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馬遷的利義觀

2018-05-14 09:12樂朋
雜文月刊 2018年6期
關鍵詞:富商仁義小人

樂朋

利義之辨,即經濟利益與禮義道德的關系問題,在春秋時期曾爭論得很熱鬧。楊、墨(楊朱、墨翟)重利輕義,與之相左的孔、孟,則重義輕利??鬃佑性?,“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孟子又說,“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調門高亢,一下就占領了道德制高點,視楊、墨等派如糞土。而司馬遷的老師董仲舒提倡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宣揚“正其義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標榜仁義、諱言財利,在西漢武帝朝發展為社會主流觀點而風行于世。

對孔子、董仲舒,司馬遷是尊重、推崇的;但“吾愛吾師,吾尤愛真理”的司馬遷,并不認同、拘泥于儒家的利義觀?!妒酚洝分敦浿沉袀鳌?,便對逐利營商的富豪不吝贊美之辭。司馬遷持非主流的利義觀,與儒家拉開距離,凸顯了史學家的獨特與進步,達成一種歷史的超越。司馬遷批判侈談仁義道德、不講物質利益的荒謬觀點,下面這段話十分有名:

故曰:“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薄岸Y生于有而廢于無。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適其力。淵深而魚生之,山深而獸往之,人富而仁義附焉。富者得勢益彰,失勢則客無所之……”故曰:“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p>

這段話集中反映了司馬遷的利義觀。他從歷史演進考察中得出結論:詩書禮樂、仁義道德,不能脫離現實社會的物質基礎而存在;人生在世,生活欲望、想過好日子、追求物質財富,是與生俱來的普遍人性,君子小人,無一例外。譬之身體,利是骨肉,義為皮毛。我不愿穿越、拔高,說司馬遷具備現代唯物史觀,但其注重實利,把追求物質生活滿足視同“若水之趨下,日夜無休時”的自然規律,超越古人前賢,大有樸素唯物論的意味是可以定論的。

司馬遷的可貴,猶在其一反漢儒“口不言利”的虛偽、愚昧,把追求財利、想過好日子作為普遍人性加以褒揚,認定為推動社會發展的物質力量。他將物質產品的生產和流通視作社會進步的根本,置于禮義道德之上,主張通過各行各業人們的各盡其才力,實現“上則富國,下則富家”的國家和社會治理目標。任何國家或民族,都不能指望單純依靠意識形態、仁義道德求得興旺發達;只有好好發展經濟,滿足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需求,才能實現民富國強、長治久安?!岸Y儀之邦”的中國仁義道德唱了幾千年,可人民卻難求溫飽,長期陷于饑餓,其精神道德面貌怎會“獨步天下”?國家又豈能不積貧積弱?儒家張揚“仁義治天下”,實是舍本逐末、開錯了治國理政的藥方。把被儒家弄顛倒的利義觀重新顛倒過來,以經濟振興助推精神道德建設,正是司馬遷的一個歷史貢獻。

司馬遷對劉漢王朝的世襲權貴是心存不滿的,而對那些身無官階爵祿,通過開發資源、經商牟利的新興地主富商,則持欣賞態度?!案粺o經業,則貨無常主,能者輻湊,不肖者瓦解。千金之家比一都之君,巨萬者乃與王者同樂,豈所謂‘素封者邪?非也?”富商地主的興起,打破宗法權貴對財富的世代壟斷,標志著陳舊生產關系的衰敗和社會的進步。司馬遷鄙視官本位的世卿世祿者的先貴后富,贊美能力本位的新興地主富商的先富后貴,無異于是對漢初實行分封制的沉重一擊!叔孫通、公孫弘等漢儒諱言貨利,標榜仁義道德,實際上只是充當權貴的幫閑,或幫兇,替統治者涂脂抹粉,愚弄、奴化民眾,要他們永遠“安貧樂道”。所以司馬遷諷刺說,“無巖處奇士之行,而長貧賤,好語仁義,亦足羞也?!弊约簺]有真隱士的高尚道德,長期貧賤而又滿口仁義,鄙薄生產經商,難道不是令人羞恥之事嗎?陽為君子、陰為小人的漢儒,有什么顏面奢談禮義廉恥?司馬遷對偽善的儒家利義觀的批評,入木三分。

魯迅說,中國人“一要生存,二要溫飽,三要發展?!惫沤竦赖录业摹叭收薄暗轮巍备哒{總唱不完。但在我看,只消將道德家丟進柴房,餓上三天肚子,也許他們就再無興趣去鼓噪仁義道德了。新時代的我們要從司馬遷的利義觀中汲取營養,就須緊緊扭住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不放松,下功夫做好“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這篇大文章。

猜你喜歡
富商仁義小人
平兒是“全人”還是“尤奸”“小人”
指印小人來了
仁義不過是“客?!??
木勺小人
論孟子“居仁由義”的壯美意蘊
畢加索畫“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