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城:防境外之敵,也防自家百姓

2018-05-07 15:55楊津濤
文史博覽·文史 2018年4期
關鍵詞:漢人盜賊匈奴

楊津濤

長城除了御外,還有防內的功效。西漢元帝時期,郎中侯應上書,詳談長城的重要價值時特別提到了長城的防內功效:“設塞繳,置屯戍,非獨為匈奴而已,亦為諸屬國降民,本故匈奴之人,恐其思舊逃亡”(防止歸降的西域人、匈奴人回歸塞外故地);“往者從軍,多沒不還者,子孫貧困,一旦亡出,從其親戚”(防止邊郡的貧困子弟投靠在匈奴的親屬);“又邊人奴婢愁苦,欲亡者多曰‘聞匈奴中樂,無奈候望急何,然時有亡出塞者”(邊郡的奴婢聽說匈奴地區生活好,時常有人流亡過去);“盜賊桀黥,群輩犯法,如其窘急,亡走北出,則不可制”(犯罪后為逃脫制裁而流亡匈奴)。

按照漢朝法律,非朝廷使節私自出塞,與盜賊同罪。即便如此,從漢朝流亡匈奴者依舊很多。出土的漢簡記錄了不少相關內容。流亡人數過多,嚴重影響了西漢政府的稅收。漢朝后來和匈奴約定,以長城為漢、匈國界,雙方都不能接受來自對方的歸附者。

這種防內功效延續至明代依然存在。不過效果似乎不佳。比如,明朝正德年間,蒙古人控制的歸綏地區賦役較輕,長城內的百姓時有越界投奔者。嘉靖年間,蒙古俺答汗,以優厚待遇招納邊地漢人,越過長城者更眾,“或因饑饉困餓,或因官司剝削,或因失事避罪,故投彼中”。

“隆慶議和”之后,明蒙互市,關鍵條約之一,就是要求蒙方:若有漢人越過長城往投,須拿住送還,且對送還者有重賞。

猜你喜歡
漢人盜賊匈奴
昭君出塞
匈奴王的珍寶
義退匈奴兵
秦人稱謂小議
找出8名盜賊
飛將軍抗匈奴
神秘的盜賊
神秘的盜賊
民族整合與文化認同:努爾哈赤漢人“恩養”政策
佛教傳入遼朝原因及來源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