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糧草給養在三國時代戰爭的重要性

2018-05-21 08:56閆駿花李治寰
世界家苑 2018年4期
關鍵詞:戰爭

閆駿花 李治寰

摘 要: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博大、炫目、璀璨而又輝煌。而三國時代,則是這長河中濃墨重彩的一筆。想想在中國的封建社會,恐怕沒有任何一個時代比三國時代更加具有吸引力。從公元220年到公元280年這短短的60年間,魏蜀吳就形成了三權鼎力的局面,相互之間爆發了數次為后代稱之為典型的戰爭,這在中國的封建歷史上是極為罕見的存在。這些戰爭中所運用到的兵法,不僅被后人運用到了實際戰場中,還被運用到了商業的“戰場中”,造就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本文將通過三國時期戰爭中糧草的給養來分析戰爭成敗的原因,從而使人們多層次多方面地認識三國歷史,認識中國歷史。

關鍵詞:糧草;給養;三國時期;戰爭

1.軍隊糧草的重要性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是軍事界作戰前常用的一句話。放在今天來講,這句話是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的。作為軍隊需求的基本后期保障,糧草的準備是很重要的。隊伍里的糧草準備會直接關系到軍隊士兵的戰斗力,同時也會影響到軍隊里面官兵們之間的關系。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糧草的給養在戰爭中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三國的很多戰役中,充足的糧草補給在一定程度上對戰爭的成敗起到了導向性的作用。這也就是為什么三國時期的軍事戰略家在發動戰爭時往往會在糧草上大做文章。

2.糧食供給在三國戰爭中的表現

2.1官渡之戰

后人稱贊的官渡之戰,是三國時期乃至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一場戰役,因為它是以少勝多的經典,也是曹操在其金戈鐵馬生涯中最為輝煌的一個畫面。

公元199年,也就是東漢建安年四年,作為三權之一的袁紹軍事力量充分,且裝備精良,糧草充足。為了逐鹿中原,袁紹因此領兵南下官渡,打算消滅曹軍,因此這場戰役被后人命名為“官渡之戰”。此時的曹操兵力只有兩三萬,兵力遠遠弱于袁紹。曹操采取誘敵深入的戰略,并在白馬斬殺了袁紹兩員主將。但是相比于袁紹“精兵十萬,騎千匹”的軍事力量來說宛如蚍蜉撼樹,袁紹的大軍很快就逼進了。此時的曹操勢力,糧食給養不足,在雙方僵持了兩個月之后漸漸開始呈現弱態。糧食的短缺動搖了軍心,內憂外患之下曹操接受了謀士的建議,派兵燒了袁軍的糧車,之后又派兵火燒了袁紹的糧草營。此時雙方的狀況開始出現反轉,袁紹勢力崩潰,曹操也因此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在這場戰役中,袁紹由勝轉敗的關鍵性在于袁紹謀士的倒戈,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糧草的給養在很大程度上成為了曹操的成功助力。在官渡之戰中,曹操在軍事人數、軍事裝備、戰爭的相持性以及糧草的供給都比不上袁紹,因此曹操的軍事戰略行動一直都是小心謹慎的。戰爭中曹操僅有的進攻還都和糧草有關,通過火燒糧草來擾亂敵方軍心,使其全面潰敗。這也許就是曹操的用兵之法。兩次偷襲糧草擊垮了袁紹的數十萬士兵,獲得了結局的成功。但是如果雙方只拼軍事實力,勝負也許會發生變化。由此也可以看出,糧草給養與戰爭的成敗是息息相關的。

2.2赤壁之戰

在三國的歷史上,赤壁之戰也是以少勝多的經典之一。在赤壁之戰中,孫劉聯軍以三萬名士兵擊敗了曹操的八十三萬人的軍隊。但也有學者稱八十三萬大軍是不過是曹操對外的震懾罷了,其實曹操南下的大軍只有二十萬。歷史如何,我們不做過多的解釋。探究的重點是在這場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中,糧草的給養究竟對于戰爭的勝負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話說曹操在統一了北方之后,決定揮師南下,一舉殲滅長江的孫權與湖北的劉備,孫劉實力岌岌可危,因此在諸葛亮的提議下,孫劉兩方勢力決定共同聯合起來對抗曹軍。因為曹操的北方士兵并不習慣水上交戰,因此在戰略布置時將船都用鐵鏈鎖起來,以方便北方的士兵行動。孫劉聯軍的謀士——諸葛亮和周瑜決定采取“火攻”的方式。于是也就有了歷史上聞名的“巧借東風”、“火燒赤壁”。

孫劉聯軍的作戰計劃是派黃蓋假意向曹操投降,在夜里趁東風吹起時接近曹操的戰艦,大伙燒起,曹操一方損失嚴重而落敗。至此,三足鼎立、三權分立的局面最終形成。曹操落敗的原因不僅僅是輕敵,或者是戰略選擇錯誤,還有被忽視的糧草補給的問題。曹操大軍南下征伐,整條線上的糧草補給線過長,導致補給不及時。再加之戰船的燒毀,短時間內曹操的糧食補給根本就滿足不了大軍的需求。反觀孫劉聯軍,糧草的補給線短,補給及時,戰士們的自信心也能跟狗得到提升。那么在此情形下,火燒赤壁之后雙方的優劣勢表現得更為明顯,曹操也就被迫撤退了,南下計劃就這樣失敗了??傮w而言在赤壁之戰中,曹操一是輸在了戰略的選擇準備上,另一方面則是輸在了糧草的給養上。所以說,在軍事斗爭中,糧草等后前保障的充足是獲勝的關鍵之一。

2.3漢中之戰

劉備與曹操曾經為了占據漢中而展開了一場爭奪戰,有人將其稱之為漢中爭奪戰,也叫漢中之戰。在后世的影視作品、動漫文化中,漢中之戰被演繹成了各種版本的作品,這也可以從側面說明漢中之戰的影響性之大。有人說,漢中之戰是三國時期影響局面的一場大戰,在這場戰役中,名將云集,雙方投入與犧牲都比較大,可以說這是一場勢均力敵的戰爭,這一點不同于上述兩場以少勝多的戰役。戰役的最終結果是劉備成功守住了漢中這個咽喉地位,曹操撤出漢中,劉備自稱為漢中王。

其實在這場戰役中,漢中對于劉備而已顯然意義重大。有史料記載,“若無漢中,則無蜀矣,此家門之禍”,因此對于劉備勢力而言,爭奪漢中是必須要做到的一件事情。本場戰役時間長達兩年,期間經歷了雙方的各自失利、兩軍對峙以及打破對峙四個過程。由于漢中的地理位置偏僻,戰爭的持續時間長,因此要想獲取戰爭的勝利就必須建立起一條到漢中的補給線,這條補給線對于曹軍來說至為重要,同時也是曹軍的弱點所在。在劉軍偷襲糧草大營后,曹操決定撤出漢中,這場戰役最終也就以劉備的勝利而結束。長長的補給線對于軍隊作戰來說,既不能保證質量,也不能保證數量,這樣的局面對于持久作戰是極為不利的。也就是說,糧草的補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戰爭的結果。

3.糧草給養在三國時代的重要性分析以及結論

在三國時期因為糧草給養以及糧草補給線的問題所導致戰爭失敗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夷陵之戰,比如荊州之戰等等,由此可見,糧草的給養對于三國時期的戰爭勝利來說在很大程度上起了決定性的作用。糧草的給養是否及時,糧草給養的質量,糧草給養的質量等等,這都對戰爭的規模、速度、時長以及結果方面有著很重要的影響。如果有一方在糧草給養方面準備的不充足,或者是在給養的過程中出現以外,那么結局就會發生相應的改變。就像在赤壁之戰中,如果曹操糧草等后勤力量得以補全,結局到底誰勝誰負也就不一定了。綜上所述,在三國時期的戰役中,糧草的給養對戰爭的勝負起了很大的作用,幾乎是決定著戰爭的成敗勝負。

三國時期的軍事家對此也深有感觸,并從中總結出了不少的戰爭經驗與軍事作戰方法。曹操就曾經在《孫子注·虛實篇》中提出了攻敵的三個步驟:絕其糧道,守其歸路,攻其君主。同樣的,魏國的將領也曾經指出行軍打仗的過程中,糧食是最不能斷的。這些無一不揭示了糧食供給對于戰爭結果的意義。

三國的軍事家們在糧食供給的問題上面有了充足的意識,因此他們開始通過各種方式來解決戰爭中糧食供給的問題。以曹操為例,他大力開展屯田運動,解決軍隊中士兵們基本的溫飽問題,減輕了中央糧食供給的負擔,有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糧食攻擊線過長的問題??梢哉f,糧食的供應鏈問題不僅僅對于三國時期的軍事家們有著重要影響,對于生活著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人們同樣具有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汪婕.三國時期軍隊后勤保障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1.

[2]叢海平.元代軍事后勤制度研究[D].南開大學,2010.

[3]惠富平.三國時期西部農業開發述論[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04):109-113.

[4]任昭坤.關于三國歷史分期的思考[J].社會科學研究,2001(06):131-133.

[5]朱紹侯.官渡之戰與赤壁之戰雙方勝敗原因試探[J].河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55(5):1-10.

[6]劉斌.軍隊糧食供應鏈協同管理研究[D].山東大學,2014.

(作者單位:1陸軍工程大學訓練基地;2華僑大學)

猜你喜歡
戰爭
那一場戰爭
吟詞引發的戰爭
戰爭允許一切手段
象牙戰爭
體內的戰爭
奶奶說“戰爭”
戰爭催生的武器
豬毛里發生的戰爭
戰爭
戰爭與和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