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期中國共產黨人生態文明內涵闡釋

2018-06-05 10:33潘荔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18年2期
關鍵詞:共產黨人新時期

潘荔

摘 要 生態文明思想內涵豐富,本文根據概念的由來和演變以及不同專家學者的概括,總結出生態文明思想廣義和狹義兩個概念。認識到生態文明不是資本主義的絕對產物,也不是單純的自然生態環境保護,而是在確立社會制度上對經濟、政治、社會、人與生態的全方位的建設與發展,從而形成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穩定的關系。

關鍵詞 新時期 共產黨人 生態文明內涵

中圖分類號:D616 文獻標識碼:A

改革開放以來,由于片面強調經濟發展的速度,而忽視了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導致整個經濟社會與生態發展不平衡,“產生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關系的矛盾”。隨著社會發展,中國共產黨堅持立足國情,明確提出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思想,黨的十九大報告也多次提出生態文明建設,對此,對黨的生態文明思想和內涵進行探頭具有重要意義。

1生態文明內涵闡釋

國內外眾多專家學者歸納出生態文明廣義和狹義兩點?!皬V義上生態文明是經過原始文明、農業文明、工業文明后社會文明高級穩定的發展形態。它是人類對理想社會美好向往和發展方向思考的價值理性。狹義上看生態文明和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一起構成執政黨治國理政的方式和手段?!北疚膹莫M義的角度進行闡釋:

1.1生態文明概念的由來和演變

“‘生態文明一詞早期頻繁出現在生態(環境)倫理學,成為這門學科特定的科研和實用對象”;之后伴隨著社會進步以及文明發展的成熟程度,演變成現代社會的國家領導人有效治國的科學理念和實踐方式。如前所述,“生態文明”最初在生態(環境)倫理學科被理解為復合詞“生態”和“文明”。

1.1.1生態與文明概念的由來和演變

第一、生態概念的由來和演變“生態”來源于希臘語,即生存發展環境。早期生態倫理學指生物在一定自然環境下生存和發展狀態,也指生物特有的生理性狀和長期穩定的生活習慣。1865年,??藸栕钤鐝纳鷳B學科理論演化的角度提出這一詞,他認為生態就是動物處于有機環境和無機環境穩定關系的常規狀態。當今社會,由于學科領域之間交叉和滲透,“生態”涉及范疇也愈加廣泛。在整個生物和社會系統,不管是自然界動植物還是微生物,促進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同時不斷調節維持著整個生態系統平衡和開拓生物活力的空間;它們維護生物整體性、依存性、穩定性、多樣性同時充分尊重和支持生態內部個體發展獨特性、自主性、活躍性、潛在性,以便協調環境承載力的包容度和可持續發展度,有利于整個生態系統良性發展。

根據“生態”在生態(環境)倫理學的概念聯系社會主體人“依賴”的“生態”,即社會生產力的物質基礎由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與環境構成?!耙约兇獾淖匀粭l件為前提,通過一定競爭選擇自然存在物,生物要素、環境要素以及諸要素之間擇優統籌再組?!痹谌缜八龅纳鷳B各要素處于選擇重組合作競爭有序的統一體中,不同性質、形態、力量的團體之間勢必存在對立統一作用。因此,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升和科技的突破創新,人類作為生態的組成部分,需要從生態平衡系統的組成部分中獲得維持自身生存發展的物質資料,并在此同時維持生態平衡?!芭c此同時,進行改造主客觀世界的實踐活動使得與生態環境緊密聯系,不過施加給生態的反作用力超出它本身最大限度的環境承載力以及空間活力,影響可持續發展的穩定狀態?!币虼?,我們必須從各個方面認識人類與生態之間的關系,一切從實際出發,按客觀規律辦事,處理好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系統的關系,使其向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第二、文明概念的由來和演變?!霸谥袊?,‘文明一詞歷史久遠,這兩個字最早見于《周易》,其意義與現在有所不同。在《周易乾文言》中有“見龍在田,天下文明之說,文明兼具物質和精神兩種屬性?!薄拔覈糯拿饕辉~與倫理、文治、教化密切相關?!碧拼追f達把“文明”和后天教育相聯系,通過教育提高社會整體文化素養,實現社會美好。到了近代,梁啟超、康有為認為現代文明通過實施開放的政策實現不同文化環境下的自由交流,達到通明賢達,讓社會朝著更加積極美好的方向發展而自發形成的環境。因此,結合前文簡單解釋“文明”概念:社會主義制度確立之前的文明指“提倡通過后天教化以及開放的交流環境,推動社會發展純凈樸素本真的自然文明”。在西方,‘文明英文是Civits,來源于拉丁語,原意為公民的道德品質、精神、信仰和社會生活準則被奉為標準或者規范?!坝祟悓W家泰勒于1871年出版《原始文化》,文中對‘文明作出界定:文明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穩定狀態,這樣的界定使文明成為獨立概念。此后,文明相對蒙昧、野蠻、文盲、墮落,未積極發展社會狀態而言,確定為努力創造全部成果的人類社會積極向上的發展狀態?!?/p>

1.1.2生態文明概念

中國共產黨人確定“生態文明”概念之前,專家學者對它的概念歸納局限于生態文化學、哲學、政治學、環境學等。 “1985年2月18日,中國生態學家葉謙吉先生首先從生態學以及生態哲學角度闡釋生態文明,即人改造自然取得成果同時保護自然,兩者維持和諧統一關系?!闭螌W者俞可平從人與自然實踐關系角度,對生態文明作出闡釋。結合前面專家學者對生態文明作出的定義,本文從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結合的角度闡釋生態文明,是指遵循自然規律,人與自然、人與人(社會)和諧相處,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經濟社會生態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綜合上述眾多專家學者從不同學科角度對生態文明概念歸納,由此得出:部分專家學者從自然科學或者社會科學層面,通過純粹的生態環境學、倫理學、環境學等相關學科結合生物、化學、物理、地理、文化、歷史、政治內容,較為完整系統地闡明生態起源、發展、進化,最終人類在主客觀條件限制下對整個生態認識程度,相互關系以及如何被人類合理使用,造福人類,未來如何發掘未認識自然物等內容。此類研究用大量筆墨闡述自然環境(科技)、生態保護、生態道德以及生態政治等內容,強調生態和人類社會文明進程密切相關?;谏鲜稣J識和分析,本文認為生態文明是社會主體在人與自然、人與人(社會)和諧相處前提下,作出推動社會發展的成果的總和,從而實現經濟社會生態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1.2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內涵

1.2.1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概念提出

新中國成立后,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共產黨人在社會主義制度基礎上,承擔社會主義建設探索的重任;以鄧小平同志為代表共產黨人開創了改革開放的歷史先河,任重而道遠;繼江澤民同志為代表的共產黨人提出“三個代表”后,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之一生態良好的發展道路”,此時概括性提出“生態文明”。黨的十七大,以胡錦濤為代表共產黨人第一次明確提出“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并把它和科學發展觀緊密聯系在一起,首次把生態文明的理念寫入黨章,為繼任者實現生態文明建設發展指明方向,更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夯實建設基礎。黨的十八大,我們黨把生態文明建設路徑寫入黨章,并提出“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黨的十九大,以習近平總書記為代表共產黨人進一步提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并把美麗寫入黨代會報告。這一觀點表明我們黨在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改革和發展過程中,不再唯經濟利益至上,而是遵循客觀規律進行經濟建設,讓環境保護和經濟建設協調發展并上升到治國理政的戰略和實踐高度。這一認識體現我黨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社會三者關系,讓人、自然和社會三者和諧共生,為建設美麗中國提供動力。這一過程,為當代中國進步發展奠定社會主義制度基礎以及生態文明建設提供發展力量源泉。60多年來,從建國初基礎層面建設逐漸上升到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中國共產黨人無不致力于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發展的探索。

1.2.2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內涵闡釋

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是在社會主義制度基礎上,超越資本主義工業化的必然產物。在資本主義社會不能從本質上解決不合理的生產生活發展觀念和不科學的生產方式時,中國共產黨人在社會主義社會制度基礎上進行工業化生產生活發展,科學創新地提出“生態文明”思想并協同全黨全國人民進行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全方位和全過程建設,把生態文明建設提高到和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為四位一體的文明建設全局,同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更高要求和目標之一。中國共產黨人在結合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帶來問題并結合社會主義中國國情和發展現實提出的“生態文明”顯然超越資本主義工業文明不理性的生產方式。事實證明,提倡并實施“生態文明”不僅符合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要求,而且通過轉變過度追求產量和速度效益觀念和轉變奢侈浪費的生產生活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第三產業并利用高新技術,協調生產發展,生活改善,優化生態環境三者關系,全面促進經濟社會和“人”可持續發展,解決資本主義工業化不科學的生產發展觀念和生產方式,從而延滯生態危機發生時間。

生態文明不是資本主義工業化必然產物。它既不是資本主義社會專利,也不是社會主義社會所特有的產物。它屬于經濟社會科學的生產方展觀念和方式并且符合全球化可持續發展要求。生態文明沒有制度上的烙印,如同鄧小平回答社會本質時用“既不姓資,也不姓社”。

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內涵豐富,不僅包含生態保護和環境建設,也包含社會主義制度基礎上生產力發展以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比如,追求、信念、夢想等內容。對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內涵作出全面闡釋,需要結合中國國情,經濟社會發展現實和結合生態文明廣義和狹義概括,還要聯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實際情況,不僅要求人與自然和諧,更要求人與人,人與社會關系和諧,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更重要的是中國共產黨人生態文明思想與實踐需要結合科學發展觀,豐富和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以及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最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的全面發展和幸福,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中國夢。因此,不僅要探究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更要挖掘其理論來源。

參考文獻

[1] 姜春云.跨入生態文明新時代[N].光明日報,2008-07-17.

[2] 王明初,楊英姿.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與實踐[M].人民出版社,2011.

[3] 王明初.生態文明新形態新要求新機遇[N].海南日報,2007-11-26.

[4] 王宏斌:生態文明與社會主義[M].中央編譯出版社,2011.

[5] 張斌.精神文明導論[M].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9.

[6] 劉湘溶.我國生態文明發展戰略了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2.

[7] 劉思華.對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論的若干回憶[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4).

猜你喜歡
共產黨人新時期
《共產黨人》發刊詞(節選)
共產黨人的感情
修煉好共產黨人的“心學”
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關于共產黨人“心學”的幾個問題(下)
新時期農村氣象觀測及防災服務探索分析
擔當是一名共產黨人是否忠誠的試金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