鱖、柳州鱖等;這些小型鱖,雖體型較小、生長較慢,但營養豐富,味道鮮美而活食性不強。鱖魚的多樣化給鱖魚飼料馴化,良種培育提供種質基礎。四是美食文化深遠,現存古代中國文化經典記載:鱖魚是一千多年前的唐詩唯一詠誦的釣捕淡水魚,唐朝翰林詩人和書法家張志和,在浙江吳興太湖苕溪一帶詠誦詞《漁歌子》曰:“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勾畫出一幅春雨紛灑桃花開,溪釣鱖魚白鷺飛的美麗圖景。說明一千多年前鱖魚已很名貴,文化氣味亦很濃厚;鱖眼大而晶靈,體斑瀟灑,鰭棘倒豎,活像水中英武俠客,可惜至今還未加入觀賞魚行列。鱖魚理所當然的成為古今中外,南北食客、老少婦孺,美食保健文化具佳的優質名貴魚鮮。

二、名鱖養殖概況及首次人工飼料馴飼養殖早已突破,而推廣滯后

鱖魚傳統活餌魚養殖,條件所限多為池塘套養,量少而分散;隨著鱖魚人工繁殖成功,改變了“北苗南運”的不利局面,但江漢湖區野生環境面積減少、水質惡化,使鱖魚產量增長緩慢。據不完全統計:從2003年到2016年13年我國鱖魚產量約增長一倍,到2017年我國鱖魚年產量雖達到30萬噸以上,依居高不下的價格,產值超過200多億。但仍然遠遠滿足不了國內外市場需要。

尤其近幾年,隨著我國經濟穩定快速增長,全面小康生活日已逼近,對高檔名貴“河鮮之王”鱖魚需求量陡升。除經濟較發達氣候溫暖江湖密布的省區如兩湖、江浙、蘇贛皖閩與廣東外,北方寒冷地區,幾乎未形成鱖魚產業市場。只有富裕家庭婚喪嫁娶節假日可在賓館酒店少量享用,因物稀價高,很難端上普通百姓日常餐桌。

我國鱖魚產業人工飼料是首先面臨的難點。但筆者及團隊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后期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已從小試到生產性試驗均已成功突破。

鱖魚規模養殖產業必須首先改變鱖魚獨有的活魚蝦狹食性,代替以工業化大生產的人工飼料。筆者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后期,受國家、省外貿委托與專門聘請的美國著名肉食性魚類營養與飼料專家合作進行鱖魚人工飼料研究,當美國專家逐一對受試鱖魚喂他帶來的肉食性魚(“條鱸”等)的20多種配方飼料而無動于衷后,陷于束手無策,無奈被扣30%勞務費,失敗離去。筆者剛從工作了十六年的基層魚種場調來湖北省水產研究所不久即參與國家“六五”飼料攻關項目,抱著為國爭光的勇氣,沉下心來單方進行鱖魚飼料研究。在送走美國專家后,經細致觀察與分析后決定改變思路,調整研究路線,申報農業部“淡水養殖魚類攝食行為研究”(1988-1991年)。在小試中很快(1987-1988年)取得大眼鱖馴飼主動攝食人工飼料歷史性突破。當時引起水產養殖界一陣轟動,認為“解開世界水產科技難題”,經湖北省科技情報研究所當時在四個科技數據庫查新檢索,結論是∶本成果是首次成功。后農業部漁業局主持成果鑒定會(見圖),鑒定意見是“該項目達到國內外領先水平”,使筆者倍受鼓舞,決意乘勝追擊,連續向省科委申報了“鱖魚人工系列飼料研究”(1992-1993年)與“鱖魚開口飼料研究”(1993-1995年),直至參與中科院水生所牽頭的“九五”項目子課題(1996-2000年)。

結果“鱖魚人工系列飼料研究”榮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997)”并提名申報國家發明二等獎(緩評)。此后筆者及所帶團隊先后在本省嘉魚、西涼湖、梁子湖、魯湖,十堰黃龍灘水庫,武漢嚴西湖,廣東虎門、深圳,廣州從化流溪河水庫及東北寬甸等三省十多個點進行馴飼翹嘴鱖網箱養殖中試到生產性商品養殖均獲成功通過驗收。至此飼料養殖鱖魚核心技術已全面掌握,完全達到生產推廣,成果轉化為生產力水平。

但是筆者當時調研考慮:當時在平原湖區飼料養鱖飼料成本比活餌魚高且花工多,尤其考慮飼料養鱖可能降低野生鱖魚肉品質風味,因而暫時滯后了鱖魚飼料研究成果轉化、推廣,而承擔了龜鱉鱘鯢等項目;但是沒料到暫放滯后,很快二十年過去了,其間武漢市水產研究所、原水庫漁業研究所及廣東中山大學等科技工作人員也做了很多關于鱖魚繁育、育種及飼料養殖等方面研究工作,但沒見到筆者所考慮的復優質量有關研究。直到2017年飼料養鱖在廣東萌動悄然興起,促使筆者感到有違榮享政府津貼的責任,不顧年近八旬退休多年,欣然再組團隊申報并承擔本所“鱖魚專用懸浮飼料馴飼池塘網養核心技術示范”所長基金項目。合作單位有湖北鄂州品泓飼料科技公司、廣東杏壇海泰皇飼料科技公司及湖北京山歐盛鱖魚水產專業合作社,研制出亦沉亦浮即比重≌1的“鱖魚專用懸浮膨化飼料”,在廣東均安歐盛鱖魚示范基地進行馴飼推廣運用。

2017年9月筆者隨湖北省水產所鱖魚項目組到廣東均安歐盛廣東分社鱖魚示范基地進行項目階段驗收;在養殖馴飼生產現場首先查證鱖魚馴飼情況:由項目團隊歐陽兆坤技工經辦,2017年馴飼翹嘴鱖苗(全長6~8cm/尾)共計24萬尾,馴飼成功率達90%,銷售廣東各地。

接著對投放該基地馴飼成功的商品鱖養殖的“天連村鱖魚養殖場”進行查證:在養殖現場該場長歐陽國東介紹:這口面積6畝池塘,分兩批放養馴飼鱖魚。在池塘1/3處用網欄隔成兩池;中間搭建面積6m×8m共用大投餌平臺棚屋。

2017年第一批7月9日放養7000尾至小半池,平均全長7~8cm,尾重40~48g;第二批8月24日放養8000尾至大半池,比一批放養鱖魚規格稍大,全長10~12cm,尾重52~58g;兩批總共放養15000尾。驗收時間9月15日經過22~66天,投喂鱖魚專用飼料,生長十分迅速。第一批池現場隨機撈取稱重平均尾重300g;第二批池隨機撈取稱重平均尾重400g,最大超過500g。養殖期間注意防病,沒發生任何病害。預計一月后收獲各批平均尾重至少再增重100g,每尾分別為400g和500g;基本達“標鱖”。第一批以養殖成活率80%計算,現有存塘鱖魚一批5600尾,66(+30)天增重1993.6kg;第二批以養殖成活率85%計算,現有存塘鱖魚二批6800尾,22(+30)天增重3026.0kg;兩批平均每畝增重836.6kg;平均每日增重42.95kg。每天兩池投喂飼料60kg。依此計算飼料系數約1.397; 懸浮飼料暫定價11.5元/kg;按廣東飼料養殖高端魚慣例,飼料成本一般占養殖總成本為60%~65%,每公斤鱖魚養殖總成本約為25.7元/kg;以當時廣州市場鱖魚出塘銷價60元/kg計:每畝池塘飼料養鱖純利潤可達28695.38元/畝。超過普通活餌魚養鱖一倍以上;當然經吃飼料鱖魚與吃活餌魚鱖魚營養對比測定,前者肌肉蛋白質、氨基酸總量和呈味氨基酸量均略低于后者。但是查證結果總體表明:鱖魚專用懸浮膨化飼料池塘養殖翹嘴鱖經濟效益、社會及生態效益還是十分顯著的。比用普通活餌魚養鱖至少少占用池塘1/3~1/5,相應減少用水,以及節省勞力。

三、行動起來加快人工飼料馴飼養殖,促進成熟的核心技術成果轉化

打破不良競爭、觀望守舊心態與神秘感、行動起來加快人工飼料馴飼養殖;為了促進成熟的核心技術成果轉化,不失時機把人工飼料馴飼養殖核心技術成果,普及推廣,近來筆者撰寫《鱖魚專用懸浮飼料馴飼養殖核心技術》以講座形式在期刊鱖魚專欄發表,尤其對過去一直沒完全公開的關于“專用鱖魚飼料配方原則、活性添加原料”和“核心技術中的核心—鱖魚馴飼六大要領”進行大揭秘。

同時向業界提出重視鱖魚產業結構改革,建議有卓識遠見智者與養殖企業進行飼料養殖鱖魚推廣并長速擴大規模,同時創造條件,或轉入鱖魚品質效益復優創新技術研究。并且鱖魚飼料馴飼技術業已成熟,應用中僅需加以改善提高,集中馴飼技術專業團隊結合培育良種,專門生產馴化鱖苗種(相當于以前魚種場),不必全面開花搞馴化;建議部分科技院所或企業轉入鱖魚品質效益復優創新技術研究;筆者在國際鱖鱸魚創新科技高峰論壇大會上也曾呼吁此事,受到國內外與會專家高度關注。

四、為了鱖魚產業的明天,深入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飼料養鱖必需向高質量發展

雖然加快專用飼料馴飼鱖魚養殖,以及由于鱖魚傳統活餌魚養殖造成廣東主產區近親繁殖引發南鱖種質退化,免疫力下降及疾病流行是鱖魚產業供給側結構改革的重點,也是日漸突出亟待解決的難點。但是筆者認為鱖魚產業供給側結構改革的重中之重,是在專用飼料馴飼鱖魚養殖技術成熟,技術成果轉化、普及推廣成為養殖者共識,飼料養鱖必需向高質量發展。

此次論壇及時舉辦,順應時勢,當前存塘商品鱖空虛,市場價創九年新高(武漢標鱖市場價突破80元/kg,逼近100元大關);當前修池整塘熱火朝天,種種跡象表明:2018飼料養鱖大戰在即!筆者提醒產界同仁為了鱖魚產業的明天,深入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飼料養鱖必需走高質復優高效發展道路。

所謂高質量發展道路或供給側結構改革就是前面講到的“由單純追求數量生長速度發展規模轉向,同時提高鱖魚肉品質量風味,在獲得經濟效益的同時也獲得更持久更廣泛的社會、生態效益”。具體內容很多,有些難度也空前。

筆者是實干一輩子的老漁人與水產飼料人,給有志者出個題目,提個醒。

(1)不單純以生長速度增重或飼料系數為評定指標,而以質量效益為指標,測定鱖魚主要營養成分(最好包括脂肪酸、氨基酸、蛋能比與活性添加物)最適需要量。以此為基礎進行飼料配方和作為防病依據。(2)把飼料蛋白含量適當降低2%~3%,把鱖魚生長速度減慢一點,養殖周期延長一點。(3)提高鱖魚肉品質量風味,除了從飼料原料、活性添加劑著手和通過基因遺傳育種,還可通過其他“機械”途徑獲得成功;有興趣者可試試。(4)找到評價鱖魚品味口感質量定量標準,這個很難,可說是世界難題,但有志者有勇氣拿這項(諾貝爾)生物獎嗎?(5)提倡鱖魚產業“三產”融合,加大消費需求,延伸產業鏈。開發鱖魚觀賞、游釣;在富庶魚米之鄉,興建“肥鱖綠水生態產業園”。

最后,給鱖魚業者提個醒:為了鱖魚產業的明天,要吸取鱉、蝦、鰻、鯢業前車之鑒。筆者是中國漁協龜鱉協會主要籌建者之一和首席專家,目睹了中華鱉業跌宕起伏盛衰無常的全過程,起伏數次,為此破產丟命不乏其人。關鍵就是只重量不重質,加上從眾心理一轟而上。開始盲目炒種,一只母鱉抵一頭母牛;后用溫棚破冬眠全天候高蛋白料猛喂,需四到五年達標的縮短到十八個月出售;盲目提高飼料蛋白營養,造成普遍脂肪肝,誘發病毒病流行(如鱉白底板、鱖虹彩病毒、對蝦病毒等),治病成本大增,質量產量下降可想而知;重要的是降低民眾消費信心,使銷價跌破成本價。有些產能過盛或疾病高發區,被政府強行砍下三分之一至二的溫棚,至今都未還原。

馴飼鱖魚養殖業決不能走這條老路!

(通聯:430077,湖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 電話:13507158009 13477043907)

猜你喜歡
鱖魚飼料養殖
青山綠水 健康養殖
四種青貯法 飼料新鮮又適口
原來飼料還可以這樣玩!許愿斌用短短1年時間,開辟了飼料創業新賽道
開發林下養殖吃上瓢雞“產業飯”
紅螯螯蝦的養殖技術
粵海飼料
黃顙魚養殖,不變不通
鱖魚行情又遭暴擊!4天內至少下跌2元/斤,新魚上市幾經波折
鱖魚26元/斤,中大難求!是繼續等還是賣?就地過年,鱖魚能否“貴”起來?
Chinese Perch:Dream Beauty Portrayedin Art, Poetry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