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間收藏林散之草書現狀問題與趨勢

2018-05-14 11:01王罡
東方收藏 2018年1期
關鍵詞:草書收藏家藏家

王罡

林散之(1898—1989),字散之,號三癡,“詩書畫三絕”,尤其草書,飲譽世界,被稱為“草圣”。林散之祖籍安徽省和縣,生于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曾任江浦縣副縣長、南京市政協常委、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國畫院一級美術師、南京書畫院院長、江蘇省書協名譽主席。1972年,中日書法交流選拔,林散之一舉成名。林散之的草書瘦勁圓澀、璀璨華滋、偏正相依、飄逸天成,反映了近300年來中國草書藝術的最高成就,捍衛了中國傳統書法在國際上的中心地位,被稱為“林體”。中國美術評論家馬鴻增說:“草書發展史上堪稱里程碑式的大書家當推東漢張芝、東晉王羲之、唐代懷素、明代王鐸、當代林散之?!敝袊鴷鴧f主席沈鵬說:“林散之沒有摻入其他因素,進入了書法的最高殿堂?!睍ù蠹腋叨m見到林散之的草書,拍案驚呼:“這才叫字!”書法巨匠啟功看到林散之的草書,脫帽三鞠躬。書法巨匠趙樸初說:“林老書法,舉世無雙?!睍ň藿彻粽f:“林散之的書法,代表中國!”日本現代碑學派巨擘青山杉雨稱贊:“草圣遺法在此翁?!焙髞碛终f:“中國書法有林散之是中國人的驕傲?!北救耸詹匮芯苛稚⒅輹?0年,現就中國民間收藏林散之草書的現狀、問題和趨勢結合自己的收藏經歷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民間收藏林散之草書的三大現狀

1.人數眾多。林散之草書已成為書畫收藏市場中的一個重要支脈。在江蘇,特別是在南京,民間喜愛、收藏林散之草書的人越來越多。收藏家以談論林散之為時尚,以收藏林散之草書而感到自豪。林散之書法專場拍賣會的預展和拍賣現場也是人頭攢動,競相舉牌。北京、山東、上海的藏家專門趕到南京,新的買家也紛紛試水。目前,收藏林散之草書作品的主要有四類人群:一是專業人士。這些人專門從事研究林散之,他們起步早,藏品精,藝術價值和研究價值高。二是商界老板。據我所知,有的老板收藏的林散之草書不僅數量大,而且精品多。三是名人政要。他們是通過禮品的方式,被動收藏林散之草書的,尤其是近十年來收藏的,應景之作比較多,但有的是贗品。四是特殊人群。這里指的是林散之的后人,以及林散之的學生等,他們收藏的林散之書法作品,大部分是林散之當年親手贈予的,20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的作品占多數。

2.投資為主。有關統計數據表明,中國藝術品拍賣成交額占全球市場份額的31%,中國已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藝術品市場。藝術品收藏的需求如此驚人,主要是因為藝術品收藏是當下最熱門的投資領域。林散之草書憑借“風險小、增值快、格調高”的特點,越來越受到藏家的青睞,社會關注度日益提高。大部分藏家以投資增值為主,其中有短線,有中線,還有長線。做短線的藏家主要關心作品的真假,品相如何,哪些作品容易出手,有沒有增值空間,增值空間大不大。他們在畫廊或拍賣會買到作品后,增值就賣,走以藏養藏的路子。做中長線的藏家注重作品背后的故事,重視文化內涵。還有的藏家是收藏與投資并舉,這些藏家有一定的實力,并有一些時間,他們堅持在收藏中增值,在增值中享受收藏。從投資的整體上來看,將林散之草書作為中長線投資的藏家偏多。

3.精品搶手。林散之的草書分為三個時期,20世紀6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三個時期都有精品,相比較而言,70年代的精品代表林散之草書的最高水平。70年代,林散之先生身體好,精力充沛,作品差別不大,這個時期創作的作品數量多,代表作多,影響大。因此,林散之70年代的草書精品,是收藏家追逐的主要目標。但是,精品可遇不可求,十年八年可能都碰不到一件。有時,有錢也收不到自己想要的作品,特別是眼睛一亮的作品,更是難上加難。在這里我講一個故事:2011年9月25日,南京經典拍賣公司在南京東郊國賓館舉行夏季林散之書法專場拍賣會,其中有一幅林散之草書《毛澤東詞 清平樂·六盤山》為第一件拍品,編號為 1,拍賣公司為林散之書法專場特意定制了一張書簽,書簽就以這幅作品為背景。預展時,看的人很多,正在南京舉辦個展的國務院原副總理李嵐清也觀看了這幅作品。收藏家、林散之作品的愛好者無不交口稱贊,這是一幅極其精妙的草書作品。拍賣當天,人民日報主辦的《大江南收藏》報又作了宣傳。經過多輪競拍,我終于拍得了這幅作品,真是又驚喜又心痛。驚喜的是好不容易得到了一件精品,心痛的是它的價格實在太高,是其他作品的三倍還多。事后,很多人罵我是“大頭”,說我傻,有的人說:“再過20年也到不了這個價格?!钡?,直到現在我也沒有后悔,因為它是精品,它的價值不能簡單地用金錢來衡量。林散之草書精品很搶手,以前是這樣,現在是這樣,以后更是如此。

二、民間收藏林散之草書 的四大問題

1.贗品多。林散之草書的贗品,各個時期都有。造假的方法主要有四種。一是借雞下蛋法。這是一個老辦法,但是很有用。就是買一幅或借一幅林散之書法真品,按照真跡下一個一模一樣的“蛋”。據一位資深藏家介紹,在2010年上海的一家拍賣會上就出現過一個“蛋”。這個“蛋”的原作出版過,而且就在他的手上。二是異地拍賣法。造假者常常把一些高仿的林散之草書送到山東、河南、廣州的拍賣會,有的送到中小城市進行拍賣。相對南京來說,外地人看林散之草書作品的不多,經手的更少,容易蒙混過關。三是高科技掃描法。采用最先進的掃描技術,這樣掃描出來的東西與真跡完全一樣。四是著錄包裝法。就是把假的林散之草書出版成冊,再進入拍賣市場。

2.鑒定難。目前,林散之草書鑒定沒有統一的標準,也沒有權威論證機構。盡管科技方法用于林散之草書鑒定已取得成效,如對紙質構成,印刷品的分辨。但是,在具體作品中,仍然以目鑒為主,也就是請林散之的家屬、學生、行家,以及具有實戰經驗的畫廊老板來鑒定,靠手摸眼看,憑經驗感覺。但即使是鑒定家也不能保證百分之百正確,不同的鑒定家對同一件林散之草書作品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同一個鑒定家,這一次鑒定和上一次鑒定也可能得出相反的結論。加上林散之草書鑒定處于新老交替之機,權威的、成熟的鑒定家開始減少,鑒定將處于斷層。而且鑒定林散之草書的權威,如林筱之、蕭平等相對集中在南京,這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其他地區的收藏。

3.門檻高。所謂門檻高,要從兩個方面來講。一是藝術修養要求高。林散之的草書不同于楷書、行書,一般人看不懂,不懂草書的人連林散之草書作品的內容都很難讀得出來。沒有一定文化功底和藝術素養,很難對林散之草書的藝術價值、審美內涵有一個完整系統的了解。大多數人是隨大流,人云亦云。應該說,林散之的草書,還是曲高和寡。二是作品價格比較高?;仡櫧畮啄甑臅嬍詹厥袌?,相對近現代書畫家來說,林散之草書的行情一直穩步上升。即便近年來受宏觀經濟的影響,中國藝術品市場深度調整,畫廊虧損,當代書畫家價格對折跳水,林散之草書的價位也沒有明顯下跌,有些精品反而在各路藏家的追捧下逆勢走高。像今年江蘇鳳凰等春拍會就是如此,一張普通作品要幾十萬元,珍品要上百萬元。

4.研究少。近幾年來,進入林散之草書收藏的人,大部分是各個行業的成功人士。他們懂經營、會運作、有魄力,但是多數人不懂藝術,缺乏文化藝術素養和情懷。這些收藏家喜歡林散之的草書,但又不懂林散之的草書,對林散之的生平及藝術創作也是一知半解。還有的收藏家連林散之草書作品中的內容都讀不出來,卻一心想著如何撿漏,甚至想著一夜暴富。大部分藏家拍到林散之草書作品后,通常往箱子里一放,等著增值,而不是以自己的藏品為牽引,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慢慢把玩,努力透過藏品去了解歷史背景,進行一些研究,補正新的史料,豐富藏品的內涵,進而在研究中感受林散之精神,領悟中國傳統文化,提升藏品的質量,實現藏品的增值。像這樣學養深厚兼容并蓄的收藏家,目前還不多。

三、民間收藏林散之草書的五大趨勢

1.數量收藏將向質量收藏轉化。我國著名收藏家張伯駒先生之所以聞名,最重要的是在于他經過千辛萬苦,收藏了五件稀世珍寶:西晉陸機的《平復帖卷》、隋展子虔的《游春圖》、唐李白的《上陽臺帖》、唐杜牧的《張好好詩卷》、范仲淹的《道服贊》。從近幾年的收藏市場來看,人們的經濟實力普遍增長、鑒賞水平明顯提高,許多藏家已不滿足于收藏林散之草書作品的數量,開始向質量方面轉變。這個質量表現在五個方面:一是作品數量稀少,二是作品背后有典故,三是作品內容好,四是作品精到,五是作品傳承有序。經常有人到南京來找藏家,出高價收購高質量的林散之草書作品。我有一幅林散之草書手卷《中日友誼詩》,專家鑒定是“神品”“林散之第一草書”“林散之王”,堪稱國寶。60多位專家名家評價解析,中央電視臺等 80多家媒體報道,《江蘇藝術網》開辟專題《國寶林散之手卷》。2010年,文物出版社將這幅草書手卷出版成書后,時常有人來找我,要買這幅作品。有一位房地產老板用兩棟獨立別墅跟我換,我還是沒有出手。我認為,頂尖的林散之草書作品不可再生,市場上賣一件少一件。還有,收藏家吃進林散之草書代表作后,往往被鎖定,沒有特殊情況不可能出手。因此,未來高質量的林散之草書作品將更受歡迎。

2.個人收藏將向公司收藏發展。隨著公有制企事業單位逐步向民營個體轉變,既是個人又代表企業的老板(CEO、董事局主席、董事長、總經理、經理等)將占據社會財富的重要份額,這類人群加入書畫市場的數量將大大增多。據有關資料顯示,到 2030年以后,這些人可能成為林散之草書收藏市場的主力。林散之草書的收藏已進入資本時代,之前以個人收藏為主將演變為以公司老板收藏為主,市場化的成份將更為濃烈。公司資金量大,資源豐富,收購量大,出價高,容易收到好作品。還有,公司企業化運作,便于研究、出版、展覽。公司收林散之草書不僅是財富和地位的象征,還能展現魅力,提升層次。

3.南方收藏將向全國收藏推進。就現在而言,林散之草書的收藏還帶有明顯的地域性,主要集中在南方的江蘇、安徽兩省,特別是江蘇省會城市南京,大收藏家較多。北京、河南、山東也有收藏林散之草書的,相對要少一些,北方人收藏啟功的書法比較多。這種地域間發展不平衡也很正常。不過,據我所知,現在西安、深圳的不少藏家開始關注林散之,知道林散之的草書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目前困擾他們的主要是林散之草書的鑒定。隨著鑒定技術不斷進步和市場逐步規范,一些有著錄能證明真跡的林散之草書將流向香港、臺灣、西安,流向全國各地。近幾年來的收藏市場已經證明,這種趨勢將日趨明顯。

4.單一收藏將向多元收藏演變。目前,已有越來越多的收藏家意識到研究藏品的重要性,未來,林散之草書重收藏、輕研究的局面有望向多元收藏轉化。比如:收藏大家、江蘇省國畫院原院長宋玉麟注重系列收藏,如陸儼少系列、宋文治系列、葉矩吾系列,還有林散之系列。2016年,宋玉麟先生在廣東汕頭舉辦個人收藏林散之書畫精品展,成為中國民間收藏林散之書畫的第一個個人收藏展。企業家唐為書先生收藏林散之草書以專題為主。近20年來,他收藏以毛主席詩詞為內容的林散之草書30多件,不少是精品力作。還有邵志堅先生等將多年收藏的林散之作品出版成書。我也十分注重對藏品的研究,發表了100多篇文章,出版了專著《林散之草書精品賞析》。所以,收藏、投資、專題、展覽等多種方式收藏林散之草書將成為大的趨勢。

5.短期收藏將向傳世收藏過渡。一件藝術品之所以被收藏,在于其獨特的藝術價值,而價值又有高低之分,時間長短之別。林散之的草書作品和其他書畫家的作品有本質區別。一般書畫家的作品名頭小,藝術價值低,只能在一段時間內某些地方具有收藏價值。而林散之草書反映了中國近300年來草書藝術的最高成就,藝術價值極高,10年不會過時,100年不會被遺忘,1000年也不會被淘汰。林散之的草書是軟黃金,比黃金還要值錢。有的藏家自身并不富裕,就賣掉其他藏品,改收林散之草書。不少藏家由原來的短期收藏變為長期收藏,把林散之草書作為固定資產傳給子女。林散之草書的傳世價值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同,這就是:林散之草書值得永久收藏。早收早受益,遲收遲受益,不收不受益!

(作者系江蘇省收藏家協會副會長,林散之草書收藏家、林散之草書鑒賞家)

猜你喜歡
草書收藏家藏家
記旅美收藏家翁萬戈先生
錄清·孫枝芳詩(草書)
自作詩(草書)
藏家之友
錄明?楊士奇詩(草書)
可疑的手印
書法欣賞(草書)
藏家之友
漢江水墨石專題藏家通訊錄
眼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