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明清瓷上繪畫的美學內涵

2018-05-14 11:01姚穎
東方收藏 2018年10期
關鍵詞:瓷畫青花陶瓷

姚穎

元明清時期的瓷畫藝術是千年制瓷工藝發展的升華,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和豐富的審美內涵,其審美的歷程伴隨著制瓷技術的發展而不斷地向前發展,大致經歷了由單純到復雜、再到本真的發展歷程。而審美追求也從開始注重材質美,逐步講究畫面精,最后達到兼容并蓄的審美效果。

瓷畫,是指由“陶瓷”和“繪畫”兩者相結合的藝術形式,它們相互影響,相互映襯,有時又會相互制約和限定。雖然瓷畫還沒有被作為獨立意義上的畫種(陶瓷研究專家熊寥已經提出,將瓷畫作為一個獨立的畫種),但更多的還是將其作為陶瓷藝術的一部分,但作為陶瓷器物的一個有機體,元明清瓷畫上的花鳥、人物、動物等精美的畫面形成了陶瓷藝術不可小視的重要方面,研究瓷畫的美,與一般的繪畫不同,是繪制在陶瓷上的一種特殊表現。就像中國其他傳統的藝術現象一樣,屬于交叉學科、綜合學科,有著很高的藝術價值和獨特的美學發展歷程。

在陶瓷上作畫與在畫紙上作畫技法是完全不同的。不僅有平面和立體的差別,其材料也不同,繪畫技法也有著其特殊的要求。因為陶瓷是土與火的藝術,經過窯火煅燒而出,有其藝術的特殊性,審美價值兼具陶瓷與繪畫兩種藝術的美學意味,大概遵循著從單純到復雜,再從復雜到本真的演變歷程。而審美追求,充分流露出材質美,進而展現畫面精、意境佳的藝術效果,最終講究材質的美感和畫面美感的兼容并蓄,也是瓷畫立于藝術之林的獨特美韻。

審美價值從單純到復雜,再到本真的演變

元明清時期瓷畫自出現就獲得相當高的美譽,其自身也具有相當高的審美價值,其產生和興起是由特定的時代條件下錯綜復雜的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共同作用決定的。大概經歷了最初的結合材質、釉料較為單純的創意構思,豐富了單調的胎面,使瓷器看上去更美,到后來瓷畫的品種逐漸豐富,成為瓷器中重要品類。

伴隨著瓷胎上繪畫工藝技術的逐步發展和成熟,瓷畫中的青花瓷為主的階段可視為單純美的單色畫時期。元代景德鎮就有了青花瓷的繪畫、制作,其呈色雖然藍中暗灰,但從紋飾構圖和繪畫技巧上來看都獨具匠心,伴隨青花技術的成熟,胎體潔白厚重,釉面白里泛青,光潤透亮,青花料色青欲滴,呈色光采煥發。其中有些作品采用高錳低鐵的進口青料,所以色料有濃淡和深淺的不同,濃處色如靛,并有深入胎骨發淺淡錫光的鐵銹斑點,淺處為天藍色。表現形式多樣,除了白地青花外,還有青地白花、白描青花、青花釉里紅、青花與印花結合等。構成骨式也豐富多彩,有起伏連綿的纏枝、卷草、波浪紋;有活潑的折紙紋;有棱花形、如意形、蓮瓣形,圓形、長方形的開光,以及各種圖案的紋樣。圖案注重現實,從自然界中選取素材,而且視野很寬闊,有動物、植物、流行戲曲故事等畫面,在表現客觀事物的意韻方面,更加鞭策入里。

瓷器上繪畫的紋飾經歷了由簡單美到繁冗精致美之外,還體現對于具體事物本真美的描繪,將瓷畫的美又演變到本真美的階段,如一些元代青花瓷器上的動物紋,都是對自然界中各種動物的真實而生動的寫照,如魚、兔、龍的神態,被展示得惟妙惟肖。同時,對輔助紋飾——荷葉、蓮蓬與水草,都細致入微地描繪,真可謂把自然界中的水波蕩漾、群魚弋游、荷蓮搖拂的真情實景,移植到瓷器畫面上了,展現生活本真的一面。(圖1)

元代晚期的以景德鎮為代表的瓷畫繼承了現實主義的優良傳統,并且有著鮮明的時代特征,異軍突起,呈現出一種渾厚而又妖嬈雅致的神韻。如保定窖藏出土的元青花釉里紅貼花鏤花蓋罐,占據器皿中心位置的主題是一個大型的棱花式開光,周圍環以串珠紋雙線,使之輪廓突起,開光內飾以鏤空浮雕牡丹、石榴、菊花,海棠四季花卉與山石,花卉巧妙地燒成釉里紅彩,整個畫面猶如綠葉簇擁的花朵,在器面盛開,十分惹人喜愛。主題紋飾上下,又分別輔飾以垂云紋和仰俯覆蓮瓣紋,同時,在主題紋與輔助紋飾的空當處,綴飾叢叢花草。另外,在輔助紋飾和仰蓮瓣紋內,又分別飾以纏枝花卉。加之器體圓口、大腹、平底,和胎骨上輕薄下厚重的造型,以及器蓋蓋鈕上塑的那只昂首翹望的微型獅子,就使整個器物流露出一種渾厚雄壯而又花團錦簇的真實感。(圖2)

除了用青花和青花釉里紅的彩料繪制的瓷畫外,明代還出現了釉上彩繪的瓷畫,如明代初期的紅彩,成化的斗彩,也就是釉上繪畫和釉下繪畫相結合的瓷畫發展到成化朝,叫做“斗彩”。是以青花繪制的輪廓線或者局部的圖案,再填繪上艷麗的彩色,正如《南窯筆記》中所記載:“用青料畫花鳥的半體,復如彩料,湊齊全體?!痹俳浀蜏囟螣?,形成釉下青花繪畫與釉上彩畫的鮮明對比,青花繪畫是整體圖案的決定色彩。在以青花勾畫好圖案的輪廓中,按青花規定的范圍填上釉上的彩料;或先用青花畫好圖案的一部分,再釉上著色,畫色彩的部分;甚至有的圖案,基本上由青花繪畫,釉上略加用筆點綴上色彩。正因為釉下青花的繪畫占據畫面的相當的部分,故整個畫面顯得清疏淡雅??此坪唵沃劳獗硐?,有著相對復雜的繪畫工藝,瓷畫的簡單之美,伴隨工藝的發展正轉向復雜之美。

成化斗彩,紋飾線條纖細,多用雙線勾勒填色法,所填色彩較淡。其瓷繪只用平涂,樹葉無陰陽向背之分;山石也無凹凸之感。干枝不皴皮,花朵多一色,而花心多用另外的顏色填彩,有的紅花綠心,有的黃花紅心,有的紅花青心,有的青花紅心,色彩繽紛。(圖3)

大家最為熟悉的成化斗彩雞缸杯,萬歷時的《神宗實錄》中記載:“神宗時尚食,御前有成化雞缸杯一對,值錢十萬?!彼鼈兊脑煨途?,外壁上繪大雞、小雞6只,襯以牡丹、山石、蘭草等,主題畫面是一只雄雞,引吭而立,雄雞則率領雛雞覓食嬉戲,極其生動。雞的輪廓用淡雅清秀的青花勾勒,雞的形象在鮮紅的牡丹花的映襯下,色彩協調一致,艷麗柔和。

青花五彩的瓷畫,畫工精細,色彩艷麗,無論是釉下青花還是釉上五彩,都很生動,如清雍正和光緒年間的青花五彩,其用色繪畫都具有強烈的裝飾性,顏色多用紅、黃、綠、紫的飽和色,不用淺調的中間色,并以紅濃綠艷取勝,用筆豪放不羈,線條挺健有力。色彩多以紅、淡紅、大綠、苦綠、黃、紫及釉下青花為主,色彩濃翠紅艷,尤其突出紅色,顯得富麗堂皇。(圖4、5)

“淺絳”原本是國畫中的用語,是指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礎上,敷設以赭石為主色的淡彩山水畫。而陶瓷中的淺絳彩瓷,主要是指晚清時期流行的一種通過改進釉上彩工藝,像國畫中的淺絳效果的新型瓷制品。它的色澤多為淡赭、水綠、草綠與淡藍等。題材也從國畫中的淺絳山水而拓展為淺絳山水、淺絳花鳥和淺絳人物。在筆墨技法方面,強調筆力深厚,墨色淡雅。山水則借用了傳統文人山水畫的表現技法,以寫意為基本手段,傳達了“沖淡平和”“自然天真”的文人意境。在具體使用披麻皴、牛毛皴等文人山水畫基本技法中,淺絳彩畫還頗有創新之處。如以赭綠兩色相互皴擦,或以赭色作皴后再以淺綠淡染一層,以此表示土石之間草木蔥榮,頗得皖贛真山真林之美。(圖6)

粉彩畫是指畫面相對于傳統粉彩,文人意味更濃厚,相對于淺絳彩畫,則色澤更豐富艷麗。在藝術風格上,以一造型柔雅之素胎為地,在素坯中下部,描繪一秀雅的仕女,不加任何邊飾。衣紋細密,而面部淡雅柔和,整體器物從造型、人物主體繪畫和配景繪畫裝飾各方面均保持統一的柔和秀美的藝術風格,由此可見畫家對瓷畫藝術的深厚功力和深刻理解,也展現瓷畫藝術的本真特性。(圖7)

而寫意人物更加揮灑奔放,在衣紋上或配景山石,在人物面部刻畫上,采用西洋畫法,強調體積和明暗,顯得生動逼真,有時候也略顯不協調。題款多用草書,如常見的四方瓶口和底圈足,均有青花纏枝菊邊飾,方瓶中部四面上各有相對應的繪畫裝飾和書法兩幅。人物面部塊面過渡柔和,似暈染而出。無論正面側面,均符合面部解剖結構,屬融合西洋畫法之跡。而衣服和樹石的形態質感、線描皺法,則無不是傳統國畫之意。

從晚清作品的題材和工藝來看,更多選擇吉祥如意、福祿壽喜、富貴長春、白頭多子等濃厚的民俗題材,這種題材屬于傳統工藝瓷常用題材,這是受長期的民間市場導向而形成的,與之前的瓷畫有很大的區別,在工藝上他們多注重設色鮮明?;ɑ芤话愣嘤秒僦t洗染,人物多用醒目的老黃,山水中多用明艷的藍、綠、赭中透出深沉的黑料,色與釉交融產生盈盈的墨趣。

晚清瓷畫審美追求介于文人簡單的淡泊和復雜世俗艷麗之間,并且題材或畫法是聞名于世、與眾不同,或豪放或嚴謹的人物瓷畫,多是融冶個性、獨抒性靈的工筆略寫的路子,構圖常有聰穎奇妙之舉,他們從不拘謹于前人藝術的樊籠,可以看出他們那有扎實功底的基礎之上的鮮明的個性風格,生機勃發,清妙靈動。如他們的花鳥畫不僅柔美,而且很靈活。他們的花鳥瓷畫作品造型準確,筆墨嚴謹,受過標準的專業訓練,得宋人花鳥畫之精髓。以“沒骨法”之雅,轉人“重彩”之工,就花鳥瓷畫而言,可謂相得益彰或得其“韻”,或其“神”。

人物瓷畫方面,畫風豪縱,造型功力也很強,對人物形象的姿態表情,適度夸張,把握得非常到位。在藝術創作上幾乎沒有觀念上的任何束縛,中國畫法的衣衫上一個西畫式人頭,本來會不和諧,但由于他們對將明暗陰影和面部解剖結構進行了中國式的改造,即弱化光影感,適度強調體積感又使人感覺是可以接受的。尤其是后期成熟作品來看,以書入畫,大收大放,仍舊神采飛揚,能看出已得清代筆意之精髓。

有些人物畫雖然是以寫實為主的主題性創作,但在藝術技巧的探索上,揮灑自如。那是一種恢宏磊落不失儒雅之氣,也是經過時間打磨后的人生與經過實踐磨煉過的技術的一種融合。作品風格奇偉,氣質超拔,線描精煉,溫和敦厚。而山水瓷畫,更是有很多值得比較研究的地方。粉彩山水,有石濤和王石谷的影子。山水瓷畫家都是興趣廣泛、擅長多種題材和畫風的高手,并且還有著文人畫的傳統,只不過在深厚的傳統面前,走入自然的懷抱,并入筆墨構成的空間,作品也隱存新意,將所表達的事物的本真之美展露無遺。

這些瓷畫家更是在真山水和紙筆墨之間尋找平衡。有的作品表現的是一種陽剛之美,“如霆如電,如長風出谷,如崇山峻巖”,瓷畫者用中鋒禿筆點染出筆法的靈動。整個畫面具有強烈的運動感。無拘無束、自由奔放的藝術個性,匠心獨運、孜孜以求的藝術精神得到很好的體現。無論是哪種題材,我們都發現個共同規律,即總有相輔相成的藝術風格共同存在,互相照耀,相得益彰。有豪縱,有敦厚,有靈動,有謹嚴,有奔放。這也是他們能集中在一起作畫的原因,因為他們在性格氣質和藝術成就上能夠取長補短、互補互容。(圖8)

民國后期彩瓷畫成就很高,影響力很大,但操作起來工藝技術較為復雜,展現瓷畫的復雜美,一般需經過勾線、繪彩、填色、洗染、接色、罩色、吹色、扒花等多道工序。操作性過于繁雜,還會影響藝術家對畫面構圖和筆墨的隨意的發揮創造。后來新彩出現,直到今天。粉彩最大的特點就是燒制前和燒制后顏色接近,容易判斷顏色,新彩還能模擬各種肌理效果,更像水彩畫、油畫、粉彩。為瓷畫初學者所易掌握,也對瓷畫家自由創造表現多種藝術效果提供了方便,作品清新雅麗,筆力奔放。

為了適應西方的市場,明清時期景德鎮有專門從事外銷瓷的畫師,他們依照西方人所提供的畫本圖樣或實物,準確地進行摹仿。所以明清時期的彩瓷繪畫,出現了適應歐洲人審美風格的一類,瓷畫所畫的題材,有不少是神話、宗教作為社交的禮品,甚受歡迎,有些圖案也會有中國風格的花鳥、人物等,邊飾上中國畫工以青花、鐵紅彩、金彩以及花卉圖案等為多,用筆生動簡練,體現了中國畫工高超的繪畫水平,突出了中西結合的畫風感,達到了更為本真的流露。

瓷畫以其強大的適應性為陶瓷裝飾藝術的自由創作提供了保證。通過一些瓷畫作品可看出,晚清時期景德鎮瓷畫的傳承有序,相互影響,在陶瓷的繪畫性裝飾方面,相繼探索了不同的工藝技巧、藝術表現方法在藝術創作上的多種可能性,為全國的陶瓷藝術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養料。當然,我們也應該看到不同瓷畫品種一脈相承的“繪畫之風”對后代瓷畫藝術帶來的影響。

自五代發展而來的花鳥畫,其在當時形成了徐家“野逸”和黃家“富貴”的兩種風格迥異的繪畫格局,徐熙的“野逸”主要是強調一種水墨為主,兼用色彩的新體貌,即用多種形態變化輔以色彩造型新的表現手法。而“富貴”的黃筌畫法工整細麗,先用極細的墨線勾出輪廓,然后墨染、填彩,被稱為“勾勒添彩,旨趣濃艷”的畫風。他們開創了花鳥繪畫的先河?;B繪畫作品中,“用筆新細,輕色暈染”很明顯能看出“黃氏”用筆用色的特點。如以極其工細的線條勾出輪廓,然后敷以彩料,層層暈染,但暈染一般卻不會將墨線(青花料)的勾線蓋住,這種手法恰能讓人得到一種細膩和富麗華貴的感覺,從而強調被描繪對象的真實性。(圖9)

元明清時期的花鳥瓷畫,以折枝花卉、飛禽棲鳥、坡山陡石為主,其所畫器物的造型也多為瓶、罐、盤等,在這樣的器型上創作花鳥畫效果似乎更佳。畫面中那潔凈素雅的三果、粉紅嬌嫩的梅花、婉約羞澀的水仙,再配以或憨態可掬或活潑靈動的飛鳥給人以至美至靜的感覺。欣賞這些作品會不時把觀者帶進大自然,帶進那個距離人很遙遠的鳥語花香的藝術世界中去。作品充分發揮陶瓷材質自身的特質,利用陶瓷色釉窯變特殊的藝術效果,以中國花鳥畫的藝術表現形式為切入點,結合時代的審美觀念,創作出頗具時代性的陶瓷繪畫作品。(圖10)

畫面多刻畫得極為生動有趣,靈動的折枝花,有的花朵開得正艷,有的含苞待放,折枝上棲落的兩只飛鳥刻畫得更是細膩精巧、活靈活現,左邊飛鳥正轉頭朝向畫面的右上方,眼睛欲四處張望,似在觀察空中上方的動靜,打探處境的虛實。其喙微張,又像是在對同伴說著什么。飛鳥的造型設計乖巧、繪畫用筆生動傳神、與盛放的花兒相應成趣。給觀者呈現出了一幅春意盎然,勃勃生機的“鬧春”景象,而畫面中折枝的花梗、陡峭的石頭均用筆老健、蒼勁,其質感表現得非常逼真。(圖11)

瓷畫由簡單到復雜,再到本真性情的流露,在一些沒骨畫法的作品上最能體現,沒骨畫是中國傳統花鳥畫的一種技法,瓷畫家直接用顏色畫成花和葉,而沒有筆骨,不需要傳統工筆畫所強調的三礬九染的方法,這種畫法始于五代,又稱為沒骨畫法。其將沒骨和書法融入它的創作中,線條流暢、輕快,富有彈性和藝術張力,將作者的創作意圖表達出來,既有工筆的嚴謹又有寫意般的靈活,給人一種美的享受,色彩運用得恰到好處,看上去鮮活可愛,富有變化,流露出一種真實感。

除注重瓷畫對物體的外形刻畫,繪畫的精髓還在于對其精神的把握,即傳統意義上的以形寫神,白石先生曾經講過:“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瓷畫無論是工筆還是寫意,都應該要注意表現形以外的東西,更注重表現畫家對其的感受和情感,用心去經營畫面的意境和韻味,這樣畫方才輕松?!北磉_自己的感情,主張把工筆畫畫出寫意性來。

瓷畫以其雅俗共賞的特性創造了婦孺共賞的簡單美,同時瓷畫家們更是將這份簡單發展到復雜、又到本真的藝術內涵發揮到極致。

審美追求材質美再到畫面精,再到兼容并蓄

瓷畫自宋元之際從國畫領域引進以來,作為新的藝術載體,不但未減弱中國畫的表現力,反因其特有的材質與工藝使中國畫的筆墨韻致得以更加淋漓盡致地發揮,引歷代無數瓷畫家“競折腰”。瓷畫家們在陶瓷上盡情揮灑筆墨情趣,賦予國畫和陶瓷藝術新的精神內涵和美學特征。瓷畫家寄意自然、自由揮灑筆墨精神的瓷畫藝術,也有著更高的藝術追求,從材質美到畫面精,再到兩者兼具。

元明清時期景德鎮為瓷畫發展的最為鼎盛,古彩、粉彩、琺瑯彩,創造了一幅幅五光十色的畫面。在瓷畫的創作中為了表現某種作品,配料中還會加入沙子、礦物質顏料、泥漿和些許顏色釉等材質,礦物質顏料中會用到瑪瑙、貝殼等同顏色釉一起燒制達到胎體的材質之美。(圖12)

陶瓷作為載體,實則展現歷代制瓷的傳統工藝,這也是藝術家對陶瓷材質運用的自覺和自由度。整個圖式展現出了歡樂、祥和的場面,同時又將陶瓷的質感、材料的魅力張揚出去,經典的就是傳統,極細工筆的粉彩描金配以白皙結晶的陶瓷材質,達到材質美、畫面精的兼容并蓄的審美追求,創造了瓷畫無與倫比的美。

繪畫是瓷畫的重要環節,釉上作畫時,畫家一手執器,另一手握筆,蘸上顏料,有時上色之前,還需要先試下色,直至色彩與濃度相宜才落筆,瓷畫家在創作時必須凝神屏氣,因為一呼一吸會使手腕輕微地顫動,影響運筆。要畫一件精美的瓷畫作品,一要千錘百煉的功夫;二要具有“望風撲影”的判斷力,才能精確地畫出所要求的效果。而且在著色步驟,特別是圓形器,線條不像在紙、絹等平面那樣好掌握,可見在著色時恰當地控制顏色濃度以及運用力度與準確度也頗具功夫。

所以瓷畫不但要有良好的繪畫功底,還要經過訓練才能繪制出精美的瓷畫作品,傳統的瓷畫作品主要流程為:設計、打稿、著色、配色、題跋和落款等。繪制時,首先要選定繪制的題材,并根據作品的形狀進行圖案設計,力求合理、美觀。然后進行打稿,繪制細致的作品時,可用勾筆直接蘸上色彩在瓷體上勾好線條,繪制寫意作品時,則直接進行著色,把配好的顏色,調成適當的濃度。用筆涂在所需要的位置,涂時手法利落,一氣呵成,避免厚薄不均或漫浸外溢,同時注意不要破壞線條。配色應注重冷暖搭配,協調自然。主題內容完成后,如需配上配景,要注意主次分明,切忌喧賓奪主、畫蛇添足。圖案繪制完成后還要題跋和落款,大多內容是寫上主題名稱或詩詞、創作時間、地點和作者的名號。好的落款和題跋的位置大多在邊角上,以不欺主題、大小適度為宜。

常見的花卉題材的主要有牡丹、芍藥、蓮荷、菊花、葵花、梅花等;禽鳥魚蟲題材以孔雀、鷺鷥、燕雀、蜂蝶、鴛鴦、魚鴨等較為常見。為適應陶瓷工藝的特點和裝飾性的需要,往往保留花鳥生動自然的外形特征和生長運動姿態,運用點、線、面結合的方法,將其簡化處理為平面形象。在構圖形式上,很好出現嚴格對稱的形式,而多采用繪畫式的均衡構圖。均衡構圖是一種運動的形式,它的特征為兩邊形態不同而分量相等,因而富于變化,顯得生動活潑。如花繪紋飾,在一個平面上各花對置,但形態卻不相同,或上或下,或俯或仰,有的盛開,有的含苞待放,即便是單花紋樣,也多采用對比手法,以舒暢柔美的枝葉襯托雍容富麗的花朵,動靜結合,從而取得統一和諧的效果。(圖13)

構圖強調虛實關系,大膽取舍,已經更向“耐看”靠近;用筆方面除了秀麗、流暢等特點外,還強調虛實關系、主次關系,根據瓷質的特性,不同對待,每根線條有轉折、頓挫,耐人尋味;用墨方面,眾所周知,陶瓷和國畫載體是不一樣的。會根據畫瓷的顏料、畫瓷的用筆,適時或揮毫潑墨,或精雕細琢,或釉下,或釉上。有如清者,清新、明凈、舒爽,如身處雨后竹林小徑,晨曦點綴其間;雋者,雋永、含蓄、蘊藉,似月下品茗,淡淡茗香,繞于舌尖,融于月色。令你如此神清氣爽,卻又使你欲閉目涵泳者,感慨瓷畫藝術的畫面精致感。(圖14)

瓷畫中寄意花鳥蟲魚,構圖簡潔明快,講究對比呼應,運筆既求工穩細膩,于小處,須眉畢現,而寫意處,又不失自由奔放,尤其是“新沒骨”筆法的使用,更將嚴謹與灑脫合為一體,畫面精致,質韻俱佳。用“墨”則立足傳統青花分水技法,講究色彩的層次感、節奏感,甚至力度感,達到濃淡相宜、剛柔相濟、隨情意與物象而能枯能潤的水墨效果。而樹間,一只鳥兒正回頭,振翅欲飛,另一只卻縱身傾下,畫面充滿動勢之感。

由“筆墨法度”進而更求“筆墨意趣”,于“清”之外更蘊“雋”意,方得瓷畫之“真精神”!沒有囿于技法,而是試圖由“技”進于“道”,努力追求“象外之外”“韻外之致”。自由運用諸技法,卻又努力突破技法,追求韻外之致,瓷畫家將筆情墨趣或揮灑于瓷板,或暈染于器皿,在潔白細膩、輕薄勻稱的瓷胎上,在水與青花料的濃淡相濟中,在“新沒骨”之“工”與“分水”之“意”的節奏韻律里,精致的筆墨意趣躍然瓷上,這不正是瓷畫中材料美和畫面精的兼容并蓄!

元明清瓷畫作品,其藝術風格從來都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元的。它具有不同時期的藝術風格,也在不斷突破前代既有藝術格局中,體驗創造的激情和樂趣。瓷畫也具有這個特點。精美的材質,盡情展現畫面的精致之韻味,讓人有無可挑剔之感。

粉彩繪制不同于青花的材質,屬釉上彩裝飾,低溫燒成,以料性穩定、色調豐富鮮麗著稱。這一方面增加瓷繪和燒造可控性,便于準確傳情達意,塑造精致畫面,另一方面也對瓷畫者的才情提出了更高要求,當陶瓷的料性規律和燒造氣氛易于把握時,也許就只剩瓷畫家用自己的想象力對精致畫面的塑造了,瓷畫因此可能變得更加純粹。

如以“勾擦點染”入彩瓷,在保留新彩色調豐富、鮮麗的基礎上,將筆墨的淡雅情緒和率性灑脫融入其中,小心勾勒,大膽潑墨,創造了秀麗的彩瓷藝術。秀者,深也、遠也、隱也、靜也、昧也;麗者,淺也、近也、顯也、鬧也、亮也。兩者如此迥異,卻集于一身,可謂瑰奇,其畫面精的藝術效果很好地展現。

以花鳥為題材的彩瓷,在已燒制過的潔白的瓷坯上,以淡黃的新彩料打底,畫面底部近景是大片墨色,似山石,以潑墨技法出之。墨色在打底的淡黃色以及潔白的瓷胎上暈散開,濃淡相間。濃處,墨色滋潤,水氣淋漓;淡處,墨色蹦散開去,似雨打荷葉,透出淺淺的淡黃底色,極有肌理感,有“飛白”之趣,“皴”法之妙。

清代的瓷畫的技法既大膽又細膩,枯而能潤,剛中見柔,富有力度感和韻律感。如清代時期瓷畫,花瓣與花蕊巧妙的色彩搭配,給人以淡雅、滋潤、圣潔之美?;ò暌怨すP出之,線條細膩靈動。較遠處一朵呈淺粉色,含苞欲放,如清純羞澀的少女,與盛開的花兒遙相呼應。枝干挺拔有力,與枝影敷色深淺不一,讓人稱奇畫面之精,有的墨色當頭,或深或淺,似山石,若污泥,造成幽深之境;諸色共同營造出精致畫面,營造出瑰奇的意境,“幽”與“麗”相反相成,恰將花朵超凡脫俗的雅潔之氣推向極至,令人感嘆作品兼具材質美感和畫面之精的完美之作。

一幅幅瓷畫作品,從題材、手法到意境、審美風格,集中代表了元明清瓷畫的精神風貌。其實,細細品味這些瓷畫藝術作品,它們不僅材質感好,極具瓷質本身的美,而畫面更是精湛考究,具有瓷畫獨特的兼容并蓄之美。

猜你喜歡
瓷畫青花陶瓷
基于意象思維的瓷畫龍江文化創意產品設計研究
青花志展覽
趣圖
追尋青花的東方之美
蔣曉貝瓷畫藝術作品
陶瓷藝術作品
瓷畫貓系列作品
青花·木 產品設計
王清麗瓷畫
琵金頓珍藏的明青花將亮相蘇富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