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邦《f小調第二鋼琴協奏曲》藝術特點及演奏分析

2018-05-14 08:59柴娟
北方音樂 2018年9期
關鍵詞:肖邦鋼琴

柴娟

【摘要】《 f 小調第二鋼琴協奏曲》是19世紀波蘭鋼琴家、作曲家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F.F.Chopin 1810─1849)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在這首作品中 , 肖邦充分發揮了自己獨有的特質 , 展現了他最具獨創性的藝術才能 ——在鋼琴作品中運用大量 “花腔式”旋律 ,引出延續的歌唱聲音 , 使鋼琴真正表現出像弦樂器或人聲一樣具有呼吸的良好“歌唱”能力。本文從作品的曲式結構、情感變化、旋律以及民族風情等藝術特點進行深入的分析,在了解作品創作背景以及藝術特點的情況下,進行節奏、觸鍵、踏板以及鋼琴與樂隊的融合等鋼琴彈奏方面的重點講解,有助于演奏者挖掘作品思想和藝術內涵,更好地進行鋼琴演奏和音樂表達。

【關鍵詞】鋼琴;肖邦;協奏;f小調第二鋼琴協奏曲

【中圖分類號】J616.3 【文獻標識碼】A

弗雷德里克·肖邦是歷史上最具影響力和最受歡迎的鋼琴作曲家之一,是波蘭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歐洲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波蘭民間歌舞為基礎,同時又深受巴赫影響,多以鋼琴曲為主,被譽為“浪漫主義鋼琴詩人”?!秄小調第二鋼琴協奏曲》是肖邦實際上首次涉足協奏曲體裁,在往后兩百年間的音樂會上,仍然贏得大量掌聲。其中真摯的情感和深刻的情懷,以及炙熱的赤子之心,穿越了時間和空間的局限,久久打動人心。

一、肖邦《f小調第二鋼琴協奏曲》創作背景

弗雷德里克·肖邦一生中留下數量繁多的鋼琴作品,但協奏曲僅為兩部,分別為《f小調第二鋼琴協奏曲》和《e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秄小調第二鋼琴協奏曲》創作于1827年,在創作時間上早于后者,但由于出版時間晚三年,故被稱之為“第二”。

這首作品主要是獻給波蘭女高音歌唱家康斯坦莎。肖邦在對她寫的信件中,吐露著自忠實而誠懇的崇拜與愛慕,但是對方卻絲毫不知道這段感情,直至肖邦去世,這些文字和信件才得以公之于眾,讓康斯坦莎了解到他的心意。此刻肖邦的祖國波蘭也在經歷著戰爭的痛苦,伴隨戰爭的是民族運動的日益高漲,肖邦受到社會風氣的感染,意識到了時代和人民賦予的責任。

正是由于特定的創作背景,加之肖邦本人細膩而敏感的個人性格,以及天賦的音樂才華,才造就了這樣一部飽含思緒與情感、極具藝術價值的鋼琴協奏作品。

二、肖邦《f小調第二鋼琴協奏曲》藝術特點

(一)精巧的曲式

在整體的曲式與結構上,肖邦延續了古典協奏曲“快-慢-快”的基本形式。但是在樂章內部,由豐富多彩的音樂內容加以變化,并不拘泥于古典結構的束縛,形成了一種自由與灑脫。

第一樂章奏鳴曲式,莊嚴的快板,f小調,4/4拍?;窘Y構為呈式部-展開部-再現部,呈式部為古典協奏曲雙呈式部。首先由樂隊進行第一呈式部的演奏,包含f小調主調的第一主題,隨后由鋼琴主奏進入第二呈式部,突出創作的情感意圖;再進入展開部,由豐富的音響將樂隊與鋼琴緊密相連,并伴以更加復雜的鋼琴演奏技巧;最后進入簡明的再現部。

第二樂章為復三部曲式,小廣板,降A大調,4/4拍。在這一樂章的創作上,肖邦采取了如同夜曲般的恬靜而溫柔的形式,展現出了強烈的浪漫主義色彩。主部為單二部曲式,第一樂段中通過大量裝飾音營造抒情與幻想,第二樂段則通過變奏與大量連音豐富主題情感的表現。中部相比于主部變化頗大,具有較強的戲劇性和強烈的情緒波動。隨后是平穩的再現部與尾聲。

第三樂章為奏鳴曲式,活潑的快板,f小調,3/4拍。這一樂章中有非常突出的馬祖卡節奏型,馬祖卡為具有波蘭特色的民間舞曲?;窘Y構為呈式部-展開部-再現部。這一樂章整體表現較為激昂,有大量華彩式的段落,可以窺見作曲家的興奮與熱情。整個作品在三連音上行和下行中器宇軒昂、慷慨激昂的結束尾聲。

(二)細膩的情感變化

肖邦作品以抒情見長,有著“鋼琴詩人”的美譽。而相比于鋼琴獨奏作品,鋼琴協奏曲廣闊的篇幅,更是給予了作曲家極大的情感表達空間。

《f小調第二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中的第一主題,帶著憂思與嘆息。肖邦在愛情中是一個拘謹的人,特別是年少時期,心中愛慕卻難以脫口而出。無論是樂隊還是鋼琴部分,都仿佛籠罩在憂傷和壓抑的氛圍之中。如同肖邦對康斯坦莎的愛戀,難以抑制,卻又矛盾婉轉,帶有悲情的意味。隨之,第二主題卻溫暖和煦,極具柔美的詩意,仿佛肖邦的思戀以及對愛情的幻想,既美好,又略帶不安。而連接部分,如同美麗的獨舞,時而孤單旋轉,時而朝氣蓬勃,在起伏的音樂中呈現出非常寬廣的樂思。

第二樂章的創作是肖邦基于初戀而產生的靈感。在藝術家的精神世界中,愛情的催化會帶來極大的幻想,這種情緒是內在且真切的。這一樂章中,主題思想就是一種陷入愛情中的迷戀、想象和追求。肖邦對于愛情的想象是如此的美好、溫柔、完美,為后世留下了這一驚人的優美樂章,浪漫而芬芳。

第三樂章則進入了歡快活潑的舞曲部分,鋼琴成為主角。整體情緒明朗而靈動,散發出積極向上的情感。肖邦本人是害羞而含蓄的,但在少年時就對波蘭質樸的民間歌舞有著濃厚的興趣。馬祖卡舞曲是一種熱烈而大膽的音樂,仿佛是作曲家借著著波蘭式的旋律和節奏,將強烈的個人情懷釋放在大自然中。

幾個迥異的音樂主題情感,讓整首協奏曲仿佛是一部愛與憂交織的情歌。三個樂章內部情感也是婉轉而多變的??傮w來說,肖邦在這部作品之中傾注了濃重的愛意,而這種愛卻因不同的表達方式,表現出情感上的細膩多變。

(三)明朗而高貴的旋律

肖邦作品的旋律性,正是肖邦音樂深受大眾喜愛,更容易引發情感共鳴的一大基礎和特色,也是肖邦音樂經久不衰的重要因素。在這部《f小調第二鋼琴協奏曲》中,肖邦將音樂旋律揮灑到極致,實現了情感上的完美表達。

大量的花腔旋律加強了歌唱性。鋼琴花腔是肖邦作品的一個非常大的特點,有許多文獻對其進行了專門性的研究。肖邦本人非常喜愛意大利歌劇,也將這種歌唱元素運用到了鋼琴作品的創作中,使得器樂作品能夠聲樂化。在《f小調第二鋼琴協奏曲》中 ,花腔的使用也非常廣泛且出彩,讓旋律能夠自如的歌唱出來。大量的旋律裝飾,使得肖邦音樂華麗升輝。在整部作品之中,肖邦采用顫音、波音和倚音等,并且不受拘束地將其自由運用,形成豐富的變化。肖邦的裝飾音

利用旋律變奏的手法,加強主體旋律的記憶性。在樂曲中,主要運用裝飾性變體以及復調式變體來改變旋律,讓主體旋律形成變奏。通過這些變奏,使得作品陳述更加豐富。在主體旋律如同粗壯的樹干周圍,蜿蜒出繁茂的枝葉,逐漸呈現在聽眾面前,顯得壯麗而豐滿。

三、鋼琴部分的演奏要點

(一)節奏的彈性

浪漫時期作品之中,“rubato”是一個被廣泛運用的詞匯,來源于意大利語,被翻譯為自由速度、彈性節奏等類似的詞語,指的是音樂演奏之中的一個速度處理方法,當演奏到某一段落的時候,可以根據需要而靈活的控制其速度的長短。最初是在十七世紀及十八世紀的意大利美聲之中采用。當歌手演唱的時候,可以在某些地方進行移位或者伸縮時值,來達到更好的情感表現,并且極具技巧性。而在契約創作及演奏之中,這種節奏上的彈性,則能夠更加清晰地表達作者意圖,使得樂句具有更多的情緒,不受固定節奏的束縛。

肖邦的創作之中,對于rubato的節拍有很多運用的實例。但是他的創作力,rubato總是要保證總體節奏上的穩定與平衡,所以對于節拍有著較為嚴格的要求,遵循有借有還的原則。如果上一拍有搶拍的時值,那么之后就會通過其他的方式拖延回來。rubato的演奏也極具難度,如果沒有正確演繹,就會顯得做作和生硬,切斷整體結構上的流暢性。

在《f小調第二鋼琴協奏曲》中,肖邦有兩處地方標記了rubato,這兩處均出現在第三樂章之中。

從譜例中可以看出,左右手平行八度之中,肖邦進行了rubato的標記。鋼琴如同指揮一樣,規范著一個總體的旋律速度,而在此基礎之上,進行自由速度的演繹。譜例1中,八分音符前標記rubato,演奏的時候可以在三連音A上進行漸慢,而同音連線A中,通過補齊速度,保證整體的四三拍節奏,便可以遵循前面“有借有還”的原則。而下圖之中,延長二分音符,同時在下一小節八分音符三連音中將其補全,就能夠達到節奏移位的效果。

(二)觸鍵的技巧性

在《f小調第二鋼琴協奏曲》中,一個重要特征就是花腔旋律的大量運用。這一部分的鋼琴演奏,要想達到歌唱性和連貫性,就必須在觸鍵上遵循一定的技巧。觸鍵是鋼琴演奏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高度、速度以及重量,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鋼琴最終呈現出來的聲音表達效果。在這部協奏曲的演奏中,對于觸鍵有以下幾點建議:

盡量進行“貼鍵”演奏。鋼琴作為打擊樂器,在早期往往通過抬高手指和手掌來獲得明亮和均勻的聲音。這種演繹能夠獲得珍珠般具有顆粒感的聲音,但是卻也有表達上的局限性。而浪漫派的鋼琴作品,注重抒情,很多時候需要一種柔美、連續的表達,去消除這種顆粒性的影響。特別是肖邦的作品之中,這樣的段落更是大量可見。所以,大量采用貼鍵的觸鍵方式,能夠更加自如地帶動手臂,讓手指對鍵盤形成控制力,從而讓旋律自然地滑動出來。

保持力量貫通,靈活地進行力量上的分配?;ㄇ恍芍?,有非常多的經過句,這些語句往往較為華麗和靈動。在演奏最終既要保證準確性,又要在較高的速度之上,讓聲音具有穿透力,不發飄。所以,要配合背部、肩部、肩膀和手臂的重量,而不僅僅是用手掌彈琴。讓力量貫穿到指尖,在觸鍵上凝聚這種力量,形成一種厚積薄發的效果,才能讓聲音既靈活,又飽滿。

水平觸鍵多于垂直觸鍵。水平觸鍵就是指腹觸鍵,由于觸鍵面積較大,受力均勻,且指腹較為寬厚形成緩沖,能夠更好的得到柔美、朦朧的聲音效果。而指尖觸鍵,則因為手里集中,而更加直接、干凈。在肖邦《f小調第二鋼琴協奏曲》之中,由于整體的情感表達上呈現出一種溫柔婉轉,因此建議在演奏的時候,多利用水平觸鍵的方式,達到這種纏綿、柔和的感覺,特別要拒絕產生尖銳和突兀的音色。

(三)踏板的豐富性

魯賓斯坦將踏板比作是鋼琴的靈魂。浪漫時期,鋼琴踏板的運用區別于古典時期的莊重和嚴格,浪漫派更加注重個性化的表達,而踏板無疑成為了一個非常良好的工具。不同的踏板使用,會讓音色產生不同的變化,讓演奏帶有極強的個人特征。

在肖邦《f小調第二鋼琴協奏曲》之中,延音踏板和弱音踏板都有多處運用。延音踏板的主要功能是延長音頻的震動,增強兩音之間的連貫性,豐富樂句的力度和色彩。其中,淺踏板的方式,即不是用一踩到底,而是根據具體的需要有所深淺的變化。在本協奏曲的華彩段落經過句上,可以進行具體的使用。這樣,在不同的音區,華彩句能夠有所變化和平衡。

如譜例所示,在第二樂章73小節之中,淺踏板隨著音區降低而使用,可以達到音色上的統一,產生出自然的過渡效果。這樣一來,聲音的呈現就會有一種輕微的模糊感和融合感,不會顯得生硬。

弱音踏板則在本協奏曲的第二樂章上有著較多的使用。主要目的就是調節和軟化音色,產生一種虛幻和朦朧的感覺,讓整個段落更有層次性和對比性。

如譜例所示,在演奏延長音的時候,使用延音踏板,而隨后切換至弱音踏板,不采用過渡的形式。這樣一來,前后之間就有了一個對比的效果。此處樂隊逐漸過渡到鋼琴,這句的演繹也為此做了音色對比上的鋪墊。

在肖邦的作品之中,對于踏板運用有著很多具體的標記。但是在實際演奏之中,并不僅僅是要依據作者的標記,演奏者本身也可以根據作品之中旋律、情緒、情感的變化來加以理解,再進行演奏。比如踏板使用的時機、力度、長短等,都需要加以自己的變化。但總體原則就是符合作品的整體氛圍,適度使用。

(四)注重鋼琴與樂隊的融合

肖邦是一位以鋼琴為主的作曲家,在他的作品之中,鋼琴是絕對的主角和主導。相比之下,樂隊部分常常只是起到了烘托的作用。正是肖邦的這種創作特點,使得肖邦協奏曲能夠讓主奏樂器的魅力在協奏曲體裁之中發揮到了極致。

《f小調第二鋼琴協奏曲》整部作品之中,樂隊部分主要是給予和聲上的襯托,因此,鋼琴的演奏具有極高的自由度。但要更好的表現出作品的整體性,鋼琴部分還是需要對樂隊認真聆聽,達到和諧。如第一樂章展開部分,不同的樂器重復演奏主題,鋼琴以十六分音符高速跑動,但并不是主角,而是主題的襯托。所以,演奏者應該控制音量,控制情緒,不要與樂隊形成對抗。

在第一樂章與第三樂章等地方,多次出現鋼琴與樂隊的對話。如譜例所示,對話篇章之中,鋼琴的演奏要注意與樂隊形成一應一答的呼應,在速度、音色以及情緒上與樂隊協調。作為鋼琴演奏者,要在演奏之前認真的讀懂總譜,弄清楚鋼琴在每一個具體段落之中的位置,以及鋼琴與樂隊在不同表達內容上各自的分工所在,才能夠更好的去處理其中力量、速度、和情緒的變化。鋼琴雖然在肖邦協奏曲中是濃墨重彩的,但也不能夠抱著炫技或者壓制的心態來演奏,而是要追求肖邦作品之中深層的浪漫與和諧。

四、結語

沒有哪個作曲家能像肖邦這樣使鋼琴發出如此優美的旋律,他創造了鋼琴歌唱的幻覺。運用優雅而精致的裝飾,開創了細膩而柔和的踏板效果。作品的色彩性的和聲處理得很有獨創性,并且對后來的作曲家產生了重要影響。

作為首次涉足協奏曲體裁,《f小調第二鋼琴協奏曲》的創作無疑是成功的。作曲家的浪漫和自由在作品中得以抒發,而鋼琴作為主要樂器在其中展現出了豐富的音色和極強的表現力。對于其演繹,也是對鋼琴演奏者極大的思想及技術考驗。需要在讀懂作品精神和情感的基礎之上,通過多練、多演的方式,結合自己的理解,將其正確而個性化地表達出來,真正呈現作品的魅力。

參考文獻

[1]胡麗敏.論肖邦的“花腔式”旋律及其演奏——以其《第二鋼琴協奏曲》為例[J].黃鐘,2012(02).

[2]羅四維.論肖邦《f小調第二鋼琴協奏曲》創作特征和演奏要領[D].北京:中國音樂學院,2012(04).

[3]張曉敏.肖邦鋼琴協奏曲創作特點的研究[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4(06).

[4]張淼.肖邦《f小調第二鋼琴協奏曲 》音樂內容賞析[J].音樂創作,2017(04).

猜你喜歡
肖邦鋼琴
勤奮學習的小肖邦
肖邦的魔法
肖邦的魔法
紙鋼琴
最牛鋼琴
鋼琴
半夜敲門
漂亮的鋼琴
小狗圓舞曲
鋼琴上的詼諧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