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著學生的腳步一起玩轉數學
——以一年級“認鐘表”的教學為例

2018-05-18 06:03江蘇無錫市東林小學214000
小學教學參考 2018年11期
關鍵詞:鐘面鐘表腳步

江蘇無錫市東林小學(214000) 吳 萍

看到電視里“跟著我們的腳步,一起玩轉張家界”的宣傳廣告,很多人肯定和我一樣有了外出旅游的沖動。計劃外出旅游你,是選擇跟團游還是自助游呢?選擇跟團游,優勢是省心省事,吃喝住行都有人安排,只需跟著導游的腳步走;弊端是跟著導游走馬觀花,被趕鴨子上架,一站接一站,辛苦又無奈。我把這樣的旅游方式稱為“快餐式淺層游”。跟團游過后留存于腦中的僅僅是曾去過那里,至于那里有什么景點,景點蘊含什么樣的風土人情,承載怎樣的文化……估計都煙消云散、蕩然無存。如果選擇自助游,則需要提前了解旅游的城市,閱讀書籍,查看網上攻略,然后根據自己的需求和實際做出個性化的旅游計劃,這樣需要花費不少的時間和精力,但在旅游的過程中,只需跟著自己的腳步,就能盡情地欣賞、感知、體驗當地的人文景觀和風土人情。我把這樣的旅游方式稱為“自助式深度游”。

是選擇跟著導游的腳步進行“快餐式的淺層游”,還是跟著自己的腳步進行“自助式的深度游”?我當然選擇后者。聯想到數學課堂教學,是選擇跟著教師的腳步“快餐式淺層學”,抑或是跟著學生的腳步“自助式深層學”?

縱觀當下數學課堂的常態,很多課堂只是忠誠于學科,而遠離了學生;只是彰顯教師教的權威,而忽略了學生學的民主;追求進度和效率,而忘記了學習的意義與根本。課堂是急急忙忙地趕進度,領著學生在淺層跑,學生還沒看清楚,也不知道它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就低著頭匆匆趕,最終都不清楚自己曾到過哪里,學過什么,怎么學的??焖俚玫降闹R,是很容易遺忘的,而通過自己親手做、自己經歷體悟而留下的知識和思想方法是多元的、深刻的,不易忘記的!課堂應讓學生真正有時間去探索發現,有時間去修正辯論,有時間去反思回顧,有時間去享受學習的過程,從而悟得學習的方法,形成學習的思想,錘煉學習的品質。

課前:前測訪談——找準學生學習的起點

在教學一年級“認鐘表”之前,我對學生進行了前測和訪談,旨在從原先“只關注教學目標和知識的重難點,關注教學節奏和課堂練習容量的教的單向角度”,轉向“既關注教,更關注學生學的二維維度”,從而明晰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經驗積累和可能出現的問題。

在前測訪談中問學生:平時你靠什么知道時間的?是看鐘表嗎?大多數學生表示基本不看鐘表,大多是靠家長提醒“七點了,你愛看的電視時間到了?!薄熬劈c了,該睡覺了?!薄瓕W生對有關鐘表的知識大多是家長給予的??梢?,學生對鐘表和時間的認識很貧乏,時間觀念很淡薄。

在前測的練習中發現,會認整時的學生占全體的51.6%,會認電子鐘表中的整時的學生占全體的80.65%,會認大約幾時的學生占全體的25.81%,會給鐘面畫上時針或分針的學生占全體的22.58%,知道自己大概的作息時間的學生占全體的22.58%。

通過前測訪談,明晰了學生在課前已儲備的知識經驗與能力水平,就能找準學生的生長點,設計適合學生的教學流程(定位在認鐘面、認整時、認大約幾時),設計適合多層水平學生的教學,即有基礎的知識與技能的講解,保證學生能掌握相應的方法和技巧,同時培養已經有一定基礎的學生的觀察、找規律和數學語言的表達等綜合能力。

課中:課堂學習——跟著學生的腳步玩轉數學

有了對學生學習起點和認知特點的把握,教師不僅能心中有本,更能目中有人。

1.把有意義和有意思的活動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中,在活動中幫助學生體會、感悟和提升數學思維

如,教學“認識鐘面上的數”時,為了調動學生已有的經驗,教師可提問:“誰知道鐘面上共有幾個數?拿出學具中的小鐘面,認真數一數,再看看它們排列的位置?!苯又龑W生在教具鐘面上先找準“1”的位置。教師緊接著問:“誰能迅速找出3、6、9、12各數的位置?確定了3、6、9、12的位置,你能根據老師指的位置迅速說出所缺的數嗎?”然后小結——鐘面上有12個數,它們從小到大依次排成一圈。最后要求學生仔細看一看并記一記這十二個數在鐘面上的位置。在生活中,有些鐘面上并沒有12個完整的數,只有3、6、9、12四個數。因此,這樣的設計和現實生活接軌,對以前常規課堂中先基本再提升的模式提出了挑戰,提升了學生認鐘表的能力。從后測中發現這樣的教學效果良好。

又如,在小結“鐘面上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后,教師給出了“拓展提升”題:①鐘面上除了會出現3時、4時、5時、9時,還可能會出現幾時?說一說,撥一撥(讓學生在撥第一個時先說說準備怎么撥,然后再操作);②想一想:鐘面上一共會出現多少個不同的整時呢?③看指針猜整時——老師也畫了幾個整時(如下圖),只露出時針和分針,請根據它們的位置說出各是幾時。

教師在教學中要兩手抓,一手抓教材,一手抓學生,只有這樣,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才能不斷地、自然地提升數學思考能力。

2.把守時、有規律的作息時間安排滲透于教學中

如,教學“認識大約幾時”,先出示《哈里·波特》7:00的電影票,然后提問:“該電影幾時播映?”

①出示7時的鐘面,問:小寶什么時候找到位置?你是怎么知道的?

②出示7時不到的鐘面,問:小明是正好7時找到位置的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③出示7時過一點的鐘面,問:小軍呢?

教師提問:“你認為誰比較會把握時間,你想對他說些什么?”

教師小結:“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有時間限制,比如早上幾時到校,幾時吃飯;出去旅游幾時開車,幾時集合;和小伙伴約好幾時見面……這些都需要我們做一個守時的人,不給別人和自己添麻煩?!?/p>

又如,在引導學生用今天所學的知識來表達什么時候干什么時,可以展示學生參觀東林書院的時間、無錫市圖書館開放的時間、我國“嫦娥一號”探月衛星成功發射的時刻以及奧運會開幕式開始的時刻,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做個有心人——關心生活,關心國家大事。

課后:小調查——將學習延伸到生活

一年級學生的時間觀念非常淡薄,光靠一節課的講解顯然是不夠的,只有從課堂延伸到課外,才能幫助學生較好地建構時間觀念,引領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數學,用數學的方法做數學,用數學的思想解決問題。

小調查:你早晨大約( )時起床,大約( )時吃早飯,晚上大約( )時吃晚飯,大約( )時睡覺。爸爸上午( )時上班,下午( )時下班。超市上午( )時開門營業,下午( )時關門下班。

跟著學生的腳步一起玩轉數學,可能看不到原本課堂中清晰的復習引入、新授探索、鞏固提升的教學環節,看不到教師基于重難點設計的層級練習,但是,有意識地將學生的差異性和個性化表達納入課程資源并加以梳理和整合,從靜態的封閉式走向動態開放式,才能讓學生樂于參與課堂教學,課堂上才能看到學生在積極參與活動,在分享學習中的理解和發現,在交流時的困惑與多角度思維的方式。這樣的學習才是深層的,有收獲的!

猜你喜歡
鐘面鐘表腳步
正確的鐘面時間
接著畫
腳步越不過良心
春的腳步
四季的腳步
麗娜認鐘表
鐘表的認識
藏起來的鐘表
奇怪的鐘表
一年級單元同步自測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