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安溪烏龍茶茶園生態的建設與管理

2018-05-14 16:03何環珠蘇成家
南方農業·中旬 2018年10期
關鍵詞:建設管理

何環珠 蘇成家

摘 要 茶葉已成為很多人生活中的必備品,茶葉品質直接關系到消費者的切身利益,也關系到茶葉企業的品牌形象。從源頭把控好茶葉的品質,則需要茶企業做好茶園生態的建設和管理工作,基于此,闡述安溪烏龍茶茶園生態的建設與管理。

關鍵詞 安溪烏龍茶;茶園生態;建設;管理

中圖分類號:S571.1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29.003

茶具有保健功能,且消費量大,與咖啡、可可并稱世界三大無酒精飲料。茶葉品質的好壞,不僅與其加工技術有關,更與茶園的生態環境息息相關。當前,全球各主要產茶國都力圖通過建設生態茶園以提高茶葉品質,從而推動茶產業升級,提升產業競爭力。

1 安溪烏龍茶的生產情況

烏龍茶屬于半發酵茶,是我國特有的茶葉品類,也是我國品質優異的六大茶類之一,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 000多年前。福建省安溪縣素有“茶都”之稱,是全國最大的烏龍茶產區,被稱為“中國烏龍茶(名茶)之鄉”。早在宋元時期,安溪茶葉就隨著泉州港的興起銷往世界各地,成為深入人心的中國符號。

1.1 安溪烏龍茶的栽培環境

茶產業目前已成為福建省安溪縣最大的支柱產業,截至2017年,全縣茶園面積共計4萬多公頃,茶葉總產量達6.5萬噸,總產值約148億元,涉茶人口80多萬。在安溪縣,農民人均純收入中有56%來自于茶產業,這些都源于安溪縣得天獨厚的地理氣候環境。安溪縣的茶區分為內安溪和外安溪。其中,內安溪位于安溪西部,該地貌群山環繞,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海拔500~1 600 m,年平均降水量在1 700~1 900 mm,年平均氣溫在15~18 ℃,無霜期為260~324 d,相對濕度在78%以上。山區大部分為酸性紅壤,pH值4.5~5.6,土層深厚,非常適宜茶樹生長。其獨特的生態環境,特別有利于鮮葉中含氮化合物和某芳香物質的形成積累,氨基酸、茶氨酸含量較高,呈清香型的戊烯醇、乙烯醇形成較多,而具苦澀味較重的茶多酚含量較低。與內安溪相比,外安溪海拔較低,光照時間長,土層較薄,因此外安溪產的茶質量遜于內安溪的茶。當前,外安溪以發展茶葉包裝、茶葉深加工等服務業為主。

1.2 安溪烏龍茶的制作情況

目前,安溪烏龍茶的采摘以手工采摘為主,基本上不用機械采摘。制作需要經過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干燥等工序,制作有手工制作和機械制作。

1.3 安溪烏龍茶銷售情況

安溪烏龍茶在國內的市場主要有閩南、廣東、長江流域以及中國北方地區市場,銷量呈逐年上升趨勢,且在電商交易平臺,銷售量更是呈現井噴式增長。在出口方面,根據《2015年全國茶葉產銷形勢分析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2月,烏龍茶出口量達1.5萬噸[1]。

2 烏龍茶茶園種植生產中存在的問題

2.1 生態環境失衡

由于安溪烏龍茶的產量逐年遞增,茶農們也在不斷擴大茶園面積,但大多數茶園都是采用整片開墾種植的模式,開墾時缺乏科學的規劃,以單獨種植茶樹的模式種植,結果導致土壤缺乏植被的維護,這種模式不僅使得生態系統失衡,更使得茶樹生長環境變得脆弱。

2.2 農藥殘留問題

農業現代化的發展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農藥殘留問題,現代工業化的發展導致的環境污染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土壤質量、茶葉品質。近年來,國際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一些國家如日本、歐盟等為了維護自身國家的利益,給進口茶葉定制了越來越高的質量檢測標準,對農藥殘留的檢測標準的提升也給安溪的茶葉出口帶來了不小的壓力。檢測儀器昂貴、農藥殘留檢測過程較長、茶葉檢測專業人才的缺乏都給茶葉企業的產品出口發展帶來一定的阻礙。

2.3 生產規?;潭鹊?/p>

安溪縣茶葉產業的快速發展也促使了一批知名品牌的茶葉企業快速發展起來,然而就整個茶葉行業而言,大部分依然是中小型企業,規模相對較小,市場占有率較低。大大小小的茶葉企業之間競爭異常激烈。整個安溪茶葉行業的格局依然處于粗放式狀態,生產規?;潭绕?,不利于茶產業的發展。

這些存在的問題都從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茶葉企業的發展,因此,規劃并建設烏龍茶生態茶園對提升茶葉品質以及進行茶產業升級都顯得尤為重要。

3 烏龍茶茶園生態建設的重要性

建設烏龍茶茶園生態能夠提升茶園周邊綠色植被覆蓋率,促進和保護茶園的生態平衡,給茶樹生長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茶樹的光能利用率,促進茶葉產量和質量的提高;還能夠牢固梯壁梯岸,保持水土。建設生態茶園還能夠增加茶園生物的多樣性,利用害蟲的天敵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從而達到控制使用農藥量,減少茶葉農藥殘留的目的。通過合理地規劃和建設生態茶園水利道路等設施,提升園內基礎設施,有利于排水、蓄水以及交通以及田間作業,提升效率。

4 安溪烏龍茶茶園生態的建設策略

4.1 確保建園產地無污染

在茶園生態的產地選址上應當選擇在生態環境優越、空氣清新的上風口、河道上游沒有污染源的地方,同時遠離工廠、醫院、農戶、公路、鐵路等,宜選擇在森林茂密、群山環繞,海拔600~900 m的山坡或者緩坡地,坡度在20°以內,土壤層厚在60 cm以上且沒有硬盤層;土壤肥力水平較好,氧化鈣含量小于0.5%,pH值在5.0~6.5,通氣性良好;周邊水源及澆灌用水常年流動,水質清澈無污染[2]。

4.2 合理建設規劃茶園

茶園內的水利道路等設施需要根據經營規模的需要以及生產、生活資料的運輸量等情況來進行合理規劃。由茶園通向管理區、作業區以及制茶廠的道路網的規劃建設都要能保證通行小型機動車,同時道路的坡度、寬度、彎道等方面的設置需要符合相關規定,并確保機動車的行使安全。園區內的步行道路需要建設環山的S彎道,而不能在梯層茶園開設直線型上下的道路,以防止雨水的沖蝕。茶園內的溝渠等水利排水設施規劃需要考慮到保持水土的原則,盡量達到“大雨能蓄能排,小雨不出茶園”的目的,與此同時,在茶園與上方樹林的交界地帶修建能夠隔絕雨水的隔離溝,以防止降雨量過大時,上方山林的雨水徑直流入園內,隔離溝的兩端連接天然溝渠。茶園內需要修筑竹節溝并與緩路旁的水溝相接,每2~3 m設置擋水小壩,并適當修筑蓄水池。如果有條件,茶園內還能設置滴灌式或移動噴灌系統。

4.3 因地制宜、擇優種植

茶葉企業在選擇茶樹品種時,需要綜合茶園生態的地勢條件以及氣候環境等因素進行選擇。高質量的茶樹品種是保證烏龍茶優質品質的根本,也是任何人工、機械所不可取代的一項工作任務,只有高質量的鮮葉才能制作出品質優異的烏龍茶。茶樹品種的特性決定了茶類的適制性和品質特點,選種的重要性遠遠超過了其他任何一種農業技術措施,起著其他技術措施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4.4 立體栽培,優化生態環境

生態茶園雖然所處的周圍環境較好,很多茶園依然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植被稀少,梯壁岸低草少,行間土壤裸露,基礎設施不完善等。當前,已有很多茶企業意識到這些問題,并采取了一些措施來修繕,達到“茶-林-綠肥”立體式栽培。生態茶園需要圍繞“頭戴帽、腰系帶、腳穿鞋”的生態結構來進行植被覆蓋。在茶園山頂部、路溝兩旁、園中空地適當種植生態樹木,以高大豆科落葉樹木或常綠樹種為主,結合部分灌木以及小喬木樹種,如澳洲茶樹、紅豆杉、香樟樹、香椿樹、川株、木荷、天竺桂、山蒼子、山胡椒和紫云櫻等。并且不同區域所選擇的種植方式也有所差異,山頂防護林宜選擇塊狀或環狀種植方式,山脊、山腰區域選擇成條狀或帶狀種植方式。除了種樹之外,還需要在梯壁留草或種草。梯壁綠草均使用割草機割除,覆蓋于茶園行間,在裸露的茶園梯壁梯坎,可以種植遍地菊、爬地蘭、黃花菜等作為護坡綠肥。還需在生態茶園行間套種綠肥。在未封行的茶園或幼齡茶園行間種植豆科作物,如大豆、花生等;待即將成熟時進行收割,埋入土層中[3]。

5 安溪烏龍茶茶園生態的管理策略

5.1 土壤管理

茶樹生長所必需的水分、營養元素等物質都是通過土壤進入茶樹體內。因此,土壤是茶樹生長的根本,土壤的性質直接影響到茶樹產量和品質。關于茶園生態的土壤管理,首要任務是防止水土流失,防止水土流失最為直接有效的方式是在茶園行間鋪草覆蓋和套種綠肥,在雨季和旱季來臨之前就必須開始實施。其次需要對茶園中的土壤進行耕作,通過疏松土壤來促進微生物的活動,促進茶樹根系的生長,土壤耕作可以每年或者隔年進行1次,還應在茶園中飼養一些蚯蚓,一方面,蚯蚓能吞食茶園枯枝爛葉和未腐解的有機肥料變成蚯蚓糞便,促進土壤有機物的腐化分解,熟化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另一方面,蚯蚓的大量繁殖和活動能夠增加土壤的孔隙度,有利促進茶樹根系對養分的吸收和利用。

5.2 施肥技術

茶園的土壤有機含量較低,因此施肥要以有機肥為主,如人畜糞便、各種餅肥、廄肥等。需要根據茶樹的年齡、樹勢和產量而定施肥的量。成年茶園每年除秋冬重施一次基肥外,生產季節還需多次進行追肥。

5.3 茶園的修剪

茶樹的修剪不僅能夠培養健壯的樹冠結構,同時也是消滅茶樹病蟲害的一種手段。茶樹的修剪要根據茶樹

(下轉第頁)

(上接第頁)

的樹齡樹貌合理地修剪。不僅要注重對茶樹的系統性修剪,還要對防護林、行道樹和遮蔭樹等進行修剪整理。幼齡茶園需要每年進行一次輕修剪,青壯年茶園,每年需進行2次輕修剪,并結合清兜亮腳和邊緣修剪。

一般在夏茶或者秋茶結束后進行輕修剪,將樹冠面減去3~5 cm,將樹冠面突出枝或雞爪枝設為基準線,控制樹高在50~60 cm,將樹冠面修剪整齊。清兜亮腳則是采取抽枝剪法,主要剪除樹冠內的細弱枝,達到通風透光的作用。邊緣修剪則是剪除行間交叉枝條,保證有20~30 cm的通風道,增強通風透光率,不僅方便園間作業,還能夠減少病蟲害的發生[4]。

適宜地對防護林、行道樹或遮蔭樹進行修剪以防止其樹冠和根系過于龐大,與茶樹爭光、爭水、爭肥,從而影響茶樹的正常生長。

5.4 病蟲害防治

茶園病蟲害的防治可以通過修剪茶樹,使樹冠通風透光,以減少病蟲來源和病蟲發生,對茶葉進行適當嫩采和及時分批多次采摘,可有效抑制茶小綠葉蟬、茶橙癭螨等趨嫩性害蟲為害。還能通過一些生物防治措施來控制病蟲害,如螳螂、蜘蛛、飛鳥、養雞等食蟲;利用草蛉、瓢蟲和寄生蜂、寄生蠅等天敵昆蟲,以蟲治蟲;以茶毛蟲多角體病毒防治茶毛蟲等;以毒治蟲,使用Bt制劑防治茶毛蟲,茶尺蠖等鱗翅目害蟲;通過Bt制劑防茶毛蟲、茶尺蠖等鱗翅目害蟲以菌治蟲等等。還能通過物理機械達到防治目的,如人工捕殺、燈光誘殺(藍紫光)等。如若病蟲發生數量和茶樹遭受為害程度達到生物防治指標時,可以采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選擇性農藥防治病蟲害。

6 結語

茶葉作為綠色農產品,健康要從源頭抓起,茶企業做好生態茶園的建設和管理才能生產出高品質的茶葉,面對不斷升級的消費市場,茶企業應與時俱進,運用科學發展的眼光來種茶、制茶,才能滿足現代人品茶的需求。

參考文獻:

[1] 佚名.2015年全國茶葉產銷形勢分析報告[EB/OL].(2016-01-28)[2018-08-20].http://www.chyxx.com/industry/201601/384761.html.

[2] 陳瑞明.烏龍茶節水灌溉綜合技術研究[J].廣東茶業,2013(3):28-29.

[3] 吳洵.試談生態茶園的科學設計和質量管理[J].中國茶葉,2014(12):4-9.

[4] 廖瓊滿.安溪縣生態茶園建設實踐與成效[J].中國茶葉,2008,30(2):32-33.

(責任編輯:趙中正)

猜你喜歡
建設管理
管理漫畫
淺議5S管理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應用
寒露
質量建設永遠在路上
保障房建設更快了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規則
營銷管理
“這下管理創新了!等7則
管理的另一半
關于在全國城市建設中實行《公共藝術百分比建設》方案的提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