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空間說話必須講公德

2018-05-14 12:06汪靈犀
科學導報 2018年41期
關鍵詞:公德現實生活網絡空間

汪靈犀

突然之間,花式微信“對罵群”席卷網絡。

一群互不認識的人,通過直接、野蠻、粗暴的語言互相“問候”,發泄壓力。吃不吃香菜、用蘋果手機還是華為手機、打籃球還是踢足球、南方人還是北方人……從飲食習慣、外貌身高到興趣愛好、地域差異,幾乎所有事情都可以被當作人們“狗血互噴”的由頭。

但由頭并不重要,借機丟掉底線“爽一把”才是對罵者的目的。由于真實身份受網絡保護,群里的人開起口來肆無忌憚,臟話連篇,戾氣橫飛,把好端端的網絡搞得烏煙瘴氣。

但這些人卻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問題:網絡發泄不能沒有底線,虛擬空間不是法外之地。無論是對個人還是對社會,這種宣泄情感的方式都是“弊大于利”。

表面看,網絡對罵是人們焦慮心理、獵奇心理和從眾心理的復雜反映。人在現實生活中受到規則約束,必須維持一定的自身形象。但通過網絡身份“放飛自我”,可以使過度壓抑的情緒快速獲得暫時的舒緩。然而,這種舒緩無異于飲鴆止渴,當下一次在現實生活中又遇到壓力時,極可能還會轉向網絡發泄。覺得之前的罵法“不夠刺激”,語言暴力逐漸升級,甚至帶到現實世界。更重要的,網絡對罵對解決現實問題、改變現狀毫無用處,久而久之反而會加深挫敗感,令人心理扭曲失衡。如果網絡上這些顛覆價值觀的語句,被正處在語言學習階段的青少年看到,對他們的身心發展無疑會造成巨大傷害。

深層次看,這股有辱斯文的“罵潮”表明傳統道德、現代基礎文明教育還存在缺失。群體性罵戰,是對社會民風的毒化。

不同于私人領域的交流,可以隨心所欲、率性而為,在公共空間,有表達就有責任,有言論就有邊界。如果只想著自己“爽”,卻不考慮他人感受和社會公序良俗,這樣的表達就是一塊“文明傷疤”,逞了口舌,沒了公德。

尤其在很多“對罵群”中,都出現一些極端言辭和不恰當的圖文視頻。如果任其發展,會給大眾帶來網絡空間不必遵守秩序的錯覺,這對網絡空間秩序的破壞將是難以估量的。

當今社會,誰能沒有壓力?合理地釋放壓力是現代社會的成年人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技能。釋放壓力的方法有很多,運動、讀書、培養興趣愛好或者咨詢專業醫師都是值得推崇的。通過對罵來釋放壓力,簡單粗暴,斷不可行。如果因嚴重擾亂網絡空間秩序而觸及法律紅線,擔上刑事責任,那就更得不償失了。

猜你喜歡
公德現實生活網絡空間
《網絡空間安全》訂閱單
《網絡空間安全》訂閱單
雷云:基于四種類型公德行為的教育策略
太沒公德
《網絡空間安全》訂閱單
推動形成網絡空間新生態
“隱私”是個公德概念
假期歸來
淺析現實生活中的橢圓應用題
不等式創新題薈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