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上海濱江為例談城市慢行系統景觀規劃設計

2018-06-01 02:56孫佳辰江辰星奚子非
山西建筑 2018年12期
關鍵詞:黃浦江自行車道濱江

吳 涵 孫佳辰 江辰星 奚子非

(華東理工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上海 200000)

1 概述

城市慢行系統作為城市交通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可概括為慢行空間,慢行主體和慢行行為這三個基本要素;慢行空間包括交通性的慢行空間以及非交通性的慢行空間;慢行主體,即慢行交通系統的實施者,可分為三類:1)通勤主要采用慢行交通方式;2)通勤采用機動化交通和慢行交通結合的方式;3)將慢行方式運用于非通勤功能上,如進行鍛煉,購物,休閑等活動的慢行主體;慢行行為可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而有所變化豐富,并承擔活動、交通、鍛煉健身、休閑觀光、商業等功能。

慢行系統景觀設計作為慢行系統內部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外在展示形式,對慢行系統功能發揮的優劣,形式的好壞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是慢行系統組成必不可少的要素。

2 相關研究綜述

工業革命后,機動化、交通化的發展帶來了環境問題和城市問題,歐美國家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慢行交通系統在這一背景下日益發展起來。下面總結一些主要的慢行系統景觀規劃理論成果。

2.1 交通安寧政策

“交通安寧”自1976年后已成為術語,指希望減少機動車使用量,創造安全、寧靜的居住區街道。該政策以改善街道生活質量為目的,運用可行性方案來減少快速頻繁的機動車交通對居民生活的負面影響,塑造安全、綠色、和諧的居民區以及實現區域內交通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2.2 新城市主義理論

“新城市主義”由美國學者彼得·卡爾索爾普于1993年正式提出,其核心思想為:重視整體規劃,提倡看待問題應從區域層面出發;以人為本,重視環境的宜人性及對人類生存的重要作用;尊重歷史和自然,強調規劃設計應做到自然、人文與歷史環境的和諧統一。該理論指出應倡導和鼓勵使用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并強調道路上要有行道樹遮陰,為慢行主體創造舒適的環境;注重設計沿街景觀,豐富街道活動內容,滿足各類人群的出行及使用需要。

2.3 綠色交通理論

綠色交通與可持續性發展概念一脈相承,強調了城市交通的“綠色性”。該理念將綠色交通工具進行優先級排序,依次為:步行、自行車、公共交通、共乘車,單人駕駛的私家車被排在最后。這種先后順序的分級給予了包括慢行交通及公共交通優先權,從而鼓勵人們采用低碳環保的綠色出行方式。

上述研究理論的提出推動了交通環境規劃設計的進一步發展,有利于城市交通環境的改善及街道景觀質量的提高,促進了慢行交通系統的發展。

3 上海濱江自行車道景觀設計

3.1 項目概況

黃浦江是上海市的地標性河流,凝聚了上海城市景觀的精華?!饵S浦江兩岸地區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提出,黃浦江兩岸開發將秉承新的發展理念,早日使其成為世界級的濱江公共開放空間。同時真正實現“還江于民”,令上海市民切實感受到母親河岸的美麗風景。

此次濱江貫通方案主要提出六大理念,即將黃浦江兩岸打造成為更加“開放”“舒適”“美麗”“綠色”“人文”和“富有活力”的江岸。方案提出塑造貫通黃浦江沿岸區域的慢行交通系統,使黃浦江沿岸成為市民和游客日常放松休閑、品味上海歷史與文化的重要公共活動空間。

下面以黃浦江濱江區域東昌路段為例,闡述城市濱江地區慢行系統景觀設計的理念與方法。

3.2 設計理念

3.2.1以人為本

黃浦江濱江自行車道規劃的初衷就是打通濱江岸線,真正做到還江于民,使市民擁有親近黃浦江的場所。因此濱江自行車道景觀設計將人使用的自行車道周圍景觀作為設計重點,強調市民參與性,考慮人的活動與心理感受。

3.2.2特色分區

本次項目設計根據東昌路濱江地段不同的現狀特點將該段自行車道景觀系統按自然與人文特色劃分為四個區段,并給每個區段賦予不同的主題,即生態氧吧,休閑健身,工業浪潮和文化藝術。前兩段自然風光較為優美,通過“林中小徑”和“親水走廊”的設計突出人與自然的融合;后兩段由于存在一些具有工業歷史氣息的碼頭和文化藝術氣息的展覽館,則以“碼頭逸?!焙汀拔幕L廊”的布置強調傳統與現代的碰撞。

3.2.3生態綠色

由于自行車道臨近黃浦江這一寶貴的上海城市自然資源,加之騎行本身即是一項綠色環保的行為,因此在黃浦江濱江自行車道景觀系統規劃與設計中應時時刻刻秉承生態綠色的理念。設計力求做到因地制宜,利用地形進行不同特色分區,最大限度地保留、合理利用原有植被,做到對該地生態環境的最小干擾。

3.3 設計策略

3.3.1慢行道路斷面設計

慢行道路斷面設計指慢行車道(這里指騎行道與步行道)之間的關系,主要有騎行道與人行道相鄰以及騎行道與人行道分離兩種類型。由于東昌路濱江路段現有地勢存在不均勻的高差,可通過相鄰或分離自行車道與人行道并用的方式達到經濟、美觀、生態的設計效果。同時,結合不同高度下對黃浦江沿岸及對岸景觀的視線分析和動線分析,充分結合原有地形,以此帶給行人獨特的視覺體驗,并有效降低對自然生態的破壞程度。

設計方案結合東昌路濱江路段現有地形,將步行道設置在沿江地勢較低一側,自行車道設置在沿城市道路地勢較高一側,并將斷面設計分為以下四類:

1)有一定高差且高差較大的區域。

這類區域可使用自行車道與人行道分離的方式,塑造較大的視線差異。東昌路段濱江區域高差較大的路段沿城市道路一側有較為茂密的植被,形成一個窄而長的樹叢區域。因此,可將該段辟為自行車道并設成“林中小徑”形式,使該地段騎行者產生與在開闊空曠的濱江道路上騎行不同的感官體驗(見圖1)。

2)有一定高差但高差較小的區域。

這類區域同樣可以使用自行車道與人行道分離的方式,運用斜面連接自行車道與步行道,在斜面設置綠化帶。東昌路濱江區此路段植被稀薄,可充分利用較小的高差發揮濱江景觀的觀賞作用并減少步行者對騎行者的視線阻擋(見圖2)。

3)沒有高差但路面較窄的區域。

此區域由于路面偏窄,需使用自行車道與步行道相鄰的形式,可使用廊架或圍欄將人行道和慢行道進行劃分。東昌路段該區域為輪渡區,天然景觀觀賞度較差,因此這一段的慢行道斷面設計應更加偏重功能性(見圖3)。

4)沒有高差且路面開闊的區域。

路面較為寬闊的區域,可使其成為文化活動聚集地,給予行人更多的活動空間,設置更多豐富的節點。東昌路濱江區域中此路段連接著文化廣場,人流較多,文化活動豐富,視野開闊,既可以將自行車道與人行道相鄰,也可以使其分離,設置規整低矮的綠化帶,保證行人良好的觀景視野(見圖4)。

3.3.2節點景觀設計

結合周圍環境,通過節點設置豐富的慢行交通系統,將濱江區域有機串聯起來,服務來往人群,是慢行系統景觀設計的重要部分。

1)自行車停放處。

為避免區域內自行車隨意停放造成管理不便的問題,慢行系統景觀周圍應配套自行車停放場地。自行車停放與濱江自行車道出入口緊密相關,因此在各個出入口和主要節點旁都應設置自行車停放空間。此處提及的自行車停放處與傳統車棚形式不同,慢行系統中的自行車停放處應與場地主要節點結合,并以廣場形式與其他功能融合。自行車停放處在廣場上應具有角落性,并且利用樹池、廊架、景墻、景柱等景觀構筑物將場地進行分割,保證人群對廣場其他空間的正常使用,既能滿足自行車停放需要,又可為游人提供休憩場所或觀景之處。

2)游船碼頭。

東昌路濱江路段內有多個游船碼頭,是濱江慢行道規劃設計中的重要節點,要針對其周圍景觀進行重點設計。該段內部分慢行道位于游船碼頭旁,導致道路較為狹窄和陳舊,考慮到該處的道路寬度情況,景觀設計宜選用廊道等垂直景觀綠化方法,節省水平空間。游船碼頭具有連接浦東浦西的重要作用,利用游船碼頭可以打破慢行道路的單一性,使人流的出入更加自由和靈活。

3)驛站。

驛站為游人提供休息娛樂的場所,其功能通常具有復合型的特征,可以為游人提供休息、引導及商業服務設施。驛站適宜布置在較為開闊的地段,以迎接各方客流的出入,而不造成擁擠和阻塞。其間距一般來說以500 m~800 m為宜,在此區間,行人將不會為感到勞累但沒有歇腳的地方而煩惱,同時實現合理利用社會資源。驛站的建筑及景觀設計風格宜與慢行系統整體風格相統一,遵循實用、生態、美觀、獨特的原則。

4 結語

近年來隨著城市更加注重可持續的發展,倡導綠色交通,綠色出行觀念日益深入人心,完善慢行系統極其配套景觀設施顯得極其重要,上海市著力打造濱江貫通,實現真正“還江于民”正是基于這一發展趨勢。

此次對上海市黃浦江濱江自行車道的景觀規劃與設計注重因地制宜:根據地形特點,通過對行人的視線分析使行人在行進過程中產生不同的體驗感受;設計充分體現地域特色,依據原有景觀風格,規劃出不同主題分區,打造多種濱江特色景觀。

上海濱江自行車道案例體現了濱江慢行交通系統景觀規劃與設計手法,有利于為城市慢行交通系統景觀人性化與創新設計提供借鑒,打造有品質、有特色的城市慢行空間和環境,促進交通系統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呂 晶.綠色慢行交通系統的城市設計方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10.

[2] 肖寧玲.特色化的城市慢行空間景觀規劃設計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2.

[3] 許凱濤.慢行系統下的城市環境設計[D].天津:天津大學,2009.

[4] 熊 文,陳小鴻.城市交通模式比較與啟示[J].城市規劃,2009(3):56-66.

[5] 年 巍.上海:黃浦江兩岸45公里公共空間將貫通開放[N].新華社,2016-10-18.

[6] 鄭 琳.城市綠道景觀設計的初探[D].哈爾濱:東北農業大學,2013.

[7] 葉冬青.城市慢行空間環境塑造[A].公交優先與緩堵對策——中國城市交通規劃2012年年會暨第26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2:7.

猜你喜歡
黃浦江自行車道濱江
福州濱江私宅
黃浦江的昨日今生
永州濱江新城營銷中心
蕪湖濱江天際線
黃浦江邊的“引力波”
天津市城市街區慢行系統自行車道構建研究
為何日本騎車者眾多卻罕見自行車道?
上海黃浦江兩岸旅游公共服務建設的思考
修建自行車道有助于提高市民健康水平
廣西城市道路增設專用的步行和自行車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