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中國視角下我國殘疾人游泳運動推廣路徑研究

2018-05-14 17:20陳卉
當代體育科技 2018年2期
關鍵詞:健康中國殘疾人

陳卉

摘 要:健康中國是當前一項旨在全面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國家發展戰略規劃,該戰略是一項以衛生、文化、體育等多元供給為邏輯基礎、以國家發展使人民受益的共享發展為根本理念、以人的可持續發展為終極目標的國家戰略。

關鍵詞:健康中國 殘疾人 游泳運動 推廣路徑

中圖分類號:G8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1(b)-0249-02

1 我國殘疾人游泳運動的歷史追溯

中國殘疾人運動的發展首先要追溯到1984年10月在安徽合肥舉辦的殘疾人運動會。本次運動會是中國殘疾人歷史上第一屆奧運會,共有田徑、游泳、乒乓球3個大項目,人數在500人,本屆奧運會對中國殘疾人走向世界起到了一定地基礎作用。同年,中國代表團首次參加殘奧會,在獎牌榜上位居第23位。經過近些年的發展,國家層面不斷提高了對殘疾人體育的認識,加大了對殘疾人體育事業的投入。從2004年雅典、2008年北京、2012年倫敦連續三屆殘奧會,中國代表團金牌榜和獎牌榜位居第一。游泳項目作為殘疾人奧運會重要的項目之一,同樣也是我國爭金奪銀的重要方面。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殘疾人體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將是人類文明與進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體育事業發展到一個新階段的重要標志。

2 殘疾人游泳運動項目特點

殘疾人進行游泳運動的練習可減輕身體的重量,緩解疼痛,減小壓力,運動幅度更大,讓他們能夠有機會使身體在一個正確的姿勢下運動,做一些在陸地上無法完成的動作,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方面:第一,S1~S3重度殘疾的運動員可通過長期的系統訓練,利用水與身體的摩擦力,按摩身體,滋養神經系統,得到康復,增強對生活的信心及熱愛;第二,S4~S10肢體殘疾的運動員,在游泳中只能使用單手、單腳或雙手、雙腳的游進,可提高身體靈敏度和平衡能力,加強肢體力量;第三,S11~S13視力殘疾的運動員通過輔助人員的提示出發、轉身,在游進時通過水線的觸覺,把握游進時的方向完成訓練或比賽,可以鍛煉身體的觸覺、空間感及方向感,彌補視力的不足;第四,S15聽力殘疾的運動員長期練習可改善自我封閉的心理,參與社交,達到善于與人溝通的好處;第五,S14智力殘疾的運動員通過游泳動作練習及比賽,可以促進智力發育及自我控制能力的改善。

3 殘疾人游泳運動賽事推廣現狀分析

3.1 各城市開展殘疾人游泳比賽情況

殘疾人游泳比賽與健全人比賽分組有所不同,殘疾人游泳賽事較少,運動員數量雖然少,但分組難度大。根據調查結果可知,一年舉辦一次殘疾人游泳比賽的地市只有福建省堅持在開展;一年一次的省級殘疾人游泳比賽只有兩個省舉辦,其中,福建省每年都舉辦;其次,廣東省沒有固定的比賽日程安排,只是根據比賽的需要偶爾會舉辦;其他省市均不舉辦比賽;四年一屆的大型省運會殘疾人游泳比賽8個省市均有舉辦。由此看出,殘疾人游泳比賽表現出自身的業余性。殘疾人游泳訓練及比賽開展情況并不理想,有些省市為了應付比賽,在賽前臨時組隊,突擊訓練,項目比較薄弱、依賴進口設備等問題。從而更導致了殘疾人運動沒有一個統一的模式進行有針對、有計劃、系統的訓練模式及管理隊伍的模式,造成了后備基層的運動員不足、訓練不到位,比賽難以舉辦開展等原因。

3.2 開展殘疾人與健全人全國游泳比賽的對比情況

2008年北京殘奧會的舉辦為我國殘疾人競技體育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北京殘奧會是我國殘疾人競技體育運動發展的一個契機。目前國際殘疾人競技體育發展迅速,殘疾人更加廣泛地參加體育活動,競技水平不斷提高。隨著國家殘疾人競技體育賽事制度不斷完善,殘疾人成為與奧運會平行的最高水平的競技體育賽事。同時,殘疾人競技體育得到各國政府的認同和重視。但是,就目前中國殘疾人游泳項目發展而言,殘疾人游泳比賽并不是很多,由表1可以看出,目前全國殘疾人游泳比賽安排較少,1年僅有1次;而健全人的全國性質的比賽,1年里有6次。4年1屆的大型比賽,殘疾人游泳比賽中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游泳比賽;健全人中有全運會和城運會。全國性質的游泳比賽是中殘聯與各省的鏈接,是各省殘聯之間的互相溝通、交流的平臺;是教練員之間創新、學習的機會;更是運動員提高比賽經驗及創造優異成績的歷練時機。因此,中殘聯要進一步加大力度,多舉辦賽事,使我國的殘疾人游泳隊伍得到關注及循序漸進的發展。

4 影響我國殘疾人游泳運動推廣路徑的因素分析

4.1 殘疾人家庭經濟基礎薄弱,限制了游泳運動的普及度

由于殘疾人自身的特殊性,一般而言其家庭的經濟收入明顯低于正常人收入。而殘疾人運動的推廣需要家庭的陪伴、精心的呵護及人力、物力、財力、精力上最大的支持。在調查的30名退役殘疾人游泳運動員家長中,大多數殘疾人家庭來自鄉鎮農村,家里有3個以上兄弟姐妹的運動員有24人,占總人數的80%,加重了家庭在日常的開支;調查對象中獨生子女所占人數為0人,而2000~4000元左右的家庭有23個,占總家庭的76.7%;收入在5000~7000元左右的有7個家庭,占總家庭的23.3%;家庭收入到10000元的為0人。由此可見,殘疾人呈現出家庭人口多,收入低的特點。因此,在缺乏資金支持的情況下對于殘疾人來講是面臨的一個首要的問題。經費、資金的保障是殘疾人參與全民健身、參與體育活動的重要保證。

4.2 殘疾人指導人員規模較小,綜合業務水平和能力較低

目前而言我國殘疾人指導員水平不足,培養途徑單一。據有關數據顯示,截止到2013年6月,在舉辦五期國家殘疾人體育健身指導員師資培訓班中,全國共培訓了500余名國家級殘疾人體育健身指導員。2012年共有24個省區市開展了初級殘疾人體育健身指導員培訓,培養了9000多名殘疾人體育健身指導員[5],但殘疾人社會指導員等級資質認定還未完善。與日本相比還很落后,日本擁有170所學校具有資格認定資質的殘疾人體育指導員學校,其標準由協會認定學校授予初級、中級殘疾人指導員資格。目前,日本擁有殘疾人體育指導員資格的人數達到了21924名。由此看出,我國殘疾人指導員的綜合業務能力要進一步的擴大和提高,指導員缺乏殘疾人游泳系統訓練的專業知識,由于執教時間短,經驗不足,單憑對工作的熱情和對殘疾人的同情心,依靠對健全人游泳訓練的經驗,索性地開展殘疾人游泳訓練工作,沒有對殘疾人的傷殘程度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5 加強殘疾人體育組織建設,提升殘疾人的話語權

我國殘疾人體育的組織管理結構是典型的直線職能式結構,對于正處于轉型期的中國,目前的組織管理結構已表現出極大的不適應性,面對我國社會和殘疾人體育發展現狀,需要與我國國情相適應的運作良好的殘疾人體育的管理組織結構。因此,隨著全民健身、健康中國浪潮的不斷推進,殘疾人運動需要納入到群眾體育的體系中去,實現殘疾人體育更好的融入到大眾體育、全民健身中去。加強殘疾人體育指導員的培養,不斷建立體育俱樂部,積極推進殘疾人協會、體育組織的管理體制改革,為殘疾人體育發展拓寬道路。鼓勵舉辦不同層次和類型的全民健身運動會,設立殘疾人組別,促進健全人與殘疾人體育運動融合開展,才能不斷保障特殊群體基本體育權利,打造平臺,讓體育成為殘疾人全面參與社會生活的重要途徑之一。

6 我國殘疾人游泳運動發展的展望

殘疾人游泳運動在我國的開展比較廣泛,游泳運動為殘疾人參加體育活動創造了一個契機,不僅能夠改善身體形態、增強心肌功能、加強肺部功能,提高身體素質,使殘疾人肢體得到較好地康復和積極地發展,在某種程度上還滿足了他們的精神需求,有利于提高殘疾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在今后殘疾人游泳運動的發展過程中,雖然會遇到許多問題,但我們應該全面支持殘疾人運動的發展,譬如在殘疾人體育組織結構、相關體育立法與政策、體育設施建設, 體育后備人才的培養等方面還需要不斷努力。隨著殘疾人體育的發展與社會地位的日益提升,殘疾人體育與主流體育也日益融合。人們對“殘疾人體育”的認識逐漸改善,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我們應該借鑒國外等發達國家發展殘疾人體育運動的經驗,從而不斷完善殘疾人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Z].2016-06-23.

[2] 馮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殘疾人體育發展回眸[J].體育文化導刊,2006(7):14-16.

[3] 張軍獻,虞重干.殘疾人觀的嬗變與殘疾人體育的歷史回顧[J].體育科學,2007,27(3):17-21.

猜你喜歡
健康中國殘疾人
“健康中國”是對人民福祉的莊嚴承諾
我驕傲
衛計委再推“健康中國”戰略型 健康產業或迎利好
老爺爺,我來幫您
十二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