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梅村書寫的晚明邊患

2018-05-14 14:57陳岸峰
關東學刊 2018年2期
關鍵詞:吳三桂

陳岸峰

[摘要]崇禎即位之后,天災人禍,激化民變,遂令流寇遍地開花,同時由努爾哈赤所建立的后金及后來的滿清,亦多次人侵。其時,吳梅村一腔熱血報效國家,既有《綏寇紀略》以及大量作品述及剿寇之悲歌,故他對此際之外患威脅,均了然于胸,并以詩紀事,發憤以抒情。此文從吳梅村之詩與史的記載中,深入探究晚明邊患中所發生的一系列事件以致朱明王朝、大順王朝以及滿清政權三者之間的博奕失衡的深層原因。

[關鍵詞]吳梅村;袁祟煥;盧象升;洪承疇;吳三桂

一、前言

崇禎(朱由檢,1611-1644;1627-1644在位)即位之后,天災人禍,激化民變,遂令流寇遍地開花,而實際上自萬歷四十四年(1616)由努爾哈赤(1559-1626;1616-1626在位)所建立的后金,崇禎九年(1636)改國號為大清,更是一直虎視眈眈,成為明朝的“心腹之患”。崇禎二年十一月,清兵從馬蘭谷人關:

俄,清兵至,圍薊州,大掠。策欲戰,崇煥阻之。攻數日,不破,乃去,屠固安,焚良鄉,大掠通州,直抵北都齊化門下,京師戒嚴。

齊化門,亦即朝陽門,已是北京內九門之一,清兵基本已是實現了直搗明朝心臟,只是兵力尚不足以破城而已。后金(滿清)的崛起,拖垮了全國的兵源及財政,欠餉缺糧,以及裁驛卒之舉,從而促使流寇滋生、蔓延。流寇之壯大而構成內亂,則又加劇邊患之危機,兩者并有所互動,而崇禎則在“攘外安內”的兩難選擇中舉棋不定,遂致“甲申之變”。吳梅村(吳偉業,駿公,1609-1671)一腔熱血報效國家,既有《綏寇紀略》以及大量作品述及剿寇之悲歌,故他對此際之外患威脅,自亦必了然于胸,并以詩紀事,發憤以抒情。

崇禎十一年(1638),吳梅村為清兵人寇戰爭所寫的《墻子路》《懷楊機部軍前》《再懷楊機部》《讀楊參軍悲巨鹿詩》,崇禎十二年(1639)《臨江參軍》最具代表性,以上五首詩記錄了崇禎十一年九月至十二月,明軍對抗清軍所發生的慘烈戰事。此年九月,清兵破長城墻子嶺人塞,殺明薊遼總督吳阿衡(隆徽,?-1638)于密云,然后直搗內地;十月,大掠通州;十一月,掠良鄉、琢州,攻陷高陽,前大學士孫承宗(稚繩,1563-1638)力戰殉難;十二月,宣大總督領尚書銜盧象升(建斗,1600-1639)率老弱殘兵與清兵大戰于京南巨鹿賈莊,監軍太監高起潛卻擁兵坐視,終致盧象升戰死殉國。及至洪承疇(彥演,1593-1665)在松山戰敗被俘后,大明已經人才凋零。崇禎十七年,李自成兵臨城下,崇禎的最后一張皇牌就是手握關寧鐵騎的吳三桂,卻在種種角力之下,吳三桂既無迅速人京勤王,復引清兵人關,遂令中原易鼎。

二、袁崇煥之死

崇禎執政(1628)后第二年(1630),即誅殺屢克后金的遼東大帥袁崇煥(元素,1584-1630)。其時,朝廷指出其必死原因有三方面:(一)擅殺駐守皮島的左軍都督府都督毛文龍(振南,1576-1629);(二)致敵兵犯京師;(三)以流矢射傷山海關總兵滿桂(1594-1630)。三方面結合起來的綜合罪名則是:通敵。然而,此中疑點甚多。

其時,毛文龍駐皮島之作用在于:

聯絡朝鮮,招攜遼庶,時以游兵出沒海外,牽制東師,使不得深入山海,敵人患之。即是說,毛文龍在皮島占據戰略要地,以一孤島之師而制后金(滿清),如扼毒蛇之三寸。毛文龍對其任務具有十分清醒的意識并有具體的戰略思想:

文龍奏曰:“所駐須彌島,即名西彌島,一連有三山,周圍廣闊二百余里,中則云從山,前西彌島,再后則真珠島。以陸程計,云從之離鐵山有八十里;以水程計,鐵山之至云從僅三十里。云從與西彌從大路去,至義州止一百六十里;鐵山從水路去亦如之。義州與鎮江相對,不過有三四里。鎮江至遼陽三百六十里。是鐵山與西彌、與敵寨,總之相距在五百里內?!庇衷唬骸皵橙胫褂卸罚簭逆傡o堡進,守廣寧便可當鎮靜之鋒;遼、瀋來從三岔河過,駐三岔便可截強敵之渡。必如是邢寧遠可以安堵,山??梢詿o虞?!?/p>

毛文龍對各處要塞的里數、敵人可能發動戰爭的路線,均了然于胸,可見此人乃帥才。毛文龍自從軍以來,戰功卓著,從百戶、千總、游擊、都司兼副總兵,而終升至左軍都督府都督,特別在安州之戰與鴨綠江之捷兩役中,斬獲甚豐。故此,毛文龍亦便成為后金(滿清)除掉的目標人物:

降將李永芳獻策于清主天聰曰:“兵入中國,恐文龍截后,須通書崇煥,使殺文龍,徉許還遼?!鼻逯鲝闹?。崇煥答書密允,復以告病假回籍,乃寢。又曰:

崇煥無可卻責,一至寧遠,遂為請款計。蓋自崇煥寧遠奏捷之后,即令番僧往吊奴首以講和,罷歸未就。再出,無以塞滅虜之命,遂以平虜自詭。慮島帥毛文龍泄其計,遂身入島,誘文龍斬之。

《甲申傳信錄》認為袁崇煥殺毛文龍乃為了向后金主欵的“示信”:

崇煥陽主戰而陰實主款也,殺江東毛文龍以示信。

甚至縱敵至城下以作主欵之要挾。袁崇煥之殺毛文龍,計六奇評曰:

崇煥捏十二罪,矯制殺文龍,與檜以十二金牌,矯詔殺武穆,古今一轍。

以袁崇煥比秦檜(會之,1091-1155),以毛文龍比岳飛(鵬舉,1103-1142)。至于第三項罪名,計六奇在《明季北略》“袁崇煥通敵射滿桂”一條中有以下記載:

清兵攻南城,崇煥復不戰,獨滿桂以五千人與清一日二十戰。清兵益盛,桂不支而走,經袁營,竟不出救。俄桂中流矢五,三中體,二中甲,拔視,乃袁兵字號。桂初疑清將反間,偽為袁號耳。及敵騎稍遠,細審,果為袁兵所射,大驚,入奏。

滿桂將陣前中袁兵流矢之事上奏,袁崇煥在平臺面圣時被執:“上問殺毛文龍、致敵兵犯闕及射滿桂三事,崇煥不能對?!痹鐭ā俺鐭ú荒軐Α?,不是說他的陰謀被揭穿,而是為崇禎之突然措舉而驚愕不已。袁崇煥于明年四月被詔磔西市:

時百姓怨恨,爭噉其肉,皮骨已盡,心肺之間叫聲不絕,半日而止,所謂活剮者也。親身目睹的中書夏復蘇(生卒年不詳)曾對計六奇道出袁崇煥被凌遲處死的細節:

昔在都中,見碟崇煥時,百姓將銀一錢,買肉一塊,如手指大,噉之。食時必罵一聱,崇煥肉悉賣盡。

由此可見,袁崇煥之死,在其時是京師額手稱慶的事。而事實上崇禎之殺害袁崇煥乃中皇太極的反間計,已是廣為人知,計六奇在《東彝大略》中記載后金設反間計以致崇禎殺害袁崇煥的細節:

先是,虜出獵,擄我多人,中有二珰,上命偵崇煥者,亦被擄,虜視之,知為A *1,乃設一計,徉為袁遺書約犯邊,答云:“知道了,多謝袁爺?!庇轴囿@云:“乃為珰聞,縛珰亟斬之!”又故遣一奴私放珰歸。珰歸,上其事。批云:此明武穆反間之計。上再召崇煥入,即下詔獄。此言周延儒親語余者。延儒久與虜比,虜每輸情,故知其言不誣。又余鄉一縉紳從虜歸,言前遼事甚悉,以語臥子,臥子所奮臂而毆其紳者,即此時之事也。

由此可見,年輕而剛愎自用的崇禎剛執政便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確鑿無疑。有關袁崇煥的戰略及其死因,吳梅村在《詠史十二首》其五嘆曰:

兵在速與遲,不在巧與拙。

干將頓不用,強弩彀不發。

猛虎有擾豫,北士無勇決。

樂生濟上軍,迎刃琦數節。

已下七十城,欲使齊人悅。

五載功未成,變起因間謀。

以此資田單,莫僅尤騎劫。

后來戲下將,區區守聊攝,

千載魯連書,讀者為悲咽。

用兵之遲與速,只有前線久經戰斗的將帥如袁崇煥方了然于胸。袁崇煥的悲劇在于他勇于任事,急于全盤操控邊事而卻不為外人所理解,而崇禎偏卻又是多疑而嗜殺?!拔遢d功未成,變起因間諜”“千載魯連書,讀者為悲咽”,便是哀悼袁崇煥之被冤殺。袁崇煥曾有“五年全遼可復”之期許;樂毅(永霸,生卒年不詳)之召,由于齊人行反間計,而袁崇煥之下獄,亦由皇太極(1592-1643)行反間計所致;又以騎劫之戰死比滿桂之戰死,其用事可謂巧合無比。后來,由清廷纂修的《明史》對袁崇煥之死作出負責的聲明:

會我大清設間,謂崇煥密有成約,令所獲宦官知之,陰縱使去。其人奔告于帝,帝信之不疑。

后金(滿清)既可為除掉袁崇煥而“設間”,亦必然可于其它各個可能的渠道進行間諜戰。

簡而言之,崇禎自登位之后,文臣武將被他所戮的有五十多位,至于貶斥者更是多不勝數。除了一般所謂的剛愎自用或血腥嗜殺之外,更可能是他長于深宮而治國乏術,只隨一時之喜怒而任意妄為,擅殺趣戰,此乃崇禎的政治風格,亦由此而加速政權的傾覆。而袁崇煥之中反間計而被殺,亦只是崇禎在國事上任意妄為的開端而已。

三、墻子路之敗

崇禎二年(1629)與崇禎九年(1636),皇太極兩次率軍從喜峰口而人,大肆劫掠而歸。公元1638年,皇太極第三次攻打北京,此次他密謀從密云東部的重要關口墻子路(墻子嶺)突破,因為墻子路扼守京師東大門的險要位置?;侍珮O兵分兩路,左翼由大將岳托(1599-1639)、杜度(?一1642)率領的清軍于九月二十五日從墻子路人關,大敗明軍,與右路軍會師于通州,橫掃京郊,京師戒嚴,清軍大勝而歸。崇禎十一年(1638),清軍再襲墻子路,吳梅村在《墻子路》曰:

句奴地動漁陽鼓,都護酣歌慕府鐘。

一夜薊門風雪里,軍前搏酒賣盧龍。

生日酒宴上“都護酣歌幕府鐘”“軍前樽酒賣盧龍”,明薊遼總督吳阿衡卻軍前為太監舉辦壽宴而疏于防范,倉皇迎敵,戰敗而死。崇禎十七年(1644),明朝被李自成攻陷,清軍在多爾袞率領之下,同年五月,清軍第三次突破墻子路關,一舉攻陷北京,人主中原。

故此仗雖規模不大,而卻意義重大:(一)陣前將帥對后金(滿清)之威脅的認識不足,對此要塞之重要性亦掉以輕心,以致清軍由此作為突破口而人主中原;(二)軍前監軍太監禍害甚深,其中最著名的要數以下將論及的高起潛(生卒年不詳)。

四、賈莊之敗

清兵于崇禎十一年(1638)冬天人侵慶都、真定(河北望都、正定),宣大總督盧象升率老弱殘兵五千奮力抗擊。盧象升以一介書生而馳騁沙場,勇猛無匹。崇禎六年(1633)六月初七:

象升以輕兵覘賊,遇賊數萬。象升揮兵搏戰,身中二矢,仆夫斃馬下,提刀戰益力。賊乘高臨之,后兵至乃免。賊分兵向城,潛師赴滑。象升知之,戒守城者毋動,選騎出伏林莽。賊至,伏發,大敗之,斬首數千。賊目之曰盧閻王,不敢復犯。時文詔屢捷,張應昌逗留不進。

崇禎七年(1634)四月丙辰朔,逮撫治鄖陽蔣允儀,以失陷鄖西諸邑,以盧象升代之。盧象升本為剿寇猛將,正當剿寇有成之際,崇禎九年(1636)六月底,清兵突破長城要塞喜峰口,七月初三,北京戒嚴,崇禎遂匆忙征調各路兵馬勤王。本在湖廣鄖陽剿寇的盧象升,忽獲任為宣大山西總督,將其調往抗擊清兵,即吳梅村評曰:“南北東西,不逞奔命”。崇禎十一年(1638)九月,滿清以睿親王多爾袞(1612-1650)、貝勒岳托聯合蒙古軍,兵分兩路,從密云東面的墻子嶺、喜峰口東面的青山口,突破長城要塞,大舉南犯。崇禎急調遼東總兵祖大壽(復宇,?-1650)勤王,同時賜盧象升尚方寶劍,以總督各路勤王兵馬?!都咨陚餍配洝酚涊d:

崇禎十一年九月,北兵自墻子嶺入,象升與閹人高起潛分任東西二路。陛見,象升主戰。起潛幸其飽掠而出,托言持重。本兵楊嗣昌陰主之。于是象升力戰,授絕而沒。

《明史》記載,盧象升上疏陳述缺糧乏餉的苦況,并作出種種有關前線措置的建議,“言皆切中機宜”,卻不獲首輔楊嗣昌與崇禎接納。從《盧象升疏犢》可見,盧象升幾乎在每一奏疏以至于給親朋的書信中,均在談及軍中缺餉絕糧的苦況:

協濟餉銀有限,多兵仰給不敷,而蕞爾殘邱,物力民財俱盡,臣日夜憂之。又曰:

邱城止一空署,一切俸薪公費贖鍰,因所屬六城俱陷,毫無所有。兩月之內,已揭商債二千金。如此情形,即石人亦且下淚。

又曰:“流寇之警,經年拮據軍中”、“無非一字一血,乃請十得一,豈非杯水輿薪!”以上的文字,正如盧象升所言,課謂“一字一血”,除了身先士卒沖鋒陷陣,回營后還得想方設法籌措糧餉,其苦厄根本不為崇禎與楊嗣昌所了解?!睹魇贰酚涊d,盧象升曾在言語上得罪楊嗣昌:

先是,有瞽而賣卜者周元忠,善遼人,時遣之為媾。會嗣昌至軍,象升責數之曰:“文弱,子不聞城下盟《春秋》恥之,而日為媾。長安口舌如鋒,袁崇煥之禍其能免乎?”

“文弱”,乃指楊嗣昌,作為下屬的盧象升竟以城下之盟與袁崇煥為例反駁,當然冒犯了楊嗣昌,其時在京任職的李清在《三垣筆記》記載彼等爭執詳情:

北兵南下,上召對羣臣。兵科姚都諫思孝面奏,謂:“北兵雖南,恐其分兵窺關,宜命總監高起潛回守,而以遏敵重任專委總督盧象升?!币庖辔⒁?。上疑象升難獨任,不允。北兵以二十三日破墻子嶺,進據牛欄山。初二日,盧總督象升以兵二千至,屯德勝門外,入覲,上賜之銀弊,慷概以破敵自任。出朝門,陽閣部嗣昌邀于直房,諷以和,象升毅然曰:“此來不能盡孝,也須盡忠?!彼貌渲S也,佛然,象升躍馬去。自此軍中所請多格。大敵當前,國家危在旦夕,而楊嗣昌竟以私怨而忘國家興亡,《明史》記載:

崇禎十年,清兵入關:當是時,嗣昌、起潛主和議。象升聞之,頓足嘆曰:“予受國恩,恨不得死所,有如萬分一不幸,寧捐軀斷脰耳?!薄瓫Q策議戰,然事多為嗣昌、起潛撓。疏請分兵,則議宣、大、山西三帥屬象升,關、寧諸路屬起潛。象升名督天下兵,實不及二萬。

由此可見,楊嗣昌與盧象升因主張不同而生嫌隙,楊嗣昌處處刁難,一如對待剿寇大帥孫傳庭般;監軍太監高起潛自是觀顏察色,趁機陷害剛正不阿的盧象升。

崇禎十一年(1639)十二月十一日的決戰前夕,軍中缺糧,惟靠賈莊百姓接濟,各攜床頭斗粟餉軍,或貽棗一升,曰:“公煮為糧?!眳敲反逶凇杜R江參軍》中記載:“我法為三軍,汝實饑寒極?!睕Q戰前夕,吳梅村如此描寫現場之悲壯境況:

是夜所乘馬,嘶鳴氣蕭瑟。

推鼓鼓聲哀,拔刀刀芒澀。

戰爭開始,戰況激烈,盧象升“身中四矢三刃”慘死,這大概是他一直為自己設計的結局:

某本至庸谫不倫,日日憂兵憂hyh,東堵西防,每當危窘之時,輙思策馬冒陣,以報皇上。

陳子龍在《吊盧司馬》一詩中作出如下評論:

倉卒重圍間,矢盡弦亦絕。

得免文吏議,難為世人說。

其時,在朝為官的李清在《三垣筆記》中記載:

象升以紫衣雙刀奮馬出,后不知所在,忌者乘之,以為偷生。上嚴詰死狀,后得其尸,面中二鏃,身有三創。及山東顏撫軍繼祖等以失機立決。徐都諫耀顧予嘆曰:“若象升不死,必為肆市之魁矣?!?/p>

楊嗣昌對于盧象升之死有所懷疑,“有詔驗視”,“八十日而后殮”,其慘狀可想而知,這一切都是因為政見不同的私怨所致,可見楊嗣昌為人之狠毒。吳梅村在《懷楊機部軍前》中記:“諸將自承中尉令,孤臣誰給羽林兵?”揭露的就是楊、高二人失約,沒有支持盧象升一事;又在《臨江參軍》中直言不諱地將慘敗違罪于楊、高二人的狼狽為奸:“去年羽書來,中樞失籌策”,“將相有纖介,中外為危栗”,“犄角竟無人,親軍唯數百”。吳梅村甚至歌頌了為盧象升鳴寬的楊廷麟:

同時遷吏獨從征,人道戎旃譴責輕。

諸將自承中尉令,孤臣誰給羽林兵。

憂深平勃軍南北,疏訟甘陳誼死生。

猶有內讒君不顧,亦知無語學公卿。

公卿之無語似是崇禎朝司空見慣的,謀國無能,內讒不斷,吳梅村指出其書寫乃“實事”:

余與機部相知最深,于其為參軍周旋最久,故于詩最真,論其事最當,即謂之詩史可勿愧。

據《明史·楊廷麟列傳》記載:

其冬,京師戒嚴。廷麟上疏劾兵部尚書楊嗣昌,……時嗣昌意主和議,冀纖外患,而廷麟痛低之。嗣昌大恚,詭薦廷麟知兵。帝改廷麟兵部職方主事,贊畫象升軍。象升喜,即令廷麟往真定轉餉濟師。無何,象升戰死賈莊。嗣昌意廷麟亦死,及聞其奉使在外,則為不懌者久之。

可見楊嗣昌憎恨盧象升之深,亦可見楊嗣昌之陰毒以及禍害國家。盧象升與清兵決戰之前,其時在附近擁兵數萬的太監高起潛見死不救:

賈莊前數日,督師誓必戰,顧孤軍無援,聞太監高起潛兵在近,則大喜,于真定野廟中倚土銼作書,約之合軍,高竟拔營夜遯,督師用無援故敗?!睹魇贰けR象升傳》也記錄了盧象升戰死時的慘烈場景:

起潛擁關、寧兵在雞澤,距賈莊五十里而近,象升遣廷麟往乞援,不應。師至篙水橋,遇大清兵。象升將中軍,大威帥左,國柱帥右,遂戰。夜半,筑巢聲四起。旦日,騎數萬環之三匝。象升魔兵疾戰,呼聲動天,自辰迄未,炮盡矢窮,奮身斗,后騎皆進,手擊殺數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掌牧楊陸凱懼眾之殘,其尸而伏其上,背負二十四矢以死。仆顧顯者殉,一軍盡覆。

吳梅村在《梅村詩話》記載曰:

盧與閣部議軍事不合,過機部相得甚。已而中外異心,兵勢日蹙,盧自謂必死,顧參軍書生,徒共死無益,乃以計檄之去,機部不知也。機部到孫侍郎傳庭軍前六日,而盧公于賈莊殉難,乃求得其尸,抱之痛哭。

此次戰役,就是在“將相有纖介,中外為危栗”的陰影籠罩之下運行的。吳殳評曰:

擇禍從輕,不當遽撤盧公東去,又聽嗣昌之讒,而追之發憤戰死。

此役明軍覆沒,清兵鐵騎大掠河北、山東,破四十余城,陷濟南,俘魯王,虜掠人民數十萬及財物無數,朝野震蕩。通過詩和史的相互映襯,吳梅村表達了戰事失敗中所蘊藏的微妙政治,為賈莊之敗探根究源。

盧象升陣亡殉國后,楊廷麟以盧象升缺餉乏兵、高起潛擁兵不援等實狀疏對?!睹反逶娫挕份d其事:

機部受詔,直以實對。慈溪馮鄴仙得其書,謂余曰:“此疏入,機部死矣!”為定數語。機部聞之則大恨?!谑菣C部貽書馮與余日:“高監一段,竟為刪卻,后世謂伯祥不及一部役耶?”然機部竟以此得免。

楊廷麟本已上書控訴監軍太監高起潛擁兵而坐視盧象升被圍殲之罪,而為馮元颷(爾韜,號鄴仙,?-1644)刪卻這一段文字,由此而免了一場大禍。楊廷麟剛直而仁厚,為此而耿耿于懷。吳梅村又再以詩直書此冤案:

詔下桔死狀,疏成紙為濕。

引義太激昂,見者憂讒疾。

公既先我亡,投跡復奚恤。

大節茍弗明,后世謂吾筆!

此意通鬼神,至尊從薄滴。

生還就耕釣,志愿自此畢。

匡盧何或嗦,大江流不測。

君看磊落士,艱難到蓬革。

擾見參軍船,再訪征東宅。

風雨懷友生,江山為社援。

生死無魄辭,大義照顏色。

然而,楊廷麟卻獲譴而辭官歸里,即吳梅村所謂的“此意通鬼神,至尊從薄滴”,無論措辭如何,崇禎之昏庸無能已畢露。楊廷麟大義凜然,既為盧象升鳴冤,又再訪其家人于故里。其磊落忠貞,貫徹終生,“甲申之變”后,楊廷麟率兵守贛州,最后士卒盡亡,他亦“從城上投壕死”。

吳梅村這組史詩,記錄了這一幕歷史悲劇,從將相不和,以至監軍太監高起潛在戰場上的袖手旁觀;敗后崇禎苛待殉國大帥,以至于虐待為盧象升鳴冤的一干人等,吳梅村之詩史毫無“忌諱疑思”,對此均作出了無情地鞭撻。

五、松山之敗

崇禎十四年(1641)三月,皇太極(1592-1643;1626-1643在位)率八旗精銳以及尼堪漢軍,傾盡全國兵力,欲破寧錦諸城以逼山海關。錦州告急,遼薊經略洪承疇率八總兵、十三萬軍來救。翻開《明史》,洪承疇可謂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李自成亦曾敗在其手下,堪稱帥才,吳梅村記戴:“盡心王室,折沖厭難,止承疇耳?!比欢?,在崇禎的逼迫下,寫下了他一敗不起的恥辱一頁。經此一役,失此一帥,邊事再不可為。

其時,明軍八總兵均驕橫,不服從統一號令。將帥之驕橫,吳梅村早已憤然直書:

次見諸大帥,驕懦固無匹。

逗撓失事機,倏忽不相及。

變計趣之去,直云戰不得。

洪承疇主張徐徐逼近錦州,步步為營,且戰且守,勿輕浪戰。于是,明軍控制了松山至錦州的制高點,以凌厲攻勢重挫清軍,局勢開始好轉。兩軍在松山一帶相持六個月。清兵長于騎射,利于野戰,而國小兵多糧少,故此洪承疇定下打持久戰的策略。然而,崇禎與兵部尚書陳新甲(?-1642)“以兵多餉艱”為由,催促洪承疇盡快決戰。洪承疇只得先率兵六萬前進,余部陸續隨進,屯糧草于杏山與塔山之間的筆架山?;侍珮O偵察洪承疇的動向后,決定集中兵力攻擊洪承疇的北援之旅,甚至親率大軍至松山、杏山一帶,打敗守糧部隊,奪得糧草,明軍由此而陷入被動混亂的局面?!睹魇贰酚涊d:

及出戰,連敗,餉道又絕。樸先夜遁,通、科、三桂、廣恩、輔明相繼走。自杏山迤南沿海,東至塔山,為大清兵邀擊,溺海死者無算。變蛟、廷臣聞敗,馳至松山,與承疇固守。三桂、樸奔據杏山。越數日,欲走還寧遠,至高橋遇伏,大敗,僅以身免。先后喪士卒凡五萬三千七百余人。自是錦州圍益急,而松山亦被圍,應援俱絕矣。九月,承疇、變蛟等盡出城中馬步兵,欲突圍出,敗還。守半年,至明年二月,副將夏成德為內應,松山遂破。承疇、變蛟、廷臣及巡撫丘民仰,故總兵祖大樂,兵備道張斗、姚恭、王之禎、副將江翥、饒勛、朱文德,參將以下百余人皆被執見殺,獨承疇與大樂獲免。

杏山慘敗,吳梅村有詩記曰:“卻怪杏山書到日,三軍早哭道旁碑”。此后,洪承疇仍率殘兵于松山堅守數月,終為清軍攻陷,苦撐了一年多的錦州亦隨之失守。吳梅村在順治十二年(1655)完成的《松山哀》,如此結合山川之雄奇與戰場之慘況:

拔劍倚柱悲無端,為君慷慨歌松山。

盧龍蜿蜒東走欲入海,屹然搘拄當雄關。

連城列障去不息,茲山突兀煙峰攢。

中有壘石之軍盤,白骨撐距凌巑阮。

十三萬兵同日死,渾河流血增奔湍。

場面悲壯,鬼哭神號,血腥無比。此役,總督洪承疇所率八大將,十三萬兵,為清軍所破,先后死亡士卒達五萬三千七百余人。

清軍于此役大獲全勝,為其人主中原奠定基礎。松山之役后,據《清太宗實錄》中皇太極所言:

今明國精兵已盡,我兵四圍縱略,彼國勢日衰,我兵力日強,從此燕京可得矣。此役,洪承疇亦遭生擒,自杏山南至塔山,死傷狼藉。崇禎驚悉洪承疇戰死,“上臨軒垂泣曰:‘我不曾救得承疇。敕建祠京師,贈恤從厚,且令設壇?!痹O壇賜祭達十六次,且將親奠,聞其降乃止。吳梅村雖對洪承疇之敗不無同情,由“喟然嘆息摧心肝”一句可見他深知此敗罪不在洪承疇,故靳榮藩評曰:“以嘆息摧心歸之承疇,蓋詩人忠厚之旨也?!比欢?,對于其降清,吳梅村則又以“一旦功成盡人關,錦裘跨馬征夫樂”作出鞭撻,靳榮藩評曰:“真斧鉞之筆矣?!焙槌挟牻登搴?,出謀劃策,平定流寇,掃除南明。故吳梅村于《松山哀》之外,又有《雜感二十一首》其九,《即事十首》其九,《讀史偶述四十首》其二十四、二十五等詩作,再論及洪承疇?!蹲x史偶述四十首》其二十四云:

平生馬草世人知,垂老擾堪萬里馳。

卻怪杏山書到日,三軍早哭道旁碑。

詩的前二句指洪承疇垂老奔馳,供清驅遣,下二句言當年事,諷其變節。詩史的春秋之筆,于焉可見一斑。

此中,吳三桂亦參與此役,除了以上《明史》有關他的記載之外,《清史稿》亦有以下有關皇太極與他的聯系:

洪承疇出督師,合諸兵,三桂其一也。師攻松山,三桂戰敗,夜引起。松山破,承疇降,三桂坐鐫三秩,收兵仍守寧遠。三桂,祖大壽甥也,大壽既降,太宗令張存書招三桂,不報。

可見,吳三桂一向以保存自身實力為重,而不隨洪承疇與其舅父祖大壽般投降。此外,清廷早已有意招降吳三桂,彼此在崇禎十四年已有書信來往。在此引出這段記載,正好為崇禎十七年(1644)“甲申之變”后,吳三桂在明朝、清廷及大順政權三方之間的徘徊與抉擇作全方位的了解,提供多一層信息。

六、翻云覆雨山海關

在“松錦之戰”中,錦州等邊防重鎮失守,大明苦心經營的“寧、錦防線”為滿清所攻破,寧遠成為山海關外的唯一防線。

明朝建國伊始,嚴防北方外敵,故西起嘉峪關,東至遼寧,設置了遼東鎮、薊州鎮、宣府鎮、大同鎮、太原鎮(也稱山西鎮或三關鎮)、延綏鎮(也稱榆林鎮)、寧夏鎮、固原鎮(也稱陜西鎮)、甘肅鎮,共九個邊鎮。后金立國后,累次人侵,故明朝對于遼東鎮特為重視,遼東軍隊在九鎮中,最為精銳。其時,駐防山海關的是總兵吳三桂,其麾下“關寧鐵騎”,驍勇善戰。當李自成攻陷大同之際,崇禎封吳三桂為平西伯,起用其父吳襄提督京營。在猶豫不決、耗費時機之后,崇禎終于下定決心召吳三桂率關寧鐵騎勤王。吳梅村在《綏寇紀略》記載:

總兵則寧遠吳三桂,世將襄之子,關門號勁旅,而三桂敢戰……《國榷》記載:

命棄寧遠,趨吳三桂入關。三桂徒二十萬眾,日行數十里,是日始及關,太監高起潛棄關遁走西山。

監軍太監高起潛在此再次“棄關遁走”,太監在崇禎政權的傾覆過程中,起了很大的破壞性作用。關于吳三桂遷徙民眾,李清《三垣筆記》的記載略有不同:

三桂以三月初出關,徒寧遠五十萬眾,日行數十里,十六日入關,二十日抵豐潤,而京師已陷。

《清史稿》記載:

順治元年,李自成自西安東犯,太原、寧武、大同皆陷,又分兵破真定。莊烈帝封三桂為平西伯,并起襄提督京營,征三桂入衛。寧遠兵號五十萬,三桂簡閱步騎入關,而留精銳自為殿。三月甲辰,入關,戊申,次豐潤。而自成已以乙已破明都,遣降將唐通、白廣恩將兵東攻灤州。三桂擊破之,降其兵八千,引兵還保山海關。

此處,“留精銳自為殿”乃此中關鍵,亦即在“松錦之戰”中,吳三桂對自己的軍事力量的自保表現。至于無論是遷徙兵民二十萬還是五十萬眾,種種資料均可見吳三桂并沒有人京勤王之意。吳三桂三月十六日始人關,而昌平已陷,焚十二陵;十七日,外城陷;十八日,內城亦陷;十九日,崇禎自縊身亡。由此可見,作為軍人的吳三桂的行軍速度與后來他追擊李自成的大順軍的速度相比,足以證明他并沒有真心人京勤王,而是拖延時間,顯然是擁“關寧鐵騎”以成奇貨,在當時瞬息萬變的局勢中,別有所圖。

李自成深知“關寧鐵騎”與山海關的重要性,遂遣降將唐通(生卒年不詳)攜書并銀四萬兩前往稿勞吳三桂的軍隊,又遣別將率二萬人代守山海關。唐通見到吳三桂之后,盛贊李自成禮賢下士,吳三桂即率軍前往京師,及至灤州,吳三桂聞愛妾陳圓圓(邢沅,畹芬,1623-1695)為李自成權將軍劉宗敏(?一1645)所擄,《明史》記載:

初,三桂奉詔入援,至山海關,京師陷,擾豫不進。自成劫其父襄,作書招之,三桂欲降。至灤州,聞愛姬陳沅被劉宗敏掠去,憤甚,疾歸山海,襲破賊將。

擄掠陳圓圓者,究竟是李自成還是劉宗敏,亦有不同的說法?!缎√蠹o年附考》記載:“三桂抵幾于地,須髯奮張曰,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以生為!”吳三桂復率兵返回山海關,以為君父復仇的名義舉兵,擊破李自成所遣的守關將領。吳三桂發布討伐李自成的檄文之外,又同時向滿清睿親王多爾袞(1612-1650)請兵,書曰:

亂臣賊子亦非貴朝所宜容也?!跻陨w世英雄,值此摧枯拉朽之會,試難再得之時也。乞念亡國孤臣忠義之言,速選精兵,直入中協、西協,三桂自率所部,合力以抵都門,滅流寇于宮庭,示大義于中國,則我朝之報貴朝者,豈帷財帛,將裂地土以酬,不敢食言。

吳三桂之請兵本為恢復明室,多爾袞則以人主中原之意作覆,并許以平西王之爵位。吳三桂深知其兵力恐有不逮,惟再次去信促請清兵盡速人關。四月二十一日上午,李自成對山海關發起全面總攻,四個輔城中有三個幾被攻破,吳三桂的“關寧鐵騎”及山海關危在旦夕,而此際多爾袞卻按兵不動,靜觀其變。當天深夜,吳三桂先后八次遣使求見多爾袞。后來吳梅村在《伍員》中刺曰:

投金瀨畔敢安居,覆楚奔吳數上書。

手把屬鏤思往事,九原歸去遇包胥。

在吳三桂引清兵人關之初,時人皆以為他乃效申包胥(生卒年不詳)之哭于秦庭以求復楚,事后證明吳三桂之舉實非如此,而是如伍員(子胥,?一公元前484)般因為一己之私而“數上書”以請兵,如此行徑,如何面對真正為復國請兵的申包胥?吳梅村又于《伍胥復雔論》中曰:“為人臣者不知《春秋》,則有昧于復雔之議者矣?!贝思聪騾侨鹌蛘埱灞岁P的千秋之罪作出進一步鞭撻。吳梅村在《讀史雜詩四首》其一再度批判吳三桂之憤而借兵:

東漢昔云季,黃門擅權勢。

積忿召外兵,癰決身亦斃。

雖自拔本根,庶幾蕩殘穢。

誰云承敞起,仍出刑余裔。

孟德沾丐養,門資列朝貴。

憑借盜弄兵,豈曰唯才智。

追昔故長秋,無須而配帝。

鉤黨諸名賢,子孫為皂隸。

此處以東漢末何進(遂高,?-189)借董卓(仲穎,?-192)之兵以誅滅閹患為例,以諷刺吳三桂,再以出身宦官之后的曹操(孟德,155-220)以喻吳三桂,其恨無以復加。

二十三日,清兵到達山海關,多爾袞令吳三桂所部以白布系肩為識。其時,李自成挾太子及二王屯于西山,多爾袞則率武英郡王阿濟格(1605-1651)、豫郡王多鐸(1614-1649)及洪承疇、祖大壽、孔有德(瑞圖,1602-1652)、尚可喜(元吉,1604-1676)諸將帥,立馬觀戰。吳三桂與李自成兩軍血戰于一片石,呼聲震天。及至中午,大風忽起,沙塵蔽天,阿濟格與多鐸率二萬兵突從吳三桂陣右闖人,鐵騎奔騰,飛矢如雨,李自成正立馬高岡觀戰,不久風止塵開,見是鐵甲編發之兵,李自成醒覺乃清兵,迅即策馬而逃,軍隊亦隨之潰退四十里。吳三桂遂至清軍兵營,拜見多爾袞,薙發稱臣。

李自成既敗,退至永平,殺吳襄,于四月二十六日返北京,殺吳襄一家三十八口。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即帝位于武英殿,三十日率軍西遁。多爾袞于五月一日率領清兵進入北京,旋即命令降清并獲封為平西王的吳三桂率馬步兵各一萬繼續追擊李自成,沿途決戰數役,皆獲大勝。李自成率領殘部,向兩湖轉移,其后生死不明,歷來眾說紛紜。

七、總結

在后金(滿清)的侵略行動中,崇禎政權處處被動,連番失誤,甚至由楊嗣昌構陷盧象升以至帥才隕歿,崇禎吝于軍餉而趣戰,導致洪承疇于松山戰敗被俘,在棄寧遠而御京師之議上又議而不決,而此中又關涉野心勃勃的吳三桂臨危而擁“關寧鐵騎”而別有他圖,以致“甲申之變”,甚至引清兵人關,從此中原易鼎。

多少年后,吳梅村在兩首詩中分別追憶昔日曾陪崇禎檢閱京營的情況:

柳陌天閑獅子花,春風吹角畫輪車。

云開羽葆三千仗,日出樓臺十萬家。

天子玉弓穿塞雁,黃門金彈落宮鴉。

北軍不用歸都尉,閱武堂前是正衙。

在《與友人談遺事》中又曰:

曾侍驪山清道塵,六師講武小平津。

云旎大鑫星辰動,天策中權虎豹陳。

一自羽書飛紫塞,長教征鼓恨黃巾。

孤臣流涕青門外,徒使田橫客笑人。

京營在“甲申之變”期間,丟盔棄甲,昔日的壯麗與氣勢,唯存紙上,崇禎半夜易服逃亡而卻為京營炮火所阻而自縊于煤山。昔日隨駕閱兵之輝煌與激動,已隨風消逝,吳梅村只是垂淚之孤臣,而卻自白沒有田橫(?-公元前202)復國之血性?!凹咨曛儭逼陂g,風云息變,人心浮動,忠勇與無奈,陰謀與野心,均在電光火石之間決定歷史的去向,而這一切卻忠實無遺地散落在吳梅村“推見至隱”與春秋史筆的墨痕之間。

猜你喜歡
吳三桂
多爾袞巧降吳三桂
吳三桂殺永歷帝
吳三桂殺永歷帝
多爾袞巧降吳三桂
吳三桂叛亂并非為了當皇帝
吳三桂曾三次被騙
當吳三桂遭遇“飛賊”
吃貨康熙定三藩
煩人的綽號
省略的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