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競爭力看西部地區縣域經濟的發展趨勢

2018-05-14 11:31杜志雄呂風勇
中國西部 2018年2期

杜志雄 呂風勇

[摘要]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縣域經濟發展報告》顯示,西部地區縣域經濟競爭力整體嚴重不足,同時存在著突出的發展不平衡現象,特別是在要素聚集、產業結構、居民收入等方面都亟待進一步調整或提升。西部地區縣域經濟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主要緣于自然稟賦、交通網絡、核心城市和公共服務等方面的短板約束,也有戰略定位不清晰、政策體制不靈活和思想觀念不開放等方面的原因。本文在以上分析的基礎上,最后提出了西部大開發戰略調整、核心城市培育、優先發展縣域確立、特色產業異軍突進、營商環境改善和人口對外轉移等政策建議。

[關鍵詞]西部縣域開發 縣域經濟競爭力 政策調整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694(2018)02-0069-07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以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西部地區縣域經濟長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已經成為我國區域發展不協調的最大特征。因此,促進西部地區縣域經濟更快更好地發展,是縮小地區間發展差距、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支點和關鍵所在。

一、西部地區縣域競爭力的基本狀況

本文主要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縣域經濟發展報告(2017)》(以下簡稱《報告》),來考察西部縣域競爭力的基本狀況,并探討這一狀況形成的深層次原因?!秷蟾妗分饕鶕貐^生產總值(不低于100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個數(不低于50家)和地方公共財政收入(不低于10億)三項標準在全國1875個縣(市)中選擇了400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報告》,西部地區縣域經濟競爭力主要呈現以下5個方面的特征:

1.西部地區縣(市)經濟競爭力總體嚴重不足,絕大部分縣(市)達不到400個樣本縣(市)的遴選標準

從400個樣本縣(市)的分布來看,西部地區數量明顯偏少,只有55個,而東部地區和中部地區分別有215個和130個。盡管西部地區縣(市)人口規模較小,影響主要指標達到進入400樣本樣縣(市)的標準。但是,2015年西部地區戶籍人口超過50萬的縣(市)數量仍達165個,而東部地區和中部地區戶籍人口超過50萬的縣(市)分別為272個和281個,由此可見,主要是經濟發展不充分而不是人口規模偏小,導致西部地區大部分縣(市)在經濟規模、財政收入和規模以上企業數量上無法達到樣本縣(市)的遴選標準。事實上,2015年,東、中、西三大地區GDP超過100億元的縣(市)分別為371個、354個和257個,占全部縣(市)比例分別為76.7%、59.6%、33.2%。其中,戶籍人口超過50萬的縣(市)中,西部地區有35個GDP沒有達到100億元,東部地區和中部地區則分別只有14個23個,西部地區人口規模較大但經濟總量偏低的縣(市)比例遠遠高于東中部地區。

2.全國百強縣(市)數目偏少,西部地區縣(市)間不平衡問題較為突出

全國綜合竟爭力百強縣(市)西部地區只有8個,占入選樣本數量的14.5%,東部地區和中部地區分別有78個和14個,占入選樣本數量的比例分別為36.3%和10.8%,入選樣本縣(市)中,西部地區進入全國百強縣(市)的比例略高于中部地區,但明顯低于東部地區。西部地區8個全國百強縣(市)分別是內蒙古的準格爾旗、伊金霍洛旗、鄂托克旗和霍林格勒市,陜西的神木縣,貴州的仁懷市、盤縣和興義市。這8個縣(市)都具有鮮明的特征,除了仁懷市作為白酒之鄉和興義作為黔西南州首府獲得較強的競爭力外,其他縣(市)都是重要的資源型縣域經濟體。盡管如此,西部地區11個?。ㄊ校┲兄挥?個?。ㄊ校┯锌h(市)進入全國百強縣(市)行列,而其余8個?。ㄊ校┒紵o緣全國百強縣(市),西部地區縣域經濟發展既不充分也不平衡的問題非常嚴重。

3.西部地區縣(市)經濟規模較低,要素和產業集聚能力普遍不足

2016年,GDP規模最大的100個樣本縣(市)中,只有6個縣(市)屬于西部地區,而東部地區和中部地區分別占74個和20個。同時,西部地區樣本縣(市)平均GDP規模只有340億元,略低于中部地區的357億元,顯著低于東部地區的508億元。地方公共財政收入規模最大的100個樣本年縣(市)中,只有10個縣(市)屬于西部地區,而東部地區和中部地區分別占75個和15個。西部地區樣本縣(市)平均地方公共財政收入為24.5億元,略高于中部地區的22.4億元,但仍然顯著低于東部地區的36.3億元。西部地區縣(市)經濟規模偏低,要素集聚和產業集聚的能力都比較弱,對吸納本地人口就業和實現本地城鎮化都非常不利,并進一步弱化了城鎮化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4.西部地區縣(市)第三產業比重過低,產業結構不協調

2016年,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最高的100個縣(市)中,只有8個縣(市)屬于西部地區,而東部地區和中部地區分別占80個和12個。西部地區與中部地區縣(市)仍然處于工業化進程中,后工業化特征偏弱。西部地區樣本縣(市)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只有34.2%,與中部地區的34.3%相差無幾,但是明顯低于東部地區的41.3%。

5.西部地區縣(市)農村居民收入偏低,城鄉差距最為明顯

2016年,西部地區樣本縣(市)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0471元,低于東部地區的32725元,但是高于中部地區的27334元。然而,西部地區樣本縣(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3730元,明顯低于東部地區和中部地區的16933元和14776元。農村居民收入偏低使西部地區縣(市)城鄉收入差距擴大,2016年西部地區縣(市)城鄉收入比為2.20,高于東部地區和中部地區的1.92和1.85。

盡管西部地區縣(市)經濟競爭力總體偏弱,但是由于人口規模較小,部分縣(市)人均GDP和人均地方財政收人卻要高于東部地區和中部地區。2016年,西部地區樣本縣(市)人均GDP平均值84736元,明顯高于東部地區63316元和中部地區54133元的平均水平,人均地方公共財政收入也達到6486元,高于東部地區4460元和中部地區3556元的平均水平,表明西部地區部分縣(市)政府財政收入能力還是比較強的。

二、西部地區縣域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以上關于西部地區縣(市)經濟競爭力的分析表明,西部地區縣域經濟發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現象比較突出,這種不充分和不平衡不僅會阻礙全國經濟的協調發展,而且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推進現代化進程也非常不利。那么,西部地區縣域經濟在發展過程主要面臨哪些深層次問題才導致自身普遍缺乏竟爭力、產業集聚和就業吸納能力較弱?這是一個值得深思和認真研究的問題。

1.西部地區縣(市)自然稟賦條件相對惡劣,開發成本偏高

西部地區地形復雜,氣候惡劣,地廣人稀,大部分深居內陸,在對外開放過程中其區位條件無法與東部沿海地區相提并論,經濟發展相對落后也在所難免。除了四川具有較多的人口且居于長江流域上游,逐漸形成了以成都平原為中心的經濟圈外,云南、貴州和廣西等西南地區和新疆、青海和甘肅等西北地區,都難以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經濟圈。自然地理條件惡劣使物流成本、信息交流成本都大幅增加,較高的開發成本是西部地區縣域經濟發展不得不面對的客觀問題。

2.西部地區縣(市)對外交通網絡落后,互聯互通大市場難以形成

地形復雜、地廣人稀還推高了西部地區的交通建設成本,使西部地區的鐵路和公路等對外交通網絡建設嚴重滯后,近乎上千個縣域經濟體散落在西部地區廣袤的土地上,彼此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和交流渠道,市場割裂嚴重,物流成本高企不下,并進一步影響了生產企業布局設廠的熱情。市場割裂使本來人口稀少、地域廣袤的西部地區縣(市)無法支撐一些產業的形成,彼此之間也不能借力和抱團發展。

3.西部地區核心城市不足,對縣域經濟的輻射帶動作用較弱

在現代經濟體系中,具有一定規模和功能的核心城市,對縣域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突出表現在它可以在金融、教育和科技能等方面形成輻射效應,提高周邊縣(市)各類生產要素的質量及其可得性。當前,西部地區除了成都和重慶等少數城市外,其他城市普遍缺少這樣的輻射能力,也就無法在其周邊縣(市)形成一個具有較大規模的經濟圈。不過,另一方面,核心城市的形成反過來也依賴于周邊縣域經濟的發展,二者相輔相成。

4.西部地區縣(市)公共服務水平不高,要素吸引力較小

盡管經過長期的外源性扶助,很多西部地區縣(市)甚至鄉村在學校數量、醫院病床數等量化指標方面都取得了突破,然而由于自然環境惡劣和交通條件不佳,加之人均收入水平較低,仍無法吸引優質的人才和醫療資源,公共服務水平難以有效提高。此外,西部地區大部分縣(市)因為內生性增長不足和人口數量較少,還抑制了補充性公共服務的發展和商業商務設施的完善。例如,根據《報告》,2016年西部地區樣本縣(市)福利性單位床位數與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的比率只有0.64,遠遠低于東部地區1.23和中部地區0.95的水平,公共服務多樣性嚴重缺乏。

5.西部大開發的政策缺少長期性和針對性,戰略目標和具體策略都需要調整

盡管從我國推進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許多有關西部地區投資的優惠政策不斷被推出,但除了資金支持和項目援助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外,縣域經濟的內生性增長動力并沒有被釋放。事實上,當前的西部大開發缺少更高的視野和更具體可行的策略。西部大開發最終要達到什么目標?這一目標如何權衡并處理好市場性資源配置的最大化與區域協調發展的關系?同時,西部大開發政策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逆市場的力量,這種力量的強弱直接決定了西部大開發政策的有效性。這些都需要重新予以審視并進行相應的政策調整。

6.西部地區縣(市)民營經濟不活躍,市場主體競爭力不強

西部地區大部分縣(市)自然條件較為惡劣,長期以來生產剩余較少,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很難承擔創業帶來的風險,導致冒險精神缺乏,靠天吃飯和小富即安思想較為嚴重。西部地區縣(市)很多企業大都屬于資源型的國有企業,自身創新進取精神不足。同時,較落后的縣(市)公共管理和行政服務水平也比較低,執法部門選擇性執法、尋租性執法現象普遍存在,營商環境不容樂觀。正是思想觀念和政策體制方面的約束,西部地區多數縣(市)普遍缺乏創業創新的民營企業,并進而直接導致市場主體的整體競爭力和經濟的活力都不強。

三、西部地區縣域經濟發展趨勢與建議

盡管西部地區縣域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發展不充分和不平衡的問題也較為突出,但是仍然面臨著許多歷史性的機遇。經過長期的開發性投資,西部地區交通狀況正在日益改善,貴廣高鐵、貴昆高鐵、蘭渝高鐵和西成高鐵的相繼開通,扭轉了西部地區縣(市)之間彼此隔絕、相互割裂的局面,互聯互通的大市場有望逐漸形成。同時,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實施,將西部地區推到了國家擴大對外開放的前沿,西部地區將成為連接歐洲、南亞、中亞和西亞的橋頭堡。另一方面,中國正在進行經濟結構調整,將使內需而不是外需逐漸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動力,東部地區相對西部地區所具有的沿海區位優勢將變得不再明顯。把握并充分利用好這些歷史性的機遇對提升西部地區縣域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1.重新審視西部大開發戰略,合理把握市場與政策的關系

西部地區縣域經濟的發展,既需要市場的內生動力,也需要政策的外部推動。部分縣(市)具有一定的資源稟賦優勢,通過外部的交通設施的投資,有可能僅僅通過市場力量就可以實現發展目標。但是,也有許多縣(市),交通設施的改善并不能將其要素集聚成本和產品流通成本降至東部地區和中部地區的平均水平,這就要通過長期優惠政策降低這些成本。從這個意義上講,許多西部縣(市)的優惠財稅政策和金融政策,并不能簡單套用東部地區模式,設定確定的期限,而是要作為一種長期政策來使用。當然,這種優惠政策長期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全國資源配置的效率,但是為了促進地區適度平衡發展也十分必要。對于部分產業基礎、資源稟賦和自然條件較好的地區,則要避免優惠政策的長期化導致資源配置過度扭曲,即西部大開發政策應該對不同的地區區別對待。

2.加強對核心城市的培育,增強對縣域經濟的輻射能力

核心城市對周邊地區縣域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不言而喻。從經濟布局來看,西北地區應該選擇蘭州作為區域中心城市,增強其對青海、新疆、甘肅和寧夏的輻射能力,西南地區應該選擇貴州作為區域中心城市,增強其對云南、貴州和廣西的輻射能力。而重慶則可以作為聯通西南、西北和長江中上游地區的重要節點城市,增強對整個西部地區的輻射能力??陀^地說,蘭州和貴陽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著其他核心城市的竟爭,甘肅和貴州本身人口也較少,依靠其自身很難真正發展成為西北地區和西南地區的區域中心城市,國家必須在金融產業、科技教育、商業商務等方面給予重點扶持,同時,也要在其周邊的縣(市)優先項目布局,加大優惠政策,盡快促進經濟圈層結構的形成。

3.確立優先發展縣(市),推動西部地區縣(市)本地城鎮化

西部地區面積廣袤,部分縣(市)交通仍然存在短板,自然稟賦也不好,這些縣(市)固然也有發展需求,但仍然應該選擇其他條件更好的縣(市)作為重點發展對象,并吸納周圍條件較差縣(市)的人口就業,推動更多人口在西部地區實現市民化,提高西部地區縣(市)人口的本地城鎮化率。優先發展縣(市)要選擇那些地形開闊、水源條件良好、對外交通方便、距離核心城市較近的縣(市)。當然,為了適當增加覆蓋面,也要選擇一些條件不是很良好、但具有較強輻射能力的縣(市)作為優先發展縣(市)。優先發展的目的是在西部地區盡快形成產業聚集,避免人口過度向東部地區或中部地區流失,并進而阻礙這些縣(市)的城鎮化進程,淪為經濟陷落地帶。

4.發揮獨特資源優勢,促進縣域特色產業發展

西部地區地形復雜,氣候差異較大,很多縣(市)都擁有獨特的資源優勢。這些資源既包括美麗壯闊的自然景觀,也包括豐富的自然礦產和特色各異的農牧產品,依據這些資源發展特色產業,應成為提升西部地區縣域經濟發展質量的重要內容?,F在西部地區縣(市)在自然礦產開發和加工方面已經取得了重要成就,但是在旅游資源開發和農牧產品的規?;?、現代化生產方面還非常欠缺。當前中國已經進入旅游休閑、綠色有機等高品質產品消費的集中爆發期,西部地區縣(市)應充分把握這一機遇,借助資本和科技的力量盡快融入到互聯互通的大市場中去。

5.改善營商環境,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

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和升級,使東部地區很多產業都面臨著向海外或者內陸轉移的要求。盡管西部地區生產條件和市場條件相對落后,但是西部地區很多縣(市)勞動力成本更低,人口選擇本地就業的粘性更強。隨著交通設施的逐漸完善,以及西部大開發政策的陸續出臺,西部地區許多縣(市)在承接產業轉移方面還是具有較強優勢。盡管東部地區正在進行的產業轉移主要集中于低附加值領域,并且隨著時間推移,這些低附加值產業在西部地區也將逐漸失去竟爭力,并最終被轉移到海外勞動力成本更低的地區,但是,這些產業向西部地區縣(市)的轉移,仍然可以在資本積累、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質量提升等方面促進當地的城鎮化進程,在開拓人們視野和鍛煉勞動技能方面也大有裨益。

6.實施部分人口向外轉移,減輕資源承載壓力

西部地區存在很多自然條件惡劣,甚至不適合人類生活的縣(市),短期內可以增強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投資,維護現有居民的基本權益,但是長期來看,需要陸續將這些居民向區外進行轉移,減輕資源承載與發展壓力。那些氣候干旱、水源不足、深處大山內部的人口,都應該屬于被轉移的對象。這些人口的轉移要依賴市場、政府和社會三方的力量,確保實現搬遷移民搬得出、穩定住和能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